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救員工!”報喜鳥痛失聯合創始人,原因值得所有人警惕

近日,報喜鳥品牌創始人吳真生

在上海遭遇車禍不幸去世,享年54歲,令人惋惜。

車禍發生後,吳真生一度神志清醒,表面看上去 “好好的”,還組織現場搶救,讓受傷的員工先上救護車、到了醫院先救治。

距離事故發生後數小時,吳真生出現身體不適,最終因內臟破裂傷重不治,不幸去世。

嚴重的內臟破裂為何會看上去“好好的”?又是如何突然“變臉”要人性命的?

“先救員工!”報喜鳥痛失聯合創始人,原因值得所有人警惕

湖南省人民醫院急診科主任醫師張興文提醒,內臟破裂死亡率高,但其起初可能並沒有典型的、嚴重的表現,出現“假象”或者“偽裝”,不可大意。

張興文介紹,人們所說的內臟破裂,醫學上通常是指在外力作用下導致胸腹腔臟器損傷

譬如心臟破裂、肝腎破裂、脾破裂等實質臟器的損傷出血。

肝臟、脾臟、腎臟都是血供豐富的器官,外傷導致實質器官損傷時常常合併腹腔大量出血。

但部分傷者早期可能是包膜下出血,則為緩慢出血或者出血量不多,常常不易察覺。

如若持續性失血或包膜突然破裂導致大出血,引起創傷失血性休克,未得到及時救治,死亡率極高。

“先救員工!”報喜鳥痛失聯合創始人,原因值得所有人警惕

張興文表示,外傷後,傷口出血、骨折、挫傷這些通常容易看到,但內臟損傷尤其是內臟實質性臟器破裂、出血,腹痛不及胃腸破裂劇烈。

在沒有劇烈腹痛、嘔吐、休克等症狀時,往往不被重視。

等到出現明顯症狀,往往是病情進展到出血較多甚至是有生命危險的階段了。

還有的傷者,本身有高血壓、冠心病、血管瘤等一些基礎疾病,經外傷誘發,也會導致當時沒有症狀,後來病情加重惡化的情況。

內臟破裂真的就沒救了嗎?

張興文介紹,早期及時正確分揀分診可以發現腹腔臟器損傷。

“先救員工!”報喜鳥痛失聯合創始人,原因值得所有人警惕

詳細瞭解受傷史,包括受傷時間、受傷地點、受傷部位、受傷原因。

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如血壓、脈率、呼吸,有無面色蒼白、脈率加快等體徵;腹部是否有壓痛、反跳痛、肌緊張等體徵。

對於腹部臟器損傷的早發現,早治療,能讓傷者得到最及時、有效的救治。

腹部外傷的患者,建議及時到醫院,最好是有創傷救治條件的醫院進行就診。

由醫護人員進行鑑別分診,遵醫囑進行必要的檢查,並進行動態的嚴密的觀察。

因此,“誰優先治療”應當由專業人員決定,根據現場傷情嚴重程度的客觀分級決定就診順序,避免吳真生這樣的悲劇重演。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科普資訊!

關注@湖南醫聊,獲取更多健康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