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江苏新经济释放出活力

以新产业、新业态和新商业模式为代表的新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经济平稳增长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力量,有效弥补了传统动能减弱对经济的影响。

当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江苏,“无中生有”的新经济形态,加上“有中出新”的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让新经济释放出了无穷活力。

新经济激发新体验

近年来,新一代信息技术革命、新工业革命以及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快发展,催生了以市场为导向,以技术、应用和模式创新为内核的新型业态,带动了新经济的发展。

在零售行业,因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的深度介入,人、货、场3大元素重新组合排列,新零售由此成为众多领域传统零售业转型升级的方向。

新经济悄然而至,激发出诸多新体验,不仅改变着城市居民的生活,也改变着农村。

关注新经济 | 如何让江苏新经济释放出活力

朱友常在徐州市大黄山镇孤山市场经营着一家电器公司,连续几年的年销售额两三百万元。两年前经过朋友介绍,朱友常加入了“汇通达”,没想到一个手机APP就给生意带来很大起色,年销售额猛涨至1019万元,是上一年的3倍,今年顺势开了一家面积200平方米的新店。

“他们给我出主意,通过手机分享砍价活动链接,通过代理和朋友圈、微信群转发,居然有几千人参与,还真卖出很多东西。”他醒悟过来,销售的玩法套路全变了。借助汇通达,朱友常直接从厂家进货,降低了成本,丰富了货品;同时依靠其遍布全国的网络,朱友常的店也变成了更大的销售平台,不仅卖电器,还卖当地农特产。

产业结构的转变

江苏省经济结构显著优化,初步形成了产业结构三产超过二产、需求结构消费超过投资、最终消费和服务业支撑作用日趋增强的新格局。从供给侧看,三次产业结构实现了由“二三一”向“三二一”历史性转变,第三产业成长为经济增长第一动力。从产业内部看,高新技术产业和服务业对经济增长贡献份额不断提高。从需求侧看,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超过70%。

在科技部独角兽企业榜单中,江苏的孩子王是其中一家。孩子王是由五星控股集团投资的消费互联网领域的企业,在18个省90个城市建有线下实体店186家,2017年底突破250家。孩子王立足于为准妈妈及0-14岁儿童提供一站式成长服务,致力于成为中国新家庭全渠道服务商。

关注新经济 | 如何让江苏新经济释放出活力

“云计算,给了我们无限的空间,我们可以从300多个纬度给顾客画像。目前孩子王销售规模是线下母婴行业二到五名的总和。”五星控股集团董事长汪建国说,孩子王的门店为所在购物中心吸引了10-13%的客流量,而门店营业面积通常只有购物中心的2%左右。

物流业是最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之一。2017年底,位于南京雨花区的运满满正式成为国家分享经济案例研究基地,其打造的车货匹配平台“运满满”被称为“货车版的滴滴打车”。在位于中国(南京)软件谷的运满满全国总部,一张由30多个省份实时货运数据绘制的全国货运物流热力图上,平台所有货车运行轨迹、货物信息分布、车辆信息分布等数据都一目了然,可实现全程追踪和可视化。

运满满已汇聚了全国95%的货物信息和80%的重卡司机,成为中国最大的车货匹配平台、全球最大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运力调度平台,运满满平台每天产生4TB数据,通过大数据的应用,可以预测未来七天货物的流量和流向。运满满不仅要做物流信息的基础设施和货运界的淘宝,更要做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生态体系,基于品牌认知和共同用户营销场景实现跨界合作。

产业创新的载体越来越多

在江苏省,载体优势日趋明显,推动了新经济的发展。江苏全省18个国家级高新区、28个省级高新区创造江苏全省25%地区生产总值和3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众创空间入驻创新创业企业和团队超1万家。江苏全省90%以上大中型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园区孵化器数量、在孵企业数量均居全国第一。

为加快推进产业创新中心建设,目前江苏省发改委正按照江苏省委省政府要求,研究谋划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工作,在江苏全省创建1个综合性国家产业创新中心,10个专业领域国家级产业创新中心,组建20个省级产业创新中心。每一个产业创新中心都将以能够引领未来发展方向的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填补国内空白的技术为定位,以核心企业为龙头进行实体化运作。

关注新经济 | 如何让江苏新经济释放出活力

越来越多的企业则致力于成为平台企业。苏州思必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语音企业,在国内智能车载后装领域,市场占有率将近70%。公司相关负责人称,他们的目标就是发展成为平台型企业,“我们一直探索如何通过产业布局,加速数据积累和技术创新,进而赋能更多行业。”

目前,该公司已经在物联网、教育、医疗等垂直行业孵化和投资了9家人工智能应用企业,未来每年会孵化和投资约20家,覆盖物联网的产业链和人工智能的各个应用场景,完成各个场景打通和数据积累。

苏宁控股集团董事长张近东说,苏宁在转型的八年期间,技术和人才方面的投入高达数百亿元,建立了硅谷、南京、北京、上海、杭州等五大研发基地,IT人员超过6000人,明年还要进一步拓展到1万人,“‘铁榔头’郎平来苏宁参观后说,没有想到苏宁的科技感这么足。通过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来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这是我们最大的机遇。”

新经济的推进需要创新服务机制。在江苏省,“放管服”、商事制度和投融资体制改革扎实推进,建成全国领先的政务服务网,“不见面审批”模式得到国家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人员创新创业等先行先试取得积极进展,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得到加强,政策引导更加精准,“科技40条”、“人才26条”“富民33条”、“先进制造业26条”等新政策为培育新动能营造了良好环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