師達、陳經綸分校、理工附中分校、海外實驗學校開始接收簡歷了

最新消息,有熱心家長分享師達中學已經重新開始接收2019小升初簡歷啦

,2019年小升初關注師達的家長儘快到校投遞。

師達、陳經綸分校、理工附中分校、海外實驗學校開始接收簡歷了

家長需攜帶材料

1)報名表


師達、陳經綸分校、理工附中分校、海外實驗學校開始接收簡歷了


2)簡歷(含獲獎證書複印件;四、五年級評價手冊“成績頁”和“老師評語”頁的複印件)

溫馨提示:

根據2018年師達中學小升初來看,師達中學在3、4月份會分批進行入學體驗活動,各位已經投遞完簡歷的家長,要注意查看手機,避免錯過重要通知信息。

具體學校2018年入學體驗活動情況如下:

有數學、英語、辯論三方面。因為沒有涉及語文,新增了自我介紹,普遍孩子不怯場。

數學:

難度:和往年真題難度持平,中等難度,梯度較大。

題型:和師達賣的真題冊子題型一致,按照真題的題型準備就行。卷子共28題,有選擇、填空、判斷、計算、應用題五種題型,其中應用題有5道,最後一套題目較難。

英語:

難度:家長普遍反映題目不難,正常準備就可以了。

題型:同樣的師達的真題集的題型。共42道題目,單選、完型、閱讀、完成句子、按正確形式填空等五個題型(沒作文)。其中閱讀有記敘文、故事文和說明文。

辯論賽:

主題:①學校不讓帶手機是否合理、②學校不讓帶零食是否合理

自我介紹 :

自我介紹有的組有,有的組沒有,要求中文,但是如果能有英文自我介紹會有加分(小學升學階段英語經常會給孩子加分哦)。據說有的幾個組很多孩子都能自我介紹。

除師達中學,下面這7所面向全市招生的學校也在進行2019小升初信息採集或招生工作。根據目前大環境,建議家長不要錯過重要機會,掌握主動權。

1

接收簡歷學校

陳經綸中學分校

熱心家長分享,陳經綸中學分校正在接收2019小升初簡歷,心儀這所學校的6年級學生家長,可攜帶孩子簡歷前往學校門衛處諮詢並嘗試投遞。

學校地址:北京市朝陽區望京南湖東園223號

聯繫電話:64775890

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

最新家長分享,陳經綸中學帝景分校正在接收孩子簡歷,有意向的家長可前往學校小學部的北門傳達室嘗試投遞。

投遞地址:北京市朝陽區廣渠路28號院-307(珠江帝景小區的旁邊)

聯繫電話:583633592

東北師大附中朝陽學校

截止目前,東北師大附朝陽學校2019小升初簡歷仍在接收中,因並未明確何時停止接收簡歷,但建議具有朝陽初中入學資格且心儀學校為該校的小學六年級學生家長務必儘快投遞。投遞成功後,請保持電話暢通。

學校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盞金融服務園區1112-14號(機場二高速與樓梓莊路交匯處,機場二高速東壩大街出口東行100米)。

聯繫電話:52060101

溫馨提醒:

往年3、4月份是學校接收小升初簡歷的高峰期,由於今年形勢緊張,更建議大家多去學校轉轉,多打聽,同時,也要持續關注我們,如有學校相關消息,我們會及時發佈的。

理工附中分校

理工附中分校是海淀一所民辦校,面向全市招生。目前學校正在進行2019小升初信息採集。

採集入口網址:

http://123.127.100.115/#/registrationFormAdd

其中北京市學籍號是16位數字,和發的學生卡(一張黃色的小卡片)是一樣的,前面是01打頭的。

報名成功後,請家長自行打印初中新生信息採集表於2019年3月4日—3月29日期間的工作日到學校招生辦公室進行報名確認。

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

海淀外國語實驗學校是海淀一所民辦校,面向全市招生。目前學校在線信息填寫系統正在開通中。

https://dap.bjfles.com/eduzsbm/default/login(複製鏈接到瀏覽器訪問)

溫馨提醒:

各位家長在進入之後,需先用手機號和密碼登錄。登錄之後會有填寫調查問卷表的頁面

1、大家在進入填寫的時候要填初中問卷調查表,不要填小學的。

2、之前參加過班型說明會或冬令營的家長也要填寫。

人北聯合實驗學校

人大附中北大附小聯合實驗學校是海淀一所民辦校,面向全市招生,目前學校已經發布2019小升初招生簡章,報名正在進行中。

報名方式:

複製下方網址到瀏覽器粘貼並打開:

https://www.wjx.top/m/31284850.aspx

北師大亞太實驗學校

北師大亞太實驗學校是西城一所民辦校,面向全市招生。學校地址在昌平,學生是西城學籍。目前亞太已經通知小升初報名家長進行了幾次校園見面會,但是2019小升初預註冊入口仍在開通中。

報名地址:

http://yataischool.net/ytstudent/loginIndex

2

小升初簡歷的製作

一份完整的簡歷一般需要包含:封面、目錄、自薦信、履歷表、成長手冊複印件、獎狀證書複印件、生活照,總頁數20頁左右為宜。

基本步驟

第一步:整理孩子小學階段的所有校級、區級或以上獲獎證書。

第二步:列出目錄,按科目或獲獎時間排列。

第三步:撰寫個人簡歷,重點在自我介紹。

第四步:附上五六年級綜合素質評價手冊。

第五步:選取孩子有代表性的照片1-2張,製作封面,包括姓名,畢業學校。

第六步:裝訂成冊,存檔。最好備有電子版本和紙板兩個樣板。

封面

✔必備要素:

孩子姓名、畢業學校、聯繫方式

★升級要素:

某些講究的家長會在封面上寫上"XXX學校意向簡歷",顯示對這所學校的重視及青睞。

封面製作必含三信息,姓名,畢業學校,聯繫電話,最好留兩個人的電話,防止一人電話打不通,並且需要將第一聯繫人電話放在首位。封面是吸引招生老師繼續看下去的理由。

1、建議留下電話姓名

第一個不一定非是爸爸,建議把一直以來關心孩子學習的媽媽(或爸爸)寫在前面,屆時不要老師通知面試,一問三不知,同時最好不要留座機,留手機。

2、建議處理孩子照片

有些家長把洗出來的照片直接帖上去,看上去真的很不協調,建議找一個略懂ps、firework等圖片編輯軟件的幫忙弄一下,同時在照片選擇上可以選擇可以或清晰、或活潑、或可愛、或文靜的自然照片,不提倡藝術照。

封面最好是彩色的,比較美觀一點,但是切記太過花哨,簡簡單單就很好了,並且要包含相關的信息,如姓名,畢業學校等。

另外最好選取孩子有代表性的照片1-2張放在封面空白處。

3、建議針對性的“某某學校入學簡歷”;

另外最好選取孩子有代表性的照片1-2張放在封面空白處。

封面切忌:封面顏色繁雜,色彩不清;藝術照;直接以目錄為封面.

目錄

✔必備要素:

每一項的內容都標註好頁數,方便查找

基本信息

✔必備要素:

1、孩子的基本信息(姓名、性別、出生日期、戶籍、畢業學校、家庭住址等等)

2、家庭的基本信息(父母的姓名、工作單位、聯繫電話)

3、主要優勢和成績(可以分成主課成績、副課成績、德育成績等等幾大類)

★升級要素:

個人風採展示(如果孩子有一些能展現特長愛好、社會實踐、熱衷公益的生活照片,可以挑選一些放在簡歷中,照片5-8張為宜)

自薦信

✔必備要素:

1、重點表現出孩子性格、學習習慣上的優點

2、家長可以口頭輔導,幫助整理歸納,但最後落筆讓孩子自己寫,保留原汁原味的小孩口吻

3、不用很長,一般在500-600字

★升級要素:

可以在自薦信中加入孩子喜歡這所學校的理由

獲獎證書

✔必備要素:

1、數量不要多,10-15張最佳,獎狀證書雖說多多益善,但簡歷上放太多重點反而不突出了,得不償失

2、按照一定的順利排列,科目、獲獎時間、獲獎範圍、獲獎等級等等,總之含金量高的放最前面

★升級要素:

如果能提前瞭解到報考學校的喜好,不妨按照學校的喜好排列獎狀的順序

推薦信

✔必備要素:

1、找班主任或任課老師為孩子寫一封推薦信,手寫或打印的都可以,但是老師最後的落款簽名必須是手寫的

2、推薦信可以從孩子的在校表現、性格特點、和同學的相處情況等等入手

★升級要素:

如果孩子就讀的是"名小",那這封推薦信的含金量,不小

封底

✔必備要素:

對老師道一聲感謝

★升級要素:

附上一句孩子的內心獨白,可以再次表達對學校的喜愛仰慕之情

3

簡歷製作誤區

1. 切忌色彩太過繽紛

色彩太多、太花的話,容易讓人眼暈、找不著重點,應該儘可能採用比較單一、乾淨的顏色,突出重點。

2、切忌簡歷內容過多

內容太多,一是很可能把孩子最有份量的東西給淹沒了;二是面對成百上千份的簡歷,恐怕老師也沒有耐心一字不漏的看完,因此,簡歷內容一定要精簡。

3、儘量不使用使用藝術照

封面採用藝術照,展現的不是孩子最真實的狀態,因此不容易在老師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同時,藝術照不貼近生活,多是在攝影師要求下襬的言不由衷的姿勢,不適合放在封面。

4、切忌將目錄做封面

如果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堆密密麻麻的字,這樣容易產生疲勞感,對於簡歷後續的閱讀不利。

5、儘量不要大眾化

孩子簡歷儘量不要大眾化,要有個性。個性化並不是說將簡歷弄的色彩豔麗,而是要在內容上有自己獨特的東西,如一份不落俗套的證書,一個獨特的學習習慣的介紹等。這些東西可有助於加深老師們對孩子的印象,這樣一來,成功的幾率也會提高很多。

4

小升初簡歷注意事項

1、可以根據不同學校的特色,突出簡歷的重點。有的學校重視學科教育,有的學校重視素質教育,投遞之前多看看該學校的網站或者公眾號。

2、小升初簡歷切忌過厚,證書有序排列,突出重點,太多的可以貼重點的圖。

3、根據孩子的性格設計簡歷的風格,可以讓孩子參與其中,這也是孩子成長的一部分。

4、簡歷要有紙質版和電子版,做好兩手準備。

5、家長聯繫方式一定寫清楚、正確,保證通話暢通,能及時接收到信息

來源:綜合自北京小升初網、家長分享、網絡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