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答辯關鍵三條,第一條你就不知道!

論文答辯關鍵三條,第一條你就不知道!

學術論文寫作的過程就是學生接受學術規範性訓練的過程。論文答辯會上,答辯者通過與專家教授的對話和交流,讓學生加深對學術規範性的理解,真正認識到學術訓練要接受學術傳統的規定,概念和範疇的使用必須依賴於學科體系,不能隨意捏造,引文不能超過一定篇幅,必須註明出處等。有關學風和治學態度的問題在答辯過程中將受到考察。答辯還可以檢驗論文的真實性,考察論文是否為學生獨立完成。答辯這一環節,師生們面對面就論文的一些問題進行提問和答辯,真偽即可判定,答辯有利於遏制抄襲和剽竊、弄虛作假等,倡導良好學風。

一答辯前的心理準備

答辯對於絕大多數學生來說都是平生第一次的,想想將要面對嚴肅的答辯現場,學有專長的老師、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同學,難免怯場緊張,導致思維混亂,表達失準,多多少少都有一些答辯恐懼症。

這種心理障礙其實是可以調節的。首先,論文是自己經過幾個月的準備、構思、寫作完成的,是自己很熟悉的領域,陳述彙報應該是不成問題的。其次,老師們學術豐厚,學有專長,但是不見得對所有的領域都能有特別透徹的瞭解,也許會出現就你研究的問題,老師的程度不及學生的情況出現。最後,答辯小組的老師會主要針對論文提問,會把握難易程度。所以戰勝緊張的心理狀態,增強自信,從容面對

二分析預測答辯內容

一般來說,對於論文的選題、論文的難點和重點、論文的基本理論和基本觀點、論文的文獻資料的運用、論文的學術意義和價值等問題提出一些問題或者質疑,就論點和論據之間的聯繫、論文的真實性、論文的薄弱環節提問,也可能涉及與論文有聯繫的文外問題。答辯的範圍中無外乎基礎知識、基本概念、基本理論等,也存在理論聯繫實際、考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於基礎理論和基本概念,答辯者應當有足夠的理解,答辯老師很可能就核心概念提出一些相關問題、與相似概念的區別等等。對於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考查,都比較偏重於對答辯者思維水平、知識的廣度和深度的考查。對於同一個答辯者,老師們的提問可能涉及多個方面,問題的形式多樣,大小配合,點面結合,深廣兼顧。

由於論文質量高低不同,老師們的提問會因人而異,深淺適中,宗旨就在於使學生均有提高。他們所提出的問題可能涉及論文的方方面面,我們對此的分析和掌握是為了瞭解一般性的問題路徑,便於帶著問題來思考論文、熟悉論文,做好充分的預案。

三 正式答辯環節

正式的答辯環節從答辯者自述報告開始。

首先是闡述選題的背景和意義。這個論題在這個學科的研究領域中處於什麼位置,要論證的是什麼問題,研究這個問題有什麼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前輩學者們都做過了什麼樣的研究,他們的主要研究成果和觀點是什麼,涉及到哪些的代表著作和文章等等。論文寫作中對材料的收集、整理、鑑別、處理和運用,收集資料範圍的大小,所利用資料的可信度,重要的引文、版本和出處等,往往決定了研究者的學術視野和理論修養,這些問題在答辯的時候都要做出明確的說明。如果答辯者選擇的論題填補了學術空白,那麼要分析是哪些因素和原因導致了這樣的論題長期在學術界被忽視,用什麼新理論和方法使得你有所發現,使得這樣一個命題獲得新的理論價值和現實意義等。

其次闡述論文探討的主要問題和邏輯結構。重點介紹論文的主要觀點,這些觀點在論文中是如何得到論述的,是如何圍繞著論題逐步開展的,這其中的邏輯推演結構是什麼,層層之間是如何遞進和銜接的。第三是論文運用的研究方法的闡述。答辯者應該介紹自己在寫作過程中所運用的研究方法,交代這種方法對於研究對象的適用性,這種方法對於解讀研究對象的獨特性。第四是闡述論文的結論和創新點,用簡短的語言表述自己研究之後得出的結論,這個結論在學術上有什麼價值和突破,在實踐中具體起到什麼作用。最後,對於論文的自我評價,表達自己對下一步繼續深入研究的必要。

最後,答辯者陳述完畢論文之後,答辯組老師會就論文中的學術問題進行提問。答辯者應當集中注意力把傲視的問題挺清楚並聽懂,迅速記錄下來,弄準問題是做好答辯的前提。

一般來說,答辯人在接受提問之後,離席準備。一般每位答辯者給予 10 分鐘到 20 分鐘的準備時間。答辯者回到答辯現場,作出正式的口頭答辯,這是反映答辯者綜合能力的環節,也是取得好成績的關鍵環節,答是所問是重要規則。答辯人儘可以根據自己準備的材料從容陳述,明確回答老師的問題。回答問題條理清晰、觀點明確、語言專業並簡潔。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