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里奥分享】马云力挺996 背后的3大趋势值得注意…

大家好,我是马里奥。

最近互联网企业的新闻有点多,先是年初,电商企业有赞宣布996,创始人白鸦公开宣称这在未来是件好事。

后来京东也很快宣布996,曾经宣称不会开除任何一个兄弟的刘强东,发公开邮件,宣布坚决淘汰不能拼的人、业绩差的人、性价比低的人。

有搜狗员工在脉脉爆料,搜狗开始以加班时常裁员,大量员工每天磨洋工坚持满11小时。

搜狗CEO王小川回应时直称:有种赶快滚。可能也意识到了粗口问题,王小川随后发微博解释:公司没有强制加班。

而昨天,马云在内部交流会上关于996的演讲刷屏了,大意是:能做996是一种巨大的福气,很多公司、很多人想996都没有机会。如果你年轻的时候不996,你什么时候可以996?

很快刘强东也发了一条朋友圈《地板闹钟的故事》,说自己刚创业的时候睡地板,睡觉要每两小时定一次闹钟,来回复论坛上的留言。

他还说“混日子的人不是我的兄弟! ”他称自己虽然不能像刚创业的时候那么拼了,但现在还是能做到“8116+8”(周一到周六,早8点到晚11点工作,周日工作8小时,每月休假两天,每年休长假)。

网上两拨人吵得沸反盈天,不支持996的都举起了劳动法,骂资本家为富不仁;支持996的人,都在说努力工作是年轻人最好的生活,年轻的时候不努力什么时候努力。

但是我想重要的不是网络骂战,因为按照以往的经验,吵来吵去也没个结果,我想更重要的是,是要看清现象背后的根本原因和趋势。

【马里奥分享】马云力挺996 背后的3大趋势值得注意…

-01-

商业红利基本吃尽

未来竞争将会更激烈

就像吴军博士在《全球科技通史》里说的:知道我们今天所处的位置,才有可能看清我们将要去的方向

我们还是要回归中国经济社会的基本现状:

过去几十年,中国比较大块的商业红利,已经基本被消耗殆尽,在局部甚至还有巨大透支。

各大赛道已经人满为患,但凡出现热门领域,就必然吸引大量目光,一个个巨头拔地而起,同时还有无数中小玩家,在追风口的征程上粉身碎骨。

而且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大环境正在承受压力,再也不像原来蒙眼狂奔也能发展的很好了,本来就无比激烈的竞争将会越发残酷。

这种前景的变化,对科技企业的战略影响尤其巨大。我常说科技企业的世界观,是一种未来世界观,这也就是为什么亚马逊、滴滴这种企业,可以忍受长期亏损,因为从长远来看,他们盈利空间巨大。

中国互联网企业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把人口红利、用户空闲时长这些可以吃的红利吃得差不多了,未来就将面临增速放缓的巨大压力。

未来互联网企业的日子会很难过,不仅仅要跑赢对手,更要跑赢自己,跑赢成本,跑赢周期。

而从个案上,美团、京东、滴滴这些巨头们的日子也都不好过,其中京东之所以动作最大,因为压力最大。(科技媒体Theinformation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称,京东计划裁员8%,将涉及约12000个岗位)

从2018年GMV(平台交易总金额)上看,“淘宝+天猫”是4.8万亿元,京东是1.7万亿元,拼多多是0.42万亿元。

尽管从交易总额度上拼多多远不如阿里、京东,但是拼多多增速惊人。比同期增速,淘宝为20%,天猫为43.9%,京东为30%,而拼多多高达234%!

假如这个增速能持久,拼多多追上阿里可能还比较遥远,但是超过京东,成为中国电商第二,可能就在眼前。

大家可以看到,之前人员优化最凶的,压榨员工996最严重的,恰恰就是这些护城河没那么宽且深的企业。

更直白的讲,这些企业强行要求996,很可能醉翁之意不在酒,他们一方面是想压榨员工,另一方面想让一些员工主动离职,淘汰掉如刘强东说的“不能拼的人、业绩差的人、性价比低的人”。

骂公司、爆料已经很难起到实质性的作用了(当然这件事也不能不做,毕竟像知乎一个答案说的,虽然辛亥革命失败了,但也不能说辛亥革命没意义)。

【马里奥分享】马云力挺996 背后的3大趋势值得注意…

-02-

未来普通员工可能要过苦日子

我们今天不讨论那些“工作即修行”、“努力工作就是年轻人最好的生活”这种东西,因为巨浪来临的时候你不能只学习如何明哲保身,更重要的是研究为何如此。

我们来分析一下老板们的经营逻辑,看未来用人环境可能会是什么样。

大家反996的一个很重要的论点“员工不是人么,员工不应该有私人时间,享受生活么?”

在这个问题上,老板和员工的意见可以说是南辕北辙,以前这么想可能没太大问题,毕竟各个公司都有余裕,善待员工不算什么。

但当企业生存遭遇挑战的时候,员工可能就会受压榨了。

这不是我替资本家说话,而是很多企业和员工面临的现实挑战。

就像我一个当老板的朋友问我:

员工A特别聪明能干,他每次花80%的时间,就可以做到8分。但他的问题是,做到8分就不愿意继续努力了,要早早下班享受生活。

员工B相对差一些,他每次要花100%的时间,才能做到8分。他每天辛苦工作,全力以赴才能做到A的成绩。

如果你必须优化人员,在两个人中间你会留谁?

我毫不犹豫地说:留B。

我朋友问我为什么,他问了所有人都认为应该留A,因为大家觉得同等成本下,A可以做到B的水平,但是B做不到A的水平。

我说这就是问题所在,既然你说要优化人员,那摆明了是要过苦日子:

如果让A做120%的工作,估计他不太可能接受;

而B就不一样,他会全力以赴,尽管可能完成的没有那么完美,但胜在听话、出活,虽然能力不够好,但肯定还有增长空间。

要同甘,A没问题;要共苦,B是不二人选。

也许你看到这里,会骂我跟资本家一条心,但我其实也就是一个作者,就事论事而已。

我知道,这个观点可能会非常有争议,但是现实就是这样。

何况如果你是老板,企业面临严峻挑战,你又会怎么选呢?

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就连任正非这样的企业家,都喊出了“活下去”的口号,“要放弃一部分平庸的员工,降下人力成本来”。

所以从这个角度讲,过去996苦,未来可能会更苦,大家要有心理准备。

【马里奥分享】马云力挺996 背后的3大趋势值得注意…

-03-

未来企业、员工的博弈将会更加复杂

但也不是说,大环境出了问题,老板们就可以肆无忌惮的压榨员工。

老板们要明白,人都是有能动性的,单纯的压榨员工是行不通的。未来在管理员工上,企业会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过去的“胡萝卜加大棒”原则会越来越失效。

一方面,中国的创业者一向有个优点,也是缺点,就是极端的吃苦耐劳,“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不在少数。

加上过去几十年,资方一向比劳方强势,很多老板往往理所当然的就认为,我作为老板都这么吃苦耐劳,那你员工做什么都是应该的,就忽略了其实大部分员工都是没有那么远大志向的普通人而已。(没有歧视的意思)

另一方面,也不是像很多人以为的那样:钱给到位了,随便你怎么996,997都可以。

未来老板和员工的博弈可能会更加复杂。

不知道大家发现了没有,随着知识工作者的崛起、90后逐渐进入职场,原来老板们胡萝卜加大棒的策略正在失效。

这就是管理学大师德鲁克说的:“知识工作者的崛起揭示了管理的本质。”

德鲁克认为,在劳动人口与就业人口中,那些受过教育、有知识、有专长的知识工作者,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白领,也包括一部分高级蓝领,他们占劳动人口的比例越来越多,当超过一半的时候,整个劳动人口的本质就变了。

员工们在钱之外,将会有许多非常重要的期盼。

说白了,大家还在追求钱,但其他的条件跟不上也不行,比如个人发展空间、员工关怀等。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年轻人,尽管嘴上说着“钱给到位了怎么蹂躏我都可以”,但是很多时候明明拿了高薪,却仍然受不了领导的原因。

未来企业管理者,除了要尽力保障员工福利,还要想办法鼓励员工勤奋工作,也要给与员工创造相应的成长、关怀空间,不要以为给了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希望管理者们明白,未来对员工的管理一定会更加复杂、困难,也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和管理建设。

未来,企业还是需要管理者和员工共克时艰,我还是希望员工不要diss老板黑心资本家,老板们也不要只想着压榨员工,忽略了员工福利。

毕竟双赢才是共赢,而共赢的局面,是需要双方共同创造的。

希望双方都能够明白,大家各有各的不得已,还是互相理解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