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中无大将,为什么蜀汉不重用赵云父子?

谈文论史


我们以刘备之死为分界线,刘备死后的蜀汉实力大减,一线文武几乎是损失殆尽。好在诸葛亮力挽狂澜,经过诸葛亮治理下的蜀国恢复的不错。



为何还会出现蜀中无大将的情况?

蜀汉人才凋零主要因为他的政治环境、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就是蜀汉地区在当时大多属于蛮荒未开发之地,其见识、文化等水平普遍不如北方地区。

再一个政治环境,蜀汉政权是以荆州集团为核心,掌握蜀汉高层的都是荆州政治集团,然而荆州又早已丢失。所以蜀汉的人才补给十分困难。


再说赵云【首先强调赵云不是保镖,保镖应该是除了休假以外,时刻呆在政要旁边护卫的人物。而赵云是有独立领军记录的】

赵云出生不详,但是在诸葛亮执政时期,赵云已经是老朽了,应该退居二线了。反而此时的赵云在官阶上是迅速升迁,最高为镇东将军。

镇东将军这个职位或许不是很高,关键是赵云的能力也就值这个价了。

赵云的能力在于其强大的战斗力,冲锋陷阵、与敌正面厮杀。这样的能力顶天也就只能做到团级干部了。他没有师级干部所需要的统帅能力,做不到上兵伐谋、运筹帷幄。


一点寒芒先到、随后枪出如龙。赵云实乃冲锋陷阵的战将。而这样的赵云在已经远远超出法定退休年纪的时候,居然还在带兵冲锋。

这说明什么?

说明蜀汉人才确实匮乏,也说明朝廷对赵云的任用达到了一个顶点。只是赵云自身能力受限【只有战斗力,没有统兵及战术能力】

再说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赵广。

赵统负责戍卫朝中央,赵广负责前线战事。

赵统负责镇守朝中央,这是重任。首先要求的是要有绝对的忠诚和朝廷对其的信任;其次才是能力。而以赵统的能力能做此职位,已经是朝廷对其最大的重用了。

次子赵广。前面说了蜀汉的政治格局是以荆州集团为核心,加之诸葛亮治国讲究依法(对事不对人)所以在蜀汉要想升迁有两个前提条件:1自身必须属于荆州政治派系;2必须有功劳。

诸葛亮执政:公平、公正、公开。讲究有功必赏,有过必罚;绝不偏私【绝不】


所以,赵广在军中得不到大幅度的升迁不是因为朝廷对其不重用,而是赵广根本能力就不行【官至牙门将,战死于绵竹】


左将军


蜀中无大将,是在“关张赵马黄”等一批蜀国名将都凋零之后,才出现的情况。正因为他们的死,才让蜀国出现了严重的人才断层,并非蜀汉不重用赵云。

但有人说,赵云在蜀汉,至多是个保安队长、杂号将军,果真如此吗?

1、刘备在世时,赵云是杂号将军不假,但不是打酱油的

杂号将军一说,是在刘备入川以后,封了赵云一个“翊军将军”的名号。“翊军将军”被称为是杂号将军,这个职务跟同时期关羽的前将军、张飞的右将军、马超的左将军、黄忠的后将军,不能相提并论。

但很多人忽视了一点,《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在给赵云立传时,是将赵云与关张马黄四人并立的。而陈寿恰好就是蜀国人,非常熟悉了解蜀国的情况。这说明,赵云当时在蜀国的地位,是仅次于关张马黄的存在,或者说干脆与他们并立。

而纵观赵云一生,也几乎参与了蜀汉前期的所有重大战役,比如攻克四川的战斗中,诸葛亮率领赵云与张飞溯江西上,到了江州之后,他们兵分两路,诸葛亮、张飞走北路,赵云则自领一军走南路,然后于成都汇合。这时候赵云是独当一面的。

汉中战役中,黄忠斩杀夏侯渊后,又想夺曹操军粮,是赵云分兵于黄忠。后来又觉得黄忠必中埋伏,于是又率领几十名骑兵去搭救黄忠,正好碰上曹家主力。结果,赵云以几十人救出部将张著,并且偃旗息鼓,让曹操误认为赵云有伏兵而不敢近前。

于是刘备赞叹:“子龙一身都是胆也!”,赵云又有了“虎威将军”的名号。

2、刘禅在位时,赵云又被委以重任

刘禅继位后,将赵云任命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迁镇东将军,并封为永昌亭侯。许多人从“中护军”的职务上,断定赵云是蜀汉的“保安队长”,实际上,当时赵云在永安防备吴国,后来在与东吴结盟后,又到汉中参与诸葛亮北伐,赵云并未到宫中掌管禁军,而中护军有一个职责比较有意思,那就是监督管制诸武将,这就算是赋予了赵云“尚方宝剑”的权力。

而在诸葛亮北伐时,赵云又被赋予了牵制吸引曹军主力的责任。他在斜谷道阻挡曹军,为诸葛亮攻占祁山争取了宝贵时间。马谡兵败街亭之后,赵云亲自断后,避免了蜀军更大的人员伤亡,受到了诸葛亮的褒奖。而在这次北伐失利后,劳苦功高的赵云却自贬为镇军将军,也是高风亮节。

3、赵云的两个儿子赵统、赵广,在历史记载中,只知道赵统袭爵永昌亭侯,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而赵广则在蜀汉灭亡前战死,他们的事迹记载较少,说明其能力水平并非特别出色。


团团文史


其实你错误的理解了赵云,赵云其实并没有得到刘备的重任,相反赵云得到了刘备的信任,赵云的出现基本都是贴身保镖,曾经刘备把自己的后宫家眷全委任赵云照料,所以大多看法是赵云和李广一样,只是个人作战能力强,军事指挥能力差,这可能就是西蜀建立之后仅仅给赵云一个虚职的原因,当然这也是众多人关于赵云讨论最多的一个话题,而所谓的五虎上将也纯属杜撰,赵云一生从未独挡一方委任一方,可能是刘备觉得赵云适合贴身侍卫,而并非是镇守一方,这个问题一直在持续探讨,不过大家还是理智看待吧,关于这个问题BD可以进去参与探讨。

至于说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出自《扫迷帚》第二十四回,绝非正史,我们来看一下为什么会让80岁高龄的廖化作先锋,

前将军 汉寿亭侯关羽(约160年-220年)

右将军 西乡侯张飞(168年-221年)

左将军 前都亭侯马超(176年-222年)

后将军 关内侯黄忠(?年-220年)

翊军将军 永昌亭侯赵云(?年-229年)

征西大将军 南郑侯魏延(?年-234年)

这个是不论正史《三国志》还是小说《三国演义》以及各种杂谈评书等普遍认同的蜀中大将生卒年表,我们可以看到一点就是蜀中大将在此时(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已经先后亡故了,这是当前实际情况,而廖化官职、爵位和生卒年呢?

车骑将军 中乡侯 廖化 (?年-264年)

显然廖化比其中的4位晚了快有半个世纪,40多年时间,比赵云晚了也有35年时间,比南郑候魏延晚了30年时间,基本可以确认的是廖化比前面的在世时间最少长达30年时间,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不同于我们的是,战争依旧持续了三四十年,这么说来真的是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不然再怎么样呢?这是一个梯队,谁往上去接呢?我们来看一下蜀二代以及第二梯队,基本上来说像耳熟能详的关兴、张苞等人都是很早就去世了(约莫20多岁),其余的张绍是文臣并非武将,而赵统、赵广史书上寥寥几笔,官职也偏低足以说明能力不是特别强大。再者我们说说第二梯队,王平、张翼、张嶷都是很一般的,没有过人的功绩(而事实上领军的姜维也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蜀汉当时就是这样,所以全部摆开来真的就是现实摆在了面前


故史新时刻


首先要看下这句话是何时传出来的,诸葛亮北伐时期。第一次北伐时间是228年。

再看下赵云,生于167年,卒于229年,享年62岁。

时间一对比就可以看到了,诸葛亮北伐时,只有第一次赵云是有上场的,但是当时61岁的赵云只是被安排和邓芝一起作为疑兵,马谡街亭大败,赵云敛众固守,亲自断后,且战且退,所以损失不大,这一战蜀汉损失颇大,诸葛亮自贬三级,赵云也贬为镇军将军。第二年赵云病死。

诸葛亮和赵云本来就是一对好搭档,诸葛亮统筹全局,赵云也能冷静思考,而且赵云做事中规中矩,且勇猛善战,如果赵云能年轻个20岁,那诸葛亮北伐赵云将成为真正的主角。首先资历上来看,赵云是刘备的元老级别的,武力也不用怀疑,当年入川救援刘备,诸葛亮就是和赵云一路,而且后来分兵赵云独统一军做的也很不错,说明赵云还是有一定统兵能力的。而且赵云曾多次救过刘禅,阿斗对赵云很感激,所以后来才会追封赵云,皇帝和丞相都看重的赵云,不存在不重用。只是当时赵云的确已经年老了,演义中更夸大到70多岁,蜀汉不是不重用赵云,而是想重用而人已不在了。

那么再来看下赵云的儿子,有史记载的有两位,分别是赵统和赵广。其中赵统是长子继承了赵云的爵位,官职做的也高一点,最高虎贲中郎,加行领军,也就是说赵统手里还是有有一点军权的,但是数量应该不会超过2000人,而虎贲中郎大概也就是一个团一级的干部,而且始终没有上过前线,从而能知道赵统的能力应该平平,能混到这个地步更多的是借了父亲的光。二儿子赵广,因为没有继承爵位,所以是跟随大将军姜维出战的,武力必定比其父差多了,但是忠义之心却也没给赵云丢脸,邓艾偷渡阴平,姜维急忙弃守汉中,退到剑阁,而后面却被魏兵追击,赵广留下来掩护撤退,争取时间,姜维顺利撤退,赵广战死。虽然忠义,但是并无什么太大的谋略或者武勇,蜀汉只是人尽其才,并没有故意重用或者不重用的说法。

综上来看,赵云是要被重用,但是老了,人情很快去世,想重用而人不在了。两个儿子才能平平,蜀汉已经做到了人尽其才,并非故意不重用。


胡侃解密三国


研究三国历史,你会发现,颠沛流离半生的刘备最终还是建立了蜀汉政权,不过在魏蜀吴之中,势力是最弱的,尤其人才方面,非常单薄。无论是跟随刘备的原从武将,还是荆州招募武将,或益州投降的武将,在刘备称帝的时候,相继离世或离开,造成蜀中无大将的局面非常明显。看过《三国演义》的赵云粉丝们会提出以刘备为代表的蜀汉中央高层为什么不重用赵云父子呢?

提起赵云给粉丝们印象就是在《三国演义》无法抛开的英雄形象,武艺高强,忠肝义胆,有勇有谋,有“一身是胆”的美誉,号“虎威将军”,还有被称为“常胜将军”,无疑是光彩夺目的一个名将,却一直被刘备、诸葛亮、甚至刘禅弃用,很少独挡一面。功业和地位不如关羽、张飞,让人有些疑惑不解。为什么刘备、诸葛亮、刘禅不重用赵云父子?其实这是有原因的。

第一:刘备时代,赵云只是刘备赋予“重任”的内臣。赵云从一开始投奔刘备开始,就担任主骑,因为但时刘备穷的连骑兵部队都没有,赵云就是刘备身边的骑兵警卫对。紧紧跟在刘备左右,属于随时调遣待用类型,后来又变成了保护祖母和阿斗的宿将,长坂坡之后有功,被封为牙门将军。等到有了自己的地盘的时候,刘备平定荆州后,根据《云别传》记载,赵云封为偏将,领桂阳太守。入川有功,拜翊军将军,刘备称帝的时候,已经变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这个时候的职位,跟张飞、马超相比,是低了几层次。

所谓的中护军就是刘备的首席内军统领,其地位在前左右后“护军”之上,还拥有中央中下级武官选拔的权力,就说明刘备时期给予赵云赋予的“重任”就是保护刘备这个集团的中枢。而这个时候的赵云的儿子,还没有成长起来。

第二、诸葛亮时代和刘禅时代,赵云被贬官。赵云,在刘备去世,刘禅登基之后,蜀汉的“五虎上将”基本上都死了。这时的赵云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升官了,但是还没有达到大将军级别。这个时候的赵云跟魏延级别一致,一个镇北和一个镇东。这个时候在武将官职上,高于魏延和赵云的,只有中都护李严和后将军的刘琰,一个是托孤大臣,一个是刘备的好友,名誉武将称号。

在建兴五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重点就带着赵云和魏延驻汉中,因为魏延是汉中太守有功,被诸葛亮提拔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没有多大损失,但是因为马谡街亭惨败,赵云也失利,也贬为镇军将军,二年后,赵云去世。

第三:刘禅时代,亲信宦官黄皓,na内政不明。赵云病逝,赵云的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地位非常低,相比之下,张飞的儿子张绍官拜侍中、尚书仆射,孙子张遵蜀尚书,地位比赵统和赵光高很多。这里有赵统和赵光两人本身才能不突出,没有优秀的表现,其次,此二人,与刘禅没有联姻的关系。

总之,赵云在刘备时代和刘禅时代,还是被重视的,只是很少独挡一面,加上年老,无再立功的机会罢了。其儿子,的确是不堪重用,这也算是虎父犬子的典型代表吧!


海纳百川233699882


蜀中无大将,说的是在关张赵马黄五虎将过世以后,蜀国没有好的大将做先锋,其实在刘备再是的时候,关羽张飞是刘备的核心圈子,赵云是杂牌将军,虽受到诸葛亮的重要,并没有真正的独当一面的机会,所以赵云始终没有正真进了刘备的核心圈子,刘备没有太重用赵云,黄忠虽年迈,但是老当益壮,勇冠三军,大放异彩,马超在归降以前就是名震天下,并且也是一方诸侯,在归降之后,过的十分郁闷,并没有得到太多的重用,最后郁郁而终了。刘备入川了之后,西川的将领也没有好好重视提拔,文官也是的,主题还是以老部下和荆州势力为主要的,也没有很好的实行仁政,这就造成了荆州势力和西川势力的矛盾。

刘备过世之后,诸葛亮掌握军政大权,主要精力在忙于北伐,常年征战造成国库空虚,百姓生活窘迫,没有注重在培养新一代的武将,确切的说没有能够好好的经营西川,没有好好的重视人才,搞得人才青黄不接的,后期不仅没有好的武将,也没有好的文官人才。


鬼谷奇书


蜀中无大将,其实是关张赵马黄魏等一批追随刘备打天下的人都死了以后,蜀国出现了军事将领青黄不接的局面。所以才有了蜀国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的这么一句话。事实上这时候蜀国还有魏延,马岱,赵云等等,这只不过是一句戏言罢了!


赵云在历史上真的就是不重要吗。没被重用吗,小陈不以为然。从史书上看确实赵云的头衔没有关羽,张飞,马超,黄忠的大,但是事实也不一定就是不受重用,(郭嘉到死才做了军事祭酒,我们能说曹操没有重用郭嘉吗?不能把郭嘉可是曹操准备托孤的人选)。

那我们来看看赵云都干什么工作,简单的说就是负责刘备的安保以及日常的工作,刘备能把自己的性命交托给一个不受重用的人手里吗,刘备何其聪明,如果不被重用,肯定心生怨言,一个满腹闹骚的人能好好保护自己吗?只是赵云没有关张马黄那样上战场杀敌,那么光鲜亮丽,战功没有那么大,所以官职也不会太大。如果用官职衡量一个人被不被重用,我觉得有失偏颇。后勤工作,安保工作一样很重要。

陈寿为三国作传的时候,把赵云和关羽,张飞,黄忠,马超,一起列传,足以说明问题。如果不被刘备重用,和他们差距很大,陈寿是不会把赵云和他们写在一起的,所以小陈认为赵云是被刘备重用的,只不过岗位不同而已!

记得关注哦。你的关注就是我的动力!!


汉中小陈


熟读汉末三国历史,颠沛流离半生的刘备最终还是建立了蜀汉政权,不过在魏蜀吴之中,势力是最弱的,尤其人才方面,非常单薄。无论是跟随刘备的原从武将,还是荆州招募武将,或益州投降的武将,在刘备称帝的时候,相继离世或离开,造成蜀中无大将的局面非常明显。那为什么刘备为代表的蜀汉中央不重用赵云父子呢?

说到赵云,我们很多人无法抛开《三国演义》赋予给他的形象,武艺超强,忠肝义胆,有勇有谋,有“一身是胆”的美誉,号“虎威将军”,还被称为“常胜将军”,无疑是光彩夺目的一个名将,却一直被刘备、诸葛亮、甚至刘禅弃用,很少独当一面,功业的和地位不如关羽、张飞,让人诧异不已。

那么为什么刘备、诸葛亮、刘禅不重用赵云父子? 其实这是由原因的。

第一:刘备时代,赵云只是刘备赋予“重任”的内臣。

赵云从一开始投奔刘备开始,就担任主骑,因为当时刘备没有骑兵部队,相当于骑兵小队长,跟随刘备左右,属于随时调遣待用类型,后来又变成了保护主母和阿斗的宿将,长坂坡之后有功,被封为牙门将军。等到有了自己的地盘的时候,刘备平定荆州后,根据《云别传》记载,赵云封为偏将军,领桂阳太守。入川有功,拜翊军将军,刘备称帝的时候,已经变为中护军、征南将军。这个时候的职位,跟张飞、马超相比,是低了几个层次。

赵云的中护军就是刘备的首席内军统帅,其地位在前左右后“护军”之上,还拥有中央中下级武官选拔的权力,就说明刘备时期给赵云赋予的“重任”就是保护刘备这个集团的中枢。要知道刘备的另外一位宿卫大将陈到,也是担任护军,征西将军,仅此赵云。这个时候的赵云的儿子,还没有成长起来。

第二:诸葛亮时代和刘禅时代,赵云被贬官。赵云,在刘备去世,刘禅登基之后,蜀汉老牌子的大将基本上都死了或降了,由中护军、征南将军,迁为镇东将军,升官了,但是还是没有达到大将军级别。这个时候的赵云跟魏延级别一致,一个镇北和一个镇东。这个时候在武将官职上,高于魏延和赵云的,只有中都护李严和后将军的刘琰,一个是托孤大臣,一个是刘备的好友,名誉武将称号。

在建兴五年,诸葛亮准备北伐,重点就带着赵云和魏延驻汉中,因为魏延是汉中太守有功,被诸葛亮提拔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建兴六年,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赵云、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没有多大损失,但是因马谡街亭惨败,赵云也失利,也被贬为镇军将军,2年后,赵云去世。

第三:刘禅时代,亲信黄浩,内政不明。赵云病逝,赵云的长子赵统继承其爵位,官至虎贲中郎督,行领军,次子赵广官至牙门将。地位非常低,相比之下,张飞的儿子张绍官拜侍中、尚书仆射,孙子张遵蜀尚书,地位很够相比,差了太多。一方面,是赵统和赵广两人本身才能不突出,没有可圈可点的表现,其次,此二人,与刘禅没有联姻的关系,不像张飞父子。

总之,赵云在刘备时代和刘禅时代,还是被重视的,只是很少独当一面,加上年老,无再立功的机会罢了。其儿子,的确是不被重用,算是虎父犬子的典型代表吧!


听荣儿说


首先要看下这句话是何时传出来的,诸葛亮北伐时期。第一次北伐时间是228年。

再看下赵云,生于167年,卒于229年,享年62岁,时间一对比就可以看到了,诸葛亮北伐时,只有第一次赵云是有上场的,但是当时61岁的赵云只是被安排和邓芝一起作为疑兵,马谡街亭大败,赵云敛众固守,亲自断后,且战且退,所以损失不大,这一战蜀汉损失颇大,诸葛亮自贬三级,赵云也贬为镇军将军。第二年赵云病死。

诸葛亮和赵云本来就是一对好搭档,诸葛亮统筹全局,赵云也能冷静思考,而且赵云做事中规中矩,且勇猛善战,如果赵云能年轻个20岁,那诸葛亮北伐赵云将成为真正的主角。首先资历上来看,赵云是刘备的元老级别的,武力也不用怀疑,当年入川救援刘备,诸葛亮就是和赵云一路,而且后来分兵赵云独统一军做的也很不错,说明赵云还是有一定统兵能力的。而且赵云曾多次救过刘禅,阿斗对赵云很感激,所以后来才会追封赵云,皇帝和丞相都看重的赵云,不存在不重用。只是当时赵云的确已经年老了,演义中更夸大到70多岁,蜀汉不是不重用赵云,而是想重用而人已不在了。


小小和尚呀


演义

。。蜀汉无大将为什么不重用赵云父子。

。。蜀汉世界只有关,张立国已足夠有余。这是刘备的错误之见。刘备不仅仅赵云父子不用,他不用的人多着呢?马超,黄忠,魏延打仗都能独当一面,对他们都不信任,因为他仙都是降将,怕造反叛逆。黄忠,巍延是长沙太守部下,马超是西凉人被曹操打贴来投。像刘备种人心胸狭窄不是干大事的人物。所以蜀汉半途而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