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一个慈眉善目之人,为何在薛宝钗房间有了先怒后笑的失态之举?

燕北闲人


题主这个题目让我有些困惑,回头再看看原文,还是不明白为什么题主会有此一问。

1.贾母在宝钗房间并没有“先怒后笑”,她是发表了对宝钗房间陈设的不满,但并没有笑。所谓“笑”,是离开宝钗房间以后的事了。

这是《红楼梦》里第四十回的事,贾母带领刘姥姥参观大观园。一路的繁花锦绣让刘姥姥赞赏不已,贾母也觉得颜面有光非常开心。及至到了宝钗住的蘅芜苑,气氛有了一些变化。

贾母发现房间里的摆设太少了,“一色玩器全无”,只有桌子上的一个土定瓶,供着几枝菊花,另外还有两部书、一套茶具,如此而已。床上吊着的是“青纱帐幔”,床上用品也十分朴素,总体看下来就是“雪洞一般”的感觉。

贾母觉得这样的陈设清淡得有点过分了,于是叫鸳鸯去拿些古董来,又批评凤姐没有送一些玩器摆设给宝钗。凤姐和王夫人、薛姨妈都解释说是宝钗自己不要。贾母就发表了一番言论,大意是这样不合适。理由一是亲戚来了看到这种朴素的样子,有些失礼,二是年轻女孩房间陈设如此素净也是比较忌讳的,又不是没条件。然后贾母就作主帮宝钗添了几样摆设,嘱咐鸳鸯务必落实,然后就带着队伍离开了蘅芜苑。

整个过程就是这样。从头到尾,书里都没有写贾母“笑”。她在蘅芜苑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带着批评的态度点评并指挥更换房里的陈设。贾母批评的理由一二三的很充分,给宝钗添加的摆设也说得很具体,最后还叮嘱鸳鸯别忘了执行。可以看出贾母全程都在具体地“解决”这个摆设问题。既然是解决问题,又不是日常闲聊,贾母有什么好笑的?

倒是凤姐、王夫人、薛姨妈,包括被指定的执行者鸳鸯,在回答贾母的问题时,都是“笑回”“笑说”“笑道”的,说明当时贾母的态度是比较严肃,她们才需要用“笑”的轻松姿态才缓解这种略显紧张的气氛。

当然,离开蘅芜苑之后,贾母带着刘姥姥喝酒行令,书里写着她是“笑”的。但这其实已经是下一个流程,跟宝钗房间的问题是两码事,没有关系。

2.贾母在宝钗房间的“怒”也不是大发雷霆,而是轻描淡写地指出宝钗房间陈设的不足之处,并且当场帮宝钗“修补”而已。

在蘅芜苑,贾母除了点评并指挥更换陈设,并没做更多的事。可以想象当时她是比较不满意的,毕竟一路走来,在刘姥姥面前大放光彩,一下子来到蘅芜苑这个“雪洞”,没有思想准备地掉了价。

所以贾母当时没有笑,但是严格地说也没有怎么发怒。毕竟刘姥姥在场,这样的“雪洞”已经让贾母觉得掉了一回价了,再当着亲戚面大发雷霆岂不是更加掉价?

所以贾母只是平心静气地指出问题,当场给出解决方案。在这一段,书里有三次提到贾母的表情动作。第一次是“叹”,说宝钗太老实,屋里陈设不足也不知道开口;第二次是“嗔”,怪凤姐没有照看好这里;第三次是“摇头”,就是针对宝钗喜欢素净的问题发表那一通不同意见。

显然,“叹”不能算发怒,“摇头”也不能算,只有“嗔”勉强跟生气搭点边。但贾母“嗔”的对象是凤姐,不是宝钗,那还是不能算贾母对宝钗生气发火。

所以,就算贾母有权威,发表这些意见时可能给人感觉是不怒自威,但至少在明面上,贾母是没有“怒”的表现的。

3.既然贾母在宝钗房间没有“先怒后笑”,甚至连“怒”也不是很明显,整个过程说话做事都很得体,符合她作为贾府老祖宗的身份,自然谈不上失态。

贾母在蘅芜苑既没有笑,也没有“怒”,只是说了比较多的话。那么那些话说得妥当吗?

一开始,贾母是直接“叹”说,宝钗太老实,没有陈设也不会向王夫人要。也怪自己没想周全,忘了宝钗自己的东西应该是放在家里没带来的。——不怪小辈只怪自己,这种态度和言辞其实很有大家掌门的风范。

接着叫鸳鸯去拿古董,又批评凤姐小气,不送摆设过来这里。——这是贾母借着和凤姐的亲昵,半开玩笑半认真地表明自己对这个摆设问题是认真的,要多说一句的。而这种借批评身边人来表达意见的方式,同样是大BOSS风度的表现。

最后,当大家都说这样的朴素陈设是宝钗本人意愿的时候,贾母才不再迂回,直接表明这种做法“使不得”,但她依旧说得很婉转,先是拿亲戚来访看着不合适来当挡箭牌,接着又用“年轻的姑娘”委婉提醒这种审美不恰当。虽然她也说了“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这样的狠话,暗示宝钗这样的不合时宜其实是不尊重她这老人家,但随即又拿戏文上的小姐绣房说事,把焦点瞬间又模糊到宝钗只是审美水平不行,而不是态度不行。接着又来一句“有现成的东西,为什么不摆”,再度流露出宝钗的怠慢态度才是她不满的关键。然而紧接着又是一句,“我最会收拾屋子的……如今让我替你收拾,包管又大方又素净。”再次把焦点模糊,仿佛她是要教宝钗收拾屋子,不是批评宝钗不收拾屋子所体现的不尊重。

这段话可见贾母说话的高超艺术。将核心的批评内容(态度问题)只用两句狠话表达,然后将这两句狠话拆散放在一大段无关要紧的闲话之中,仿佛这个问题就是个小孩子不懂审美的小问题而已。这样在一大屋子人面前就把紧张的气氛消解掉了,在亲戚刘姥姥面前轻描淡写不掉脸面,同时又让当事人薛宝钗明白真正的问题所在。

综上所述,贾母这一次在蘅芜苑,无论是表情动作还是语言行为,都很有大家风范,没有任何“失态之举”。所以题主的问题,个人觉得不成立。

以上是头条号“海阔天空诗酒花”的回答。欢迎在今日头条APP关注“海阔天空诗酒花”,图文、问答、视频,海阔天空随便聊。


海阔天空诗酒花


贾母带着刘姥姥在园子里逛,先是去了黛玉那儿,接着又去了探春那儿,然后来到了蘅芜院,宝钗住的屋子。贾母进来的第一眼就觉得这屋子太素了,雪洞一般,一色玩器全无。在贾母眼里,这样的装饰既不符合贵族的装扮,也不符合年轻姑娘该有的青春热闹气儿,或者说在贾母的眼里,全无生气。所以,她叹了口气:

首先是觉得宝钗这孩子太老实了,自己没有,东西或许在老家没带来,也不跟姨娘要些。接着又嗔怪凤姐,这个家庭CEO考虑不周,贾府里放着那么多的珍宝器玩,居然不送些给宝钗用,太小器。在听完王夫人和凤姐说是她自己不要的,薛姨妈也解释说她在家里也是这样,贾母听后表示了明确的反对。反对的理由有二,一是这样俭省,万一家里来个客人,看着不像。贵族是需要面子的,家里的装饰外出的行头,都是面子的一部分,宝钗既然是住在贾家,如果不遵照贾家的规矩来,谁也保不准会有哪位贵族太太偶然过来转转时会碰上。二则年轻姑娘,过于素净是忌讳。贾母说得很严重: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

那么,贾母说了这两点理由,那一条更严重一些呢?个人认为,表面上看起来是第一条更重要,因为事关大家族的面子,不能因此而丢人。但实际上是后面一条更重要。贾母一向喜热闹好奢华,她极度不赞成宝钗这样的为人行事作风,所以说了要住马圈这样的话,贾母这样一样智慧老太太对客人说这样的话,确实是很严重了。或许在我们看来,不就是两件摆设的问题吗?在贾母眼里,却是生活观和世界观的问题。所以她一再叮嘱鸳鸯要把宝钗房里的陈设增加几件。

所以,在这里,可以看作是贾母在参观了宝钗房屋以后确实有生气之意。但是,也就是说过就丢过了。

至于贾母后来的笑,其实,已经转移了地方,在带刘姥姥看过宝钗的屋子后,贾母又去了缀锦阁,再去藕香榭,凤姐张罗着吃饭,大家坐定,贾母笑道:“咱们先吃两杯,今日也行一个令才有意思。”贾母对宝钗房间的装饰批评过了,也就丢开了。作为她这样身份的老太太,绝对不会揪着这件事紧紧不放。场地变了,情景也变了,贾母怎么可能老是板着脸?又如何来失态之说?贾母的笑,是早就离开了宝钗屋子的。贾母看了宝钗屋子的生气也不可以以简单的怒来表述。

都看到这儿了,点个赞再走呗。我是苏小妮,喜欢我的回答请点击关注并转发分享!


苏小妮


贾母生气是认为怠慢了亲戚,失了自家脸面。贾府自认富贵,院内布置的倒精巧,而房屋内“雪洞一般,一色的顽器全无。案上只有一个土定瓶……床上只吊着青纱帐幔,衾褥也十分朴素”。实在是不能看,刚在探春那逛过,一对比,显得对亲戚不上心,同时心里也觉得忌讳,老人家注重这些,不求像大家闺秀似的精致,也不能失了侯府的规矩和体统。

对于乡下人来说,识字是身份地位的象征。说起书香门第会讲:“连女孩都识的字作得诗”,“连门房的老仆都会说几句子乎者也。”

而且刘姥姥很有眼力劲,因为贾母说这是我外甥女的房间,所以他称赞黛玉房间,因为女子贤惠只是基本,若又识字,能明事理,才是大家闺秀。

刘姥姥到宝钗房中没话讲,因为无可讲之处,贾母带刘姥姥游大观园,就是让她见识见识的,难不成是见识候府勤俭持家吗?当然是见识侯府与小门小户的不同之处。一个走亲戚的看另一个亲戚在主人家拘束,拮据,被慢待,贾母当然要生气了,虽然刘姥姥算不上亲戚,但贾母觉得丢脸了。

至于说贾母又在宝钗处笑了,好像没看到,只有王夫人、凤姐圆场笑着解释而己。



木子晚斋


红楼梦第四十回:贾母叹道:“这孩子太厚道了!你没有铺排,何妨和你姨娘要些?我也没理论,也没想到。你们的东西,天然在家里没带了来。”说着,命鸳鸯去取些古玩来,又嗔着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给你小妹,这么小器!”王夫人凤姐等都笑回说:“他自个不要么,咱们原送了来,都退回去了。”薛阿姨也笑说道:“他在家里也不大弄这些东西。”贾母摇头道:“那使不得。尽管他省劲,倘或来个亲属,看着不像,二则年青的姑娘们,屋里这么素净,也忌讳。咱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美的还了得呢!他们姐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别很离了格儿。有现成的东西,为何不摆呢?要很爱素净,少几样倒使得。我最会拾掇屋子,现在老了,没这个闲心了。他们姐妹们也还学着拾掇的好。只怕庸俗,有好东西也摆坏了。我看他们还不俗。现在等我替你拾掇,保证又大方又素净。我的两件体己,收到现在,没给宝玉看见过,若经了他的眼也没了。”

这段文字描述表面上是贾母看不惯宝钗房里素净,是疼爱宝钗的意思,但其实是贾母说给刘姥姥听的。为啥说给刘姥姥听呢?本章上一段写到:刘姥姥因见窗下案上设着笔砚,又见书架上磊着满满的书,刘姥姥道:“这必定是那位哥儿的书房了?”贾母笑指黛玉道:“这是我这外孙女儿的屋子。”刘姥姥留神打量了林黛玉一番,方笑道:“这那里像个小姐的绣房,竟比那上等的书房还好。”贾母因问:“宝玉怎么不见?”众丫头们答说:“在池子里船上呢。”

这一章貌似是刘姥姥夸黛玉,其实在古时女子无才便是德,刘姥姥这样评价黛玉的闺房像个书房其实是在贬低黛玉。她为啥贬低黛玉呢?因为她是扑着王夫人来的,是王夫人的亲戚。王夫人不喜欢黛玉,她要帮王夫人说话。这话却让贾母心里很生气,所以没有接话。接下来到了宝钗房内,贾母就借题发挥把心里的不痛快发出来。但贾母素来宽厚慈祥,也不能做的太没有面子,毕竟是大家大户,宝钗又是亲戚,不能失了面子,所以才会又转怒为笑。





纳柔石


贾母是一位慈眉善目的老太太,她很少失态。即使不高兴,也很少声色俱厉地骂人。即使生气也是以玩笑的口吻表示自己的不满。

贾母带着刘姥姥游大观园时,对黛玉和探春表示了赞赏,她们两个人房间的布置也让贾母满意,她骄傲地表示她们不俗。贾母认为他们给自己争脸了,这两个人的房子符合国公府的体统。



可是走到宝钗的蘅芜苑时,贾母没有表示骄傲,反而透露出淡淡的不满。

一进蘅芜苑,贾母还是高兴的,【只觉异香扑鼻。那些奇草仙藤,愈冷愈苍翠,都结了实,似珊瑚豆子一般,累垂可爱】。这样的院子符合贾府的身份,贾母是满意的。可是一进房间,贾母便有些不高兴。小姐的闺房布置得太朴素了,甚至有些寒酸。

贾母发话了,她说话非常有水平。她先说宝钗没有陈设为什么不管王夫人要?我是不会计较的。接着替薛家解释,薛家不是没有好东西,只是贵重东西在老家没有拿来。接着嗔怪凤姐儿:“不送些玩器来给你妹妹,这样小器!”

当王夫人凤姐等都笑着回说我们送来了,是宝钗不要,都退回去了。薛姨妈也解释宝钗不喜这些东西。贾母摇头道:“那使不得。虽然他省事,倘或来个亲戚,看着不像,二则年轻的姑娘们,屋里这么素净,也忌讳。我们这老婆子,越发该住马圈去了!你们听那些书上戏上说的小姐们的绣房,精致的还了得呢!他们姐妹们虽不敢比那些小姐们,也别很离了格儿……”贾母随后吩咐给宝钗三样宝贝,再把宝钗的帐子也换了。


贾母认为,做什么事情都不能离了大格,既不能肆意奢华,也不能太过简陋。如果姑娘太寒素,一则让亲戚笑话,二则忌讳。姑娘们的绣房就应该精致一些,否则就成了清心寡欲的寡妇的卧房了。

薛姨妈宣扬金玉良缘,如果是良缘就应该富贵逼人,兴旺发达。看看宝钗这房间的布置,怎么看也没有旺夫的迹象,反而有寡妇的迹象。宝钗还是年轻姑娘,还没有嫁人,还没有经历什么打击,就住在这样的寒素的屋子里。将来怎么能儿孙满堂,幸福美满啊?即使李纨的房间也没有如此冷寂。贾母作为过来人,点拨一下宝钗,希望她将来不要孤苦无依,因此贾母张罗给宝钗收拾房间,不要离了大格才好。


润杨阆苑


巜红楼梦》作者,借贾母,导游大观园。大观园修盖一年(第四十二回),第十七回,园内工程俱已告峻。贾政带人大观园试才题对额。对园内的山水楼阁,作了概括描述。第二十二回,奉元妃之谕,宝钗、黛玉、宝玉等八人住进大观园。第二十六回,借贾芸之眼,给读者介给了宝玉的住所"怡红院"。第四十回、四十一回,则是贾母"领着刘姥姥见识见识"大观园。重点看了黛玉住的"潇湘馆",探春住的"秋爽斋",宝钗住的"䕔芜院"。在探春处吃早饭,在迎春住的"缀锦格"处饮酒,在妙玉住的"栊翠奄"品茶。最后,刘姥姥迷路,竟走进宝玉"怡红院,醉卧宝玉雅床!史太君两宴大观园,用特写镜头,近距离的展示了大观园的景观。而元春省亲,是大观园夜景展示。作者用三种写法,为读者展现了立体的"大观园"!当然,作者不是为写景而写景。融入了作者满腔情怀!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大展宏图3329


怒是真怒,笑是假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