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地區,如何發展農業產業化?

池璐


不管是山區還平原,都要統一有條正確的農業發展前進的道路。我是四川涼山州寧南縣山區農村的一個50後老農民。親自經歷了人民公社二三十年和分田單幹三四十年,並且一直是村社幹部,我的親身體驗,不是我自吹自擂,比那些只是在辦公室上班,紙上談論的專家教授實實在在!那些專家教授隨聲附和,說人民公社大集是吃大鍋飯,養懶漢混工分,沒飯吃不飽的制度。而我在分田單幹前兩年,正是生產隊長。我隊是全鄉自然條件最好,人口也是最多(二三百人)的生產隊,我以前的老隊長們人人當隊長都是千篇一律個老套套,總使生產發展緩慢,年年除了公購糧,社員口糧差一長截,東拉西扯,洋芋碗豆粗糧補缺。我當隊長後,用毛澤東軍事思想,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指導農業生產,一改老隊長們的老筐老調,一年就使糧食翻番,工分值倍增,一下子調動社員積極性,原來插秧要夏至才關秧門,那年我在忙種節那天正式關秧門,第二年還提前一個星期關秧門。原來鏟一季田埂要十天半月,那兩年我只用三天就完工。兩年內,在沒橋沒公路的山區生產隊,我們靠集體財力,買了拖拉機配套旋耕機,把機器分解幾人抬一砣,抬回去再組合成整,挖了機耕道,全隊三分之二地面通了機耕路,還購置了小麥脫粒機等機械,大大提高了生產率,正向農業機械化方向,農業現代化方向奮力邁進,不料第三年就一刀切下分田單幹,一切泡湯。

我又一手把土地分到一家一戶,把原本機耕過的幾畝大田割成條條塊塊,很是心痛,把一大倉吃不完的儲備糧分光,曬場,糧倉一毛不剩。我還隊長。但不用領導集體生產了,各幹各,當然我家是絕對了的不會落後哪一戶,隨後又由隊長雲升村長,儘管官升一級,倒覺得要實現我原來立志改變農村落後面貌的理想遙遙無期,幾想把分了的一切合攏來,可是異想天開。無奈之下,辭去村官,土地送人,幹起了發家致富的私有行業打鐵匠鋪。

一晃三四十年過去。對比之下,對我個人我萬分感謝分田單幹使我不求人招工招幹就脫離了苦死人累死人窮得死人的農業生產。對整個農業農村而言,分田單幹錯定了,倒退了這可惜的痛心的四十年!

那麼現在要怎樣才能重振農業呢?我堅持觀點,改邪(廢除大包乾錯誤路線),歸正(人民公社集體共同創大業共同富裕的正確路線)。只有回到這條路線上,把土地集中成片,整理實應機耕,從四十年前開始,土地整治必須靠集體力量,土地成片才能實現。實行機耕以後,騰出來的大量勞力,就可由集體組織起來搞大型養豬場(社員一家一戶就不喂牲畜了),養牛場,養雞場,等等,還可開山挖礦挖砂建立建築隊,還可把我的私人鐵匠鋪擴建成中大型農機具生產,加工廠,食品加工廠等等,等等。在集體統管道路上,一個專業隊只需一個兩個能人就可帶領幾十上百人創業,單打獨鬥要人人都具有智力和體力,怎麼做得到?農民群體,說整個人類群體都不過分,絕大部分人只具有勞力,把勞力不要讓私人剝削了,給集體創造財富,讓剩餘財富返過來又為這個集體發力壯大企業發展,才能把整個農村農民振得興,變得好!

農業不廢除私有制,前途無望!

農業不實現機械化,無人願當農民!

農業不實現機械化,更無從說現代化!

農業要實現現代化,必須儘快廢除大包乾分田單幹,不然便是痴人說夢!

條條塊塊的土地上能實現機械化,哪個專家能幹?

機械化都不能實現的農業哪個專家敢說是現代化?

不是現代化農業,刀耕火種的農業生產,哪個專家,大官小員來幹,我家幾畝包乾田送他!

農業不實行機械化,無人願當農民!


為農不平


所謂農村差別很大,有的是平原有的是山區,有的是市郊有的是角落,所以農村要產業規模化就得因地制宜,但不論如何創業,山區與角落都比不上市郊和平原地區農村了。例如市郊種菜,一年收穫好幾次,每畝產值都過萬,而山區呢?種菜只能自己吃,因為拉到城市的成本確實太大了,而種玉米水稻也畝產幾百斤,因為山區田塊小,田埂多,水灌也不豐富,加上樹多山高陽光不足,想大豐收是不可能的。那麼農村產業道路在何方呢?應該把小田拼大塊,小山推平變平原,然後全部機械化耕種,特別大面積種藥材或水果,或經濟林等等才有希望。要不然靠單家獨戶經營的幾分田幾畝山,當你生產的產值微不足道,誰去收購呢?所以農村要產業就必須走集體化道路才有希望,否則山田都會雜草叢生,浪費土地了。


公母山下


在農村地區,發展農業產業化是農業必由之路。農業產業化是由產業龍頭、產業集群、田園綜合體、產業鏈組成。應該從產業選擇,產業龍頭形成,產業鏈延伸入手,發展規模化集約化產業和田園綜合體。


農業產業化形成。我國地域遼闊,氣溫差別巨大,農作物多樣化,。農業產業形成,要立足當地農業資源特點和優勢,調研國內外市場需求,確立主導產業。是在農業現有基礎上,經規劃指導形成的。比如山東龍口蔬菜產業集群,五常水稻產業集群等等。


農業產業化龍頭產生。沒有龍頭帶動的產業化是不會形成的 。農業產業化發展靠龍頭帶動,資金積累靠龍頭企業,產業鏈延伸,科技研發,市場開發,土壤改良等等都需要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是在發展中經規劃支持形成的。

農業產業集群和田園綜合體的產業鏈形成,是產業化標誌。產業鏈延伸的農業產業化發展壯大至關重要,如糧食、蔬菜,養殖、水果種植等產業,只有深度延伸產業鏈,才會真正增加效益,才能發展壯大。



心若止水168804448


中國如何成功地解決十幾億人口的吃飯問題,如何解決農業問題,必須要走一條符合我國基本國情又適應經濟發展的中國特色農業現代化道路,推動農業產業化,帶動農民和農業產業快速發展,如何實現農業產業化哪?

第一,培育龍頭企業,通過“公司+專業合作社+農戶”形成一體化,形成經營利益共同體,使農產品順利進入市場並實現價值,形成品牌,推動農業產業化經營。

第二,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組織,發展成為種、養、銷專業大戶,然後與周邊農民聯合養殖,形成一定規模的產銷合作社,增強經濟實力,引領農民增收。





耕小田


關於發展農業產業化問題。

於我之淺見,要政府引導,農民以耕地入股參與,老闆投資,實行股份制的模式,把耕地全面深化,集約管理。

不管發展種、養業,要國家統籌安排,因地制宜,分省、市、縣鎮,進行全面佈局。不能一窩蜂,避免產能過剩,實行銷售均衡的產業鏈。

在發展過程中,不能機械化的,農民也可以用勞力參與,按日計酬,使農民有立效收入。既解決燃眉之急,也有年未的分紅。長短結合。

雖然我是老糊塗,不是權威的發佈,但通過平臺的參與,或許會觸動到高層的神經而帶給農民一條實實在在的致富路。若能做到,我願畢生糊塗!謝謝!


手機用戶老糊塗


隨著時代的發展,還有社會的需求,一個新的詞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們的視野,那就是農業化或者說新農業。

科技化、信息化的普及。還有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農業化距離我們越來越近,甚至在我們身邊,隨意這個詞語越來越接近我們的日常生活,許多人不禁摩拳擦掌,躍躍欲試,那要投入農業化之前,我們不妨先交流下什麼是農業化。

農業化,全名:農業產業化。實質上是指對傳統農業進行技術改造,推動農業科技進步的過程。這種經營模式從整體上推進傳統農業向現代化農業的轉變,是加速農業現代化的有效途徑。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產業、產品為重點,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現區域化佈局、專業化生產、規模化建設、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行成集:種養加工、產供銷、貿工農、農工商、農科教一體化經營體系,使農業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

農業化的發展趨勢:目前,國家已經出臺了一系列有關農產品流通體系的建設問題的中央一號文件,目前已在大多數地區開展試點,通知明確的市場化運作,鼓勵地方在規劃、用地、用水、用電、稅收、資金等方面出臺優惠政策,對納入試點的項目,中央財政將提供不超過項目總投資額50%的資金支持,還有地方上的用地補貼、發展補貼、規模補貼等等。

瞭解了新農業的特性以及發展前景後,大家是不是更加躍躍欲試了,那我要給大家潑點涼水了:

現在是處於傳統農業向農業化的變革期,中國各地差異化較大,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利用自身現有的資源優勢、周邊優勢、地理優勢、專業優勢、科技優勢等等,有一個長遠的可行性較高的規劃,找好自己的定位,然後融入專業化、公司化、規模化等等環節,這是規劃,做好農業化還需要一點就是資金,這個可不同於我們傳統農業。買點種子、農藥、化肥、租點地就可以開始了,萬事開頭難,農業化是一個趨勢,是一個時代的變革,這是農業發展的必經之路,但是,要踏入進去這條路前,我們不妨準備的更加充分一點,思考更多一點,大家覺得呢


豫上阿飛


農村產業化,現代化,規模化,等等,不管什麼化,都必須用毛澤東思想來武裝。一切離開了毛澤東思想,那必將面臨著時代車輪的碾壓,成不了大氣候。象南街村那樣,用毛澤東思想武裝起來的大集體,才能順應潮流,與時俱進。才能走在全國的前列,才能有更大的發展趨勢。


三農問題探討者


以村為單創辦集體企業,以自願參加的方式,重新入社,實行企業化經營,列出配套經營項目,自主選擇工作崗位,根據工作設訂工資,民主通過,底墊第一年可以每個人一萬元,第二年加入者按總資積累人均佔有額交底墊,以此類推,年年漲工資,年年提高底墊基金,超過任何打工收入了,人們就自覺回鄉參加企業了,外地人也可以和本地人同樣參加企業。不出三年,農村就能普遍變樣。國家只要有償貸款,取消一切亂髮補貼,社會狀況一定好轉。


chaoqian2017


凡事講究個天時地利人和,土地多的種養殖相結合,能流轉的流轉,土地少的搞種花種菜果園,總的來說因地制宜,比訪說我們村,是城中村井王村村南有三百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可以開發建商儲即商品房與倉庫,可以對外招商,這就牽扯到城市規劃,公共利益,井王村一千口的人也是個集體,在規劃城市的時候如果首先想到民生這才是智慧城市。


手機用戶69692581840


機械化,信息化,集約化,這些東西要有科技支撐。等60後,70後徹底退出後,00後大學生農民才能夠出現。這是個必然局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