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个多月每天步行18000步,这位宁波医生只为一件事

2019-04-15 14:53 | 浙江新闻客户端 | 记者 王波 王晨辉 通讯员 章友 王露君 俞水白

“早上来的时候有点紧张,现在好多了,身体也没什么感觉。”

15日上午9点多,36岁的彭科伟静静躺在病床上,看着机器有节奏地运转,血液在采血管里流动,显得十分轻松。

作为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浙江省造血干细胞采集爱心工作室(宁波市第一医院)第一位采集者,彭科伟很享受这幸福时光。

4个多月每天步行18000步,这位宁波医生只为一件事

虽然不时有些口干,可他面带微笑,在他心里,这些都不算什么。“能够在200多万捐献者中成功比对,挽救远方的生命,是自己的荣幸。”

出生于宁波鄞州的彭科伟,目前是北仑一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技人员。

2003年,还是学生的彭科伟第一次参与无偿献血。从那以后,只要有机会彭科伟便会去献血。

2012年五四青年节这一天,彭科伟了解到造血干细胞可以挽救血液病患者的生命,在进一步学习相关捐献知识后,他毫不犹豫地当场采集血样,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

转眼时间来到2018年12月份,彭科伟接到北仑区红十字会的电话。

“刚接到电话,我愣了一会,才想起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事。”电话中,彭科伟得知与一位血液病患者初步配型相符,并问他是否愿意捐献,不假思索便爽快地答应了。“这是一件光荣的事,作为医务人员,救死扶伤是职责所在、义不容辞。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仅能挽救血液病病人的生命,还能挽救患者的家庭”。

“最开始的时候还是有一点点的顾虑,就是担心对自己身体有没有影响。”在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沟通解惑,尤其是和北仑第一例医务人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孙朝峰交流后,彭科伟消除了顾虑。而同为医务人员的妻子支持,令彭科伟更加坚定了的信心。

为了这次捐献,随后的日子里,彭科伟变成了一位“运动达人”。

“我知道,最后能高分辨配型成功是千分之一,机会非常小。”为了保障捐献成功,为了增强体质,提供优质的造血干细胞,彭科伟每天坚持锻炼,步行达到18000步。不管是早晨、还是晚上,只要有时间就去运动。

很快传来了好消息,高分辨配型通过了,体检也通过了。

“不管是运动,还是饮食,我都去控制,甚至都不敢让自己感冒。”即便是春节期间,彭科伟都尽力控制,在他心里自己是他人生命的希望。

4个多月每天步行18000步,这位宁波医生只为一件事

与此同时又传来好消息,彭科伟不用再跑到杭州了。为了更好的服务宁波捐献自愿者,经浙江省红十字会批准,宁波市第一医院新晋成为浙江省非血缘造血干细胞供者定点采集医院。标志着从今以后,宁波的捐献者们不出宁波能就近捐献造血干细胞,

终于,在4月11日,彭科伟等来了捐献前的最后准备,在北仑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同下来到宁波注射动员剂。

15日上午,在妻子的陪伴下,彭科伟来到采集点。

随着血液从身体流出,流进血细胞分离机,再流进身体里,心情些许激动的彭科伟逐渐平静。4个半小时,197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彭科伟的脑海里一直祈祷自己捐献的造血干细胞能够尽快输入对方体力,点燃生命的希望。

4个多月每天步行18000步,这位宁波医生只为一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