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的亥下之战中,是以10万军队打40万,为什么有人因此就说项羽领军能力不如韩信?

假如此这般若波罗蜜多


小哥出品,必属精品。

正所谓“成王败寇”,亥下之战,生平未尝一败的西楚霸王,战神项羽终归是败了,而在这场战争中,战神项羽面对的不单单只有韩信一人,还有毫无诚信可言的刘邦,汉初三杰,彭越,英布,刘贾共五路大军,合计40万人,共同合围项羽于亥下。

那么,单单从军事能力来讲,项羽VS韩信到底谁更厉害呢?

小哥详细分析。


项羽战绩。

项羽(公元前232—公元前202年),军事家,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 的代表人物,也是以个人武力出众而闻名的武将。

项羽一生经历大大小小七十余战,从未落败,小哥就选取最著名的三次战役,让大家评判项羽的军事能力。

巨鹿之战:项羽VS章邯+王离。

陈胜称王,天下大乱,手下大将周文率军二十万逼近都城咸阳,章邯匆忙组织人手迎战,这些人都是刑徒和苦力(修筑长城的苦力),但是章邯硬是正面击败敌人,并且一路为秦政权收复失地,一路收编败军降将,连当时最强的楚国项梁都被章邯击杀。

王离,将军世家子弟,爷爷是秦大将王翦,而王翦大家都知道,秦王统一六国的时候,王翦灭掉了楚国,击杀了项燕。

项羽5万人VS章邯王离40万人。

项羽渡江之后,破釜沉舟,和章邯大军经历了九次交战,项羽九战九胜,最终大破章邯。在项羽搬师回来,经过其他诸侯的营帐时,其他诸侯虽然拥兵数万,但是面对只有两三万(粗略估计)士兵的项羽,全部都诚心诚意的拜服在地上。其年,项羽25岁,称霸于天下!



彭城之战:项羽3万人VS刘邦五十六万。

项羽率军攻打齐国,战事吃紧,后方来报,刘邦乘着项羽忙于军事,无暇回顾,带领五十六万人,把项羽的大本营给铲平了,众将一听就怒了,纷纷要求从齐国撤军,先将刘邦击败。项羽非常冷静的说,这里不能撤,我先带3万人回去,打败刘邦小儿手到擒来。

项羽率领急行军,先是在外围,击破了樊哙和灌婴的偏师。然后,在凌晨佛晓发动了向汉军的总攻。3万 对战56万,项羽用了多久呢?半天。拂晓发动攻击,中午的时候结束战斗。真的就是半天!

刘邦被打的屁滚尿流,仓皇逃窜。

垓下之战:稍后分析。


韩信(?—公元前196年),兵家四圣之一,后世称之为“兵仙”“帅神”,兵家“权谋代表人物”。

韩信的战绩。

韩信一生,可谓是功勋卓著。

韩信经萧何保举拜为大将,而韩信也为刘邦制定了汉中对策。 刘邦彭城兵败后,韩信先破楚军于京、索之间,后又平定了魏国。之后请命北伐拿下代国,在刘邦派人收取其精兵后背水一战击败赵国,同时派人降服了燕国。之后派兵支援刘邦以及清除项羽派往赵国的楚骑兵,平定剩下的赵国城邑。刘邦成皋兵败后夺去韩信兵马命其拿下齐国,之后韩信攻下临淄,并在潍水全歼龙且率领援齐的二十万楚军。韩信开始进攻楚国,项羽被迫与刘邦签订鸿沟协议。刘邦听从张良、陈平的计策撕毁鸿沟协议追击项羽反被项羽击败。汉五年,韩信会师垓下,围歼楚军,项羽自刎。 项羽死后解除兵权,徙为楚王,之后被人诬告贬为淮阴侯。后吕后与萧何合谋,将其骗入长乐宫中,斩于钟室,夷其三族。


亥下之战之刘邦。

公元前203年,楚汉对战于广武,由于楚军粮草用尽,而汉军刘邦调集韩信、彭越等人集结合围楚军无功,因此两军停战,签订“鸿沟和议”,以战国时魏国所修建的运河:鸿沟为界,划分天下(楚河汉界的由来)。

协议签订后,两军各自撤军,项羽率十万楚军绕南路,经固陵方向回归楚地。刘邦率军西返。

当刘邦准备返回的时候,陈平、周勃二人建议刘邦撕毁协议,因为“汉有天下太半,而诸侯皆附之。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建议“不如因其机而遂取之”。楚军此刻粮尽马乏,正是消灭楚军的最佳时机。刘邦接受了建议,率军追击项羽军团。

刘邦率军追到夏南,传信韩信、彭越二人共同出兵,合围项羽,但是二人没有按约定发兵,因此在固陵,项羽大败刘邦,刘邦率军退入陈下,修筑防御工事,坚守不出。

刘邦此刻非常的苦恼,他询问张良,“韩信,彭越二人不发兵,如何是好?”张良建议他“楚兵且破,信、越未有分地,其不至固宜。君王能与共天下,今可立致也。即不能,事未可知也。君王能自陈以东傅海,尽与韩信;睢阳以北至 谷城,以与彭越:使各自为战,则楚易败也。”

因此刘邦马上传令,按照张良的建议,封分了大量的地盘给韩信和彭越,二人这才答应出兵,尽数南下。同时,刘邦让刘贾和英布率军北上(自淮地)。五路大军齐至,合围项羽。

亥下之战:战争经过。

公元前202年十月,韩信亲率三十万大军为主力,孔将军为左翼,费将军为右翼,刘邦坐镇后方,周勃,柴武等后备军驻扎在刘备周围。

韩信亲率大军正面出击,交战后不能抵挡,率军撤退,楚军随后追杀,没过多久,汉军左、右两翼大军两边夹击,韩信率军返身合围,楚军势单,退守亥下。

是夜,项羽听闻四周都唱起了楚歌,以为士兵叛逃,大势已去,最后无奈,乘着夜幕掩护,带领八百勇士突围南逃。天明之后,汉军得知项羽逃走,派五千精兵追赶,项羽度过淮水后,只有百余士兵追随,他们一路南下,逃到阴陵,因迷路耽误了时间(司马迁《史记》记载,项羽被田父所骗)。被汉军追了上来,项羽引手下突围,逃至东城(今安徽定远东南),手下只有二十八骑了。

项羽率领这二十八人继续冲击,突出重围,逃至乌江,自觉无颜面对江东父老,于是下马,众人一起和汉军交战,项羽杀汉军百余人,身受十数处伤害,最后自刎而死,年仅31岁。


项羽失败的原因分析。

第一:不注重根据地建设。

项羽和刘邦决战,因粮草不足而撤军,这就体现出项羽不重视粮草供给问题,纵观历史,很多起义军失败就是因为不注重大后方建设,比如李自成,比如洪秀全,给人的感觉就是一路烧杀抢掠,一路向前,所过之处,颓废不堪。

而亥下之战,楚军粮草殆尽,兵困马乏,能跟随项羽战斗那么多天,最终保护项羽突围,楚军的子弟兵可谓是真真的忠心耿耿,日月可鉴。

第二:不注重吸纳人才。

韩信最初是投奔项羽的,认为项羽是个英雄人物,但是项羽并没有重视他,而刘邦则不同,吸纳了萧何,韩信,张良,周勃,陈平等等人物,同时也和英布等诸侯交好。

第三:项羽多疑。

陈平使用离间计,离间了项羽和范增,而范增是项羽最为得力的谋士,范增走后,项羽虽然也能称霸一方,但是军队内部纪律也慢慢松散。

第四:注重义气,不讲威信。

项羽两次调集英布的军队,英布两次不服从调令,项羽仅仅表达了不满,但是依然没有动英布的军权,英布后来叛逃,也是项羽太讲义气,不讲君臣的后果。(乾隆给纪晓岚八个字,分别是君、臣、上、下、轻、重、急、缓,君是排在第一的。)

第五:不注重扩大势力。

或许有人不赞成小哥的这个观点,但是大家看看,为什么刘邦能汇聚几十万大军,而不可一世的项羽征战多年,才只有十多万人,而军士大部分为江东子弟,这就暴露了项羽不善于收编其他诸侯残兵败将,也印证了项羽不注重粮草辎重建设的致命缺点。

第六:不注重联合其他诸侯。

刘邦为何调不动韩信和彭越呢?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来,当时天下形势依然不是特别的明朗,韩信,彭越未必心甘情愿归附刘邦,但是刘邦通过封地的办法,拉拢了这两个诸侯,其他割据势力也受到了影响。但是项羽,到亥下之战的时候,可谓是孤军作战,他一路奔逃,也没有其他人率军接应,可谓是真正的孤军一只。最后被合围,只能让人感叹。

第七:意气用事。

项羽逃到乌江边,最终内心羞愧,无颜面对江东父老,选择了自杀,假如他继续逃跑的话,小哥认为他大概率可以活下来,因为从史料看,追击项羽的汉将吕马童是项羽以前的下属,同时江边也有一只渡船,足以送项羽渡江。但是项羽选择了自杀。

著名诗词家李清照曾有诗感叹项羽的霸气。

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可能那个时候,项羽内心也是疲惫不堪了,征战多年,民不聊生,即便自己渡江而去,重整旗鼓,也不过是让江东百姓更加疾苦罢了,若刘邦率大军来攻,势必将江东父老陷入水深火热,项羽思绪万千,最终选择了自刎。

通过上面的分析,如果单单通过“亥下之战”判断韩信的军事能力强于项羽,未免太过牵强。

谢谢大家。

整理不易,欢迎大家多多点赞支持小哥创作。

喜欢的记得点关注哦。


古梁镛


项羽绝对是英雄,从古至今无人怀疑,司马迁为没做过皇帝的他写本纪,李清照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样的英雄领军能力如何呢?有人说他在这方面不如韩信,说的对吗?

要讨论这个问题,先来确定一下这“领军能力”作何解。顾名思义,“领军能力”就是带领军队的能力,硬要细分的话,我以为可以分成:

在军队中的威信+管理部队的能力+军事谋划能力+临阵指挥的能力+个人表率能力,以下我们就以这几条对比一下项羽和韩信。

在军队中的威信

这一条自不必说,项羽不但是在自己队伍中有威信,还可以扩展到天下的军队,巨鹿之战后,

诸侯将领们都跪爬着去见项羽,不敢仰视。这对自己的部队是威信,对别的部队就叫做闻风丧胆。

在威信这方面韩信应该是有的,在他调度下打了不少胜仗,没有记载他派出的人不听命令或者完成不了他的既定目标。但和项羽比威信,韩信还是差了些。项羽豪情万丈、气吞天下;韩信不听蒯通之言,安于刘邦之下的王位,小气了些,也因为这小气丢了性命。

管理部队的能力

在挺进关中的战争中,项羽打硬仗一路拼杀,很多人因为他的威名来归附,到鸿门宴时楚军四十万,封分诸侯之前,队伍中没有人反叛。分封后,大家都是王,自有一方领地,很难和项羽一条心,所以说项羽在政治上是失败的,不论他分封诸侯的主观用意是什么,实际情况就是,封出去了的部下就成了日后的敌人。

韩信连续三次被刘邦夺走手中的部队,前两次都在几乎光杆的情况下重新聚集起三十万人,他管理、训练部队的能力应该说非常强。相比之下,韩信在这方面强于项羽。

军事谋划能力

这个不用多说,韩信到哪都讲究兵法,能让刘邦把部队全权交给当时没什么实战经验的他,谋划能力一流,没打就能基本算出结果,感觉和诸葛亮隆中对类似,后世他为“兵仙”也是因为这个。

项羽的谋划主要在范增,从项羽在鸿门宴上的表现就知道,范老先生尽力而为了,项羽还不太配合。所以谋划上项羽明显不如韩信。

临阵指挥的能力

临阵指挥这一项,韩信调动部队总是及时或赶超敌人,得到先机。

项羽除了垓下一战从未败过,但总觉得有些被动。这里反了打这里,那里反了打那里,虽然战绩非凡,但将士很累。来回快速奔袭,粮草跟不上,这也是项羽唯一一败的原因之一。项羽在临阵指挥上不及韩信。

个人表率能力

这一项,毫无疑问,项羽完胜。项羽个人能力超强,巨鹿之战能得胜,楚军拼命是根本原因,而楚军拼命的原因肯定是主帅项羽拼命。澶州之战,宋真宗只不过亲自登上城楼而已,宋军的士气就已经数量级高涨了,更何况项羽一向是自己冲杀在前。彭城之战,楚军三万能胜联军五十六万的主要原因也是项羽的表率能力。

从未有记载韩信亲自冲锋,也没有听说他和什么人对决,韩信取胜并不靠这一项。天下人都知道,和项羽一对一,毫无胜算。

同是领军,项羽靠个人魅力,韩信靠兵法,细分对比之下韩信领军能力略胜项羽一筹。但这又怎么样呢?项羽为君悲壮自刎,韩信为臣窝囊被杀,是不争的事实。江东父老和项羽相互之间的那一片真心足以感动天下。

我是卷舒风云润天地,欢迎大家一起来讨论。


卷舒风云润天地


谁说项羽领军能力不如韩信了?

项羽虽战败,但从来没有人怀疑项羽的军事能力,项羽是输在政治能力上,并非军事能力,成王败寇在项羽身上不适用。

项羽一生除了垓下之战,可曾败过一次?从项羽成名战巨鹿之战说起,5万楚军大破40万秦军主力,而且楚军主帅项羽只有25岁。26岁项羽就当上了天下的霸主,在齐国那么牛的田荣被项羽平定斩杀,刘邦乘项羽在齐国平乱,率56万联军占了项羽的都城彭城,之后项羽率3万楚军大败刘邦56万诸侯联军 ,从彭城打成荥阳,刘邦一溃千里,从江苏彭城(今徐州)一直逃到河南荥阳,才站住脚。



之后就是四年楚汉战争,在正面战场,刘邦遇到项羽百战百输,好几次刘邦的军队都打成了光杆司令,要不是刘邦背后有萧何、韩信、张良三人,刘邦早就被项羽干死了。

彭越牛吧,遇到项羽只敢在背后打打游击战,袭击下项羽的粮草辎重,连项羽的正规军都不敢碰,更别说敢和项羽对战了。

英布牛吧,英布平生最惧怕项羽,其次就是刘邦和韩信,英布反叛项羽时,项羽的手下龙且就把英布平定了,更别说项羽了。



韩信牛吧,号称兵仙,仍然不敢与项羽在正面战场独自抗战,彭城之战吃了项羽的亏,又在垓下之战的初期被项羽击败,这是兵仙唯二的两次失败。

那么垓下之战项羽又是如何失败的?

1、垓下之战前,楚汉已进行将近四年的战争,项羽由于粮草不足,才与刘邦议和的,谁知双方刚一议和,刘邦转眼翻脸不认人,发兵袭击项羽,事出突然,然后刘邦再次被项羽击败,刘邦以封地许诺召集韩信、彭越、英布等人一起合围项羽,项羽无奈只得退守垓下。



2、刘邦+韩信+彭越+英布+萧何+张良+天下所有诸侯一起才在垓下击败项羽的。刘邦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项羽却是一个人在战斗,在战争初期,韩信作为中军首先进攻项羽,但被项羽击败退回,然后汉军两侧进攻项羽,项羽退守垓下,此时并未完全失败。

3、韩信下令让汉军唱楚歌,击溃楚军心理,让楚军认为汉军已经占领楚地,瓦解了项羽军的斗志,军无斗志,如何再战?包括项羽在内,都认为楚地已失陷,无心再战,所以项羽当晚就带着800骑兵突围而去,放弃继续战争,才导致项羽的最终失败。



刘邦的用人识人能力+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的全力支持+联合天下诸侯,刘邦才击败了项羽,项羽只是输在政治能力上,在军事上从来没输过,你一定要拿韩信和项羽比,能比吗?

至少在项羽同时代的人,没有人的军事能力及领军能力超过项羽的,包括韩信。


一国之君历史研究


项羽和韩信都是那个时代最杰出的军事家,甚至可以说项羽的军事才能,还在韩信之上。因为项羽可以扛起千斤的大鼎,并且他的个人战斗力爆表。反观韩信,他的单打独斗能力就没法和项羽相比。所以说项羽的领军能力不如韩信,绝对是不正确的。

项羽和韩信有一个共同点,这个共同点就是,他们都擅长打以少胜多的战役。项羽平生最得意的两个战役,一个是巨鹿之战,一个是彭城之战。

巨鹿之战项羽带领不足十万的军队,打败了秦末名将王离带领的二十万精锐部队。正是这一战让项羽的大名不胫而走,成就了他西楚霸王的美名。



彭城之战项羽带领三万人马把刘邦的六十万联军打了一个落花流水。刘邦差一点在这一战中葬命。但是,刘邦是个不怕失败的人,他在这一战中被项羽打成了光杆司令,但是,他依旧不气馁,选择卷土重来,在和项羽一决高低。

韩信打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就更多了,其中以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战和背水之战最为出名。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战,也是韩信被刘邦封为大将军后,所打的第一仗。这一仗韩信是对抗秦末名将章邯。

最终韩信是用调虎离山之计,迷惑了章邯,然后取得了胜利,这一次韩信取得的胜利,给了刘邦杀出汉中占据关中的机会,也给了刘邦战胜项羽,和项羽角鹿中原信息。

背水之战韩信用三万人马打败了二十万赵国精锐部队。韩信在这一战之后名动天下,他终于向天下人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才能。项羽能做到的事情,他韩信一样也可以做到。之后的战役,韩信打的一直都是顺风顺水。直到韩信和项羽之间打的垓下之战为止。

垓下之战也是韩信和项羽两个军事天才第一次真正的对决。这一次项羽的军队只有十万,韩信的军队多达四十多万。

这个仗打起来双方的压力都很大,因为高手过招,并不一定人数占据优势的情况下,就一定能取得胜利。当然人数占据少数的情况下,能取胜的概率更小。这时候最主要看的是两个主将的对决。项羽任何时候打仗都是一马当先,率领士兵冲锋陷阵。可是,它遇到了韩信,想取胜就有点难度了,因为韩信有对抗项羽的能力。韩信的士兵比项羽还多,似乎韩信更占据优势。


项羽和韩信刚开始打的不分胜负,到了夜里休战后,张良又开始给刘邦献计策了。张良建议刘邦派汉军的士兵去楚军的大营附近大唱楚歌,让楚国的士兵以为天下的人都投靠了刘邦。这种做法的目的,就是去扰乱项羽楚军的军心。

结果当项羽听到汉军在唱楚歌后,他也以为天下人都归顺了刘邦,项羽的心也开始动摇了。可以说此刻的项羽是绝望的,他当夜开始召集士兵,逃了出去。但是,最终项羽走到乌江,他不打算逃了。这时候刘邦的骑兵司令灌婴追上了项羽,项羽先后杀死了汉军一百多人,然后自刎而亡,结束了自己英勇的一生。

可以说项羽是败在了整个刘邦集团的手中,并不是说他的军事指挥才能不如韩信。若是让项羽和韩信各带十万人马对决,最终赢的是谁,还真不好说。


史学达人


项羽领军能力还真是不如韩信。领军不只是带着原有部队打仗,还要能在战争中发展壮大。可是项羽呢,老是自己的那些子弟兵以及收降的部分秦军,结果越打越弱。

有什么样的主帅就有什么样的军队,项羽自己勇悍异常,力能扛鼎,所以其本部军队的战斗力是很强悍的。项羽面对秦军,刘邦军,以及此起彼伏反叛的诸侯军,只要项羽自己率军作战基本都能打胜,但是项羽不能收服别人,只能到处扑火,疲于奔命。也就是说,项羽只善于用自己人,整合不了其他部队。项羽出身楚国贵族,对于其他人打心里是瞧不起的,骨子里总是透着一股傲慢,这是他难以收服人心的致命弱点之一。他的帐下原本能人很多,像韩信、张良、陈平这些对汉朝建立有大功的人物都曾是项羽的手下,却一个个都跑到了当时实力比项羽弱得多的刘邦那里,说明项羽实际上没有多少人格魅力。
韩信对刘邦是这样描述项羽的,“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说白了,项羽不是帅才,是冲锋陷阵的猛将;对人只是施以小恩小惠,对于有大功的人却宁可把印把子拿在手里玩的溜光发亮也不给。

而韩信与项羽不同,被刘邦拜将之后,一路征战发展壮大,手底下收编的是各色杂牌军,却能被韩信逐一整合成自己的部队。论精锐程度,韩信军一直就不如项羽军,但是韩信懂得如何扬长避短,如何收服人心,结果越打越强,这种统军能力,特别是指挥不同派系的大兵团联合作战的能力是项羽比不了的,所以才会有“韩信将兵多多益善”。

如果是彭城之战面对刘邦亲自指挥汉军的形势,项羽压根就不怕,以3万骑兵突袭,击破不同派系的汉军和诸侯军56万,可见项羽的勇悍。然而在垓下之围,项羽军以10万面对韩信统一指挥的由不同派系组成的汉军和诸侯军40万(也有说是60万。但古人所说的兵力数字很不可信,项羽军没有10万,而汉军这边也没有40万或60万),却再也没有彭城战役时期的勇气,而是怯于对战,自己抛弃大军,率800骑趁夜逃走,可见项羽内心对韩信是极其忌惮的,深知自己在韩信这儿根本重演不了彭城战役的辉煌。

所谓“四面楚歌”的效果远没有记载的那么夸张,且不说这个传说漏洞百出,经不起推敲,作为身经百战且多次面临凶险境地的将领,项羽还不至于听到楚歌就惊慌失措。

《史记》对于项羽的形象明显是拔高了,司马迁在记载项羽事迹时带有太浓列的主观喜恶,这与司马迁本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S)


联合防务




项羽是一代名将,韩信是一代兵神。

从领军能力来说,项羽确实不如韩信。一个将领的领军能力应该包括:整体协调、团队打造、现场带兵。

项羽整体协调不如韩信

项羽最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粮草不足。项羽带着饥恶的士兵,四处征战,能与韩信的大军战成这个结果,已经很不错了。

可是,为什么粮草不足呢?这是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决定了项羽的失败。

项羽的大本营在彭城(今天的徐州),而项羽的战场,主要集中在长安以东的中原地带。来回的运送和调度粮草等物资,非常不容易。

有句话说得好,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可是离前线距离这么长,粮草运送较为困难,而且容易截断,怎么能保证粮草的供应呢?项羽保证不了,于是挨饿的情况就出现了。

相反,韩信的粮草,很少出问题。一是调度有方,而是离前线近。

所以,整体协调,项羽输了一筹。



项羽团队打造很失败

团队的优秀与否,对战事有着最为直接的作用。

1、团队人员的数量。秦国灭亡时,项羽何其强大,本身所带兵马,加上三秦军队,再加上可以控制的诸侯军队,士兵数量不足百万,也差不了多少。可是刘邦的军队,少之又少,只能偏安一隅在汉中。

但随着时间的变化,随着韩信带兵出了汉中,团队越来越大。而项羽的队伍,开始不断缩水,兵力不断下降。

这说明,在士兵数量的控制上,韩信优于项羽。

2、团队质量。

项羽的团队,能带兵打仗的,除了项羽、龙且、钟离昧外,感觉再无他人。

韩信这边,有曹参、灌婴、周勃、樊哙、夏侯婴、丁复、郦商等多位武将。还有数不清的,培养有序的下级军官。

在团队质量上,项羽还是弱了一些。项羽的强,强在个人;韩信的强,强在团队。

3、团队管理

关于团队管理上,项羽一塌糊涂。

不仅没有很好的发展新的士兵和将领,而且跟随他的很多人都倒戈了,比如韩信、陈平、英布、彭越等,还有唯一的谋士范增也离开了他,解甲归田而去。

看韩信所带之兵,很少倒戈。这说明,韩信在团队管理方面更胜一筹。

纵然项羽力能扛鼎,纵然项羽勇猛无敌,可是一个人很难干得过一个团队。

项羽在团队打造方面,确实不如韩信。



项羽现场带兵能力很强

现场打仗,项羽确实强,在巨鹿以五万军队战胜章邯四十万大军;在彭城,以三万军队打败了刘邦五十六万军队。

太强了,强到能亮瞎人的双眼。韩信在现场打仗时,其勇猛远远不如项羽。

可是,将帅带兵打仗,是比谁力气更大吗?是在比谁冲锋更猛吗?显然不是。



综上所述,韩信整体领军能力略强于项羽,而项羽只是现场更猛一些,个人能力更突出一些。


(图片来自于网络)


蓝风破晓


项羽的领军能力不是不如韩信,只不过项羽的统筹能力没有那么强,他最后是靠一己之力,和整个刘邦集团来对抗的,确切地说项羽是败给了整个刘邦的集团。

我们来看看,都是刘邦帐下的哪些人把项羽打败的?

陈平

项羽手下的智谋只有一个,这个人就是亚父范增。因为陈平在项羽帐下干过高干的职位,所以,他明白范增对于项羽来说意味着什么。

可以说只要把范增给除去,项羽就成了一个任人宰割的小绵羊一样。

所以,陈平就用了反间计,离间了范增和项羽的君臣关系。

范增知道项羽猜疑他后,就主动的离开了项羽。项羽答应了让范增离开,最后范增死在了回家的路上。

范增死后,项羽确实如同一个没头的苍蝇一样,被刘邦在南北战场上来回吊着打。

韩信

垓下之战,韩信带来四十万大军对阵项羽十万大军。

在这期间因为韩信的兵力多,在加上他的指挥能力也不差,这也就是说,只要韩信不犯原则上的大错误,他仅靠车轮战术,就能把项羽的军队给耗死。

项羽和韩信打了一些天,眼瞅着自己的伤亡越来越大。

看上去项羽集团的士气似乎是被打散了。

可是,这时候的项羽还是觉得自己不会失败,他还想和韩信继续战斗下去。但是,因为张良的一个计策,让项羽彻底的放弃了战斗到底的信心。

张良

垓下之战,张良用了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正是这个办法瓦解了项羽的军心。


张良的这个计策,就是四面楚歌,每到晚上灯火通明的时候,张良就派士兵去项羽的大帐周围去唱楚歌。

因为项羽和他的部下都是楚国人,当他们听到楚歌之后,他们就以为所有的楚国人,都已经投降给了刘邦。

这就给他了他们一种,他们已经失去了天下的错觉。

正是在他们在这种错觉的影响下,项羽决定不打了,他带了三千个士兵开始向江东逃去。

但是,就在项羽趁着夜色逃跑的时候,刘邦知道了,他派了骑兵灌婴带着八千人去追项羽。

刘邦

刘邦在得知项羽逃跑之后,下了一个命令,谁能把项羽杀死或者得到他的一块尸首,将会被封为侯,奖赏黄金两千两。

正是在这种大的利益的驱使之下,刘邦的人追起项羽来就格外的卖力。

项羽到了乌江之后,看着自己身边的人也没有几个了。

他就打算不跑了,还是和兄弟们在乌江战死把。

最后项羽在杀了几百个汉军之后,他就拔刀自尽了。

项羽死后,又被汉军给分了尸首,最后有五个人把项羽的尸首带给了刘邦,这五个人得到的项羽的尸首,拼接起来,正好是一个完整的项羽。

就这样项羽彻底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所以说项羽不是败给了韩信,而是败给了刘邦集团。不是他的领军能力不行,是他的力量太过于单薄。


汉史趣闻


战争的目地是为了胜利。毛泽东军事思想里有一句名言:“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项羽以10万兵力抗衡韩信的40万大军,最后被包了个汤圆。这只能说:一方面项羽对战场的形势评估不严,其次、就是他目中无人,骄傲自大,不把韩信放在眼里。在冷兵器时代,双方如此巨大的军力对比,项羽的失败几乎是肯定的。以此我们可以看出项羽不如韩信的军事才干。如果这场战争,项羽能够以以弱胜强,那么我们甚至可以说:项羽是一位伟大的军事家。但这只是如果而已。

顺便说一下: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朝鲜与美军为首的联军作战,他们把失败的原因归结于人海战术,这正是毛泽东军事思想“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具体体现。无论他们怎么说:即使如此、战争胜利的天平最终属于中国人民志愿军。胜利是战争的最高原则。

张延


张延107481857


项羽是将才,韩信是帅才,就综合能力而言,项羽的领兵能力却实不如韩信。不可否认的是项羽确实武功盖世,抛开军队作战不说,那么十个韩信加起来群殴项羽也无法取胜;但是采用大兵团军队作战,那么项羽一定会被韩信击败的。《孙子兵法》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我们可以看出韩信用兵以谋略为先,以伐交为后,最后才是出兵作战;而项羽用兵则是披坚执锐的攻城拔寨,战术层面无人可敌,战略层面差韩信远矣!

项羽是力能扛鼎的无敌勇士,他作战时总是身先士卒,像一把尖刀一样插入敌人的心脏,类似于德军的闪电战,对方还在准备时就被项羽击败了。比如项羽的成名之战就是在巨鹿采用快攻快打的方式击溃大秦长城兵团的,然后迫使章邯投降;假如秦军对项羽采用围而不攻,骚扰袭击的方式作战,那么项羽就玩完了。长城兵团的王离也是一个喜欢硬碰硬的铁钉子,只不过这次他碰到了项羽这颗钢钉子,所以王离及他手下的长城兵团才会全军覆没。

刘邦对项羽的策略是敌进我退,敌驻我扰,敌疲我打,敌退我追,弄得项羽一点脾气都没有;生生跟汉军耗了多年,结果实力此消彼长,项羽最终被汉军击杀。齐国经常反叛楚国,每次项羽杀过去,齐军就跟项羽列阵而战,结果齐军被杀得流血千里;后来齐军也学联明了,等项羽一来就化整为零躲起来,项羽一走又聚合起来反楚。项羽在齐国疲于奔命的时候,刘邦趁机攻占了楚国都城彭城,结果项羽以三万骑兵闪电回击,一举击溃刘邦五十六万联军。彭城之战后,刘邦就开始与项羽玩起了游击战,反正就是不正面与项羽交锋,但是却死死咬住项羽,让韩信去收拾各个诸侯国。

韩信攻灭了齐国后,三分天下汉有其二了,项羽已经势单力孤了,刘邦决定对项羽最后一击。刘邦联合其它诸侯国的军队合计四十余万围困了项羽的十万楚军,如果此战是刘邦在亲自指挥,那么项羽又将会上演巨鹿之战的辉煌,但是此战是韩信在指挥,故项羽插翅难飞。韩信利用兵力的优势采用十面埋伏之计将楚军层层围困,围而不攻以消耗楚军的粮草;又采用四面楚歌之计瓦解楚军的战斗意志,使得楚军纷纷逃亡。项羽兵疲粮绝,不得不抛弃大军而亲率八百亲信骑兵突围,此战是项羽的最后悲歌,他武功高强,一人击杀数百汉军,但是最终他力竭被围,自刎而死!项羽在他的《垓下歌》中说他力大无比,神勇异常,战败非他个人之罪,而是上天要亡他,这难到不荒谬吗?


大秦铁鹰剑士


《孙子兵法》说过: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兵家的最高境界是“不战而屈人之兵”。韩信正是深谙此道理的军事军事奇才。

楚汉都说乱世出英雄,楚汉时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一代战神项羽巨鹿之战破釜沉舟,用四万军士消灭了秦国的40万的精锐之师。一战成名,在短短的三年时间里就让强大的秦帝国倾覆了,成有历史上少有的战神,在之后的楚汉战争中又多次战胜刘邦,经常是把刘邦打成光杆司令。


项羽虽然是一代战神,力能举鼎,也和叔父项梁学习过兵法,历史却又给他派下来一个克星——韩信。项羽一生征战之有一次垓下之败,却输掉的全部,而韩信就是克制项羽的人。

兵法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韩信最先投奔项梁,项梁死后归属项羽的军营,项羽让他做郎中,他曾多次献计还项羽都没有得到采纳。韩信偷到汉营,在封大将之前曾经对项羽进行过分析。他说: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得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他认为这样只能算“匹夫之勇”。

然后他又分析了项羽的几个缺点,1,项羽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当部下建立功勋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却不却不舍得给人家封赏,这是妇人之仁。2,目光短浅,违背道义,公私不分。项羽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并把义帝驱逐到南方杀害,把自己亲近喜欢的人都分给最好地盘。3,生性暴虐,滥杀无辜,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天下人都怨恨他,百姓也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早以已失去民心。


可见韩信多项羽的了解有多么透彻,而不可一世的项羽多韩信却是一无所知的。韩信也就能够抓住最佳时机战胜项羽。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作为战术家韩信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战术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临晋设疑、夏阳偷渡、木罂渡军、背水为营、拔帜易帜、传檄而定、沈沙决水、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也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



如果说项羽最好的将才,那么韩信就是最好的帅才。他知道如何避开敌人的长处,更知道如何攻击敌人的短处。在自己最小的伤亡下取得胜利。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中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著有兵法三篇,已佚。


相比之下韩信才是有智慧的人。

更多见解,敬请留言,期待您的关注和转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