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丹總統巴希爾已被證實正式下臺,對敘利亞、伊朗和沙特有何影響?

新文化街男孩


蘇丹曾是非洲最大的內陸國,並且是世界最不發達國家之一,長期飽受戰爭和貧困之苦,在21世紀初發現大量石油,也造成了南蘇丹獨立的結果。而蘇丹總統巴希爾日前下臺也是造成了不小的轟動,因為此時正值北非的多事之秋。

繼阿爾及利亞總統布特弗利卡下臺、利比亞大軍閥哈夫塔爾圍攻的黎波里的事件,蘇丹執政三十年的總統巴希爾也被軍方推翻,北非一時又陷入了動盪之中。引發了國際社會對於“阿拉伯之春”的再度思考,但是蘇丹政變的影響和阿爾及利亞很相似,都是國內治理不力、民生困頓、經濟衰退的結果導致。

至於說蘇丹政變對於敘利亞、伊朗和沙特的影響似乎有些遠了,不過警告是有的。作為一個阿盟成員國,蘇丹曾是引導敘利亞迴歸阿盟的第一個國家,與敘利亞的關係不言而喻,而巴希爾的下臺也對即將迎來統一的敘利亞總統巴沙爾有著警示作用,即便敘利亞統一了,國民福利和經濟發展還是要擺在優先位置的,因為巴希爾的下臺的導火索就是蘇丹國內面包的漲價。另一方面對於這三個國家來說,遏制住軍方勢力的坐大是很有必要的,雖然伊朗和沙特的軍隊都牢牢被把握住,但是也不得不提防軍方勢力,因為參考曾經埃及總統穆巴拉克,他發跡于軍方,也倒臺在軍方手中。


西涼宣撫使


雖然蘇丹地處東非,看起來跟敘利亞、伊朗、沙特等國風馬牛不相及,但其實頗有相似之處。此次發生政變的蘇丹早在1991年就在全國範圍內推行沙利亞法,可以說是伊斯蘭教國家裡的“宗教典範”,但巴希爾政府卻最後被同樣伊斯蘭人民推翻下臺,由此可見這是一場與顏色革命無關,只關乎麵包和牛奶的革命。

自從2011年南蘇丹獨立,本就先後遭受了庇護基地組織和達爾富爾反人類罪兩輪制裁的蘇丹經濟近乎崩潰,而巴希爾卻無視人民水深火熱,反倒將所剩不多的資源傾斜給了軍隊和情報部門,以至於在去年蘇丹通脹嚴重,包括麵包在內的生活必需品動輒上漲了三五倍,而國內又受達爾富爾戰爭影響,百業凋敝,兩廂衝擊之下便有了去年十二月蘇丹人民反抗巴希爾之舉。

在制裁方面,伊朗跟蘇丹相似,兩者都是從上世紀開始就遭到美國製裁,並在近年遭遇更一進步的限制。如今伊朗國內的經濟狀況也並不好,只是相比於蘇丹,伊朗政府還能維持大餅和牛奶的低價位,但在肉類上,一個伊朗應屆生一個月的工資僅僅只能購買十公斤的羊肉,而且失業率截止到2018年九月,也已經高達20%。

而且蘇丹和伊朗都是由宗教法作為主導的國家,如今蘇丹人民起來推翻了巴希爾政府,對於伊朗而言,恐怕會受此影響,社會政治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連鎖反應,甚至再度爆發大規模抗議。

對於敘利亞而言,阿薩德政府同樣是跟歐美國家背道而馳的,而且其統治基礎阿拉維派是少數族群,對於廣大敘利亞遜尼派而言,恐怕同樣會憂懼敘利亞淪落到蘇丹被制裁後的地步。

所以蘇丹巴希爾下臺,對於伊朗和敘利亞而言,帶來最大的影響,可能是促使兩國人民重新考慮是否要加入到歐美陣營,協助反對派推翻當局。而對於兩國政府而言,是解決人民吃飽穿暖還是優先供軍或者少數派,或許也已經不是一個抉擇上的問題。

最後,蘇丹和沙特一貧一富,一個受到美國製裁,一個是美國在中東的核心盟友,地位看起來天差地別。但實際上沙特瓦哈比派的宗教目標就是施行沙里亞法,以求迴歸伊斯蘭教的本來面目,去振興阿拉伯世界。

而蘇丹作為1991年就無視國內的宗教多元化,強行在全國推行沙利亞法,結果最終導致南蘇丹獨立,達爾富爾產生分離主義,而在阿拉伯族群的地區,也並沒有帶來想象中的復興,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蘇丹巴希爾的失敗極大的打擊了瓦哈比派的宗教藍圖。

- END -

看見我們,發現世界

更多內容敬請關注真實星球



真實星球


2019年4月11日,在持續了幾個月的民眾遊行和集會後,蘇丹總統巴希爾很難再經受壓力。他制訂了B計劃,打算將權力移交給軍方,自己全身而退。

而在看到強大的國際壓力和街頭的反對聲後,蘇丹軍方嗅到了最好的良機,他們乘機發動軍事政變,攻佔了總統官邸,將巴希爾總統逮捕,宣佈蘇丹進入緊急狀態。


(蘇丹軍人)

而這場軍事政變發生的同時,正好趕上了阿爾及利亞的布特弗利卡政權垮臺,該國政府同樣是受到了軍方的威脅而走向失敗。

民粹主義者和民運分子將此作為又一個狄克推多被民眾推翻的案例。並開始誇大它的影響,認為這會對敘利亞,沙特和伊朗,甚至全世界的狄克推多造成影響。

奧馬爾.巴希爾總統並非是天生的反西方和反美人士,他和沙特走的很近。他也是通過1989年的一場軍事政變,推翻了舍基爾.馬赫迪上臺的軍人。但實際上,推翻巴希爾的並不是那些手無寸鐵,在街頭上嚷嚷的普通民眾,而是掌握了槍桿子的軍人集團。


(奧馬爾.巴希爾)

沙特是一個王權國家,不同於蘇丹是一個多部落阿拉伯語氏族組成的聯盟國家,總統僅僅代表他所在地氏族,集團的利益。沙特家族是整個沙特阿拉伯王國的立國之本和根基,也是國家的開創者。無論是誰都知道,一旦沙特王族被推翻,全球石油貿易都會受到影響,造成局勢動盪,這是全世界大多數國家都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且,沙特軍隊牢牢地掌握了軍權,而沙特軍隊更是被王室有意的弱化了,根本沒有發動政變的能力。

而敘利亞與蘇丹的局勢沒有可比性,敘利亞陷入的是不僅僅是一場顏色革命,還摻雜了宗派和反恐戰爭的因素。敘利亞政府一直有軍隊的強力支持,並在隨後日益得到民心,在國際舞臺上有俄羅斯,伊朗多個國家支持,所以大馬士革政府能屹立不倒。

伊朗與蘇丹相比,差異更加巨大。伊朗政府其實是符合西方模式的民選政府,只有美分才會粗暴的將一切反美者都劃為狄克推多。相反,以往親美的巴列維國王才是真正享有波斯朝廷大權的君主。霍梅尼革命成功後,很注重保護勝利果實,伊朗政府完全控制了財政大權,伊朗的什葉派教士也擁有包括革命衛隊和巴斯基民兵在內的武裝力量保護,根本不像蘇丹。
(蘇丹)


如果硬要找一個和蘇丹類似的國家,那麼它的鄰國埃及是最符合的,是一個軍人集團勢力強大的國家。在歷史上還不乏馬穆魯克式的政變傳統。

蘇丹自獨立以來,一直面臨著巨大的安全壓力,而與南蘇丹的軍事衝突也讓軍方的勢力一直尾大不掉。阿拉伯國家的軍人在成為一國首腦後往往就不會親自掌管軍務,他的軍權也會被逐漸架空,巴希爾,布特弗利卡和薩利赫,穆巴拉克都是如此。

只有民粹主義者才會認為是蘇丹民眾用遊行和集會推翻了巴希爾,實際上,沒有軍隊的政變,民眾即便喊破嗓子也不會動搖巴希爾的統治。這場政變中獲利最大的正是蘇丹的軍人集團。他們成功的宣佈讓蘇丹進入緊急狀態,進行為期兩年的過渡,而所謂的民選政府,蘇丹軍方根本就不上心。蘇丹軍方發動政變並沒有得到西方的肯定答覆,沙特也有些不大高興,軍方想必很快就會和它們達成妥協。


(巴希爾總統)

總而言之,巴希爾和布特弗利卡之所以下臺,是因為他們根基不牢。而伊朗,敘利亞,沙特之所以屹立不倒,是因為他們都牢牢地控制了槍桿子。


朱興子


蘇丹總統巴希爾已經被軍方逮捕下臺極居戲劇性。首先是三十年前巴希爾也是運用民眾上街遊行活動中,出兵發動軍事政變奪取政權,雖然遭遇西方國家的制裁,更是因達爾富爾種族屠殺被國際刑事法院發佈紅色通緝令要抓捕審判。可是穩穩的幹了三十年總統,一度被譽為非洲政壇“不死鳥”。其次是這次因蘇丹主食麵包由一個蘇丹磅漲價至三個蘇丹磅,民眾擁上街頭,高呼口號反對漲價。然後由於燃油漲價還需排隊幾十個小時加油,憤怒的人群包圍政府部門和國防部,巴希爾的警察和安全部門開槍射擊制止,巴希爾調動軍隊實施緊急狀態法,不曾料想軍隊上街後朝警察和安全部隊開槍,幷包圍總統府,抓獲了巴希爾及蘇丹政府高官和執政黨高層負責人,宣佈廢除憲法,實行軍事管制二年再實行民選,被巴希爾提拔重用的第一付總統兼國防部長奧夫自封軍事管制委員會主席,又重現了三十年前的一幕。三是巴希爾執政以後,經濟發展不力,僅靠石油天然氣過日子,達爾富爾獨立以後,又遭受美國以人權問題為由,實施了嚴厲的經濟制裁,並且派出高官與蘇丹軍方接觸。而巴希爾與俄羅斯日趨密切合作,並且請俄軍顧問訓練軍隊,購買俄製武器。又一次出現了大國爭奪的傾向。現在蘇丹民眾陷入分裂狀態,一部分人要求軍隊審判巴希爾,歡迎實施軍管。一部分人要求還政於民選政府,反對軍人又一次執政,聲稱一直遊行示威到改變為此,並不理會軍方的戒嚴令。軍隊已經部署街頭開槍鎮壓,目前局勢還呈現混亂狀態。這個南蘇丹國家雖然信奉伊斯蘭教,也是穆斯林信徒,但是和地處中東地區的伊朗、沙特及敘利亞相距遙遠沒有必然的聯繫,對中東局勢沒有必然影響,只是對這些伊斯蘭教國家敲響了警鐘,要把民生放在第一位,民心如水,亦可載舟亦能覆舟。只是蘇丹民眾又要遭受爭奪混亂的苦難矣!


感悟77741162


個人分析認為,影響並不直接。

過去半個月內,位於北非的阿爾及利亞和蘇丹相繼發生軍方發動“政變”把執政了幾十年(一個20年,一個30年)的總統轟下臺的事件,一度讓人覺得2010年冬的“阿拉伯之春”又回來了。

不可否認,阿爾及利亞發生的事情對蘇丹的局勢有很強的聯動效應。

從去年底開始,兩個國家相繼發生民眾密集上街抗議的局面。事發的背景大致差不多,無非是生活水平低下,就業少,對國家的腐敗和政治體制整體有所不滿而已。

不過,雖然都是“政變”,阿爾及利亞和蘇丹的結果卻是不一樣的。

在阿爾及利亞,軍方是通過喊話的方式呼籲總統下臺的,臥病七八年的老總統布特弗利卡也沒有多掙扎,馬上“主動”宣佈辭職了。這是一種“軟政變”,不費一兵一卒,體制和既得利益階層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保存與延續。

而蘇丹的情況則與前年底津巴布韋總統穆加貝下臺的情況相類似。軍方武裝部隊實際出動了,一遍上街維持秩序以防生亂,另一方則直衝總統府。在此期間,關於總統巴希爾宣佈下臺、被軟禁、已逃出國等種種傳言滿天飛。這與當時穆加貝的情況一模一樣。

最終證實,這一時期軍方與總統方面的人士正進行緊張的對話拉鋸,包括軍方內部也有不同的聲音。結果則是,蘇丹軍方宣佈,解除巴希爾的一切職務,解散現政府、國民議會、國務委員會以及各州政府和立法機構,同時廢止2005年制定的蘇丹《臨時憲法》。

“我以國防部長的名義宣佈推翻政權,將其領導人拘押在安全的地方。”蘇丹第一副總統兼國防部長本·奧夫在當日的電視講話中聲稱,由於總統巴希爾履職不力,導致國家管理不善、系統性腐敗叢生、司法不公、貧困人口不斷增加、民眾看不到希望。本·奧夫強調,蘇丹軍方因此決定順應名義,作出了上述舉動。

可以說,阿爾及利亞和蘇丹是八年前的“阿拉伯之春”中,北非地區的兩條“漏網之魚”,現在來還賬了。

那麼,為什麼說,這兩國的局勢並不會對敘利亞、伊朗和沙特產生直接影響呢?

首先,伊朗和沙特與這兩個國家的政體就不太一樣。雖然外界看起來都有威權的成分,但伊朗和沙特作為兩個宗教原教旨主義國家,維護政權正當性的很大程度是基於宗教的,因而,阿爾及利亞蘇丹兩國民眾推翻總統的浪潮,很難直接映射到伊朗和沙特人的心中。伊朗總統4年或8年一換(雖然有個終身制的最高精神領袖,但這是宗教層面),而沙特本身就是終身領袖的君主制,因此,這兩國民眾所面臨的根本問題,並非威權總統的長時期統治。

伊朗和沙特國內不是沒有反對政權的力量。在伊朗,經過了美國40年的制裁,以及過去一年來的極限施壓,民生正處於一個相對困難的時期,也爆發過幾場大的抗議示威活動。沙特國內的抗議聲音,則主要集中在少數族族群的權利等方面。

而就敘利亞而言,那是一個(幾乎是唯一一個)在經歷了“阿拉伯之春”的巨大動盪後存活下來的政權。可以說,敘利亞普通民眾的不滿,早在八年前就釋放怠盡了。八年來,反政府人士逃的逃、打的打,並沒有能夠推翻阿薩德政權,而對於普通民眾而言,家園變得滿目瘡痍,背井離鄉、妻離子散,說什麼也不會想要再經歷一場劇變了。可以說,大部分敘利亞普通人想要的,只有回家、穩定、重建,重新開始自己上班、上學的正常生活。

迴歸到一句話,有了傷筋動骨的埃及和至今還沒緩過神來的利比亞、突尼斯等“阿拉伯之春”先例在,無論是伊朗沙特敘利亞,哪怕是實現了所謂“政變”的阿爾及利亞和蘇丹,都不會想要再走入所謂“民主”的政治泥潭中。

對當下生活不滿的發洩、對統治者和系統性腐敗的抗議,讓民眾迫不得已走上了街頭,而他們的訴求,與八年前鄰國“前輩們”理想化的期待早已不一樣了。他們要的,僅僅只是一個更好的生存環境而已,即便是在相同的政治體制下。因此,這樣的抗議訴求,並不具備星火燎原的蔓延性。


尼基Li


蘇丹總統巴希爾下臺之後,俄羅斯在蘇丹的私人公司僱傭兵何去何從,將會給我們指明未來蘇丹的政治走向。

蘇丹總統巴希爾曾經多次訪華,並且是我們全球一帶一路戰略的堅定支持者。未來不論誰上臺,這一條有利於蘇丹經濟的政策應該都是會繼續堅持走下去的。所以,蘇丹換總統,對我們不是沒有影響,但是影響相對而言會比較小。

但是蘇丹新政權在國際政治舞臺上會不會從反美走向親美,現在還是一個謎,只能靜觀其變了。

一個明顯的風向標就是新的蘇丹政權會如何處理目前俄羅斯駐紮在蘇丹的僱傭軍。雖然俄羅斯這是一支私人武裝,但是世人都知道這其實是普京的特種兵。三個月前,俄羅斯外交部在否認俄羅斯軍隊進入蘇丹的同時,承認了俄羅斯私人僱傭軍已經抵達蘇丹,正在幫助訓練蘇丹軍隊。

除此之外,蘇丹也是俄羅斯進入動亂的中非共和國的跳板。沒有蘇丹的陸上通道,俄羅斯在中非地區的影響力將大大減小。

蘇丹不但是石油重鎮,在非洲東北部的戰略地位也至關重要。如果發動政變的蘇丹軍隊立場真的親美,那麼他們會立刻把俄羅斯私人武裝趕出蘇丹。從目前的分析來看,這些政變軍隊將領很可能和沙特關係密切,蘇丹很有可能會逐漸演變成為美國在非洲的戰略中心。這將會對俄羅斯相當不利。

事發到現在,美國還沒有按“慣例”發表聲明譴責這一次政變行動。


七老八十論


4月10日,非洲穆斯林國家蘇丹突發軍事政變,執政30年的總統巴希爾被軍方逮捕,這已經是近期北非地區繼阿爾及利亞、利比亞之後,第3個陷入全面動盪的國家。由於從2018年開始蘇丹物價飛揚,民眾生活受到極大影響,大規模抗議活動從2018年12月至今一直沒有停歇。“久臥病榻”的蘇丹,終於經不起這樣的折騰,通過軍事政變實現了政權更迭。蘇丹的故事告訴人們,改善民生才是保持社會穩定最重要的手段,可能這也是蘇丹給敘利亞、伊朗等中東國家最大的經驗。

蘇丹本來是一個貧窮的非洲國家,但上世紀80年代南部達爾富爾地區發現石油,蘇丹才引起世界各國的普遍關注。蘇丹政府大力開發南部地區石油,與達爾富爾地區的原住民發生了激烈的直接衝突。美國等西方國家指責蘇丹政府在達爾富爾地區實施種族滅絕,不僅給達爾富爾反政府武裝提供槍支彈藥,還對巴希爾政府實施制裁。而巴希爾則選擇與俄羅斯等國家站在一起,與東亞國家的關係尤其密切,這也讓巴希爾成為了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眼中釘。

2011年,南蘇丹正式獨立,蘇丹擺脫了長期的內部軍事衝突,但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經濟制裁並沒有隨之解除。蘇丹在經歷了2014年國際原油價格暴跌後,經濟狀況每況愈下,而巴希爾政府也沒有展現出良好的執政技巧,即使2017年之後國際油價大幅反彈,蘇丹民眾的生活也沒有得到明顯改善。民眾生活苦不堪言,最終誘發了4月10日的政變。

敘利亞和伊朗雖然現在政局穩定,但是肯定還會長期受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制裁,如果不能調配好有限的資源,確保民眾基本的生活水平,蘇丹的故事也有可能在這兩個國家重演。從目前的情況看,伊朗在應對美國製裁方面做得一直比較好,雖然美國長期制裁伊朗,而且制裁的嚴厲程度最高,但是伊朗民眾的生活比制裁程度不高的蘇丹、委內瑞拉都要好,也展現了伊朗政府的執政能力。敘利亞巴沙爾政府在俄羅斯的幫助下,避免了國家分裂,接下來更應該向伊朗學習,才有可能真正穩定住局勢。


衝擊時評


蘇丹30年終於迎來政權更迭,這個東北非的阿拉伯國家的“一變”對敘利亞、伊朗和沙特會有怎樣的啟示?個人認為,對敘利亞影響最大,伊朗的威脅不是來自內部,而沙特的“敵人”恰恰是自己。

這裡試從三方面具體分析:地理及資源引深至經濟基礎、人文傳統、政治架構

蘇丹:(1)地處北非、中非與東非阿拉伯非洲與黑非洲的交界地,油氣蘊藏因2011南北“分家”少了儲量的80%和產量的75%,農牧業為主的經濟類型,石油管道過境與自產石油仍佔很大比重。2017GDP1174億美元;(2)南蘇丹“帶走”大部分黑人,使得該國4053萬人口結構中阿裔佔60%(包括混血與貝都因人),再有土著努比亞人(數百萬人)和黑非洲人(富拉尼和豪薩人,居住在中南部和西部/另有20多萬非裔南方人);(3)穆斯林佔蘇丹總人口90%以上,其他為基督徒和拜物教徒,阿拉伯語為通用語(通用三種蘇丹阿語方言)和官方語言;(4)1989年6月蘇丹頒佈新憲法,定性為“多種族、多文化、多宗教國家,國家實行建立在聯邦制基礎上的非中央集權制”,以南蘇丹獨立為標誌,該定性似有疑問;(5)1956年元旦獨立至今,它經歷了幾位強(軍)人的專權統治:阿布德(1958-1964年6年)、尼邁裡(1969-1985共16年)、巴希爾(1989年6月-2019年4月 近30年),即獨立63年來威權統治至少52年。

結論:阿拉伯非洲與黑非洲兩種文化“撕扯”;經濟落後,國民貧窮;威權政治,執政者戀權導致國家沒有生氣與活力。


敘利亞:(1)位於地中海東岸,小亞細亞和阿拉伯半島間的“中東之中”,人口2369萬(敘統計局2010年報,世行2016年數據為1843萬)。(2)2011年動亂前盛期日均產油38萬多桶、創匯1500萬美元,無煉油能力;農業基礎紮實,為該地區糧食自給國家,GDP2007年404億美元。(3)阿拉伯人和穆斯林均佔90%,有遜尼派、阿拉維派和德魯茲人等,庫爾德人佔6%。

(4)占人口11.5%什葉派分支阿拉維派握有核心權力,佔74%的遜尼派相對被邊緣化;主張建立世俗制國家。(5)1970年,阿薩德政變上臺,他以家族政治、教派政治和政黨軍隊政治三位一體,建立起強有力的中央集權國家。2000年,胸懷變革之志的巴沙爾接任至今。(6)近50年的國家控制和諸多問題使得社會運轉不良,平民社會被國家安全機構隔離在社會邊緣。“阿拉伯之春”至今陷入內戰和外部干涉場,如今政府初步控制全國局勢。

結論:“站隊”俄羅斯使它受到西方的敵視打壓;經濟受制於安全環境和內外限制,發展艱難;執政者長期專權引起其他派別的不滿。沒有俄羅斯軍事援助+外部什葉派支持,政權難以為繼。


伊朗:(1)位於亞洲西南部,地處中亞、西亞、南亞的交匯處,石油約佔全球儲量10%,天然氣15%,日產油最高能力350萬桶,產量和出口在OPEC名列前茅。(2)2016年人口為8027萬,伊斯蘭教為國教,99%的居民是穆斯林,其中什葉派佔91%。官方語言為波斯語,再有突厥語系的阿塞拜疆語和阿拉伯語。(3)主體民族波斯人佔2/3,還有相當數量的阿塞拜疆人、庫爾德人等。(4)憲法第一條為“人民主權”,它要求必須以選舉贏得政權的合法性,它成為霍梅尼之後宗教領袖無法擺脫的“政治枷鎖”,選舉制度使得伊朗體制具有相當的“包容性”,內外政策受到民意驅使和制約。(5)“不要西方,不要東方,只要伊斯蘭”的伊朗具有獨特的權力結構:宗教領袖—總統—革命衛隊和巴斯基民兵,伊斯蘭化深入政治、經濟、社會、文化和百姓日常生活,反美、反猶太復國主義與爭取核權利緊密結合在一起。

結論:經濟基礎和文化傳統雄厚,執政基礎牢固,當下伊朗問題包括內外兩方面:國內的核心是如何處理宗教信仰、毛拉專政和社會現代化之間關係,對外需要大國乃至國際社會在尊重伊朗文化和民族尊嚴的基礎上對其平等相待。


沙特:(1)地處“石油之海”波斯灣與連接三大洲的紅海,又以石油貯藏全球之最、OPEC之首左右世界能源市場。(2)地處阿拉伯民族和伊斯蘭教的發源地,堅守的東西太多:伊斯蘭教兩大聖地、最嚴格的教義教規、美國忠實盟友、海灣穩定的“頭羊”和綿延三個世紀的王國曆史傳統。(3)截止2016年底,沙特人口3227萬,阿拉伯人佔90%,居民中穆斯林佔98%以上,遜尼派和什葉派各佔85%、15%,伊斯蘭教為國教,阿拉伯語為官方語言,人口中外籍1100多萬。

(4)政治制度以專制的世襲君主體制、伊斯蘭教士和部落酋長組成的中世紀王室式聯盟為基礎,王室家族填滿了政府內的大小機構。沒有憲法(一切法律依據《古蘭經》)、議會和選舉(只有市政一級選舉),不允許政黨、工會和其他民間組織存在。(5)形成不成文的社會契約:沙特人放棄政治權利,甘做效忠沙特王室的臣民(而非參與型公民),回報是公共行業的工作機會,依靠石油收入實現的從搖籃到墳墓的福利保障。

結論:經濟基礎牢固,社會結構穩固,國家權力堅固。


,


ruixuezhaofeng


這是人類發展的趨勢,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獨裁專制體質已經阻礙當今社會的發展進步了,隨著落後的非洲革命興起,這個世界只剩下極少數專制政權來了。


不要打架


獨裁者阿薩德害怕了。

沙特的封建統治者害怕了。

伊朗的宗教領袖害怕了。

他們彷彿聽到自己的喪鐘已經敲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