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驰事件,官方应对举措连连失控,且被车主打了“七寸”,奔驰官方为什么会如此失败?

要的就是经典


本来真不打算再谈这个事件了,因为该谈的都谈尽了.......不过如今问答的汽车版已经被屠版,我也就借着这个问题,顺便谈谈汽车商业链的问题。


题主显然是对汽车业的构架不是太明了的,事实上题主所谓的被打了七寸、连连失控的“官方”并非是奔驰厂家的官方,我跟大家仔细区分一下:

  • 对女车主同情羞辱的“官方”是店方代表。

这是奔驰经销商的女高管“官方回答”,不是奔驰厂家的官方回答。


  • 提出“不向经销商及客户收取任何金融服务费”的声明才是正儿八斤最靠近奔驰厂商的官方发言。

这里我就跟大家科普一下厂家和4S店的关系:

厂家/主机厂(爸爸)→4S店(儿子)→二级网点(孙子)

4S店→客户

二级网点→客户


  • 4S店销售端的利润基本来自于厂家给到4S店完成业务后的销售返点,同时负责车辆售后。

4S店4S的意义:集整车销售(Sale)、零配件(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

  • 奔驰主机厂并不参与销售,面对客户的就是4S店,同时4S店在车上的利润来自于奔驰的返点,具体到某车型给百分之多少的返点(这里就不细说了)-------而这个返点就是4S店能给到客户优惠的极限值。


  • 4S店销售端的利润单一,怎么办?开源节流。节流不用说了,就是与客户关于优惠的谈判;那么开源的手段就很多了,比如:

一.爆款车型的加价利润

二.精品销售利润

三.绑定服务利润,其中,绑定服务利润又包括如下:

1.指定保险的保险返点利润

2.上牌服务费利润

3.金融服务费利润

4.二手车差价利润


其中,大家一定要注意了,这是关于你下次去4S店的底气所在:

1.厂家严禁4S店私自加价

2.厂家严禁4S店私收金融服务费


那么,有人会问了,4S店加价了、收金融费了,也没辙啊!错,是有办法的。奔驰、宝马、奥迪这三家厂商,在近年(十年内),最在乎的一件事就是客户满意度。因此,在BBA的售后过程中,大家会随机接到400+开头的电话,并对你进行满意度调查。


这个调查一定要注意了,这是钳制无良4S店最有力且最有用的时间。为什么?因为如果厂家满意度调查不合格的话,4S店的当季/当年返点就没了,这对于4S店是动辄数百数千万的损失。

当然了,我们值得肯定的是这次涉事4S店的丧心病狂。车主向奔驰厂家投诉了吗?投诉了,但为什么没有效果呢?------涉事4S店欺上瞒下了,怎么欺上瞒下的?

  • 给厂家提供的电话不是车主的电话。

  • 4S店单方面宣布对厂家(对外)表示和解。

说实话,我实在不理解西安奔驰这种奇怪的操作,说到底,车漏油出了问题,是谁的问题?是厂家的问题,大多数4S店,包括我也处理过类似事件-------直接上报厂家就完事了,要么报废车辆折价卖,损失自己兜着;要么厂家责成退款/退车,损失平摊,不管是哪种方式,实际上车主都能接受。


但为什么4S店选择了最蠢的拖字诀呢?底子不干净啊!


这里我提一下,像BBA这种级别的4S店,基本上少有个人独资能承办的,厂家本身就需要对经销商资质经行评定,所以能拿下4S店的一般都是集团化的公司---------因此,我很怀疑,是不是4S店上报给集团的合同与客户的合同不一致?最为有利的证据就是4S店收的金融服务费走的是私人帐户。

大凡集团化的企业对于销售过程中走私帐是绝对禁止的,只有在准备暗手侵吞的情况下,才会走的私帐---------这一点就很能说明利之星4S店的问题了。



当然,这里还得提一句,使用满意度和厂家投诉的方式维权,前提条件是品牌档次要高,其次,要盯死了销售在填报车主电话的时候是不是填的是自己的----------汽车业出了一个叛徒233333开玩笑的,这是站在所有诚信经营的商业们这边给诸位车主提的醒儿。

事情到了这个位置,我们可以放肆且愉快的围观了:利之星不但要接受监管部门的调查,同时也因为祸害奔驰一定会被暴怒的厂家爸爸教育-------最起码一年数千万的返点是不用想了,容我大笑三声.....


无聊到巅峰


奔驰车是世界级的质量象征,可是60多万的新车还没有出4S店就漏油,还要换发动机,让广大的中国人民惊掉了下巴,这事极具新闻性。可是奔驰厂商和那个西安4S店,可能傲慢惯了,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才使事情发展到如今不可控。二是那段车主坐在奔驰车上的哭诉,太有观赏性,让每一个中国人看后都无法不产生同情和愤怒。这位女车主太有才。三是事情引爆后,刀锋一转,现在指向了金融服务费的问题,这个问题本来就是一个潜规则,买车的人千千万万的中国人都遭过这个套路,一旦有人冲锋在前,踢出来,那是肯定会得到广大的中国人民的呼应。希望通过这件事,成为汽车行业销售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打爆那些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强势集团。中国人受欺负太苦了,太久了。


雪獒9965


奔驰事件,官方应对举措连连失控,且被车主打了“七寸”,奔驰官方为什么会如此失败?

最近,一位女博士在西安利之星花66万够买奔驰,还没开出门就变报废车的事件,在网络上闹的沸沸扬扬。此次事件之所以会发展到今天的地步,可以说完全是奔驰公司和奔驰的销售公司西安利之星仗势欺人,不把消费者放在眼里的结果。

由于媒体的曝光,该事件已经不是简单的个人经济纠纷,而是上升到了社会问题的层面。工商局等部门已经介入调查,无论结果如何,对于奔驰公司和西安利之星的影响绝对是巨大的。

奔驰和利之星官方之所以会被车主打七寸的主要原因就是,他们根本没有真正拿出解决事情的态度来。前期本来退款或者就可以解决的小事,现在看来是不可能再通过以上两种方法解决了。如果被调查出来是官方以次充好,女车主将会得到三倍的赔偿。而且还有一笔不知去向的金融服务费,如果被追查出来是某些幕后人员肆意操作的话,还很有可能将他们都绳之以法。

截止目前为止,无论是西安利之星还是奔驰都没有拿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态度。前期官方发文称对女车主道歉并达成和解已经被女车主官方辟谣,真的是非常打脸。而且女车主在今日还收到了不明人员的恐吓威胁。相信但凡是有点脑子的人都不会这么解决问题。无论是西安利之星还是奔驰官方对于此次事件的应对举措绝对是非常失败的。

应对举措失败还有一个绕不开的原因,那就是他们官方压根就不占理。如果腰板够硬就不会出现被打七寸的情况。

此次事件之所以倍受关注,除了和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之外,还折射出了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此次奔驰事件绝对不是个例。之前肯定还有很多的消费者在购买车时遭遇到了类似的不公平对待。只不过没有被媒体曝光被社会所关注而已。这次事件的热度如此之高,相信背后肯定有很多的买车人产生了共鸣。

如果奔驰官方或者西安利之星,从一开始就认真对待消费者,而不是拿出各种理由搪塞消费者,就不会出现今天的局面。希望奔驰官方可以吸取教训,拿出解决事情的态度和方法,杜绝此类事件的再次发生。

更多优质内容,请持续关注镁客网~~


镁客网


首先,德国人在汽车工业上的造诣和历史沉淀不是哪个国家可以比拟的,而且口碑也是一如既往地好,这就造成的德国汽车工业的肆无忌惮,在盲目追求利润的趋势下出现一系列的丑闻,美国排放门造假,DSG变速箱也对,铝换钢……

那奔驰为什么这次公关为什么会这么失败,我觉得有几个原因:

1,对事件发展准备不足.原以为闹闹就算了,送点小恩小惠(汽车销售的小伎俩,呵呵),可没想到,国内的自媒体这么厉害,一夜间全部手机都是“西安奔驰”事件,各相关部门都介入了,逼着当事人事件往前走,所以西安奔驰老总才开始出来处理事件,这个结果恐怕连车主那位女士都没想到,

2,以往的经验使得事件没有的到重视。比如一般汽车漏油,都是拖客户,跟客户来疲劳战术,各种轮番给你谈心,消磨你的意志,让你从心里退缩,自己选择他们给你的“优厚”条件,使得事件按经销商的剧本进行,这种方式放热,屡试不爽,但是这次,碰茬上了,没管用。使得双方不可调和。

3,法规和现实的较量,法规也许规定你某某情况可以换车,退车,退款等等,但实际操作起来绝非易事,有多少车主懂车,特别是女车主,车里整天整的跟闺房似得。一但有问题,肯定找SSSS店,小毛病都得把她们吓出来个好歹,所以,销售和售后女人的钱最好赚,(这是题外话了,)车主举证,谈何容易,最后相关部门一班都是各打五十大板(会做人的部门回稍微照顾一下消费者),各自归位了,事件又平息了。

4,奔驰的反应速度,这个放开奔驰事件,换做任何一个品牌,换车,退车都不是件融资事,所以,奥迪,宝马,大众……一干人等,也别说奔驰,到你你不一定比奔驰做的好,所以,这不紧紧是奔驰事件,是所以中国汽车经销商都面临的问题---客户要退车怎么办?经销商是要听厂家的,厂家不同意,经销商是不愿意自己赔的,所以,有时候出现这种事件是经销商吃亏一点,年底返点看看大区经理或者厂家如何补偿的。在这个问题上绝不是那位女士说的“食欲中毒不找买菜的找菜农”那样的意思,蔬菜批发商对菜农可是强势群体,经销商对厂家,弱势有时都谈不上。狗屁都不是有时都不也过。

奔驰事件给我们所以消费者提个醒,首先不要迷信某一品牌,其次,有问题要勇于保护自己的权利,第三,就是…………找头条!

本来不想再接着说这个话题了,但是好多人的留言,我觉得有必要补充一下,

首先感谢这么多朋友捧场点赞,真没想到这么多朋友看,说错字的,文笔不行的,我也谢谢大家。以后有机会改正提升,呵呵。手机打字确实累,大家多担待。说我水军的,该哪凉快凉快去。如果你们有水军收钱的路子可以介绍一下给大家,你们都是怎么昧良心干事的。

收到悟空问答这个问题,正好在家看孩子睡觉,没事,就随便写点自己的看法,因为你我都不是当事人,很多情况只能说是根据自己收到的消息来源分析判断,而不是判定,我只是从一个在这个行业从业十几年的经历告诉大家一些基本情况。也不是仅仅特指奔驰这一家品牌,特指这一家店,有人说我水军,为奔驰开脱,纯属你们自己理解问题,我说的有什么问题,DSG变速箱问题这么大,关乎生命安全,跟我们几个中国人换车了???说我水军,你们自己才是吧。生怕别人提起你们主子的伤疤吧!

关于有人说,买房贷款都跟开发商无关了,车买了贷款不还跟汽车经销商有什么关系的问题,我要说一下,如果汽车经销商把你的贷款放到银行去做,可能他不需要承担连带担保责任(汽车经销商在银行准入合同里没有连带责任),但是走汽车金融贷款(我们称之为厂家金融),99%经销商是要承担连带责任的,经销商在车企是有保证金的,逾期额度达到一定比例就要用保证金平仓的,(汽车公司金融比银行审批快,额度大,条件宽松,经销商为了销量现在也都是走汽车金融了),还有许多金融优惠政策有的也需要经销商代垫款后,年底支付退还的,这样一来就会有一定的资金成本,所以,100%的经销商都会收取一定的费用。可以给要做贷款买车的朋友们一个建议,自己先到银行申请,申请完毕通过后再去SSSS店,这样就能省一部分钱,而且利息也不高,就是需要你跑银行手续,稍微麻烦一点,辛苦一点,我自己买车就是这么干的!呵呵

第三,关于最后说“找头条”纯属玩笑话。呵呵,本来想用这个玩笑话简单收尾算了,没想到居然惹出这么多麻烦,呵呵,好多人还当真了!各种说法都来了,什么费用了,头条金币……,各位你们都想的太多了!呵呵呵

马上上班了,文字就不校对了,大家见谅。只对事件做分析,不对人!公道自在人心!


用户4377253389428


我是不靠谱的摄影师

其实没点文化水平这视频还真火不了,句句打七寸,不服不行。

并不是单纯的去闹,而是摆明事实说情况,虽说4S店一直再推脱但是却也被堆的哑口无言。

条理清楚,各种证件齐全,如果没有自媒体的读者去转发和持续关注的情况下也就没有后来的事情了。

没点研究生的学历,这个还真可能直接给拖没影了。

看整个视频,都是在根据销售人员的答复一条一条的回应,条例清楚,简简单单的几分钟视频,把整个事件已经表明清楚了。没有任何多余的跑偏正题,更没有太多的情绪语言,只是哭诉自己的经历。

简单明了,直奔主题,句句说中要点,打中七寸,不跑题。


不靠谱的摄影师


前些天,美女硕士买奔驰的时间刷爆了朋友圈,不少人为她打抱不平。当时她在购得一辆价值66万的奔驰车后,还没有驶出4s店便开始漏油,然而西安利之星4s店刚开始只同意更换发动机。这无论发生在谁身上,想必都不能接受一辆新车还没开几分钟就变成了一辆维修车。

商议无果后,她情绪激动的坐在引擎盖上带着哭腔说道:“一公里都没开就换发动机,简直是无妄之灾!如果真换了发动机,连二手车都卖不出去,我为什么要接受?”有不少人认为她此举不妥,而且她的个人手机号不久被泄露,而且收到了恐吓短信,我个人认为她没有错。这里暂且不论她对与错的问题,今天的核心问题是为何奔驰官方的举措如此不得人心,如此失败?一起来看看吧!






丢了芝麻,更丢了西瓜!

66万对于财大气粗的西安利之星幕后老板来说应该是小菜一碟吧!据网络资料显示利之星老板实力不容小觑,这家公司的法人代表是颜健生,他是马来西亚“拿督”,由其担任法定代表人的企业多达128家。颜健生还在梅赛德斯-奔驰(中国)汽车销售有限公司中担任董事。


无论是出于炒作热度还是其他什么原因,使得事件发酵为现在这样,给消费者的看法只能是“店大欺客”!这必定会影响到奔驰以后的销量,可以说是给了其他汽车品牌更大的发展空间!(期待国产车的崛起)


有意道歉,无意解决!

在此事件成为热点不久,奔驰官方也给出了致歉信,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个人在看见奔驰官方“充满诚意”的致歉信后,感觉此事会就此解决。但是事实并不像想的一样,在4月12日当事人接受采访时表示至今她并没有收到任何官方的回复。针对该事件西安市场监督管理局高度重视,西安市场监督管理局也在一直跟进调查、处理当中。希望该女士能够得到一个满意的答复!

反思:其实这并不是第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但是奔驰给出的答复却大多数都不尽人意。倘若法律能够更加严厉的保护消费者,加大对无良店家的惩治力度,或许“店大欺客”的案件便也不会发生。虽然目前制度尚待完善,但是在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路上,却也从未停步不前!(获取更多精彩咨询,点个关注呗!)


影视畅聊


我的回答只是我自己的一个观点,就是奔驰被中国区利之星架空了。作为奔驰中国的股东以及最大的4S经销商,客户端渠道已经反噬奔驰母公司,利之星在中国区域的强势所为,基于“深厚的背景”,垄断的话语权,雄厚的资金,达到为所欲为的阶段。可以观察到,央视的介入,政府职能部分的介入,奔驰的态度依然不明确,甚至好像还不明白这个事件发酵到什么地步,依然模棱两可,场面的失控不大可能奔驰不会有所作为,我依然不信奔驰作为这么大的世界企业,公关能力这么低下,奔驰的女公关事发十几天后才出面,我觉得是奔驰被李利之星架空了,纸包不住火之后被捅上去没办法才有奔驰出面,当然,我们很多人认为是高傲的奔驰一开始不在乎,低估这个事导致现在的局面。嘿嘿,我反正不信,现在利之星背景不断被挖掘,更坚定我的想法,奔驰被架架空了。

以上只是我自己的猜测而已。反正我觉得吧,其他的汽车公司,尤其大众系,没这么蠢!


叄金先生


奔驰不是应对失误,而是从根本上就错了。虽然真理存在于现在的世道挺艰难的。但真理毕竟是真理。真的假不了,假的也真不了。不怕卖假货,就怕遇上较真的人!只要在规矩内不触犯道德与法律的底线!怎么赚钱都行。突破规矩和底线,短期内也许能占点便宜平安无事。时间久了必然会膨胀到摔跟头的地步。而且会摔得很惨得不偿失!出来混,早晚是要还的。那4s店就是如此,前面有那么多纠纷。就算几十次纠纷都赢了。也不过是唬弄出去十几二十辆车。就算占了几千万的便宜。这次事件的损失估计一次都不够前面唬弄来那几千万能弥补的!所以应该从根本上反省销售服务和质量的提升。从根本上抓起,改进才是做生意的长久之道。


一言为重百金轻1


这其中有些地方很奇怪,可能厂家技术方面不过关或者销售欺诈的问题。那么假如是技术问题,销售很显然可以直接将问题车送回厂家重新配备新车给客户,但销售部门却没这么做,这显然不只是单纯的车的技术方面有问题;那要是车在厂家那里检测完全合格,是销售单方面让人更换了车的零部件的话,奔驰厂家也可以把车重新哪去检测,很快就可以查出来,奔驰似乎也没这样做,只是一直对外拖泥带水的,这也显然不是销售单方面的问题。那么很有可能就是厂家和销售已经存在相关的牟利行为,这也是我个人比较认可的。所以这样奔驰在事情发酵前不愿处理这件事在火了之后总经理却直言可以立刻给该客户退款退车也就很好理解了。这可是一条产业链啊,被你这么一搞全挖出来了该怎么办,多少亿啊这是。


幸存的旧火种


奔驰公司在处理一件简单的产品质量问题导致的舆论风波的时候,其公关部门不但没有能够在第一时间止血,还把伤口越弄越大,导致事件不断发酵,实在是让人大跌眼镜,深感意外。中国区公关部门的负责人可以撤职了,简直就是混吃等死的货。

根据戴姆勒公布的数据,中国2017年的奔驰销量为587868辆,同比增长超过25.9%;在华销量占奔驰亚太地区875250总销量的67%;在华销量中,国产车型销量为42.3万辆,占据奔驰在华销售总量的70%。

2017年,奔驰在美国销量为337246辆,德国本土销量则为303528辆,中国销量较两者分别高出了74%和94%,显示了中国市场无可匹敌的巨大需求,也使得中国稳稳保持奔驰第一大单一市场的地位。

这是什么概念?没有中国市场奔驰可能会活不下去这么严重。这是一个对于奔驰公司来说生死攸关的市场,居然还敢那么傲慢?底气何在?

说白了,就是中国市场的生意太好做了,中国市场很多生意根本不需要奔驰公司操心,因为中国4S点的BOSS们通过一骗二赖就什么事情都能够摆平,这已经是一种模式---中国模式。

4S店当然不希望制造商介入过多,因为制造商的过度介入会导致他们少了很多灰色收入,中国的4S店是看不上一年百分之十几的利润的,他们要的是暴利。没有暴利就制造暴利,而这会直接影响到汽车制造商、汽车品牌的形象。但是这已经是潜规则,制造商们也就睁只眼闭只眼了,反正你黑的又不是我的钱。

这就导致了出现质量问题后出现售后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而汽车制造商又不能第一时间介入,反正在中国一年卖几十万辆,也不在意那一辆能不能做得成或者扯皮。中国消费者不会在意这种问题,他们在意的这个车是否能让他们开出去装够逼,即便里面都是废铜烂铁,重要的是有一个奔驰的LOGO和躯体,而且交警又不会半路拦车就好。

所以,奔驰官方这次真的不是公关失败,只不过是一如既往的傲慢而已。对于卖车的,一年哪有不扯几次皮的?有的是话术和套路应对,尤其是这种高知的漂亮女性,总会在意自己的形象和保持那份矜持吧。

谁知,这次消费者跳出了套路,4S点和奔驰失算了,傻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