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岁孩子,一生气就摔东西或打人,教你用三个方法破解

小宝坐在沙发上看喜洋洋动画片,妈妈从厨房来出来对他说,看的时间太长了,不能看了。小宝不搭理,津津有味地看着动画片,妈妈生气了,一把抢过遥控器,直接把电视关了。小宝一看电视黑屏了,蹭得站起来,怒气冲冲得要从妈妈手里把遥控器抢走,妈妈不给,几次抢夺不成,小宝拿起茶几上的一本书狠狠地摔到了地上。

孩子摔东西、打人的问题让很多父母困扰,为什么才3岁的孩子就会这种暴力倾向呢?

具体来说,孩子的这种行为主要来自于两个方面

1、宝宝的叛逆期

研究显示两岁左右是宝宝人生里的第1个叛逆期也就是说在这个阶段孩子开始学习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的一些看法,由于他们的语言功能还没有发育完善,不能很好的理解父母的意思也不知知道该怎么样去表达自己的感情和需要,于是当他们不满意时就会通过身体和动作来表示反抗。

2、发泄情绪

成人的不良情绪需要发泄,宝宝也不例外。宝宝发脾气的时候会自发的转换成一些攻击行为比如摔东西或者打人,这些行为实际上就是孩子表达情绪的方式。当孩子精神上不愉快,如经历一些挫折,妈妈的批评冷落,或者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时,就会通过摔东西或打人来发泄自己心里的愤怒,这其实也是宝宝的一种成长经历,只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父母引导宝宝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

3岁孩子,一生气就摔东西或打人,教你用三个方法破解

那父母要怎么破解孩子摔东西或打人的行为呢?

1、父母要平静而坚定

当孩子提出一些不合理的要求时,我们总是会强迫性的让孩子放弃,这个时候孩子因为内心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出现一些攻击行为。

这个时候我们教育孩子的口气一定要平静而坚定如果大声的吼叫孩子等于是给孩子传递一个错误的信息就是你生气的时候是可以大吼大叫的。

案例分析

阳阳喜欢看电视,没有节制的看,只要妈妈不满足他的要求,他就会抓狂,两只小手握得紧紧的,牙齿咬得咯嘣响。这时候妈妈就更生气了,扯着嗓子喊着让他安静下来,结果孩子哭的声音更大,问题没有解决,反而两败俱伤。

如果妈妈看着他抓狂的样子能平静地告诉他,不让他看电视的理由,或者离开冷静一段时间,或者让孩子的爸爸来处理,等过后再慢慢和孩子一起回忆刚刚发生的事情,告诉还孩子这么做的理由,孩子会更懂道理。

3岁孩子,一生气就摔东西或打人,教你用三个方法破解

2、坚持原则

有的父母在看到孩子撒泼耍赖时,为了快点让孩子停止,会对孩子的妥协,这样就会让孩子觉得,自己的这种行为是可取的。

案例分析

阳阳看电视超过妈妈给规定的时间了,当妈妈告诉他时间到了,让他关电视时,他不关,于是妈妈走过去把电视关掉。阳阳顿时不乐意了,躺在地上撒泼打滚。妈妈看他那么激动,无奈又给他打开电视。

妈妈的态度让阳阳觉得,自己的行为是正确的。其实孩子只是在用这样的方式来试探妈妈的底线,没想到妈妈妥协了,以后孩子就可以经常用这种方式来威胁妈妈了。

如果妈妈的态度能够坚决一些,告诉阳阳:“我们规定的时间是多久?现在时间已经过了,我们要说到做到。”倘若孩子还是坚持要看,就让他去“反省角”去待着。这样做他虽然会闹一会,但长期来说,可以给孩子立好规矩。

不过在制定原则的时候,不要太多,平时日常生活中常给孩子一定程度的选择权,比如出门散步岔道口左转还是右转,吃零食时让他选择吃什么,是水果还是坚果等。孩子平时自己作主的事情多了,很多其它事情上也就顺利成章由家长做决定了。

3岁孩子,一生气就摔东西或打人,教你用三个方法破解

3、父母要同一阵线

“黑脸白脸”的教育方法根深蒂固于很多家庭教育之中,一个打一个护,宝宝一片茫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没有,不同的标准,很可能会造成宝宝价值观的混淆,习惯依赖“外控”,失去自己的想法和主见,也会导致宝宝将来容易投机取巧的个性,甚至是逃避问题。

案例分析

吃午饭的时候,妈妈让阳阳多吃点蔬菜,阳阳撅着小嘴抗议着,妈妈依旧坚持,爸爸看见孩子不想吃,就对妈妈说,不吃就不吃吧,想吃什么吃什么就行。

在妈妈给孩子制定规则的时候,爸爸却站在了另一边,这让孩子矛盾,也让孩子觉得有人给自己撑腰,更加不听妈妈的话。

教育孩子以及立规矩,父母一定要在同一阵线,不能让孩子有保护伞,原则性问题,不可以就是不可以。

3岁孩子,一生气就摔东西或打人,教你用三个方法破解

所有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乖巧懂事,但由于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过程,在面对孩子叛逆的时候,总是以暴制暴,以至于让问题更加严重。

其实,孩子很多不合理的行为都是可以理解并找到方法解决的,只要父母用心,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以及一些育儿技巧,就能收获一个和谐愉快的家庭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