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作為風流天子,駕崩後兒子李治是怎麼對待其父皇的15位漂亮妃子?

觀景天下


唐太宗李世民,是歷史上非常有作為的一位皇帝,雖然他因發動了玄武門事變,對於他登上皇位稍微有一點汙點,但是在他統治期間,大堂十分興盛,達到了萬國來朝的盛世,歷史中記載他有一後十五妃,他去世以後,這些妃子會有怎樣的結局呢?

李世民的皇后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長孫皇后,她賢良淑德,常常在一些事情上勸諫李世民,才使得大唐有那樣的盛世。長孫皇后是一位傑出的女性,她曾參與唐初一系列的重要事件,起到了非常突出的作用,可以說唐太宗一生能有這樣的成績與她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長孫皇后的父親是隋朝有名的英雄將領,名叫長孫晟,他武功超強,有勇有謀,曾護送北周公主與突厥成婚,他在突厥可汗面前表現突出,可汗對他非常重用,他趁機觀察突厥的形式,為後來消滅突厥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


因為有這樣一位父親,長孫皇后自小愛讀書。造次必循禮則。才13歲就嫁給了李世民,冊為秦王妃。李世民做皇帝后,立她為皇后,冊封他的父親為司空、齊獻公。

長孫皇后為李世民生了7個孩子,包括三個兒子4個女兒。太子李承乾因為謀反被廢為庶人,魏王李泰因為也想謀求帝位被趕出了長安,只有李治結局比較好,後來繼承了皇位,只是一生都在武則天的掌控之中,所生長樂公主是李世民最鍾愛的。

因為後宮不能參與政事,有時唐太宗回到後宮以後,會和長孫皇后討論一些前朝的事情,但是長孫皇后說,“牝雞之晨,惟家之索,妾以婦人,啟敢預聞政事”,就算唐太宗想和她說,長孫皇后也只是聽著,並不做什麼回答。

長孫皇后的哥哥,長孫無忌,非常有才能,和李世民是布衣之交。李世民很想重用長孫無忌,想立他為宰相,可是長孫皇后卻對李世民說,“妾既託身紫宮,尊貴已及,實不願兄弟子侄位列朝廷。漢之呂、霍可為切骨之境,特願聖朝勿以妾兄為宰執”。但是李世民沒有聽長孫皇后的,還是執意立長孫無忌為宰相,長孫皇后後來去和長孫無忌商量,讓他務必辭去宰相一職,李世民沒有辦法,只好封長孫無忌為開府儀同三司。

長孫皇后就是這樣一位謙恭儉讓的女子,在她病重期間,太子承乾曾勸她奏報太宗,赦免囚徒,並請道士為她唸經超度,可以延長壽命。但是長孫皇后卻不肯,她說:“死生有命,非人力所加。若修福可延,吾素非為惡。若行善無效,何福可求?赦者,國之大事;佛道者,示存異方之教耳,非惟政體靡弊,又是上所不為,豈以吾一婦人而亂天下法?”後來李承乾將這件事告訴了房玄齡,後來太宗也得知此事,他們都唏噓不已,感佩於長孫皇后的德行。



李世民還有一位妃子是唯一一個在正史中有記載,並且有名字的后妃,她就是徐慧,後被追封為徐賢妃。她在年少時便非常有才華,李世民知道後將她納為才人,後來被封為婕妤,緊接著又升為充容。徐賢妃出身高貴,有姐妹三人皆文采出眾,曾有人把她們比作漢朝的班氏。

徐惠個月就可就會說話,四歲便能熟讀《論語》《毛詩》,八歲已很擅長寫文章,她曾寫過一篇《擬小山篇》:“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齡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她的父親看到以後非常吃驚,知道這個女兒的才華絕非一般。徐惠的才華很快便流傳開來,唐太宗知道以後非常喜歡,將她召為才人。

徐惠入宮後仍然手不釋卷,她寫的詩文非常優美,下筆如有神,因此而得到唐太宗的寵愛。她不僅文思敏捷,也敢向李世民進言,徐惠入宮時,李世民已是晚年,這時的李世民,像歷朝的皇帝一樣想要尋求長生不老之道,並且有點玩物喪志起來。他看不到百姓的疾苦,還要修建宮殿,使得民間怨聲載道。

這時徐惠找到一個有利的時機,向李世民諫言,大意是說現在戰亂不斷,我們糧草匱乏。收成又不夠,這時正是容易動亂的時期,有德行的君王都是以百姓的安樂為主,而沒有德行的君王,只知道自己享樂,那些美麗的珠寶玉器雖然讓人賞心悅目,但是也容易侵蝕人心。就這樣唐太忠聽她說得入情入理,竟採納了她的諫言,還給了她一定的封賞。



但是徐慧沒有陪伴李世民多少時間,沒過幾年太宗就駕崩了。這李世民死後,徐惠茶飯不思,她說“先帝待我非常好,我只希望自己早一點死去,能夠陪伴在先進的陵寢,只要這樣我的心願就滿足了”。因此太宗死後不到一年,徐惠也病逝了,當時只有24歲,後來被追封為賢妃,陪伴在唐太宗的石室中。

還有一種傳說,因徐惠曾寫過美麗的桂花詩,她死後被封為桂花花神,當然這只是一種傳說而已,也是人們對徐惠的一種讚美之情,這樣一個多情多才的女子,自然是要有一個美麗的結局。

其他的妃子在正傳中沒有提起,只有長孫皇后和徐惠有單獨的傳記,生有皇子的妃子,在諸子傳中被提及。

提到李世民的後宮,有一個人必須要提起,她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武媚娘,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女皇帝, 她的大名和歷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武媚娘起初被李世民封為才人,但是並不怎麼受李世民的寵愛,卻和他的兒子李治打得火熱。

李世民去世後,李治登基,經過很多曲折終將武媚娘納入後宮,後被封為皇后,後來朝政大權被武媚娘掌控,曾有二帝臨朝的局面。


若說李世民是一位風流天子,這個說法是不恰當的,他雖然也有不少妃子,但古代帝王有哪個不是三宮六院。李世民登基以來吸取隋朝滅亡的經驗教訓,勵精圖治、虛心納諫、發展科舉制度、任用賢才,每當言官對自己提出異議,他都能虛心接受。

在經濟上他也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還在西域設置了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對於西域的繁榮穩定,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他注重培養人才,把有才能的人安置在有用的崗位上,正是有了唐太宗的英明領導,唐朝才一度出現了萬國來朝的繁榮盛世。

他的妃子們除了武媚孃的經歷比較特殊,其他人都是循著祖制或與子女生活在一起,或安然在後宮度過晚年,並不像人們想象的那樣,有著多少花色新聞,那都是人們自己想象出來的,歷史是嚴肅的,我們應該正確去看待。(以上圖片均來源於網絡)


小焱論史


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公元626年7月2日),秦王李世民在玄武門附近發動一次政變。

太子李建成忌憚李世民功高,就和弟弟齊王李元吉聯合,一起排擠和陷害李世民,雙方持續明爭暗鬥。

李建成集團逐步佔上風,李世民最終先發制人,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三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此次政變後,李世民霸佔了齊王妃,還有李建成的妻子是滎陽鄭氏。傳說是因為她們太過貌美,其實是因為她們顯赫的家室。比如齊王妃出身於弘農楊氏。這個家族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西漢丞相楊敞,是當時顯赫一時的大家。隋朝楊素、楊玄感都是這個家族的人,隋朝亡了以後,李武韋楊四大家族成了一個政治集團。可以抱著美人入懷,又有強大的家族後盾,李世民何樂而不為呢?



一、皇后:

長孫皇后,千古第一賢后。她流傳的故事比較多,作為李世民的賢內助,她為李世民出謀劃策,排憂解愁。她盡心盡力孝順公公李淵,紆尊降貴同後宮各色妃嬪交往,調和丈夫與皇帝的嫌隙,以她的寬容、善良處理好秦王府與後宮嬪妃的關係,積累下了很多人脈。

比如魏徵直諫而惹李世民生氣,是長孫皇后巧妙地穿上上朝的正裝,恭喜他說是隻有遇到賢能的帝王,才會有直臣。長孫皇后除了哥哥長孫無忌外,讓李世民不要因為她的裙帶關係而去分封她的族人。

貞觀十年六月己卯日(7月28日),長孫後在立政殿去世,時年36歲。同年十一月葬於昭陵,諡號文德。長孫皇后去世後,李世民悲痛萬分,他還是毫不避諱建層觀,望昭陵,還拉著大臣一起來懷念。在魏徵的勸諷下,層觀最終拆除了。但太宗對愛妻的思念卻並沒有因此而停止,直到李世民七年後去世。



二、徐惠妃:

徐惠自小便聰慧過人,據《新唐書》記載:她出生五個月便會說話;四歲能讀《詩經》、《論語》;八歲時,父親要她仿屈原的《離騷》作騷體詩,徐惠揮筆即成《擬小山篇》一首:”仰幽巖而流盼,撫桂枝以凝想,將千嶺兮此遇,荃何為兮獨往?”

十四歲,徐惠被選入宮中,封為才人。徐惠才氣橫溢,很快享譽宮中,從而更太宗瓜目相看.太宗對徐惠日益禮顧,頗懷眷戀,於是將她由才人一下晉遷為九嬪中的第八級充容。

日復一日,徐充容深得太宗眷顧,但從未恃寵而驕.徐惠同逝去的長孫皇后頗有幾分相似.外表柔弱卻有大智慧。貞觀末年,太宗數調強兵討伐四夷,又調集伕役治理宮室,百姓勞怨。徐惠草就《奏疏》以諫太宗,言辭懇切,直指時弊,太宗閱畢大為感嘆,“善其言,優賜之”。

貞觀二十三年唐太宗病逝,徐惠哀思成疾,次年去世,年僅二十四。後來徐惠被追贈為賢妃,陪葬於昭陵石室,與心愛的人永遠相守一起。



三、武則天:

貞觀十一年(638年),唐太宗聽說年輕的武氏有才貌,便將她納入宮中,封為五品才人,賜號“武媚”,後世訛稱武媚娘。武氏入宮之前向寡居的母親楊氏告別時說:“侍奉聖明天子,豈知非福,為何還要哭哭啼啼,作兒女之態呢?”

當時,太宗有名馬獅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武氏侍候在側,對太宗說:‘妾能制之,然須三物,一鐵鞭,二鐵楇,三匕首。鐵鞭擊之不服,則以楇楇其首,又不服,則以匕首斷其喉。’太宗壯武氏之志。

武則天在唐太宗李世民身邊十幾年,一直沒有生育,據此可以推斷,起碼她不受寵。

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晉王李治被立為太子。此後,在侍奉太宗之際,武才人和李治相識併產生愛慕之心。

貞觀二十三年(649年),唐太宗逝世,武才人依唐後宮之例,入感業寺削髮為尼。

永徽元年(650年)五月,唐高宗在太宗周年忌日入感業寺進香之時,又與武氏相遇,兩人相認並互訴離別後的思念之情。



這時,無子而失寵的王皇后看在眼裡,便主動向高宗請求將武氏納入宮中,企圖以此打擊她的情敵蕭淑妃。唐高宗早有此意,當即應允。

永徽二年(651年)五月,唐高宗的孝服已滿,武氏便再度入宮,入宮前武氏已懷孕了,入宮後生下兒子李弘。次年五月,被拜為二品昭儀。

其他的嬪妃:

其他嬪妃,沒有生育子女的就進了感業寺吃齋唸佛,守寡一生。而生育了子女的,就會跟隨孩子去封地生活。

其實對後宮嬪妃這樣的安排還是比較合理的,沒有像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那樣下令讓沒有生育過的妃子殉葬。也沒有像曹丕那樣,在父親曹操去世以後,把他父親銅雀臺上的女人,全部收入自己後宮的,讓天下人成為笑談。


歷史漫談君


常言道,後宮佳麗三千!這是用來形容帝王嬪妃之多慣用的形容詞,雖說誇張,但也間接表明作為皇帝,女人是不會少的,國色天香的美女更不會少!可想而知,李世民作為天可汗,後宮妃子更是隻多不少!

公元649年7月10日,李世民在含風殿駕崩,享年五十二歲,太子李治繼承皇位。這就給後世八卦者留下了一個千古疑問,李世民遺留下來的漂亮妃子,李治是怎麼對待的!那麼就聽我一一道來!



據史料記載,李世民有名有姓、為人熟知的妃嬪有十六人,即“一後十五妃”。“一後”自然也就是李治的生母,李世民的長孫皇后,只可惜沒有等到李治即位的那一天,早早離開了人世!“十五妃”則是除了長孫皇后最受寵愛的十五個妃子,也就是本文的主角了!

當時,李治最直接的做法就是把這15位妃子全部收入後宮,純粹發揚了少數民族血脈的優良作風:父親死去,兒子接納父親的妻妾!只不過因人而異,受寵程度,這15位妃子的結局各不相同!



最有名妃子的當屬武則天了,這可是如雷貫耳的一代女皇!武則天在李世民時期只是一個小小的才人,可是李治喜歡啊。李世民去世後李治便將武則天收入後宮封為昭儀,緊接著寵愛有加,活生生製造出了中國史上的唯一女皇!

有了武則天,李治也就不需要其它女人了!不是李治不樂意,而且李治被克的死死的!其餘14名妃子也就命運多舛,萬幸沒有造成殺戮!



有一位徐賢妃,大家可能有些印象,是一些宣揚武則天的影視作品的反派背景!事實上,她是一個知書達禮、賢惠忠誠之人,李世民去世後,在思念李世民之中死去,年僅24歲!

再則,妃子中倘若與李世民生有一子半女,李治將其追封為太妃,後期更是允許其和自己的兒子生活在一起。

最後,沒有與李世民生有子女的妃子,倘若受李治寵愛、不受武則天嫉妒的話,後宮勉強有一席之位!這兩個條件還不具備的妃子,最終結局只能出家為尼,進行唸經祈福的等死節奏。


瀚海說史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國歷史上一位著名的皇帝,他開創了貞觀之治,為大唐盛世打下了基礎,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那麼,唐太宗駕崩後,他繼位的兒子李治是怎麼處置他的後宮妃嬪的呢?且聽飛揚為你道來。



唐太宗有多少妃子?

飛揚特意去查閱了《新唐書》和《舊唐書》這兩本關於唐朝歷史的正史,《新唐書》裡是這樣寫的:

唐制:皇后而下,有貴妃、淑妃、德妃、賢妃,是為夫人。昭儀、昭容、昭媛、修儀、修容、修媛、充儀、充容、充媛,是為九嬪。婕妤、美人、才人各九,合二十七,是代世婦。寶林、御女、采女各二十七,合八十一,是代御妻。

各位朋友,大家加一加,要是唐太宗完全按照制度來佈置後宮的話,他至少應該有4(四妃各一個)+9(九嬪各一個)+27+81=121個妃子,另外他還有一位長孫皇后。

算完這個加減法,飛揚只能說一句:服氣!福氣!



但是,在兩本史書中,唐太宗的後宮只有長孫皇后與賢妃徐惠有單獨的傳記,另外還有14位妃嬪因為生有皇子而在諸子傳被提到。看來母憑子貴,果然是大實話。

唐太宗駕崩后妃子的境遇

根據史料,以及中國封建王朝的特點,可以推斷唐太宗駕崩後,決定其妃子待遇的肯定首先還是妃子自身的地位及身家,一般有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母憑子貴,有生育的妃子,肯定是會選擇去到其兒子的封地,最後在兒子的奉養下安享晚年。

第二種,沒有生育,但是地位高(有四妃之一的封號)或者孃家有家勢的妃子,是可以選擇仍舊居住在後宮或者回到孃家的。如果留在後宮,每月依然有足夠的奉養。

第三種,沒有生育,沒有地位,孃家身份又不顯貴的,一般是去寺院做了尼姑。餘生只能伴青燈古佛,以度殘年。



特例

咳咳,既然前面說了是一般情況,那就肯定有特例了,這特例就是武才人,也就是後來大名鼎鼎的女皇武則天。




武則天的封號只是才人,本來是和其他身份低的妃子一起被送到了感業寺出家,但是,武則天憑藉其英明神武,成功地被李治接回了宮中,然後用盡各種手段,一步步地成為皇后,最終當成了中國歷史上唯一的一位女皇帝。

讀史有感

查閱完了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子們在其死後的待遇,飛揚還是不禁感慨,俗話說:人定勝天,還是有其道理的,每一個人的命運,其實很大程度上還是掌握在自己手裡的。

你看,武則天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她沒有生育,沒有高的地位,也沒有顯赫的出身,但是她依舊憑藉著自己的聰明才智以及不願庸庸碌碌度過一生的雄心,硬是打破了俗世的規則改變了自己的命運。所以說,朋友們,任何時候都不要放棄努力,任何時候都不要抱怨命運的不公,因為命是強者的謙詞,運只是弱者的藉口。


我是飛揚,一個愛讀歷史的理工男,願把我所讀的變成有趣的故事說給你聽,關注我,讓我們共成長。


歷史飛揚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豐功偉績,雖然嬪妃數量多達十多餘人,可並沒有什麼風流韻事傳說,唯一被後世議論的是將皇弟李元吉的妻子霸佔,不過還是稱不上風流天子。



在漢代之前,帝王的妃妾一般都是在他們死後為他們殉葬的。秦始皇死後並沒有讓其妃嬪殉葬,可秦二世胡亥即位後還是下令讓秦始皇並未生育的嬪妃給秦始皇殉葬。漢朝後這個恐怖的殉葬制度被廢棄,妃嬪死後陪葬於帝陵,到了唐朝,民風開放,更加沒有妃嬪殉葬這一制度,所以李世民的妃子並沒有為他殉葬。

唐皇室有鮮卑血統,而遊牧民族有一套父死子承,兄終弟及的妃嬪繼承製度,所以難免有人會懷疑李世民的兒子李治在其死後收了他的後宮嬪妃。然而唐皇室終歸是漢人,李世民也並沒有在其父李淵死後將他的妃嬪納入後宮,只是收了皇弟李元吉的妻子,估計是真愛了,並沒有繼承先皇的妃子。而且李治的皇后武則天是一個非常強勢的女人,不可能容忍李治在把自己納入後宮後還收先皇遺妃的。所以李世民的妃子有以下幾種結局:

  1. 有子嗣的妃子成為太妃,留在宮內或者跟著兒子去往封地。
  2. 沒有子嗣的妃子在皇帝駕崩後,為先皇守陵和去感業寺出家為尼。
  3. 李世民後宮裡唯一一個先皇死後又嫁給新皇的嬪妃:武則天。

李世民只有一位皇后長孫氏,她的哥哥長孫無忌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首,很是受李世民的器重。長孫皇后非常的賢良淑德,是李世民的結髮妻,也是替李世民生育子女最多的女人。其中女兒長樂公主最受李世民的喜愛,大兒子李承乾十歲就被立為太子,兒子李治在李世民死後繼承了皇位。謙卑溫和的長孫皇后被李世民一生尊重,奈何早在李世民去世前便已逝世,時年36歲。



作為正史中李世民唯二有單獨傳記的妃子(另一個是長孫皇后)的徐惠應該是最愛李世民的。

徐惠非常有才華,而且很早慧,傳說她五個月就會講話,四歲就會背論語,八歲就會寫文章了。因為徐惠的才氣所以李世民把她召進宮中,而文韜武略的李世民讓徐惠非常之崇拜,不僅是夫君,更是知己。所以當李世民死後不久,既哀傷又思念的徐惠就病倒了,而且她拒絕服藥,說李世民對自己非常好,自己現在只想去陪他。病倒的徐惠很快就去世了,她生前本是充容,死後被追封為賢妃,陪葬於昭陵。



玄武門事變後,李世民殺了太子李建成和齊王李元吉,殺掉了他們的子女,還霸佔了李元吉的妻子楊氏。後來李元吉被追封為巢剌王,楊氏就成了巢王妃。李世民非常寵愛楊氏,據說在長孫皇后去世後想過立楊氏為皇后,後來被魏徵勸阻了。然而楊氏至死也沒有獲得李世民後宮的封號,一直的封號都只是巢王妃。她和李世民生了一個兒子李明,後來被李世民封為曹王給過繼給了李元吉,巢王妃楊氏很有可能隨兒子去了封地。


貴妃韋珪最開始是李珉的妻子,生了一個兒子。後來李珉跟隨別人造反被李世民鎮壓後,因為韋珪不凡的身世所以李世民將其收入後宮。韋珪生了兒子紀王李慎,李世民死後被封為紀國太妃,應該留在了宮中,後來紀太妃還隨著高宗李治還有武則天去了泰山。

妃陰氏,陰氏的父親是隋朝的忠臣,在李淵起兵造反後毀了李家的祖墳。陰妃生了一個兒子李佑,後來卻被舅舅挑撥謀反。被李世民鎮壓後被貶為庶人賜死。陰妃也因為兒子謀反受到牽連,由妃位降為嬪,不過更有可能在兒子李佑被賜死時連坐一同賜死了。



才子武媚就是歷史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在李世民在世時期,武則天只是一個小小的才人,李世民去世後,沒有生育子女的武則天進入感業寺出家為尼,可因為在李世民病重期間被太子李治看上,李治成為皇帝后就想辦法將武則天接出了感業寺封為妃。武則天是個有野心的女人,她通過一系列手段,扳倒了李治的王皇后和蕭淑妃成為了皇后,強勢的她後來更是直接登基為帝,成為歷史上唯一僅有的女皇帝。

李世民的眾多妃嬪中,李治娶了唯一一個傾心的武才人,其他的妃嬪都按祖宗法制各有各的去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