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善達:評價減稅降費效果不能憑感覺,要看數據分析

昨日,在由《中國企業家》雜誌社、木蘭匯公益基金會聯合主辦的全球木蘭論壇暨2019中國商界木蘭年會上,國家稅務總局原副局長許善達先生就大家關注的減稅降費效果,給出了自己的意見。他認為,減稅降費方案剛實施十幾天,很多人僅憑感覺就說力度很大,這不合理。要評估此次減稅降費的力度,應該在方案實施幾個月後,把今年的納稅情況和去年進行比對,再來評估企業的減稅降費獲得感和享受到多少紅利。

他同時指出每個企業分攤的減稅紅利多少也要看企業自身。增值稅率由16%變成13%後,供應商和採購商會重新協商價格,企業能多少稅收紅利取決於協商後的價格。至於減稅降費方案究竟具體給各類企業分別帶來多少紅利以及今後是否有改進的空間,要等真正執行一段時間後根據數據來判斷。

另外,他根據自己的調查研究在投資方向上給企業家們提出幾點建議。

第一點,國家現在發展總的戰略方向是高質量發展,最核心的內容是要增加產品或者服務的科技含量。現在已經有很多政策都是引導企業往這個方向去投資,預計今後還會有更多的措施出臺。能夠看準方向、準確判斷出產品和服務應該增加哪些科技含量的企業,將能夠獲得相應的政策資源,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優勢。

第二點,這次減稅降費重點降的是製造業的稅收負擔,反映出國家要調整金融業和製造業之間的不平衡。企業家在選擇投資方向時,要考慮到國家的調整方向。

第三點,農業是下一個階段資金需求量較大、投資回報率較高的領域。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下,農戶分散化的種植、養殖效率很低。現在已經出現了在堅持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基礎上,用市場化的方式運作的合作社,效率提高很多。比如養殖200頭奶牛的奶牛廠的產奶量、產奶質量、產奶的價格要比分散養殖的高出20%—30%,其利潤率高達40%左右。國家未來的戰略方向是推動農業規模化的發展,來提高整個農業的生產效率。投資在農業領域規模化的資金,將會得到很好的回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