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车评人对奔驰车漏油事件不评论?

坚冰是睡着的水


我是大魔王,我被怼的想哭

我虽然也是个车评人,接触头条不长时间,我说话向来客观公正就因为这个没少得罪以前的老板,我也很喜欢之前的汽车之家而不是现在的“车托之家”,奔驰事件一出我一直在积极发声捍卫我们消费者权益,因为我也是消费者,更因为我以前是车行的一员早就对这些乱像嗤之以鼻,但又无可奈何……


这是我昨天根据这次事件专门写的一篇文章,通过这次事件的一些启发和以后如何预防和维权,运气好还得奖了:


这是我在微头条上的发布:


这是我之前写的,已经揭秘行业内幕的文章:


如以上,我只想说,作为一个车评人,不是所有人都保持沉默,我们一直在积极发声,我们也希望这种乱像能够解决换汽车行业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不过昨天一位网友怼的我毫无脾气,哈哈哈哈哈,句句都是大实话啊!不过我一直会努力,以后有20万,200万粉丝了我也敢说!

我是大魔王,一直客观


出现吧大魔王


这让车评人很为难呀。车评人总不能因为奔驰西安事件就全面否定奔驰啊,如果随便说奔驰质量问题,手里得有实证,没有实证奔驰就会说是车评人造谣诬陷。这样会置车评人于不利地步。

西安奔驰事件,充分揭露了类似奔驰的奢侈品牌各种店大欺客的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作法。网友们同时也为女车主的犀利说辞大加称赞,对奔驰方的反驳痛快淋漓。

奔驰这种看似弱智的公关方式,其实是有原因的,它们一直是这样来搪塞消费者的。遇到研究生女车主也以为用以前的一套完全可以摆平的,没想到女车主不吃他们这一套。

这事要是放在三年以前,西安奔驰这种套路,女车主也就最后闹的没劲了。幸而现在是自媒体时代,群众的围观高是力量,奔驰方却还是以以前的思维方式处理问题,这说明奔驰这类品牌欺压消费者已经习惯了。现在闹的这么大,是奔驰一点一滴欺压消费者积累来的,这个结果对奔驰中国来说是致命的。但一点也不可怜,反而让大众有大快人心的快感。


张俊188348


对于车评人为什么不评论,有以下几点看法。

1.我们经常从网上看到各种车评,这其中呢,一般有两部分。其一,默默无名的车评人,他们就需要自己找资源,做评测,写评论,要慢慢的做起,一般没火起来的时候是没人找你的,没什么渠道与大企业合作。其二呢就是粉丝众多的车评人,已经算是大V了,他们就经常会接到汽车公司的邀请,参与新车体验试驾活动,而后为车辆撰写评论,这就与车企保持了一个比较好的合作关系,就算出现什么问题,可能也就是轻轻带过,重点谈优点。

2.百年奔驰,在国内与北汽共同合作,奔驰的销量在国内可是不少,公司大,路子野,趁着大家关注点在4s店上时,公关一下嘛,没什么事是不能解决的,至于车评人,想正常发展的,一般是得罪不起这样的公司的,而且在这种时候,我想不会有奔驰的经销商接受车评人的光顾的。

3.极个别的现象。在此之前,奔驰的质量口碑一直是不错的,此次事件的发生或许真的是偶然的。这并不像以前的其他大众高田安全气囊事件那样,大批量召回车辆。车辆的生产是很多个流程组成的,由于零件的尺寸差异或者组装的误差中间生产加工出现问题是正常的,只是车辆生产完成之后的质量检测阶段在这辆车上应该算是有点失职了。回到车评人团体,或许中这中间并不乏车评人想评测一下,找找问题,但是个例现象不再次出现问题也是无奈。

4.此次事件其实算不上是汽车层面,更多地是上升到社会层面,主要矛盾在4s店和顾客之间。试想当时出现问题之后,店员为顾客更换一辆车,那么顾客满意了,也不会影响店里的口碑,车辆的问题再与奔驰公司协商。问题在于店员不懂装懂,4s店店大欺人,大多数4s店的通病,不管是什么问题,都搪塞过去,从而最终导致事件的发酵。对此,车评人没什么发言的出发点,车辆只是个导火索,长期以来消费者和商家的矛盾才是主要原因,就算找出了车辆的坏点,那就是厂家召回车辆,发表道歉声明,并不能覆盖掉这次事件。

一般来讲,生产厂家和顾客之前是没有冲突的,厂家想车辆生产的更好,顾客想买到更好更便宜的车,这并不矛盾。最重要的反应出了经销商存在的问题,大部分车主都在4店那里吃过瘪,有些经销商甚至不把生产厂家放在眼里,生产厂家的政策在4s店根本落实不到实处,吃亏的总是顾客。说到底,我们需要增强维权意识,同时监管部门也要履行监管职责。

纯属个人看法,如有不当之处,敬请见谅。

以上。


鲸鱼Auto


为什么车评人对奔驰车漏油事件不评论?

有的时候我们只能做到自己应该怎么做,有时无法要求别人应该如何做。即使我们希望他们这样做,其实往往他们也不会按照我们的希望去做。那些专业的车评人和机构,为什么这样的事情不做评论,其实有时候测评人需要跟厂家有更多的联系,他们发表这些评论或者是言论,有可能影响到以后测试车辆,专业的测评人也是需要生存也是能理解。

对于专业的机构或者汽车网站,因为什么?因为4s店入住汽车网站是需要交纳会费的,一年的会员费都是几万或者十几万。全国这么多家4s店入住汽车类网站都是需要交钱的,通过这样的背景,你就能够理解了。

其实这件事情出来之后,我第一时间就是发声了,而且在头条连续发过很多次,我给大家梳理下时间线。

我是在11日下午接近两点多钟在微信群里面看到这两段视频,当时看到一个小姐姐坐在奔驰车里面诉说自己汽车漏油的经历,当时看过之后,我是在今日头条里面搜索,当时没有人发布这个视频,但是我看过之后,我当时心想一定要通过自己一些力量和自己有这么多粉丝朋友,给小姐姐声援一下,我立马就是编辑视频,通过今日头条发布。并且我也是给这个视频添加了字幕,大家可以看看下面的截图,截止到现在,播放量也不高,因为当时审核了也是很久才发了出来。




第2次进行发声的时候,就是在悟空问答里面,针对这个问题我也是回答了。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整体阅读浏览量也并不高。


然后接下来这几天我一直在评论这件事情,也是支持小姐姐进行维权,并且以前也是发布了很多微调,昨天录音曝光出来,小姐姐和奔驰高管进行录音对话,也是第一时间发不了微头条和大家说这个问题,然后今天的时候我也谈了关于汽车按揭的收取手续费的事情,所以针对这件事从开始到现在,我也是一直在发声,一直在进行声援她。





虽然我现在还是在汽车行业内,但是我也想这个汽车行业更加良好发展。因为我们每一个人都是消费者以后我们去买车的时候,如果遇到这样的事情,可能心里面也是堵得慌,通过这次事件让整个行业更加良好发展,那么大家都是应该出一份力。因为小姐姐也是说过了,事情发展到现在不仅仅是她个人维权,而是对汽车行业乱象进行整治,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所以小姐姐这个精神以及这个行为也是值得我们去敬佩的。

对于这次事件我也是一直会进行发声,也会一直跟进,另一方面我也是把我所学所知道的,关于购车这一块和大家分享,这样我们以后在买车的时候不会再被4s店忽悠或者是套路了。让我们大家一起关注这件事,推动汽车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大家一起努力。


汽车人汽车事


这件事本来也算是小概率事件,虽然大奔这几年品控做的越来越像沈霍伊,但是整体上来讲也算平均水平。。。

而且问题的根源其实不是车。让车评人评论这件事就好像你想挑个球队看球确要问体育台主持人为什么球场冷气开太小。。。

而4S店的问题,小部分车评人不清楚其中的潜规则(少。。。)大部分车评人知道,但是不敢说,至于原因。。。

反正我养的狗从来都不敢冲我叫。。。



满船清梦压熙和


所谓车评人都是和汽车行业具有千丝万缕的利害关系,碰到这种事情,说也不是,不说也不是,说重了不是,说轻了也不是,干脆学习鸵鸟,把头埋在沙子里,不说为上。所谓专家往往是最身不由己的人。见荣誉和利益就上,见责任和困难就躲。古今中外,概莫如此。没有办法,社会就是这样。想要找到完全中立的、客观的、专业的第三方,真的是难之又难,都在江湖上混,出来总是要还的。更何况梅赛德斯奔驰是业界大佬,谁也不敢得罪。如果换作奔奔,早就被吐沫星子淹死了。现实往往就是这么残酷,你理解也要理解,不理解更要理解。现在关键就看我们官方的了。是时候对这些长期把国内消费者当作二流买家的外资企业说不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从富起来到强起来,我们还有很多的路要走。理性维权,依法办事,完善法律……我们的路还很长,大家一定要冷静客观。总而言之,这是一次历史和法律进步的绝佳机会。


新疆老汉


简单啊,你想想,无论这些个车评人也好,汽车自媒体也好。它们靠什么吃饭?

试车视频,车评都是免费发的。今天试这个车,明天去那个车展,后天来个长测。这都是要钱的啊!

金主是奔驰的还好说,不掺和说的过去。金主不是奔驰的,也不能掺和,万一未来成了金主呢?人嘛,要为自己留条道。

再退一步,一辈子不和奔驰打交道的车评人自媒体,它们也不能掺和奔驰的事。行业规则,它们也不敢确保现在的金主产品就没点问题了?现在正义铭然,万一金主出事了咋办?万一说漏了,抖出行业潜规则咋办?现在的金主又咋看它这种行为?

所以集体失声,冷眼旁观。毕竟它们对这个行业比普通人了解,里面各种乱像也懂,多说必然失言,不参与维权,被人骂事小,搞出问题了被行业封杀事大。


kkkaafaaa


车评人也好,网站也好,始终他们的属性是媒体,这就绕回了媒体的原罪问题。1. 媒体靠什么生存 2. 媒体为谁服务 回答第一个问题,媒体是个商业组织以营利为目的,无可厚非,那么主要靠的营利手段是广告或内容合作,作为垂直行业的媒体,车厂品牌就那么多,不靠他们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别谈理想,那是有钱人才有资格谈的,大部分媒体是有生存压力的。得罪车厂失去资金支持是一定的。更惨的是由此有可能被拉入媒体黑名单,从此不与你往来,试驾借车,新车发布,什么活动你都别参加,试问如果作为媒体谁承受得了这种损失,一时口舌之快读者们为你摇旗呐喊,但过不了几天你的内容跟不上了,读者也就走了,损失的还是媒体自身。

第二个问题 媒体为谁服务? 综合第一个问题,媒体自然是为广告主服务,就像上市公司是为股东负责一样一样的。

这是媒体的原罪,天生娘胎里带出来的,无解。

如何破? 要有钱,有很多很多的钱,不愁活,想说什么说什么,不借设备不借车也没所谓,自己买。秉承天地良心的发声是需要有金钱作后盾的。然后再以影响力反射品牌商,终极理想是让广告成为单纯的广告,我可以一边骂你是王八蛋,一边还挂着你的广告。但这么有钱的主为什么要去作个媒体呢,行侠仗义?

这是个复杂的世界~


dino95509421


一句话:吃人的嘴短,拿人的手软。

对于以汽车主题为生的网站或自媒体来讲,奔驰那可是绝对的大金主,那些人巴不得天天蹭在人家后面要打赏呢,哪还敢对他们有半个不字,何况还是如此烂口碑的事件,帮忙洗地还来不及呢,还说三道四,以后想不想吃饭啦?

说一个我昨天遇到的事。我去年被一个当地的交通电台群主播拉到他们的电台群,平时看他们在群里分享车辆一类的事情,因为这家电台和青岛当地一家利之星奔驰4S店有合作关系,所以主播经常打一打广告,这些事情其实完全可以理解。

奔驰事件发生之后,有人在群里发布了女司机坐引擎盖上哭诉的视频,主播不高兴了,在群里发布了一个公告,他是这么说的“在奔驰事件官方未做出评断之前,我们作为消费者不能亡自菲薄,凡事都有两面性,我们要站在客观公正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要以额传额,盲目跟风-----”等,还有一大推的说辞,这段文字有几个语比较刺眼,比如“亡自菲薄、以讹传讹、盲目跟风”,我看了非常气愤,直接把这一小段复制重发,还发了几个大笑的表情。

最后,我被踢了。

这就是为什么在事件如此火热之际,为什么那么多与汽车品牌有联系的媒体都当哑巴的原因,他们之所以把头插在沙漠中,是因为自己就是人家圈养的家犬,你还能指望他们咬主人?


元芳有看法


刚才看了一个我们国内著名车评人,发了一则的与奔驰汽车无关的内容,下面就有很多的评论,不妨我们看看大家伙的评论吧,也非常有意思。



大家都明白,为啥车评人在奔驰事件中失语。很简单,拿人手短吃人嘴短。奔驰是他们的金爸爸,是怎么敢顶撞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