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治疗对肿瘤病人来说真的可以获益吗?

Three-C


免疫治疗是利用人体微观免疫系统发挥更大作用对抗肿瘤,在说明这个微观问题前先用一个看得到的例子来对比下。这张图说的是从2世纪20年代开始,每隔20-30年,人类都要发出机器要取代人类的感慨!

人体免疫系统非常复杂,仅免疫细胞就包括:淋巴细胞、单核吞噬细胞、中性粒细胞、嗜碱粒细胞、嗜酸粒细胞、肥大细胞、血小板(因为血小板里有IgG)等。由此每隔几十年人类医学上取得一些进步后,都有理论指导利用某种免疫细胞可以消灭癌细胞,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但经过了几十年的努力,现在的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CAR-T免疫治疗技术才刚刚显示出一定的效果。

首先是上世纪的重大发现—白细胞介素2

上世纪80年代,现代免疫学兴起,人们发现了免疫系统的很多有效成分,比如白细胞介素2。白细胞介素2是人体免疫细胞T细胞的一种很重要的生长因子,T淋巴细胞一旦跟它接触,就能快速生长、繁殖。由于T淋巴细胞是人体免疫系统对抗病毒肿瘤的一种很重要的成分,而白细胞介素2又能促进淋巴细胞的生长,于是研究者们开始畅想白细胞介素2是不是有可能用来治疗癌症。

由此白细胞介素2被开发成一种治疗癌症的药,医生将其注射到病人的身体里,激活病人的免疫系统生长来对抗肿瘤。

之后是免疫细胞过继回输

研究人员通过对白细胞介素2的治疗又进行了新的设想,毕竟输入的方式速度慢,可以人工先在进行体外培养,产生大量的淋巴细胞,然后直接输回患者体内来对抗肿瘤呢?最早的免疫细胞过继回输技术由此诞生了。但是由此又衍生出不同的细胞疗法。

细胞回输早期的LAK细胞疗法

1985年瑞森伯格首次使用了免疫细胞过继回输第一代LAK细胞疗法,用LAK细胞合并IL-2治疗25例不同类型的化学药物和放射线治疗无效的晚期肿瘤病人,并取得了肯定疗效。LAK细胞疗法建立以后,在全世界引起了轰动,但是问题相伴出现:其他的研究人员运用LAK细胞疗法进行治疗癌症的实验,发现效果并没有瑞森伯格使用的那么好。时间久了,研究人员对LAK疗法的热情降低,坚持进行实验的人越来越少。而且国外保险公司对医疗方法监管很严格,一看没有效果就逐渐给否决了。

细胞回输的CIK(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细胞疗法

但是还是有研究者在LAK细胞疗法的基础上进行推动,认为T细胞抗肿瘤理论上是没有问题的,效果不好是因为T细胞不够强大,无法清除肿瘤细胞。可以通过增强T细胞的办法来治疗肿瘤。这就是CIK细胞疗法。为了让T细胞更强大,研究者们加入了伽马干扰素和其他一些成分,同时还尝试用其他的一些细胞给T细胞制造刺激——比如DC细胞,这样就有了DC-CIK细胞疗法。

20多年前,日本就已针对DC-CIK细胞疗法进行了临床研究,有大量的数据显示其效果还是非常不错的。随后美国也批准了这个疗法,但实际使用后DC-CIK细胞疗法在美国的效果却不好,美国也就撤销了批准文件。中国的情况是在几年前的魏则西事件后几乎就消失了。

截止到目前的CAR-T则是基于更多的研究,一方面是发现肿瘤附近会存在大量的T细胞,这些T细胞在开始对肿瘤细胞进行攻击后会有部分停止工作。科学家就分离出那些工作积极的T细胞,在体外进行编辑并培养后再回输给患者,提高患者免疫细胞T细胞的活跃程度对抗癌症。至少在血液肿瘤方面显示出良好的效果。

另外一种PD-1/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则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向进行免疫治疗。利用药物的生物力提前阻断细胞之间相互识别的信号通路。这个通路如果不阻断,癌细胞可以通过继承的正常细胞识别信号与免疫细胞(T细胞)建立联系,从而被认为是正常细胞。在实际中也确实对部分癌症患者起到了效果,但是有效率仍就不高。说明人类并未完全了解免疫系统的完整运作机制。

还是回到开头那个AI会替代人类工作的“危机意识”,但是我们还远远不知道人的潜力,也不知道AI的学习能力。同样在免疫治疗中,人类也远远未了解完整的免疫系统,也不知道癌细胞所有突变、逃逸、耐药的机制。现在只有少部分幸运的患者才能通过免疫治疗获益。


美中嘉和聊肿瘤


整体人群是有获益率的,使用前,听医生的医嘱。需要看病种、看分期、看基因检测结果(有的需要检测,有的不需要)。百分百获益是不可能的,不同癌种获益率不同,也有不良反应。目前在中国已经上市的有k药和O药。具体,可以提供具体病情资料之后,具体讨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