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去年七月,自陕南汉中沿108国道回蜀地,途经勉县城郊武侯祠。全国武侯祠众多,以成都武侯祠最为著名,然而勉县武侯祠是中华第一武侯祠,比成都的早建近五十余年,至今墓祠相邻,香火鼎盛,寄托着汉中人民对诸葛亮的哀思。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成都武侯祠

勉县是汉中西部的重要门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公元227年至234年,诸葛亮为实现《隆重对》的战略方针,两上出师表,率军北驻汉中,北伐曹魏。诸葛亮在汉中经营八年,时刻不忘匡复汉室,北伐中原。在《后出师表》中,诸葛亮对三国形势其实非常清楚,蜀弱魏强,伐魏无异于抱薪救火。然则不伐魏又能怎样,只有坐以待毙,还不如北伐中原,御敌于国门之外。诸葛亮是知其不可为而为知,通过连年征战牵制了曹魏,不过最终也拖垮了蜀汉王朝。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因积劳成疾,病逝于五丈原,遗命把他葬在定军山下,依山势修建坟墓,墓穴仅能容纳下棺材,穿平时的衣服入殓,不必用其他器物殉葬。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诸葛亮

诸葛亮病逝后,蜀国百官及百姓都要求为诸葛亮立庙祭祀,后主刘禅以为一个大臣立庙不合“礼秩”为由拒绝了提议。按照当时制度,没有给大臣立庙的先例,顶多在先皇庙里配祀而已。因此,刘禅的拒绝也无可非议,但是老百姓可不干了,他们就在诸葛亮的生日或忌日,于田间地头祭祀,年年如此。

景耀六年(公元263年),诸葛亮死后29年,襄阳人习隆、向充,怀着对诸葛亮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次上表,指出民心难违,要求为诸葛亮立庙。为维系民心,刘禅再也不好阻拦,便批准在汉中沔阳(今陕西勉县)为诸葛亮立庙。但对祭祀诸葛亮做了严格的限定,一切祭祀活动皆限定在勉县诸葛庙;勉县立庙后,禁止一切私祭活动。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刘禅和诸葛亮

勉县武侯祠历经战火,几遭焚毁,现存建筑为清代格局,是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勉县武侯祠能有现在规模,跟清代时期成都虚白道人李复心的努力分不开。至今在武侯祠附近的坡上竹林中,还有李复心的坟墓。墓前有石碑,上面写着:“皇初羽化李真人讳复心字虚白先师之墓”。他早年操习儒业,中年归寄道观,师从勉县武侯祠著名主持路全九,后接任为武侯祠主持。

面对白莲教起义后,武侯祠满目疮痍的现状,虚白道人苦心经营,维修整治武侯祠建筑和景观,使其面貌焕然一新。如大殿,除人为破坏和自然状态下损朽外,嘉庆十八年八月霖雨余日,“大殿内积水数寸,几于坍塌”,“群墙用土坯镶砌,木料朽坏大半”,虚白道人在汉中知府严如爆、知县周公赓等支持下,“往来宝鸡七次”,募得官宦捐钱两千余两,经过两年努力,终于在二十一年整修一新。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勉县武侯祠

虚白道人是勉县武侯祠的建设者,也是武侯祠的弘扬者。他喜读哲学家张载、李二曲著作,又擅长琴学,善推八阵图,是位知识渊博之雅士。虚白道人从嘉庆十九年开始着手撰写武侯祠墓志书,历经十载,终于在道光三年完成此书初稿,并于道光、同治年间相继付梓,成为研究三国蜀汉史以及诸葛亮研究的重要文献之一。林则徐于道光七年拜渴武侯祠时,感虚白道人用力之勤,修道之精,欣然吟成一首名为《虚白道人住持武侯祠三十年,编祠墓图志衷然成峡。喜其用心之勤,诗以赠之》:

比拟南阳结草庐,道人有道此中居。

二千尺爱祠堂柏,三十年通宰相书。

欲附大名垂宇宙,善推奇阵护储青。

请看黄石仙踪近,同是功臣命不如。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勉县武侯祠匾额

进了武侯祠山门,迎面是一处带广场的四合院。东西有两道辕门,从中金牛古道横穿而过。金牛道自古以来就是连接四川盆地和三秦地区乃至中原及西北各地的交通要道,三国时期,魏、蜀两方的任何一方欲向对方采取军事行动,都必经这条线路。这条古道,始于陕西汉中,向南经勉县、宁强,越七盘关,穿金牛峡,翻大巴山抵四川广元的朝天驿后,再经剑阁、梓潼、绵阳、德阳直达成都;而由汉中往北,则这条古道可与子午道、陈仓道、傥骆道、褒斜道等古道相连接后,通达陕秦各地;若从金牛道上的绵阳启程经江油、平武踏上阴平道后,经文县、武都、宕昌、礼县可抵达甘肃天水。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金牛道

传说战国时,秦国想吞并蜀国,但苦于隔着连绵的崇山峻岭,无道可通。有一天,秦惠王召集群臣商量灭蜀良策,大臣们出了一条计策,秦惠王依计派人造了五条石牛,放到山顶上,每天叫人去牛屁股后面倒上一筐金子,还派人到蜀国放话,说秦国有石牛,神奇珍贵,每天便金子。贪财的蜀王听到这消息,派人前往侦察,得知那山顶上的石牛果然能够粪金。于是,蜀王派使臣去面见秦惠王,要借石牛回去玩赏几日。

惠王故作大方地说:“我与蜀王就像亲兄弟一样,我的东西就是蜀王的东西,蜀王若喜欢,叫他派人来拿就是了。”使臣回报蜀王,蜀王十分高兴,立刻派大力士把这五条石牛运回蜀中。可是,运回的石牛却不再便金。蜀王既纳闷又生气,派力士将这几头石牛照原路运还秦国。五条笨重的石牛被蜀国的大力士们推拉拖拽,在巴山秦岭来回碾压了两趟,硬是踩出了一条连接秦蜀两地的通道。秦国通过此道实现了灭蜀的计划。后来,人们便把这条古道称为金牛道或石牛道。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勉县武侯祠

其实,金牛道实际开凿的时间应该早于这个传说所言的战国中期。三国蜀汉时期,诸葛亮在这条古道上来来往往几十年,指挥三军、兴师北伐,因而,后人也将金牛道称为诸葛北伐道。从汉中起程,沿着金牛古道向南行进40多公里,即抵达勉县。勉县古称沔阳,是由陕入蜀金牛古道上的第一站。三国鼎立时期,这里曾是蜀魏争夺汉中时的古战场。《三国演义》中,曹操在定军山驻扎兵马,诸葛亮用激将法智激老将黄忠立下军令状,与另一位老将严颜奉命攻打定军山,黄忠最终在定军山刀劈夏候渊的情节,这些故事都发生在勉县。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定军山

再说勉县武侯祠,辕门上有对联,东辕门联为:“二表臣心接孔颜,三分相业追伊吕。”对联言简意赅,对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给与了极高的评价,不愧为一代人臣。南面正中有一巨大牌楼,古色古香。正面的匾额上两行金色隶书:“汉丞相诸葛武乡忠武侯祠”十一个字。牌楼背面的匾额上白底黑字写着“天下第一流”五个大字,苍劲有力。

穿过了牌楼,迎面是一座城门似的琴楼,这个城楼就是传说中空城计的那个西城,就是坐落在汉中的古阳平关。据说这个城楼是按原楼十分之一比例建造的,甬洞式建筑,上有歇山式城楼,上悬挂一块匾额,上书“高山流水”四个大字,喻示着诸葛亮一曲“高山流水”,吓退了司马懿的数万雄师。琴楼的石案上陈列着一具石琴,虽无琴弦,但扣之有声,令人浮想联翩。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空城计

想当年司马懿率十五万魏军来犯,孔明身边别无大将,只有一班文官,士兵皆老弱病残,不到三千人。众人大惊失色,而孔明却成竹在胸,传令打开城门,让军士扮做百姓打扫街道。孔明携两童子于城楼上焚香操琴,神色淡定自如,吓得生性多疑的司马懿落荒而逃。这真是一场主帅间心理素质的较量,谁沉得住气,谁就是最后的胜利者。空城计是《三国演义》中精彩的一出,加上各地的戏曲以不同形式广为传唱,直接把诸葛亮请上了神坛,至于历史上是否真有其事到不重要了。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石琴

过了琴楼,就是武侯祠主体大院的戟门。门前两侧各有一对石狮,气势雄伟,镇守院门。戟门内是拜殿前的院落,院东西各有五间厢房。东厢房内置有赵云、黄忠、魏延等武将塑像,而西厢房则有法正、杨仪、费玮等文臣塑像。这些文臣武将,个个正襟危坐,似乎正在中军帐内跟诸葛亮谈论北伐中原的国事。

往前便是武侯祠的拜殿了。殿堂两山墙下碑石林立,历朝历代文人墨客留下的珍贵石刻都汇集在这里。冯玉祥将军题写的碑文意义深远:“成大事一生小心谨慎,仰风流遗迹万古清高”。穿过敞亮的拜殿,便是武侯祠的大殿。殿堂高大宽宏,飞檐翘脊,画栋雕梁,气度不凡。殿内正中神龛内高坐诸葛亮的塑像,羽扇伦巾,似乎正在运筹帷幄。神龛之下有关兴和张苞二将,依然威武而立,一展当年的雄壮风采。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诸葛亮

勉县武侯祠院内,生长着一株落叶乔木旱莲,已有四百余年的历史,树高13.4米,胸围1.36米。因其树花开之时,花朵酷似莲花,而生于旱地,故有旱地莲花之美誉。旱莲属木兰科,每年三月上旬开花,花期半个月。其树先花后叶,初春满树鲜花,十分喜人,花后枝叶繁茂,五月长出来年花蕾。此花蕾要在树上孕育十个多月,经历夏、秋、冬,来年绽放,俗称之“十月怀胎”。夏至后,花树结籽,籽如红豆,碧光坚硬。旱莲开花时,武侯祠院内游人如织,争相观看这世间罕见的古树。因花开在三月,又称其树为“应春树”。

诸葛亮为蜀汉鞠躬尽瘁病逝于五丈原后,刘禅为啥迟迟不愿为其立庙

图注:战争

与熙熙攘攘的成都武侯祠相比,勉县武侯祠的游人较少,显得格外清幽典雅。勉县武侯祠的附近三国遗迹甚多,譬如马超祠墓,古阳平关,定军山等。凭吊这些三国古迹,我们似乎还能看到当年金戈铁马的痕迹。三国争雄,各为其主,本无可厚非。但百姓却长期不得安宁,出钱出力,苦不堪言。这正应了那句话,“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彭忠富/整理;图片源于网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