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南方人不吃鯉魚”,是真的嗎?為什麼不吃鯉魚?

八一槓步


南方人也吃鯉魚,只是比較少。主要原因有三個。



第一個是輪不著吃鯉魚。淮河以南就是南方,水多魚多,在眾多品種的淡水魚裡,鯉魚的綜合肉質指數最低。不說刀魚鰣魚,也不說鱖魚烏鱧,就是鯰魚泥鰍,也比鯉魚好吃的多。

第二個是文化心理不接受鯉魚。傳統文化裡鯉魚跟龍近親,先民的圖騰,用來敬畏而不是吃。歷史上有很多鯉魚變龍的故事傳說。

第三個是醫食同源裡鯉魚是發物,有溼熱或老毛病的病人吃了會加重。


其實鯉魚也很好吃,只是肉質有些粗糙。黃河兩岸就有很多很好的做法,從蘭州到西安、鄭州直至山東,鯉魚自古都是主要大菜。百姓家常做法就更簡單美味了,三步成菜:

●二斤的鮮魚,去鱗剖肚擇淨腸子摳掉鰓。然後在鰓下脊椎處豎切一刀到骨頭,離尾部一寸處也切一刀到骨頭,用刀拍拍身子,頭頸刀口處會出來一個白筋頭,指甲掐住拔出來扔了。另一面如法炮製,這樣的鯉魚就沒有土腥味了。

●熱油鍋煎魚。燒到六成熱下魚,不要動,等到焦香味出來再翻身煎另一面。

●煮魚。煎好的魚給熱水到即將淹住,給薑片蔥段甜酒鹽醋,大火20分鐘。中間給魚翻個面。魚湯燒到剩三分之一的時候,關火,剷出魚裝盤,身上放點香蔥段。鍋裡的湯撈去蔥姜,給胡椒碎,點醋,加水澱粉勾芡,澆魚上成菜。


普濟


這個我真的知道。不是不吃,而是隻有辦大事的時候吃。比如,結婚,訂婚,祭祀等。
下面說說本人具體遇到的情況。有一年去老婆家過年,丈人,丈母祭祖宗的時候,就是大魚大肉。魚必須要鯉魚。肉是大約兩三斤一塊的走油五花肉。

還有一次,老婆妹妹結婚,男方拿來的東西就有活雞,活鵝,半片豬,一條大約20斤的活的鯉魚。鯉魚眼睛用一張紅紙貼住,據說就看不見東西,不會亂跳了。

再說說本人的情況,反正我在南方三十多年,吃過鯉魚的次數一隻手都數的過來。因為鯉魚魚背有兩條腥線。
一般殺魚的時候在頭尾劃兩刀,然後給魚拍拍按摩下,就能把腥線抽出來。
如果不除掉腥線,燒起來會很腥。但是其實就算把腥線抽出來,還是很腥……

另外,在一般飯店裡,也幾乎沒有鯉魚。因為可吃的淡水魚實在太多了,比如鯽魚,鯿魚,黑魚,鮭魚,河鰻,白條魚……

所以應該是以上幾個原因造成了南方人幾乎不吃鯉魚吧。


西索的蘋果


我就是南方人,我們也是吃鯉魚的。只是鯉魚,沒有四大家魚那麼多人吃而已。為什麼我們南方人少吃鯉魚呢?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1:我們南方氣候屬於溼熱的,從而使得我們南方人的體質也大多屬於溼熱性,是需要喝涼茶去溼去熱氣的。而鯉魚是燥熱的,是發熱之物。所以,在南方吃的人就相對北方人少點。


2:南方氣候溼潤,水產豐富,各種比鯉魚更加好吃的魚類很多,如四大家魚,各種海鮮淡水魚。比鯉魚好吃的食材多了,自然而然地就少吃鯉魚了。

3:南方人的飲食習慣是清淡的,在吃魚方面,比較喜歡吃清蒸魚。而鯉魚是以紅燒等一些重口味的烹飪方式比較好。因為,鯉魚的腥味比較重,需要重口味的烹飪方式去蓋住它的氣味。比如多加薑辣椒。

4:南方人的烹飪方式是做不好鯉魚的。就算是同樣的材料,同樣的烹飪方式,也做不出北方人的味道,也不知為何。

5:可能地域原因的。長在南方的鯉魚,沒有北方的鯉魚那麼好吃。肉質,口感,腥味,和北方的鯉魚是有區別的。可能就是這個區別,導致北方人喜歡吃鯉魚,而南方人不喜歡吃。

溫馨提示,鯉魚腥味重,可以在魚的身體兩側取出腥線。這樣,腥味就沒那麼重了。

其實,我們這邊市場上,是有鯉魚賣的,南方人也去買。而釣魚愛好者,也有人專門去釣鯉魚,而一些本地特色菜裡,也有以鯉魚為主料的菜品。

在南方的鯉魚是很便宜的,大約2到4塊錢一斤吧。而別的魚,最便宜都賣6塊。


村哥小凡


不是南方人不吃鯉魚,而是廣州人大多不吃鯉魚,改革開放以來,作為經濟強勢及時尚潮頭的城市,廣州的文化風俗也比較容易流傳,而廣州作為傳統意義上的“南方領頭羊”,外省兄弟們容易把“廣州”和“南方”混為一談,所以有此誤解。

鯉魚在中國食療中為補物,而補物多為“熱物”,廣州水土偏熱,因此在南嶺以北的地方作為補物的鯉魚在廣州便成了“熱毒”之物,吃了容易上火,廣州人喝涼茶都來不及呢,對“熱毒”的鯉魚自然敬而遠之。

另,舊時廣州,以北郊三元里(幹過英軍)和西郊芳村(土匪窩、當地人組成的保安團管水路向珠江上游管一百多公里)民風最為強悍,而三元里人大多姓李,粵語中李與鯉同音,所以飲食上也避免招惹三元里的李姓(“鯉魚”在粵語中和表達“你很窩囊”的短語同音)。在三元里人面前提到鯉魚要稱“Keng哥”(厲害哥)以避諱。

對食物藥性的理解以及社交行為上的避諱,共同作用形成了廣州人大多不吃鯉魚的風俗習慣。

以上就是我對廣州人大多不吃鯉魚的理解。謝謝。


馬車伕司機436


“北方人喜歡吃鯉魚,而南方人卻不吃鯉魚”,雖然有點以偏概全,鯉魚在南方人也有吃,只是相對來說比較少,特別是廣東地區大部分都不吃鯉魚。這是為什麼呢?無非就3個原因造成的。


1、發物。在民間人們認為鯉魚是發物,不利於身體健康。比如會誘發舊疾病,如果是有傷口或者痔瘡、皮膚疾病,吃鯉魚會加重症狀。老一輩的人比較忌韋這些,說是年輕人不懂,才會想吃鯉魚。

2、味道。在淡水魚類中,鯉魚比草魚、鯽魚、福壽魚味道要差,有一股土腥味。特別是現在人工飼養的鯉魚,味道更差,肉質不緊緻,較鬆散。

加上南方沿海地區烹飪魚類,講究一個字“鮮”,追求食材的原汁原味。所以南方人做水產魚類,喜歡用來清蒸,或者豆醬煮,極少說要紅燒,煎炸,水煮之類的,如果有,一般是魚不太新鮮了,沒辦法只能用來紅燒之類的,掩蓋其味道。像鯉魚腥味大,又不鮮甜,不適合清蒸,索性就不吃了。



其實,這些並不是重點,主要是因為南方水產魚類資源豐富,有得選擇,各種斑魚、鯧魚……等等。而且多數人從年少時就被灌入一種觀念:“鹹水魚”才好吃,才營養,吃淡水魚是不懂吃的人”。廣東人指的鹹水魚就是隻生長在海里的魚。

3、祭拜。南方有些地區祭祖時喜歡用鯉魚,平時幾乎不吃,只有祭祖時才買。

大概就是這些,如果有不足的地方,請評論留言。最後,請問下你喜歡吃鯉魚嗎?

佘小廚(完)


佘小廚


南方的概念很廣,故不能一概而論。我是蘇南人,江南一帶確實不吃鯉魚,特別是老一輩的原住民是很忌諱的,所以一般菜市場很少看到鯉魚,既便有也很少有人問津,且價格便宜。選購者大多數是外來人員。江南人不吃鯉魚個人認為有以下幾種原因:

(1)、據老輩人講,鯉魚是通靈之物,在民間傳說中,鯉魚跳龍門後化成龍,是神物;江河湖泊中的鯉魚一般都是河龍王的子嗣,基本上都沾親帶故,吃錯了龍王會發怒,江南是農耕文明,靠天吃飯,龍王是萬萬得罪不起的神仙,故食用鯉魚成了禁忌之一;

(2)、在江南地區,鯉魚俗稱“元寶”;是以前家族宗祠過年祭祀上天或祖先時,所用的貢品,整魚與公雞、豬頭合稱三大葷,而貢品一般祭祀完成後,自家人不會食用,都會倒入附近的江河裡,因為江河入海,海的盡頭就是天際,寓意上天敬奉神仙;江河又通地下黃泉,寓意入地供奉黃泉路上的祖先。出於敬畏,江南民間對公雞和豬頭,也象鯉魚一樣,食用的人也不是太多,平常一般都選擇食用母雞,豬頭肉也只有在喪葬白席吃豆腐飯時才會食用,且量不多,每人一筷,淺嘗輒止,俗稱:“規矩規矩”,可能是心理因素吧,因部分人實在難以下嚥,現代逐步改良成以鹹鴨蛋或豬耳朵代替了,由此可見,鯉魚的無人問津也可見一斑。

(3)鯉魚雖然營養豐富,但根據中醫醫典記載,風熱患者慎用,民間俗稱:“發物”,機緣巧合的是公雞和豬頭肉也都是發物,所謂發物,簡單點講,就是吃了容易引發大的疾病,嚴重地可導致人死亡。所以人們不敢越雷池一步,拿性命開玩笑,不食鯉魚也就成了自然。

(4)江南水產豐富,各種魚類品種繁多,造成江南人對魚肉的品質要求較高,比較挑剔,魚肉緊實鮮美,細膩爽嫩的才上得了法眼。所以江南人把肉嫩多刺,口感鮮美的魚奉為上品,如刀魚、鰣魚、白魚等,肉質緊實,口感舒爽的魚列為中品,如鱖魚、鮰魚、河豚魚等,象鯉科的魚類基本上是普通的大眾魚,如青魚、草魚、鱅魚等,而鯉魚由於魚身二側有“騷筋”,土腥味重,口感相對較差,就成了下下品了,同時鯉魚的某些先進功效,又被鯽魚所替代,所以江南人平常都首選鯽魚。這樣鯉魚的地位就很尷尬了。據說北方有些地方忌食鯽魚,而喜食鯉魚,這或許就是南北飲食文化的差異吧。

以上是我個人的一點淺見。或許有點片面,僅供大家參考。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財物的大流動,南北飲食文化的相互交流和融合,“南方人不吃鯉魚”這個命題已經不合時宜了,現在江南人食用鯉魚的人在逐漸增多,我就是其中之一,因為老的風俗傳統在消亡,相關禁忌也會隨之消失,新生代的人更喜歡多元化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在不久的將來,鯉魚成為南方人的佳餚也不會遙遠。


一元復始四通八達


座標江西南昌,家靠近鄱陽湖和軍山湖,家離軍山湖只有幾十米距離。酷愛釣魚,也放網。這麼說吧,上半年鯉魚繁殖季,別人放個地籠能從一個地籠裡倒出三百斤鯉魚,一塊錢一斤都沒人要,更別說吃了,上半年的鯉魚好難吃,一股酸味。到了夏季秋季,鯉魚基本上釣不到網放不到地籠放不著。南方鯉魚最受歡迎的季節應該是冬季,南昌一般喜歡做酒糟魚,冬天鯉魚是非常好的原材料,可是冬季鯉魚很難弄到了,除非用拉網,但也只有少數鯉魚。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南方人普遍認為鯉魚是發物,很少有人吃,還有一點,南方自然湖裡隨便那一種魚都比鯉魚好吃。補充一點,鯉魚三四十斤的很普通,上半年經常聽說有人捕獲過。


熊傑文


南方人確實不怎麼吃鯉魚,我是屬於岳陽的

為什麼不吃?是有一個傳統,相傳秦始皇到南越巡查走湘水過洞庭,船至君山一帶,風浪長擊,險些翻船無法前行,始皇只好將心愛之物和氏壁祭龍王,扔出去時即刻風平浪靜,順利過洞庭,數月後從桂林灕江返回上洞庭岸上體察民情,在岳陽岸上買了魚夫一條鯉魚,行程中殺了魚,和氏壁在魚肚子裡,始皇帝驚訝,龍王不愛自己的寶物,隨口說“六兩祭洞庭禮輕情義在”說畢又將更多珠寶及和氏壁扔在了洞庭湖。

和氏壁所雕的玉璽有流傳在洞庭湖至今,留下了一句話,六兩過洞庭禮輕情義在,在我們這個地方至今不會吃鯉魚。

但是逢年過節正月初一一定要用一條鯉魚祭天,一年中吃鯉魚的也就是這一天,平常也因為鯉魚是發物,很多人都不能吃。

根本也沒想出去吃,所以在南方大多數人都有這個傳統有關。

畢竟是皇宮用的祭品,還是有很多人說鯉魚精不能得罪他,要尊敬他。

反正我們這裡不怎麼吃鯉魚,很少吃的,甚至沒有吃的。

但是在北方黃河鯉魚很多他們都愛吃。

所以不吃鯉魚還是最好的





情商不商情


說南方人不吃鯉魚是有道理的,不是特意避開鯉魚,而是南方淡水魚豐富、比鯉魚好吃的品種太多。鯉魚除了腥味、更重要的是肉糙無味、湯寡談,與鯉魚接近的鯽魚味道好多了,煎、湯都不錯,為何要吃鯉魚?南方人本來就特講究味道,有了鯽魚決不會吃鯉魚,這樣導致賣鯉魚的生意也不好、剛脆南方不養殖鯉魚了,菜場裡有也是野生的。我南方人不知北方人是不是這樣,但看提問人的問題,估計北方人沒有這講究。我個人認為北方面食為主對菜味道不太在意,一碗麵或一個饅頭一根大蔥幾瓣蒜就是一餐,還經常看到北方人生吃萵筍、芹菜、羅卜,在南方是不可思議的,不是偏見,南方人看到了會躲得遠遠的,你看幾大菜系大部分在南方,畢竟南北方人生活習性不同,南方人更在意味道,這樣北方人吃鯉魚也不奇怪了。


千騎169


確切地說是廣東人不吃鯉魚,也不是絕對不吃,但是土生土長的廣東人一般不吃。但是客家人是吃的,這裡面有多方面的原因了。

首先在廣東,水土溼熱,普遍認為鯉魚是燥熱之物,會把伏藏的病給誘發出來。一般都會吃皖魚比較多,尤其待客更不用鯉魚,古時遠方來客一般都有可能會在家裡住上一兩晚,客人如果吃了燥物在自己家發病就太晦氣了!所以,傳統廣東人待客不用鯉魚。

其次,佛教傳入中國有一支海路來的是從廣東上岸,從南向北傳。對廣東地區的人民影響深遠,自古廣東地區就有打齋放生布施的傳統習俗。尤其大戶人家基本都會在年節向寺廟獻供放生,在遇到大旱大災時也會請法師誦經祈福,開倉佈施,放生修福。放生魚類中,多以鯉魚為主。於是就算釣魚人釣到鯉魚也會放生,廣東民間的信仰就是,吃了放生物種了貧窮因不但這一世不安寧,來世也會貧窮。所以,廣東老一輩人都會教育子孫莫捕放生物莫打三春燕。

現在廣東的傳統習俗已經被遺忘很多了,但是對鯉魚還是有忌諱。傳統廣東人釣魚調到鯉魚還是會放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