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毛泽东看来,青山绿水才是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

在毛泽东看来,青山绿水才是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

我国历来重视植树造林,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更是在各个阶段都十分关心和重视植树绿化工作,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故事。

毛泽东 绿化要一代接着一代干

20世纪50年代中期,毛泽东号召“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1956年中国开始了第一个“12年绿化运动”。1966年毛泽东又指出:一切能够植树造林的地方都要努力植树造林,逐步绿化我们的国家,美化我国人民劳动、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环境。毛泽东还以诗人的情怀高吟“风起绿洲吹浪去,雨从青野上山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在毛泽东看来,青山绿水才是美丽的社会主义中国。

1959年9月8日,毛泽东视察密云水库,他指着四周的山对周围的人说:“你看,这里的山也好,水也好,就是很多山还光秃的,这就不好了,你们几年能把它绿化了?”水库工地指挥部负责人回答说:“五年能行,快一点用三年。”毛泽东听后说:“我看二十年能完成就不错,不能小看这个问题。绿化,不经过长期的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要实事求是,尽最大努力去干好这件大事。”

周恩来 强调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

1966年春,周恩来三次亲临邢台地震灾区,视察灾情,慰问群众。他到了巨鹿县何家寨大队,看到那里是茫茫碱滩,一片洼地,几里不见一棵树,就关切地对干部社员说:“这里太荒凉了,你们要学大寨,学习劳动模范王国藩、吕玉兰,要植树造林,改造碱滩。”按照周恩来的指示,这个大队经过10年的努力,实现了绿树成荫,林茂粮丰。1961年,周恩来到云南,看到我国试种的橡胶成功,他指示说,要鼓励大家在荒山区多开胶林,为我国的橡胶事业多作贡献。1964年初,周恩来访问阿尔巴尼亚时,了解到当地的油橄榄树出油率很高,对解决人民食用油很有好处,表示要引种,阿方当即赠送给我国一万株油橄榄树苗。经过广大林业职工和农民多年的努力,油橄榄在我国的引种获得成功。

如何实现“青山常在,永续利用”,周恩来在强调采育结合的同时,特别强调对森林资源的管理保护。1961年4月,周恩来陪同缅甸总理吴努到西双版纳参加泼水节。途中,他看到有些地方的森林遭到大面积砍伐,深感忧虑,当即严肃地对同车的思茅地委负责人说:“这些地方毁林开荒很严重,这样下去,绿洲也会变成沙漠。你们要好好抓一抓这事,一定要保护森林,搞好水土保持,不然子孙后代要跟我们算账的。”在即将离开西双版纳时,周恩来又把著名植物学家蔡希陶请来,进行了细致的交谈。周恩来语重心长地对蔡希陶说:“西双版纳是一个美丽富饶之乡,但也处在北回归线沙漠带上,如果破坏了森林,将来也会变成沙漠,我们无法向后人交代,你们在这里做植物工作,一定要协助当地党委,研究如何解决好合理开垦、保护自然资源的问题,要做人民的功臣,可不要做历史的罪人。”

刘少奇 给后代留下一片片青山

新中国成立初期,全国许多地方由于种种原因出现了破坏森林的现象。为了制止这种现象蔓延,刘少奇多次为中央起草转发关于禁止盲目开荒及乱伐山林等指示。面对这种严峻形势,刘少奇继1961年4、5月间在湖南农村调查了44天后,又于7、8月间去黑龙江和内蒙古林区调查解决林业问题。调查中,他对黑龙江省委领导说:“毛主席提出了‘绿化祖国’‘实行大地园林化’的目标。我来林区,就想了解和解决一些林业存在的问题,搞些调查研究。我们国家要后继有人,也要后继有林,给后代留下一片片青山……”

7月16日至8月10日,刘少奇先后视察了黑龙江省小兴安岭、张广才岭和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的带岭、丰林、东京、根河和西尼气等林业局。他指出:“林业‘是生态的灵魂’,国家各种建设和人民日常生活都少不了它。我们国家的森林资源并不丰富,如果这些森林被采伐光了,不仅后代没有了木材用,而且还可能改变生态平衡,影响气候。”他强调:“林业的生物学特性决定林业经营的长期性和林业建设的连续性,林业破坏容易建设难。”“森林是水的一个源泉,松花江和镜泊湖就是因为有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茂密的森林涵养水源。这些,现在都有了新的变化,千万要警惕大自然对我们的报复。”

朱德 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朱德在祖国各地进行考察时,几乎每到一个地方,他都关心着当地的植树造林工作。1964年7月,已经78岁高龄的朱德不辞辛苦,到河北、内蒙古和东北三省视察林业工作。一路上,朱德反复强调不仅要关注军队植树问题、林权问题等,还十分重视农垦地区的植树造林。在与农垦部部长王震谈话时,他指出造林要有一个长期计划,从现在开始着手植树,10年、20年后就会有收益,现在就要为子孙后代着想。

朱德还是新中国设立植树节的积极倡导者。早在1952年3月5日,他就给周恩来写信建议设立植树节。他认为植树节的好处是,可在当日催促人民个个种树,家家动员,栽上一棵或两棵树。全国党政机关学校都来种树,形成一种制度和风气。1979年2月23日,朱德建议设立植树节的愿望终于实现了,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决定每年的3月12日为“植树节”。

邓小平 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

邓小平历来关心植树造林工作。1981年他就倡导了全民义务植树造林运动,凡是条件具备的地方,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除老弱病残者外,都要因地制宜,每人每年义务植树3棵至5棵,并且号召全国各族人民人人动手,每年植树,愚公移山,坚持不懈。他还说:“植树造林,绿化祖国,是建设社会主义、造福子孙后代的伟大事业,要坚持20年,坚持100年,坚持1000年,要一代代地永远干下去。”1982年的植树节那天,邓小平率先垂范,在北京玉泉山上种下了义务植树运动的第一棵树。

1987年4月5日上午,邓小平带领一家人,来到天坛公园万寿双环亭植树现场,一起挥锹栽下了这天义务植树的第一棵桧柏。活动中,他手指着身旁的外孙女羊羊,诙谐地笑着对在场的人说:“今天我带的这个人,已经跟我种了6年树了。今天我又增加了一个‘部队’,羊羊的小弟弟。植树绿化要世世代代传下去。”(刘永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