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职场35岁的门槛,这样的大环境下!我们该如何应对?宏观角度该如何调整社会分工?

aiyxer


在职场中,我们都是为了生活奔波的劳动者,社会的发展迅速,职场上各行业的百花齐放,对人才的需求更是虚位以待。

在面对35岁门槛前,我们只能更努力的提升自己,丰富知识,为在35岁到来时做好准备,做好后面的计划,未雨绸缪。只有做准备的人,才不会被困难打倒。

每个技术工种不一样。所要求的硬性条件也就不一样。我是做机械行业的。我们这行业都是工龄越大,越急需求。好多行业都是需求那些,经过岁月的沉淀,时间的洗礼的老师傅,一个老师傅就像百科全书,拥有扎实的技术,丰富的经验。

职场中,合行各业,都逃脱不了自身实力的提升,只有自己有本事,做啥事都会脱颖而出,自己有本事,对所有硬性门槛,都不再是问题。社会在发展,我们只有努力提升自己,才不会出局。




悔梦逝忆


破解职场35岁的门槛之道,唯敬业、忠诚、学习而与时俱进是也!

之所以职场上形成了35岁门槛现象,有三种原因。以高科技企业为主的新型行业或者产业核心竞争力是新技术,而接受新科技教育的人才开始普及基本在八五后左右这一代,可以说八零年之前高校还没有普及诸如计算机科学,以及以之为基础的电子商务等互联网学科,八零年前出生的大学生人才基本上都是传统的企业管理技能,而现代新型企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是,技术型加管理型,而具备这种具有时代特色的人才正好在八五后左右,自然35岁之前出生的管理型人才多多少少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自己职业道路上多一道技术门槛。

随着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第二代企业家退出主经营舞台,第三代第四代普遍比较年轻,他们的年龄一般在35岁到55岁之间,无论从对新生事物的敏感度,还是从管理的难度上,无论从国际管理视野,还是个人发展潜力上,大家都自然选择的年轻的人才,35岁自然成为了一个年龄的门槛。

从九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学教育越来越普及,从每年几十万名大学毕业生,到如今逼近每年千万大学生参与社会就业,尤其到今天,职场主力军,哪怕很多岗位的普工都接受过高等教育,自然给企业主们的选择越来越多。谁不喜欢又有文化,又有冲劲,又有潜力的年轻人呢!不夸张的说,往往中层干部这个层级35岁基本属于老人。

但是,靠国家政策调控不能很有效搬掉35岁门槛,唯有自救,做到敬业、忠诚、学习而与时俱进才行。

任何老板都喜欢敬业的员工,无论在任何一个岗位,都能做到不骄不躁,做到忘我的工作,把个人事业融入公司大舞台,立志终身奉献,不计较个人得失,处处时时以公司、团队利益为中心,永不背叛公司,作出有损公司发展的事情。如果做到这些,就算你不能在关键岗位做领导或者骨干,公司也一定有你的一席之地。

当然,有追求的人,仅仅满足有一碗饭吃还是不够的,而且处在没有含金量的岗位或基层,终归容易随时被替换,只有不断通过学习和交流为自己充电,做到与时俱进用不落后于时代,依然可以在重要岗位担任主角,充当企业栋梁,我们随便查查资料发现,西方发达国家,越大的企业的高管越是白发“老人”,他们不仅有知识,有见识,又有文化,更有战略眼光和视野,尤其他们阅历更是无法复制。

就算到了一定的年龄,只要经验在,能力在,给年轻人做顾问发挥余热不也是很幸福的事情吗!


天地壹号刘彬


首先35岁是针对哪些工种或级别有限制,有些工种也许已经给足了成长的时间,到35岁再没有到达某一个级别就会被淘汰。下面以工种来说,从事互联网创意工作的必须在35岁后淘汰,因为这是一个年轻的行业,而你说会计,注册会计师应该不会被淘汰。再有就是中国的职场风气就和其他一样,跟风,话说很多安排人事调控的领导自己是没成熟呢,都是一窝蜂的追随,裁人,卡年龄,把很多重要的工作交给尚未入世的毛孩儿,简直胡闹。行业经验,做人经验是同步更新的,一个年轻人固然有好的体力,想法,但与他人生阅历还是差的很远,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所谓回顾历史展望将来,没有过去的经验哪来未来。一个人35到50出头,是人身发挥能量的重要时期,具有知深知浅的阅历,而我们在30岁之前都是储备阶段,难道到35就停止使用了吗?那国家培养一个人才也浪费了资源了。

这样的卡年龄现象只能丢掉更多的有能力的人才,让更多的人自主创业,在同行业间引起更多的不具规模的竞争,和资源抢占。又是一场乱世,无论怎样,作为个人,要将自己的本领钻研到顶级,这样裁不裁你去,要不要你都对自己影响不大,不做员工,就争做老板!


MaisonEtang


35岁令人羡慕的时段,9点多的太阳,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哪个行业这样的年轻聚多,象征着这个行业方兴未艾。年轻的时代去哪里发展,如何决定自己的去向,还是根据自己的爱好能力去选择行业。社会分工,是一种需求分工。作为个人就是自主选择,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从事体力劳动者,年龄越大越处于劣势状态。如果是技术工,技术员,工程师,老师,医师等脑力劳动者,他们会越老越值钱。不管去哪儿,都要心中有数,着眼未来,选择我们所喜爱事业,创造性的发挥人生最大价值。


香山先生112450437


面对职场,35岁的门槛,在这样的宏观条件下,我们无法改变宏观的经济条件和经济事业,只能从自身进行改变,来适应这样宏观大环境,我们可以从两方面来调整自己。

第一方面是自身。注重自身的提升和修养。

自身除了从事自己当前的工作职位以外,也要进行职位的延伸,

或是除了在职位工作岗位上技术进行深耕之外,还要进行宽度上进行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和技术支持技能。

无论是单位或者公司的工作岗位如何优秀,

待遇如何好,都要为自己迎来35岁职场规划和35岁之后职场外的知识和技术技能做好相应的准备,这样迎接未来的时候不那么惊慌失措。

第二方面职业上,职场分工化学习。

在职场上除了自己工作岗位的知识以外,可以进行课外的延伸一些技术技能。

或是在职场工作内进行轮岗或是轮班学习,

如果是公司不进行轮班或轮岗学习,自己要创造机会,不能偷懒,自己要勤奋,自己要留心留意学习,最好把自己培育成全方位人才,

也为职场各方面的工作需要做准备。

举例:

你是公司的HR,作为一个公司的HR可以负责公司的人力资源部6个模块,你可以把人力资源的6个模块全部学会进行岗位轮岗学习,

如果可以帮助别人一些小忙,也让别人教你一些相应的辅助性知识,

或是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也可以进行深耕,

无论在职场上或是在自己自身方面,或是生活方面,除了让自己专业知识进行深耕,也要学习一些课外的技术技能,为将来35岁之后的自己做打算,

做到无论你将来是否失业或是岗位是否轮岗调换,你都有能力胜任任何职务。

无招胜有招,万变不离其宗,你学会了,把自己放在任何一个岗位或是任何一个工作,你都有胜任的能力和知识储备的能力。


社群空间站大鱼哥


职场有年龄门槛么?有年龄门槛的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流水线一线工人类的。岗位工资低,随时可走人的那种。这种门槛设置的目的应该是年龄大的人对高工资有强烈的需求,在这个岗位会不稳定,随时走人,对企业发展不利。

对技术类人才应该没多大门槛。所以目前要想做一份长久的工作,必须先要学会一门技能。将来劳动密集型企业都会向机器人方向发展。用机器人代替目前繁琐而没技术含量的人工操作。


九点畔


职场35岁的年龄,承上启下继往开来风华正茂的正当年……牢牢守住你自己的工作岗位,就没有谁敢驱赶你!35岁的年龄,依然不能放弃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必须活到老学到老……由此,你才不会惧怕任何突如其来的各种变故。任何社会分工,都是最好的职业选择。当你具备多种生存工作技能的情况下,还怕各种意想不到的危机吗?


15336016


对于个人来说,不断的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以不变顺应万变。至于宏观角度如何调整理社会分工的问题,“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让专家、学者以及当政者们去伤脑筋吧。


下乾上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