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不是直,是刺


你说话不是直,是刺

让经典开启智慧

人世间所发生的事,都是因人,因时而异的。也就是说,有些事情,同样的环境,同样的条件,换一个人或者换一个时间,结果可能就完全不同。所以成功者都深谙因人而异之道。针对不同的人群,他说话的方式、内容、技巧可能完全不同。

话要因人而异,必须考虑几点因素:听者的文化知识水平。文化知识水平不同,对说话的接受能力是不同的。比如要表述对社会嫉贤妒能现象的认识,听者为知识分子,可说:“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行高于众,众必非之。”但这话就不能再照搬讲给文化水平不高的听众,而可以说“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这样的俗语,对方会更容易接受,讲话才会有效果,激励人同样如此。

听者的个性性格。对方性格外向,透明度高,可以多激励他,他会很自然接受;如果对方比较内向、敏感、较严肃,你过多地激励他,会使其认为你很轻浮、浅薄。因此,在赞扬对方时要注意这一点。

你说话不是直,是刺

听者的心理特点和情感需求。交谈双方各有欲望,要迎合对方的需求讲激励的话。一个不喜欢淑女型、个性鲜明、男孩子气十足的女子,你夸她如果长发披肩、长裙摇曳,定会婀娜多姿,美丽迷人,她也许不会感激你,还有可能骂你多管闲事。如果了解她的心理,夸她短发看起来又精神又有活力,她一定会开心。

听者的性别特征。与不同性别的人讲话,应选择不同的方式。对体胖的女子,你说她又矮又胖,一定会令她反感;但你夸她一点不胖,只是丰满,她会得到几分心理安慰,不会因为自己胖而自卑。而对同样体形的男子,你说他矮胖子,他也许只是置之一笑。

听者的年龄特征。你若想打听对方的年龄,不同年龄要采取不同问法。对小孩子可以直接问:“今年几岁了?”对老年人则要说:“今年高寿?”对年龄相近的异性不可直接问,要试探着说:“你好像没我大?”对年纪稍大的女性,年龄更是个雷区,问得不好讨人厌。一个40岁的中年女子,你开口道“快50了吧”,对方一定气愤不已,你小心地问“30出头了吧”,她一定会心花怒放,笑逐颜开。

你说话不是直,是刺

听者的心境特征。俗话说:入门休问枯荣事,观看容颜便得知。在激励别人时,要学会察言观色。一个为事业废寝忘食的年轻人,便可以称他“以事业为重,有上进心”;一个为了债务焦头烂额,心绪不宁的企业家,你夸他“事业有成,春风得意”,对方也许会认为你是在讲风凉话,这种话便会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

除了以上因素,还要考虑不同职业、不同宗教信仰等因素。列宁说:“对马车夫讲话应该不同于水手,对水手应该不同于对排字工讲话。”陈毅某次出访东南亚,一宗教界人士送他一尊菩萨,他见机谢道:“有了菩萨保佑,我更不怕帝国主义了。”这里陈毅借用宗教术语,显示了对宗教的尊重,对宗教界人士的谢意,有深意而不乏风趣幽默。

有的人说话、做事不分对象,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可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在不知不觉中就会得罪了许多人,给自己制造很多不必要的麻烦,甚至还会造成一些无法挽同的损失。只有掌握了因人、因时而异的说话技巧,在交往中遇到不同的人说不同的话,迎合对方的心理,从而博得对方的好感,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达到自己的目的。

你说话不是直,是刺

鬼谷子讲: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

俗话说: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对于人也一样,世界上也没有性格相同的两个人。所以,我们必须要学会看人说话,见什么人说什么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