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孩子去發現學習?有哪些好的辦法?

牽著小狗看大海


這個問題好。 就像說我們常說的,讀書可以改變命運,那麼我們的孩子在很多時候怎麼去改變這樣的命運呢? 因為許多的用人單位就只認一本二本的文憑,其它的文憑能否改觀呢? 其實經常也會困惑的,就是明明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喜歡數學,而家長們偏偏要去要求孩子去學奧數,這樣的情況怎麼辦呢? 這不是浪費資源嗎? 浪費資源也還可以接受,但是,如果讓咱的孩子浪費了他,學一門專業學原本是養家餬口的立身之本,這種耽誤,咋辦呢? 個人理解其實也就是很簡單,就是因材施教,就是讓自己孩子喜歡做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做。 像德國製造一樣,有些人人是天生可以去競爭考試,考一本二本的,但是,我們的有些教育資源。 我們不可能考出一本二本的時候, 可以學習德國製造也一樣。 可以提升,製造和堅守我們自己的製造業的能力和製造業的基礎。 所以最後的說一句話就是,一本二本是人才,我們做製造業精細化的,更是人才。 不知道俺這樣的觀點,朋友們認可不呢?


益陽桃花侖之芳


如何引導孩子去發現學習,有那些好的辦法?

我父母不怎麼引導孩子去學習,他們工作忙,班後開會、天天讀學最高指示,檢討思想工作,彙報思想內心活動,學習精神糾正思潮接受大時代洗禮。父母教育子女的話就是服從最高指示思想教育:“學生要以學為主,學工學農學軍,也要批判資產階級。”。學生每星期抽一個下午進工廠參加義務勞動,每月下鄉參加體力勞動,挖臭水溝,清爛地,拔草,種菜,清豬場,挖坑稙樹。每期參加防空演習,防原子彈轟炸,夜行軍捉“反革命”學生演員,走獨木橋,爬鐵絲網。體育活動游泳,爬杆,跳沙池,雙槓,倒豎蔥。學雷鋒思想:洗廁所,洗馬路溝渠,慰問敬老院,洗衣被。洗教務處,拍蒼蠅,

老教師強令學生以學為主。熟能生巧,鞏固基礎紮實打牢。每天提早到校丶念九九歸乘法口訣,念一年終身不忘。新老師教唱革命歌鼓舞鬥志,同學互相自我批評,向老師批評,向家長批評,向一切舊思想批評。為共產主義事業奮鬥終生,一顆紅心兩種準備,思想紅就是優秀生。

到了自己教孩子,只有要求孩子尊師重教,在校發給大堆印刷資料,從未學過的超年級的奧數,弄不懂就上圖書館,圖書館解答不了,就花幾百元買優質教材資料,北大清華中大,暨南大,黃岡,參考答案資料,外省學生筆記原件。增加了孩子負擔。。於是孩子不重視學自己年級的課本,就查老師發的卷抄答案,又買書店出售名校過時答案資料,耽誤了本級學習,功課照抄資料冊子。孩子只知緊記填空ABC過後弄不懂ABC的內容,虛學海量,只學皮殼,內容沒印象。畢業後,從新再複習理解各科補丁。文章沒有自己的思想,投鼠忌器,實踐不實,所以會產生形而上學,虛化文句。

家長不是學校教授,受過正規學術教程。,家長不能把自己落伍的思維傳給子女,只要求子女在校受正統教育,教師首先要教生有良方。正統本系正教,別在課堂上吹水車天車地、尖聲刺耳脫離本課。學生適宜聽平喉正調,字正腔圓,才能專心聽課。別有氣無力,蚊子嚶嚶。讓學生聽不清楚雜音嗚嗚。有真才實學教師授課,學生才能專心聽課,引人入勝的教師,花的心血無限量。智慧良師才會令到學子齊心共勉。家長並不是文化教育者,家長只能以教材輔導,教子良心;道德品質性善,勤學才是家長的重責。


公民健康為重


引導孩子去發現學習,個人以為是能夠培養孩子養成一個很好的學習習慣,而且是一個終身學習的習慣。

因為有一個名言叫做:“一個沒有養成終身學習習慣的人,走不遠”。

其實我們每一個人身上都會有一個這樣的心理特徵:它經常有一個是追求安逸快樂,害怕困難,很想要舒服躲懶惰拖拉安逸些的小心思不時的跑出來糾纏你!

而同時呢,人還會有一個追求成功,理想,成就感,被認同,追求人的價值和意義的激動,激情湧上心頭,很想為自己的人生做一點,“海闊憑魚躍,天高任鳥飛”的事情。



圖片。

有心理學家把這比喻為,藏在我們心裡面的兩個調皮的小猴子,他們會經常的你爭我鬥,經常各自佔據上風。

而那個願意主動學習,認同和生命意義價值的小猴子,如果成功的長期佔據了第一選擇的優勢的話,那麼人的勤奮,人的努力和他的追求,就會展現出一種積極向上,朝氣蓬勃的狀態。

而這種狀態!正是我們每一個有夢想的人,所必須的,所期盼的,夢寐以求的。

所以如果我們能夠幫助孩子,養成這樣良好的學習習慣的話,那絕對是一個,讓孩子終身受益的事情。

那麼我們怎樣來幫助孩子實現擁有這樣的精神素質呢?

這裡要注意的一點就是,這一副擔子,不是靠老師,而是落在了我們的每一位家長們的肩上。

因為有一個道理大家都明白,叫做:家長,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

咱們的古人把這種情形,用一個詞表達的非常的形象而準確,叫做啟蒙!



圖片。

那麼我們怎麼來完成孩子的啟蒙呢?

這裡大概有三個方面,必須是家長要做到的。

首先第一,就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當中,要始終貫穿一個有利於孩子學習的環境。

就比如我們熟悉的孟母三遷故事,小朋友看見殺豬的,他覺得那歡快場面有趣,就會情不自禁的會去觀察,學習和參與。
所以孟母后面趕緊的及時的搬家,搬到了一個學校的旁邊,孟子也歡快的觀察!學習 和參與!

所以如果咱的家長每天都有愛學習的習慣,您的孩子也就會像開心學習的孟子一樣,也會自然而然的找到學習和讀書的樂趣,而樂在其中!

第二,就是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打個比方,就比如我們湖南人,四川人喜歡吃辣的習慣,習慣一旦養成,那便是到了“無辣不歡的境界”!

也就是說,孩子的讀書,也已經到了“無辣不歡”的境界時,心裡頭就是喜歡,攔不住了呀!



圖片。

那麼第三,就是通過孩子的行為,發現和培養孩子的興趣,因為對於人的讀書和學習來說,興趣,絕對是第一生產力!

氛圍,習慣,興趣,“無辣不歡”,生命力創造力爆發出來,“積極進取,朝氣蓬勃”,孩子的未來,咱可以看得到他邁著踏實的腳步,年輕,風華正茂,自由,開放,獨立,自信的擁抱生活中的每一個美好!

咱古人有一句老話,叫做“三歲看大,七歲看老”,說的就是在這個年齡段,孩子的未來培養,是屬於家長您的!

當然,要實現這些,還需要許多具體細節的打磨,比如時間管理,學習效率的掌控,玩的時間,體育鍛煉,參與社會活動的安排,參觀瀏覽與參與各種藝術活動文化,科技展等等!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期間交流與傾聽孩子的感受和需求,表達你的理解與感受和需求,一定要說出來,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待孩子年歲稍長,你們可以把它寫出來畫出來,你們玩的很嗨很開心,就對了!


.

好吧,

親喜歡這文字,就點個關注讚唄,

鏈接看更多有價值的,

下回分解唄,

轉發分享,

點右下角唄。

.

~…~

End.


一縷晨光劉讓飛


什麼是發現學習呢?就是要學習的主要內容,不直接呈現給孩子,而是給孩子相關的線索或探究的材料,孩子自己去發現,並得出結論,發現學習注重的是學習的過程,而不是學習的結果。引導孩子去發現學習,我認為教師要做到這幾點:

1、教師要懂得放手

教師不要總是每一時間就告訴孩子標準的答案或者是正確的答案是什麼,學會放手,讓孩子去發現答案,因為這個發現答案的過程,對於孩子來說,印象是非常深刻的,這要比教師直接告訴他們正確的答案,印象深刻得多。讓孩子在發現中學習,在學習中發現,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只會遏制孩子的想像力、創造力和學習興趣。放手不是放棄,而是讓孩子“更聰明”的學習。

2、教師要懂得換位<strong>

如果說“教育的過程”是一部電影或電視劇的話,那麼,教師要懂得誰是主角?誰是配角?為什麼很多孩子沒有學習的興趣,學習不主動,因為他們就像一個牽線的木偶,老師或家長動一下,孩子才動一下。這種學習是被動的,學習對於孩子是痛苦的,沒有樂趣,換個位置,讓孩子當上“教育過程”這部電影的主角,他們想怎麼演就怎麼演,教師是綠葉,學生才是紅花。新課改就是讓學生由被動地學,變成主動的學。教師的角色轉變,要由“一言堂”變成引導者,讓學生去發現問題、去解決問題。教育不是灌輸,而是喚醒、燃燒,激發孩子內心的無限可能!我們聽一節課的好壞,不是看這個教師自己表現的多麼精彩,而且看孩子在課堂上學的多麼精彩。

3、教師要懂得設疑

一節課當中,設計得好的問題,是孩子能夠從疑問中開啟智慧的大門,提出的問題要有價值,要有啟發性,才能激發孩子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興趣。例如:一張很普通的白紙,教師提出問題,讓孩子思考,如何讓這張紙站起來?目的很明確,讓紙“站”起來,紙自己會站起來嗎?當然不會,孩子面對這個問題,要拿出解決這個問題的辦法。經過孩子的思考和發現,一次一次的實驗,嘗試,孩子就會發現將紙捲成筒,或者是摺疊U形,或者靠其他的輔助材料,都可以讓一張薄薄的紙“站”起來。

教師可採用以下幾種方法,讓孩子愉快、主動地發現學習。

1、提出問題法

教師的有效提問,是孩子去發現問題的關鍵所在,沒有問題,就沒有結論,沒有結論就沒有發現問題的過程。沒有發現問題的過程,這樣的學習,就是一個空殼,沒有意義的學習。

<strong>

2、踢傳足球法

在教育的過程中,教師不必太“聰明”,可將需要解決的問題,像踢傳足球一樣,踢給孩子。讓孩子去分析和解決問題,孩子會的知識,教師就不必翻來覆去地講來講去,踢傳足球,只會讓球踢得更快,如果在綠茵場上,球只在一方隊的腳下,對手有興趣和你玩下去嗎?學習也同樣,教師需要把球傳給孩子。

3、佈置作業法

有些問題,可以讓孩子直接發現解決問題的辦法,而有些問題,需要孩子具備一些知識經驗方面的準備,佈置的作業,也可以是"家校共育"的一個小小的縮影。這個作業,是正式學習和掌握知識要點的前期準備。

3、實踐操作法

實踐操作是檢驗真理的最好辦法,任何說辭都不如讓孩子動起來,做一做、試一試更具有說服力。

總之,發現學習,是孩子在發現中總結並感知到的經驗,發現學習,從幼兒園開始,就能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學習的良好品質,讓學習成為一種發現,讓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讓孩子在發現中成長,在成長中進步,在進步中積累、沉澱生活經驗和知識經驗。


我是月亮姐姐Nancy,感謝友友們的精彩評論、熱情點贊、溫馨關注!(文中圖片源於網絡,侵刪!)

<strong>


月亮姐姐Nancy


一提到引導孩子發現學習,可能很多家長首先就會想到課本知識學習,如果你僅把目光定位在這上面,你可能很難實現引導孩子發現學習的初衷。因為學習無處不在,不僅有生活知識與技能的學習,還有人際關係方面的學習,還有學業上面學習等。

怎樣引導孩子去發現學習呢?下面我展開談一談。

一、從生活細節上引導孩子找到學習的目標。

1、從模仿開始的學習。孩子從幼兒期開始,模仿能力會不斷增強。家長如果細心的話,你會發現孩子在很多時候,會模仿大人,或者小夥伴的行為。就拿吃飯的工具來說,最初是用手抓,如果你用勺子給演示吃飯的動作,孩子會發現這個工具比手好用,於是就嘗試用勺子。

2、包辦代替會阻斷孩子學習之路。隨著多次嘗試,孩子逐漸從不熟練到熟練,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就是在不斷髮現學習使用工具的過程。非常遺憾的是,很多家長常愛包辦代替孩子想要嘗試做的事,結果就阻斷了孩子的學習之路。當孩子習慣於被侍候時,學習的本能會悄然消失,最後變的非常懶惰。

3、引導孩子找到學習目標。很多學習能力強的孩子,大都是父母主動引導孩子發現學習的目標,如穿衣、穿鞋子、用筷子、用杯子喝水、玩玩具、上廁所、看書等等。孩子所做的每一件事,都是在不斷探索與學習的過程。而找到目標,從不會時去觀察與模仿,或者不斷問大人為什麼,這都是主動學習的行為表現。

二、從人際關係相處方面引導孩子學會結識新夥伴,拓展孩子學習渠道。

1、學習與人相處是兒童最重要的能力養成內容。很多孩子為什麼特別自我,是源於家長總是過多滿足孩子的不合理需求,當孩子發現要什麼有什麼,甚至只要用無理哭鬧相威脅時就能得到滿足,慢慢就會有極強的佔有慾。而這恰是影響孩子學習與人友好相處的禍根,因此,家長必須要充分重視培養孩子與人分享,待人有禮貌的好習慣。

2、通過與小夥伴交往不斷拓展學習與模仿的渠道。在兒童成長的過程中,除了父母和老師主動教之外,還有兒童自發式學習的一面。如果家長平時在家裡或利用一些場合去引導孩子,觀察別的小朋友怎樣與人一起玩遊戲,遵守什麼遊戲規則,怎樣才能獲得別的小朋友的接納與喜愛,併成為好朋友,孩子就會認真觀察,自發去模仿與實踐練習。

3、有一種學習叫不斷超越與追趕,這是加速兒童成長的源動力。當孩子與同學或小夥伴經常在一起遊戲玩耍時,他們會不斷進行遊戲比賽,在不斷的輸與贏交錯中,讓孩子的上進心被激發出來。而在孩子游戲失敗後,他們會想辦法動腦筋,嘗試怎樣戰勝對手。這種通過遊戲活動而不斷去超越或追趕對手的行為,則是兒童主動發現學習的動力。凡是不重視孩子與小夥伴交流的家長,往往會讓孩子在後期學習中缺乏主動性。

三、從課本知識學習中,引導孩子發現規律,總結學習方法。

1、由淺入深去引導幼兒不斷髮現新知識。從幼兒園生活開始,孩子們就開始正式接觸知識學習。從最初的認識數字,到後來認識漢字,以及更多學習的內容,都需要家長或老師不斷引導孩子們建立學習興趣。而這些知識學習的過程中,往往與互動遊戲分不開,幼兒學習知識在遊戲中往往專注力特別強,興趣也特別濃,而這恰最有利於孩子學習新知識,應用已掌握的知識。

2、引導小學生不斷髮現學習中可能存在規律。不管是哪一門學科,其實都存在有很強的規律性,如漢字的結構,如果家長或老師教孩子特點,然後引導他們去尋找和發現規律,會增強孩子識字漢字的能力。如數學計算中的“破十法”或“湊十法”,就有很強的規律性,只要教會孩子,讓他們在應用中感受到甜頭,再引導其去發現新方法,孩子們就更願意動腦筋了。

3、引導中學生髮現自己學習的優勢並利用優勢,發現不足並補足短板。中學生在自我學習能力評價方面,明顯要比小學生強很多。但是如果老師或家長不去引導孩子發現自己在學習中有哪些優勢,他們常常會忽略。但如果你引導孩子去發現了他們自己的優勢,則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並且願意發揮優勢。同理,對於學習中存在的不足,也需要家長或老師去引導孩子正視,在給予方法指導的同時,鼓勵他們去攻克不足,補齊短板,只要孩子願意去嘗試,在學習成績上會迅速提升,學習能力會不斷增強。

結束語:學習是每一個孩子成長過程中主要思想活動,不管是書本內的知識,還是書本外的知識,只要家長或老師有意識去培養孩子們發現學習目標,主動去觀察、模仿、謙虛求教、認真思考、動手嘗試實踐等,孩子們就會在發現學習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發現,新收穫,新體驗。


寒石冷月


所謂發現學習是相對於傳統的接受式學習而言,它著眼於孩子思維鍛鍊,是“精英”教育最重要的學習模式。

家長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好學,對學習充滿強烈興趣,要實現這個目標,就要在平時生活中引導孩子去發現問題,並嘗試著解決問題,在解決問題中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從而獲得更加持續的學習動力。

一個孩子的“發現學習”能力不是天生的,後天的訓練必不可少。“發現學習”理論固然高深,但是“發現學習”的方法卻普遍存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家長只要注意留心,隨時隨地可以創設情境,培養孩子“發現學習”的能力。

興趣是打開“發現學習”之門的一把鑰匙。

孔子說:“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這者不如樂之者。”興趣是孩子對一本書、一本學科保持持續動力的源泉。逼迫孩子從事沒有興趣的學習只會讓孩子對學習索然無味,反而會扼殺孩子對其他東西學習的興趣。

“興趣”是發現式學習先決條件,只有對某件事保持著濃厚的興趣,一個人才能保持專注、投入,才能樂此不疲。孔子學琴三月不知肉味,一首《文王操》彈了三個月,終於發出喟嘆:此曲不是文王所作,又誰能作此曲呢!

由一曲而躋身於音樂大師行列,孔子的專注投入便是源於對音樂的喜好、嚮往;由嚮往而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從而願易忍受枯燥的練習,從而對音樂徹悟。

好奇心是引領“發現學習”磁針。

一個富有創新精神、創造精神的社會精英最可寶貴的品質就是好奇心。孩子的好奇心比珠寶還珍貴,但是很多孩子的好奇心都淹沒在家長的武斷和簡單中。

孩子一出生便開始好奇地打量世界,當他一天天長大,漸漸接觸外面的世界時,尤其是上了學,讀了書之後,孩子的好奇心並沒有因為年齡的增長而消失,而是變得更加熾烈,他們自己找書讀,找資料看,許多家長都是因為孩子看的是“閒書”,與學習無關而簡單地阻止,當孩子一心向學,周旋於考試書目,“泯然眾人”了,看著孩子一天天更像鄰家的孩子時,這時家長心裡才踏實,殊不知,孩子身上或許有的品質已經被你扼殺了。

著名母親天津某中學物理教師李素珍最成功的做法就是激發孩子的好奇心,並且鼓勵保護孩子這種好奇心,使兒子王青一路高歌猛進,16歲考入清華,20歲就讀香港中文大學,是香港中文大學建築學院最年輕的研究生。

好奇心是天才兒童和普通少年的分水嶺,如果發現你的孩子在某一方面有濃厚的好奇心,那一定要倍加珍惜、保護、發揚,或許就憑這一點,他將來會為人類撞開一扇了不起的大門。

“發現學習”理論從其誕生之日起就受到追捧和實踐,也取得了很多可資借鑑的經驗。像英國的伊頓公學、江蘇的天一中學,英才教育模式便是基於這種發現學習模式而對早慧兒童開設的一種培養方式。看著那些自信、專注、認真的孩子,你會堅信,明天他們一定是社會的精英、國家的棟樑!

我們家長能做的,也就是“發現學習”這些基礎性東西。做好這些,也就是為孩子將來能夠“發現學習”而種下了一顆金色的種子!


亂語三千


如何引導孩子發現式學習?

一、教育者的思想觀念要改變。要從孩子的成長需要出發,以孩子為本。而不是要孩子這樣那樣,忽略孩子的感受、興趣和愛好。關於這一點,其實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非常難,大部分人口喊著尊重孩子卻逼迫孩子,許多老師天天喊著啟發式卻從不啟發。教師和家長的灌輸式、逼迫式教育,可謂歷史悠久,山花爛漫。在這種背景下,又怎能談得上發現學習呢?

二、教師作為專業工作者,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應該明白,孩子學習最重要的是學會了什麼,而不是學懂了什麼。為此。教育者最重要的是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方法對了才談得上去發現。因此,教育者重要的是一個指路人,而不能包辦代替。

三、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興趣是成功之母,你的教育讓孩子不感興趣,也就沒有好的效果,更談不上去發現。

四、教育者要抓住孩子的迷惑處,加以點撥、啟發和引導,使孩子曲徑通幽,豁然開朗,孩子才有興趣,才會去思考,才會讓思維成長。

五、從孩子的日常生活,啟發、引導孩子進行學習。


思想時空


簡單地說好的方法大概有兩條,第一就是在不斷地學習過程中學習,體驗,總結,摸索,因為每個人的具體情況不同。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說的是心理學家,曾經做過很多的試驗,大概有85%的人特別擅長於視覺學習,就是說他們特別喜歡看到老師在黑板上有規律的板書,

而大於10%的人會喜歡用聽覺來聽講,耳提面命做筆記。

還有大概5%的人會喜歡運用觸覺,這個俺本人沒有嘗試過,學習效果如何,可能只有體驗過的朋友才能夠嗚嗚,覺得好。

所以能夠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是提高效率嗯,學習效率最好的保證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