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山州西畴县全力打造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 共整治土地1.2万亩

文山州西畴县全力打造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 共整治土地1.2万亩

文山州西畴县全力打造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 共整治土地1.2万亩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西畴县23日召开弘扬“西畴精神”聚力脱贫攻坚现场会。据了解,2013年以来,文山州西畴县整合项目和资金,全力打造省级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通过治理,共整治土地1.2万亩,实施封山育林1.7万亩,植树造林1800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5000多亩,引种猕猴桃近2000亩。

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地处云贵高原东南部及其与广西盆地过渡地带,包括云南、广西和贵州三省区15个市州的80个县,是国家确定的14个连片特困地区中贫困人口数量最多的区域,而文山州的西畴县、砚山县、广南县等7个县均位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

西畴县全县99.9%的国土面积属于山区,裸露、半裸露的喀斯特山区占75.4%,是云南省石漠化程度最严重的地区之一。三光片区是西畴县石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乱石林立,林草覆盖率低,土地耕作层浅,群众饮水困难,曾是有名的“树林被砍光、水土流失光、姑娘全跑光”的“三光村”。

为改变这一面貌,当地政府带领群众发扬“搬家不如搬石头,苦熬不如苦干,等不是办法,干才有希望”的西畴精神,大力开展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实施生态修复、基础设施、土地整治、村庄美化、扶贫安居、产业发展、素质提升、公共服务“八项工程”,深入推进“六子登科”治理模式(山顶戴帽子、山腰系带子、山脚搭台子、平地铺毯子、入户建池子、村庄移位子),逐步打造成为集“生态修复、土地整治、五小水利、特色农业、统筹发展、民族团结”为一体的全省石漠化综合治理示范区。

位于西洒镇瓦厂村委会夹山村小组的新森畜禽养殖专业合作社,占地4200平米,包括夹山1个生猪代养点、上冲1个能繁母猪养殖场、溪泉土锅酒厂,主要从事酿酒、生猪代养、能繁母猪养殖。合作社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目前第一批猪950头已出栏919头,收益13.78万元,溪泉酒厂出酒6000斤,收益6万元,能繁母猪养殖点也正在运营中。

据悉,合作社将固定资产收益50%量化到瓦厂村190户建档立卡户,30%用于壮大集体经济,20%由合作社社员分配。总共合作入股社员39户,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有37户。

目前,西畴县共有502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参与合作发展,累计投入合作发展资金3167万元,实现贫困户增收800余万元。

据了解,三年前,西畴县西洒镇瓦厂村 409户农户一半以上居住的都是土木结构的房子,其中有不少危房,15个自然村有10个不通水泥路,大多晴通雨阻。除了地处河谷地带的汤谷村外,瓦厂村其余的14个自然村全都坐落在高坡、半高坡上。

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共同努力下,瓦厂村36.5公里的入村路和19.2公里的入户路得以动工建设。针对群众住房条件差,特别是距离村委会所在地最远的八角箐、新寨等村存在地质滑坡安全隐患的问题,组织实施了“太阳新村”规划,并正在加紧建设中,再过不久,磨瓦冲、新寨、八角箐、下冲、达内等村44户182人(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户29户121人)就能搬到这里,住得安全放心。

中共西畴县委书记蒋俊在谈到西畴县下一步的任务时说道,虽然西畴脱贫攻坚工作取得一定成效,但对于对标对表脱贫摘帽的各项指标要求还存在稳定增收难、住房保障难、就医就学难、基础设施提升难、村集体经济收入达标难等问题。下步工作中,将继续发扬“西畴精神”,明确步骤,倒逼各项目标任务落实;对标对表,确保刚性指标达标;统筹推进,全面提升群众满意度;加强指导,确保档案管理规范;强化保障,确保各项措施落地;严格督查问责,把好迎检考核最后一道关口,确保如期脱贫摘帽。(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