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职场“分工”的几点现实弊病,你都知道吗?

​​国富论里说到:“人类需要分工才能提高效率”。职场里设立各个职能部门,每个人都有一个职位名称,这些做法都是为了用分工来提高工作效率,以此形成优良的循环功能。

​换句话说这一切就像是种树,那么需要设立播种的人,浇水的人,施肥的人等。但是这样的设定却在各个企业中形成了不同的模式,也带来了不同的效果。

关于职场“分工”的几点现实弊病,你都知道吗?

1、为分工设立的职位混乱了工作流程

通常一个公司内部,基本会设立多个部门,法务部、行政部、采购部、IT部等。然后再在各个部门里设立分支流程。例如法务部(外企)里设立VP、SD、SM、SP、等等,而其他性质的企业会设置总监、副总监、高级经理、经理、副经理、主任、副主任、专员等等。这些都是在一个部门的基础上进行设立的。(不排除更多的阶级名目)

可是即便如此还是会有客户会抱怨出了问题根本不知道该找哪个部门帮忙。或者打电话进入后,电话被无数次转接,最后不了了之。同时也会发生,忙的部门越来越忙,闲的部门越来越闲。

职位的细化和人数膨胀越发严重,但是对应的工作内容却并没有变得繁琐复杂,从而导致部门里分工更加不明确,于是各个“领导”成了传话筒,形成了“某种传销”模式,其结果就是底层的耕耘,金字塔端的等着收获。越是底层,越是需要付出“汗水”。

部门设立不再是按需设立,而是按既有的职位名称去效仿编排,是为了职称而招聘。

关于职场“分工”的几点现实弊病,你都知道吗?

2、职位过多,成了彰显威望的途径

公司的制度都是效仿别家公司设立的,有些厉害的会根据自身企业情况进行增减。但是多数都是增,少数因为效益不佳进行减。而部门的壮大不仅是公司效益好,更多也成了部门的领导显示该部门强大的武器。​

这就像是团体对抗赛,人多致胜。这样的谬论不在少数,毕竟招聘的钱不是“问题”,到底谁的“问题”,自然是公司的问题。如若部门运气好干成了大案子,那么又能成为一个招聘的理由。​

而真正的招聘也不再是为了缓解部门工作压力,优化流程,还是为了缓解自己的压力,彰显自己的威望。是为了工作而招聘,还是为了自己而招聘更不得而知。佛家说万物平衡,有增有减,既然增了为何不减?值得思考。

关于职场“分工”的几点现实弊病,你都知道吗?

3、职位层级过多,员工晋升困难,缺乏积极性

部门的成立按职位名称和层级进行招聘。跨度十几年的工作经验只做到副经理。或者每个职位都安插了人员,则晋升无望,因为职称已经钉死。人的晋升是因为职称的空缺,而不是因为能力。本末倒置的是多数企业部门的情况。这也是多数人说的升职不仅能力好,还得运气好(有职位空缺),还得老板好。否则请跳槽。​

一开始惯用的职称是世代相传的产物,大家心照不宣,却从未有人质疑。于是晋升不了的员工就得不到鼓励,导致消极怠工,遇到问题往外推,最后再招聘个PT(part-time 实习生)才能解决。​

没有什么工作是招聘解决不了的,如果不行,那就再招聘一个。

关于职场“分工”的几点现实弊病,你都知道吗?

综述,精简职位并不是为了减少就业岗位,而是为了企业更好的发展,只有企业发展更好,更长久才能需要更多的人才,否则短期内的多岗位招聘,看似繁荣,其实寿命过短,最后濒临倒闭,让已有的就业人也会加入失业的大军,这样反而给社会造成压力。这就是隐性失业率。如若遇到经济洗牌,那么其状况会更加显著。​

同时,职位的晋升是为了鼓励人才和能力,而不是为了迎合职位空缺和领导的威望。自古以来万物都是循环相扣,有进有出才能循环起来,适当精简职位和工作内容的对接,才能提高效率,减少环节交流负担。

更多内容……

敬请关注【职场见习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