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读过最孤独的一句诗词是什么?

观秦

孤独的诗词有很多,比如“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比如“把吴勾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再比如“长沟流月去无声”,“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再比如“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都是很寂寥萧瑟的。

还有辛弃疾著名的“如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万般心事无人道,也道不明。真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说一首最近让我感到孤独的诗词吧,是陆游的一首小词,《桃源忆故人》的第三首。



一弹指顷浮生过。堕甑元知当破。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

一弹指顷,是一个佛教用语,是指六十四个刹那,比喻时间极短。在转瞬间,一生功业就这么过去了,所有的恩恩怨怨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甑是瓶子的意思,瓶子破了,再看也于事无补,那么,不如醉卧吧,无需理解,无需唱和陪伴。

看完这首词,虽然没有悲苦之词,但是内心总是很悲凉,没有希望,有一种“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的感觉。



我想象这个画面,是一个秋日凉风的傍晚,日头西斜,一个落魄的诗人哼着小曲,提着一壶酒,歪歪斜斜地走着。外人看起来像是尽兴而返,像是心中畅快,但是真实情况又如何呢?

只有天知道,只有心知道。

孤独,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情绪,尽管孤独的原因不同,但心绪是相同的。

张爱玲曾引用过一句西方谚语,你笑,全世界便与你同声笑,你哭,你便独自哭。

悲伤、孤独的情绪很个人化,却是最能唤起广泛共鸣,最能共情的情绪。

《浮生六记》里,开心的时刻之所以令人难忘,是因为最后的孤独。

毕竟,每个人都是孤独的。 那么,去去醉吟高卧,独唱何须和。


光明大先生

冷不丁地一想,首先想起的是李清照那首《

永遇乐·落日熔金》里的一句: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整首词是:落日熔金,云合壁,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这首诗的孤独感,层层洇染开来,一层深似一层,将人完全地带入进去。每次读到,都会想起宋朝的那个元宵节,被孤独感沁得遍体冰凉的李清照,是如何度过她那一晚。

让人感到孤独的,是他的另外一句诗:“十有九人堪白眼,百无一用是书生”。这两句诗都很好懂,但加在一起就非常有意思,一个书生,十有九人都不入他的法眼,那么他觉得自己最牛逼了?也不是,他觉得自己更是百无一用,他将一切都否定,讽刺别人和自嘲都够狠,但也能想象他心中的索然。

纳兰性德有句词,跟这句异曲同工:“还睡,还睡,解道醒来无味”。虽然说,能够一睡再睡令人羡慕,但是“醒来无味”这个词,真是生无可恋。只能再钻进睡梦里,这样萧索,才是极致。


闫红说


​​无人与我立黄昏,无人问我粥可温。

无人与我捻熄灯,无人共我书半生。

无人陪我夜已深,无人与我把酒分。

无人拭我相思泪,无人梦我与前尘。

无人陪我顾星辰, 无人知我茶已冷。

无人听我述衷肠,无人解我心头梦。

无人拘我言中泪 ,无人愁我独行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无人等在灯火阑珊处。

残阳与我立黄昏,阿婆问我粥可温。

飞蛾与我捻熄灯,笔砚共我书半生。

孤月陪我夜已深,往事与我把酒分。

春风拭我相思泪,睡梦与我恋前尘。

微风陪我顾星辰,案几知我茶已冷。

归燕听我诉衷肠,暗香解我心头梦。

素衣拘我言中泪,竹杖伴我独行路。

回首向来萧瑟处,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良人59912302

答 | 獬执事

如果要为中国每首诗词列一个“孤独指数”,那苏轼的《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一首,一是属于最孤独的那几行字: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这一首词写得平淡如水。在东城喝酒,由醒入醉,醉了又醒,醒了再喝,如此反复,直到回家时已经月上三更。古代从黄昏到清晨分为五更,三更指的是23点到1点——这个时间现在是一线城市上班族睡觉的标准时间,但在古代,在这个时候还未安稳入睡的人往往有着太多的心事。

果敢,下一句“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便勾勒出了一个入睡已久的家童形象。苏轼没有再敲门,或许是不忍心打扰,又或许是醉得没有了气力,总之,半梦半醒的苏轼选择转过身去,倚着手杖,静静地听起了江声。

这一年,苏轼四十五岁,是他被贬黄州的第三年。四年前,苏轼受一场文字狱(乌台诗案)的牵连被发配为黄州团练副使,苏轼遭遇到了人生第一次大的挫折。仕途上的郁郁不得志连同生活上的渐入困境,这位诗人在最落寞的时光里一定感慨良多。这一时期,他写了千古名篇《赤壁赋》,写了天下第三行书《寒食帖》,同时也写出了这一首相对不那么出名的词。

了解到这些背景,就能明白下阙的“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从如日中天到穷困潦倒不过一瞬间,这一番滋味浸透了苏轼的文胆,让一切功名利禄成为他返璞归真的禅思。于是醒与醉之间,“夜阑风静縠纹平”最终让苏轼神往起“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的平凡岁月。

此时此刻,苏轼已识乾坤大,犹怜草木青,还有什么比这更寂寞?

当然是日后的苏轼了……


亚欧研究寮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钗头凤·世情薄》

《钗头凤·红酥手》是南宋诗人、词人陆游的词作品。此词描写了词人与原配唐氏(一说为唐婉)的爱情悲剧。全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被迫分开后,在禹迹寺南沈园的一次偶然相遇的情景,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抒发了作者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痴情,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译文

红润酥腻的手里,捧着盛上黄縢酒的杯子。满城荡漾着春天的景色,你却早已像宫墙中的绿柳那般遥不可及。春风多么可恶,欢情被吹得那样稀薄。满杯酒像是一杯忧愁的情绪,离别几年来的生活十分萧索。错,错,错!

美丽的春景依然如旧,只是人却白白相思地消瘦。泪水洗尽脸上的胭脂红,又把薄绸的手帕全都湿透。满春的桃花凋落在寂静空旷的池塘楼阁上。永远相爱的誓言还在,可是锦文书信再也难以交付。莫,莫,莫!


这首词写的陆游自己的爱情悲剧。陆游的原配夫人是同郡唐氏士族的一个大家闺秀,结婚以后,他们“伉俪相得”,“琴瑟甚和”,是一对情投意和的恩爱夫妻。不料,作为婚姻包办人之一的陆母却对儿媳产生了厌恶感,逼迫陆游休弃唐氏。

在陆游百般劝谏、哀求而无效的情况下,二人终于被迫分离,唐氏改嫁“同郡宗子”赵士程,彼此之间也就音讯全无了。几年以后的一个春日,陆游在家乡山阴(今绍兴市)城南禹迹寺附近的沈园,与偕夫同游的唐氏邂逅相遇。唐氏安排酒肴,聊表对陆游的抚慰之情。陆游见人感事,心中感触很深,遂乘醉吟赋这首词,信笔题于园壁之上。全首词记述了词人与唐氏的这次相遇,表达了他们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词人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

词的上片通过追忆往昔美满的爱情生活,感叹被迫离异的痛苦,分两层意思。开头三句为上片的第一层,回忆往昔与唐氏偕游沈园时的美好情景:“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虽说是回忆,但因为是填词,而不是写散文或回忆录之类,不可能把整个场面全部写下来,所以只选取一个场面来写,而这个场面,又只选取了一两个最富有代表性和特征性的情事细节来写。“红酥手”,不仅写出了唐氏为词人殷勤把盏时的美丽姿态,同时还有概括唐氏全人之美(包括她的内心美)的作用。然而,更重要的是,它具体而形象地表现出这对恩爱夫妻之间的柔情密意以及他们婚后生活的美满与幸福。第三句又为这幅春园夫妻把酒图勾勒出一个广阔而深远的背景,点明了他们是在共赏春色。而唐氏手臂的红润,酒的黄封以及柳色的碧绿,又使这幅图画有了明丽而又和谐的色彩感。“东风恶”几句为第二层,写词人被迫与唐氏离异后的痛苦心情。上一层写春景春情,无限美好,到这里突然一转,激愤的感情潮水一下子冲破词人心灵的闸门,无可遏止地宣泄下来。“东风恶”三字,一语双关,含蕴很丰富,是全词的关键所在,也是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症结所在。本来,东风可以使大地复苏,给万物带来勃勃的生机,但是,当它狂吹乱扫的时候,也会破坏春容春态,下片所云“桃花落,闲池阁”,就正是它狂吹乱扫所带来的严重后果,因此说它“恶”。然而,它主要是一种象喻,象喻造成词人爱情悲剧的“恶”势力。至于陆母是否也包含在内,答案应该是不能否认的,只是由于不便明言,而又不能不言,才不得不以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出之。下面一连三句,又进一步把词人怨恨“东风”的心理抒写了出来,并补足一个“恶”字:“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美满姻缘被迫拆散,恩爱夫妻被迫分离,使他们两人在感情上遭受巨大的折磨和痛苦,几年来的离别生活带给他们的只是满怀愁怨。这不正如烂漫的春花被无情的东风所摧残而凋谢飘零吗?接下来,“错,错,错”,一连三个“错”字,连迸而出,感情极为沉痛。但这到底是谁错了呢?是对自己当初“不敢逆尊者意”而终“与妇诀”的否定吗?是对“尊者”的压迫行为的否定吗?是对不合理的婚姻制度的否定吗?词人没有明说,也不便于明说,这枚“千斤重的橄榄”(《红楼梦》语)留给了读者来噙,来品味。这一层虽直抒胸臆,激愤的感情如江河奔泻,一气贯注;但又不是一泻无余,其中“东风恶”和“错,错,错”几句就很有味外之味。

词的下片,由感慨往事回到现实,进一步抒写妻被迫离异的巨大哀痛,也分为两层。换头三句为第一层,写沈园重逢时唐氏的表现。“春如旧”承上片“满城春色”句而来,这又是此时相逢的背景。依然是从前那样的春日,但是,人却今非昔比了。以前的唐氏,肌肤是那样的红润,焕发着青春的活力;而此时的她,经过“东风”的无情摧残,憔悴了,消瘦了。“人空瘦”句,虽说写的只是唐氏容颜方面的变化,但分明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她带来的巨大痛苦。象词人一样,她也为“一怀愁绪”折磨着;象词人一样,她也是旧情不断,相思不舍啊!不然,怎么会消瘦呢?写容颜形貌的变化来表现内心世界的变化,原是文学作品中的一种很常用的手法,但是瘦则瘦矣,何故又在其间加一个“空”字呢?“使君自有妇,罗敷亦有夫。”(《古诗。陌上桑》)从婚姻关系说,两人早已各不相干了,事已至此,不是白白为相思而折磨自己吗?著此一字,就把词人那种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痛伤之感等等,全都表现了出来。“泪痕”句通过刻画唐氏的表情动作,进一步表现出此次相逢时她的心情状态。旧园重逢,念及往事,她能不哭、能不泪流满面吗?但词人没直接写泪流满面,而是用了白描的手法,写她“泪痕红浥鲛绡透”,显得更委婉,更沉着,也更形象,更感人。而一个“透”字,不仅见其流泪之多,亦见其伤心之甚。上片第二层写词人自己,用了直抒胸臆的手法;这里写唐氏时却改变了手法,只写了她容颜体态的变化和她痛苦的心情由于这一层所写的都是词人眼中看出的,所以又具有了“一时双情俱至”的艺术效果。可见词人,不仅深于情,而且深于言。词的最后几句,是下片的第二层,写词人与唐氏相遇以后的痛苦心情。“桃花落”两句与上片的“东风恶”句前后照应,又突出写景虽是写景,但同时也隐含出人事。不是么?桃花凋谢,园林冷落,这只是物事的变化,而人事的变化却更甚于物事的变化。象桃花一样美丽姣好的唐氏,不是也被无情的“东风”摧残折磨得憔悴消瘦了么?词人自己的心境,不也象“闲池阁”一样凄寂冷落么?一笔而兼有二意很巧妙,也很自然。下面又转入直接赋情:“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这两句虽只寥寥八字,却很能表现出词人自己内心的痛苦之情。虽说自己情如山石,痴心不改,但是,这样一片赤诚的心意,又如何表达呢?明明在爱,却又不能去爱;明明不能去爱,却又割不断这爱缕情丝。刹那间,有爱,有恨,有痛,有怨,再加上看到唐氏的憔悴容颜和悲戚情状所产生的怜惜之情、抚慰之意,真是百感交集,万箭簇心,一种难以名状的悲哀,再一次冲胸破喉而出:“莫,莫,莫!”事已至此,再也无可补救、无法挽回了,这万千感慨还想它做什么,说它做什么?于是快刀斩乱麻:罢了,罢了,罢了!明明言犹未尽,意犹未了,情犹未终,却偏偏这么不了了之,而在极其沉痛的喟叹声中全词也就由此结束了。

这首词始终围绕着沈园这一特定的空间来安排自己的笔墨,上片由追昔到抚今,而以“东风恶”转捩;过片回到现实,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多用对比的手法,如上片,越是把往昔夫妻共同生活时的美好情景写得逼切如现,就越使得他们被迫离异后的凄楚心境深切可感,也就越显出“东风”的无情和可憎,从而形成感情的强烈对比。

再如上片写“红酥手”,下片写“人空瘦”,在形象、鲜明的对比中,充分地表现出“几年离索”给唐氏带来的巨大精神折磨和痛苦。全词节奏急促,声情凄紧,再加上“错,错,错”和“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

总而言之,这首词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一首别开生面、催人泪下的作品。


【背景】

两阂词出自不同的人之手,却浸润着同样的情怨和无奈,因为它们共同诉说着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唐婉与陆游沈园情梦。

陆游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他出生于越州山阳一个殷实的书香之家,幼年时期,正值金人南侵,常随家人四处逃难。这时,他母舅唐诚一家与陆家交往甚多。唐诚有一女儿,名唤唐婉,字蕙仙,自幼文静灵秀,不善言语却善解人意。与年龄相仿的陆游情意十分相投,两人青梅竹马,耳鬓厮磨,虽在兵荒马乱之中,两个不谙世事的少年仍然相伴度过一段纯洁无暇的美好时光。随着年龄的增长,一种萦绕心肠的情愫在两人心中渐渐滋生了。

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二人吟诗作对,互相唱和,丽影成双,宛如一双翩跹于花丛中的彩蝶,眉目中洋溢着幸福和谐。两家父母和众亲朋好友,也都认为他们是天造地设的一对,于是陆家就以一只精美无比的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这门亲上加亲的姻事。成年后,一夜洞房花烛,唐婉便成了陆家的媳妇。从此,陆游、唐婉更是鱼水欢谐、情爱弥深,沉醉于两个人的天地中,不知今夕何夕,把什么科举课业、功名利碌、甚至家人至亲都暂时抛置于九霄云外。陆游此时已经荫补登仕郎,但这只是进仕为官的第一步,紧接着还要赴临安参加“锁厅试”以及礼部会试。新婚燕尔的陆游留连于温柔乡里,根本无暇顾及应试功课。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一心盼望儿子陆游金榜题名,登科进官,以便光耀门庭。目睹眼下的状况,她大为不满,几次以姑姑的身份、更以婆婆的立场对唐婉大加训斥,责令她以丈夫的科举前途为重,淡薄儿女之情。但陆、唐二人情意缠绵,无以复顾,情况始终未见显著的改善。陆母因之对儿媳大起反感,认为唐婉实在是唐家的扫帚星,将把儿子的前程耽误贻尽。于是她来到郊外无量庵,请庵中尼姑妙因为儿、媳卜算命运。妙因一番掐算后,煞有介事地说:“唐婉与陆游八字不合,先是予以误导,终必性命难保。”陆母闻言,吓得魂飞魄散,急匆匆赶回家,叫来陆游,强令他道:“速修一纸休书,将唐婉休弃,否则老身与之同尽。”这一句,无疑晴天忽起惊雷,震得陆游不知所以。待陆母将唐婉的种种不是历数一遍,陆游心中悲如刀绞,素来孝顺的他,面对态度坚决的母亲,除了暗自饮泣,别无他法。

迫于母命难违,陆游只得答应把唐婉送归娘家。这种情形在今天看来似乎不合常理,两个人的感情岂容他人干涉。但在崇尚孝道的中国古代社会,母命就是圣旨,为人子的得不从。就这样,一双情意深切的鸳鸯,行将被无由的孝道、世俗功和虚玄的命运八字活活拆散。陆游与唐婉难舍难分,不忍就此一去,相聚无缘,于是悄悄另筑别院安置唐婉,陆游一有机会就前去与唐婉鸳梦重续、燕好如初。无奈纸总包不住火,精明的陆母很快就察觉了此事。严令二人断绝来往,并为陆游另娶一位温顺本分的王氏女为妻,彻底切断了陆、唐之间的悠悠情丝。

无奈之下,陆游只得收拾起满腔的幽怨,在母亲的督教下,重理科举课业,埋头苦读了三年,在二十七岁那年只身离开了故乡山阴,前往临安参加“锁厅试”。在临安,陆游以他扎实的经学功底和才气横溢的文思博得了考官陆阜的赏识,被荐为魁首。同科试获取第二名的恰好是当朝宰相秦桧的孙子秦埙。秦桧深感脸上无光,于是在第二年春天的礼部会试时,硬是借故将陆游的试卷剔除。使得陆游的仕途在一开始就遭受了风雨。

礼部会试失利,陆游回到家乡,家乡风景依旧,人面已新。睹物思人,心中倍感凄凉。为了排遣愁绪,陆游时时独自倘祥在青山绿水之中,或者闲坐野寺探幽访古;或者出入酒肆把酒吟诗;或者浪迹街市狂歌高哭。就这样过着悠游放荡的生活。在一个繁花竞妍的春日晌午,陆游随意漫步到禹迹寺的沈园。沈园是一个布局典雅的园林花园,园内花木扶疏,石山耸翠,曲径通幽,是当地人游春赏花的一个好去处。在园林深处的幽径上迎面款步走来一位绵衣女子,低首信步的陆游猛一抬头,竟是阔别数年的前妻唐婉。在那一刹间,时光与目光都凝固了,两人的目光胶着在一起,都感觉得恍惚迷茫,不知是梦是真,眼帘中饱含的不知是情、是怨、是思、是怜。此时的唐婉,已由家人作主嫁给了同郡士人赵士程,赵家系皇家后裔、门庭显赫,赵士程是个宽厚重情的读书人,他对曾经遭受情感挫折的唐婉,表现出诚挚的同情与谅解。使唐婉饱受到创伤的心灵已渐渐平复,并且开始萌生新的感情苗芽。这时与陆游的不期而遇,无疑将唐婉已经封闭的心灵重新打开,里面积蓄已久的旧日柔情、千般委屈一下子奔泄出来,柔弱的唐婉对这种感觉几乎无力承受。而陆游,几年来虽然借苦读和诗酒强抑着对唐婉的思念,但在这一刻,那埋在内心深处的旧日情思不由得涌出。四目相对,千般心事、万般情怀,却不知从何说起。这次唐婉是与夫君赵士程相偕游赏沈园的,那边赵士程正等她进食。在好一阵恍惚之后,已为他人之妻的唐婉终于提起沉重的脚步,留下深深的一瞥之后走远了,只留下了陆游在花丛中怔怔发呆。

和风袭来,吹醒了沉在旧梦中的陆游,他不由地循着唐婉的身影追寻而去,来到池塘边柳丛下,遥见唐婉与赵士程正在池中水榭上进食。隐隐看见唐婉低首蹙眉,有心无心地伸出玉手红袖,与赵士程浅斟慢饮。这一似曾相识的场景,看得陆游的心都碎了。昨日情梦,今日痴怨尽绕心头,感慨万端,于是提笔在粉壁上题了一阙“钗头凤”,这就是开头所提到的第一首词。

随后,秦桧病死。朝中重新召用陆游,陆游奉命出任宁德县立簿,远远离开了故乡山阴。第二年春天,抱着一种莫名的憧憬,唐婉再一次来到沈园,徘徊在曲径回廊之间,忽然瞥见陆游的题词。反复吟诵,想起往日二人诗词唱和的情景,不由得泪流满面,心潮起伏,不知不觉中和了一阙词,题在陆游的词后,这就是开头提到的第二首“钗头凤”。

唐婉是一个极重情谊的女子,与陆游的爱情本是十分完美的结合,却毁于世俗的风雨中。赵士程虽然重新给了她感情的抚慰,但毕竟曾经沧海难为水。与陆游那份刻骨铭心的情缘始终留在她情感世界的最深处。自从看到了陆游的题词,她的心就再难以平静。追忆似水的往昔、叹惜无奈的世事,感情的烈火煎熬着她,使她日臻憔悴,悒郁成疾,在秋意萧瑟的时节化作一片落叶悄悄随风逝去。只留下一阙多情的《钗头凤》,令后人为之唏嘘叹息。

此时的陆游,仕途正春风得意。他的文才颇受新登基的宋孝宗的称赏,被赐进士出身。以后仕途通畅,一直做到宝华阁侍制。这期间,他除了尽心为政外,也写下了大量反映忧国忧民思想的诗词。到七十五岁时,他上书告老,蒙赐金紫绶还乡了。陆游浪迹天涯数十年,企图借此忘却他与唐婉的凄婉往事,然而离家越远,唐婉的影子就越萦绕在他的心头。此番倦游归来,唐婉早已香消玉殒,自己也已至垂暮之年,然而对旧事、对沈园依然怀着深切的眷恋。常常在沈园幽径上踽踽独行,追忆着深印在脑海中那惊鸿一瞥的一幕,这时他写下了“沈园怀旧”诗:

其一: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帐然。

其二: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沈园是陆游怀旧的场所,也是他伤心的地方。他想着沈园,但又怕到沈园。春天再来,撩人的桃红柳绿,恼人的鸟语花香,风烛残年的陆游虽然不能再亲至沈园寻觅往日的踪影,然而那次与唐婉的际遇,伊人那哀怨的眼神、差怯的情态、无可奈何的步履、欲言又止的模样,使陆游牢记不忘,于是又赋“梦游沈园”诗:

其一: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

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其二: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

玉骨久沉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此后沈园数度易主,人事风景全部改变了昔日风貌,已是“粉壁醉颗尘漠漠”,唯有“断云幽梦事茫茫”。陆游八十五岁那年春日的一天,忽然感觉到身心爽适、轻快无比。原准备上山采药,因为体力不允许就折往沈园,此时沈园又经过了一番整理,景物大致恢复旧观,陆游满怀深情地写下了最后一首沈园情诗:

沈家园里花如锦,半是当年识放翁;

也信美人终作土,不堪幽梦太匆匆。

此后不久,陆游就溘然长逝了。


这些记载着唐婉与陆游爱情绝唱的诗词,却在后世爱情的人们中间长久流传不衰。它提醒着人们:好好珍惜你拥有的那份感情,不要轻易道别离,酿成无奈终身悔。


一睡十万年

每每读到“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能与人言说者无二三”就想落泪。

第一次听到这句话的时候,还是在15年前的高中时代。那个时候,教我们古文的老师,是一个留着满腮胡子的中年男子。

也正是因为他给我们上的古代汉语,让我们真正领略到中国古汉字文化的博大精深。他的课堂风趣,但同时又旁征博引,纵横捭阖。现在想来,如果,那个时候有现在发达的自媒体网络,那么他的课堂也会被学生们直播或者录制下来,成为一个网红。

但是这个老师的眼睛里总是有股悲伤,他的言行举止好像都在诉说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他往往会轻描淡写他曾经在大学里的风云事迹。我们也很好奇为什么一个中年男人突然教书,又突然消失。

他在课堂上告诉我们,有一天你们会懂得,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尽管现在看到心灵鸡汤告诉我们要换好多种角度去想,但是越长大越发现,我们有表达欲,但是真正能够表达的不如意又有几何呢?

我们注定向死而生,孤独终老。

这个老师还特别喜欢诗词,叫“金戈铁马当年恨,辜负梅花一片心”。


豆先生与玫瑰小姐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
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牵尔玉手,收你此生所有;
我,抚尔秀颈,挡你此生风雨。
予,挽子青丝,挽子一世情思;
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不记得第一次看到的这句话是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这一夜我喝了酒
便从天涯哭到了三千年前的山头

三十年抹不去眼底呼吸脚底风尘

可笑我一身一剑走江山

千里茫茫求知音
潦倒红尘人不识
百尺高楼守黄叶
风扬雨骤憔悴损
宝剑凄凉徒长嗟
可恨我不舍平生胆气壮
煞影花名传八方
犹有些微情未忘
二分轻薄一分狂
可耻我贪恋广陵古琴谱
自清自傲自孤独
心高常忿天上月
人间万事不知足
我亦是骑白马上京还不肯读书的书生
大道如青天
小道似蛇盘
呼吸的光风霁月
脚下的一抹江南
眼前是长江先一跃吧
纵身的是少年之侠气与醉狂
惊醒了一声尖叫
打湿了十里桃花堤
摘花不插发
采柏动盈掬
才读一首诗
便预支五百年新义
五百载的桨声灯影于秦淮
醉花阴
生寂寥
梦驼铃
死温柔
一夜小楼
听雨疏风骤
拍不碎的栏杆
麻不醉的抑郁
错过了的花
开开又要谢了
或昏沉
亦曾酒醉向天笑
只恐情多误美人
凭谁问?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仿佛错
分明痴
胸中块垒君不见
且拍哀弦赋狂诗
今昔何昔
是谁的眼眸朦胧
看不透那大隐于世的痴迷
又是谁
今夜心情如麻乱心智
恨痴狂
笑半生风癫
风月世界
无梦偏起舞
未举杯
却已醉入肠
可恨
可笑
可叹
可悲
还未等到春绿
心却早变冰凉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我用隔世的目光,
痴望今世的你。
今昔何昔,今昔何昔,已然泪朦胧。
今昔何昔,今昔何昔,已然伤别离。
无题
茶,冲了太多次水
变得索然无味
爱情,是否也会和茶一样
随着时间
缓缓地,缓缓地注入
渐渐开始——平淡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三生之石,前世的我是否定下今世的你?
海角天涯,此时的我又会和谁相聚?
午夜梦回,紧紧拽着何人手臂?
醒来,眼角滑落的泪滴又祭奠了怎样的情绪?
痴望着的,会不会成为我的妻?
今昔何昔,何昔今昔,已然泪朦胧。

我在这等风也等你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时,日日与君好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我离君天涯,君隔我海角

我生君未生,君生我已老 化蝶去寻花,夜夜栖芳草

最难过的就是爱不能得,若我们相爱,请让我们在同一个时空内。

(图片来自网络)


心灵小语

孤独,是因为没有知己共鸣,这是人生最大的遗憾吧。

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王风 黍离】

这是一首流浪者之歌。他一边漫游,一边唱出心中的忧郁。何以忧郁我们不得而知,但肯定不是为油盐柴米一类的生活琐事而忧。
  有时候,我们心中的悲哀经常是说不出理由的,忧郁也无法进行理性的分析。它本身就是一种生活状态:莫名的烦恼,莫名的忧伤,莫名的悲哀,莫名的绝望。
  当然,它完全可能像一根导火索,被某一具体事物所点燃,比如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一个场景,一个物体。但诱因不等于忧郁和悲哀本身。更何况一个流浪漂泊者,神经随时都处于高度敏感的状备,最容易触景生情,睹物伤感,他没有明确的目的,似乎又在寻找什么;他没有归宿感,却又在冥冥之中受着什么指引。


  其实,这就是人。他不仅在物质的世界中实实在在地活着,他还想要追问为什么要活着,他还要关心同物质生活并没有直接联系的东西,一想到这些物质解答不了的问题时,就会让人悲哀感叹。
  真正深刻的悲哀和忧郁,总是同上面一类的问题相联系的,并且是 无法解决和永恒的。吃不饱的悲哀,穿不暖的悲哀,失去亲人的悲哀,在外服苦役的悲哀,都是有限的,短暂的,可以克服的,并且也是表层的。平民百姓生活中的苦恼,仁人志士的慷慨激昂,……也可以归入有限的、短暂的、可克服的、表层的悲哀。



诗经《王风 黍离》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清心一栈

唐婉的《钗头凤》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婉是陆游的前妻这首词是二人合离后再次相见后所作,先有陆游作《钗头凤》一首: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与唐婉相识与微时,青梅竹马两情相好。正值青春年华的陆游与唐婉都擅长诗词,他们常借诗词倾诉衷肠,花前月下。于是陆家就以家传凤钗作信物,订下了唐家的姻事。

但好景不长,陆游的母亲唐氏是一位威严而专横的女性,她认为儿媳妇耽误了儿子的仕途,经常斥责与她,最后还勒令儿子休妻。陆游素来孝顺最后还是听从了母亲的话将唐婉休弃。

作这两首词时唐婉已嫁作人妇,好在夫君对她的遭遇十分同情,对她十分怜爱。但重遇旧爱也再次勾起了她心中的回忆。两人虽后来再无任何交集,但这两首词里的每一字每一句都催人泪下。陆游写好了书信,却再也送不到心爱的人身边。唐婉想将自己的心事写下来与人知晓,却早已今非昔比只能独自伤心。

一直以为所谓的孤单并不是身处深山独自一人,而是满心话语却无法说与旁人听只能默默承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