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每年高考季,高考志愿填报改谁做主?父母?学生?老师?

完美升学严老师


还有50多天就高考了,高考之后,就是等待成绩,准备报志愿,高考填报志愿到底谁来做主呢?

记得我在考大学时,报志愿是我最大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的成绩,查阅各个学校的录取分取,给自己填报志愿。那个时候的父母对高考报志愿并不懂,甚至都没有自己的孩子懂,所以我们那个年代填报志愿都是学生自己的事情,至少我的志愿是这样。

现在学生的高考志愿,基本上是家长填报的。

第一,是因为家长觉得自己比孩子更懂如何填报志愿;

第二,有些家长想通过孩子来实现自己未实现的愿望;

第三,中国式家长已经形成了对孩子的包办替代的习惯。

第四,中国式家长已经形成了控制孩子的思维模。

在家长看来,孩子十几年的教育,最终的结果就是为了上一个好大学,将来才能有一份好职业,所谓好的职业就是指社会上最赚钱的职业。家长会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报志愿上,即使花钱找专家也在所不惜。 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家长会考虑多的职业薪酬待遇的问题,却没有考虑孩子是否喜欢和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还有的家长盲目跟风追求职业热门职业,却忽视了这个职业未来发展前景。




家长包办填报志愿的结果

  • 由于家长给填报的志愿并不一定是孩子所喜欢的志愿,孩子在读大学的时候不喜欢,也就不努力,所以成绩就不尽如人意。我们看到了,在很多名校里,有的学生出现多科挂科的现象,甚至有的孩子严重厌学,有一些孩子出现了失踪的现象,虽然我们不知道这些事情的具体原因是什么,但是有一点是明确的,但是这些不喜欢目前的生活状态。其实在大学里不好好学习,就是对家长决定孩子志愿的一种反抗。
  • 很多孩子会认为这些专业都是给家长读的,和自己没关系,这样孩子的一生就是被家长决定了,而不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确定的,这样的孩子很有可能失去自己,他们在未来的生活中,或者喜欢决定别人的命运,或者喜欢被别人决定自己的命运。
  • 在这样的教育模式下,我们看到很多孩子不知道该干什么,很多孩子对做什么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因为在孩子的心里,做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发自内心,也都不是来自自己的真实需要,而是来自父母的要求,只有发自自己的内心,或者来自自己的真实需要的才会激发孩子的做事的动力。这就是长期以来家长包办代替的一个结果,这就是长期控制孩子的结果。在家长的眼里,孩子是家长的私有财产,而不是一独立的有思想的个体,所以在教育中缺少对孩子个体应有的尊重,也就造成了目前很多教育问题的出现。



高考志愿到底谁做主?

  1. 我认为在孩子填报志愿时,还是以孩子的意愿为主,选择适合孩子或者孩子喜欢的专业。如果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他可能付出更多的努力,就会把这个专业读得更好,以后的工作中可能也会做得更好,这样的专业即使再苦再累,孩子也会欣然接受,也会学的开心,做的快乐。
  2. 现在在填报志愿时,每一个成绩段都可以选择到适合自己的专业,并不是说成绩低就一定找不到自己的喜欢的专业,所以,建议家长在给孩子报志愿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切不可擅自为之。

你会如何对待孩子的高考志愿?写在下面吧!


中考政治刘老师


高考志愿填报谁做主?应该是综合参考个人兴趣特长、人生规划、家长和老师的经验以及历年统计数据等各种因素,经过不断的讨论、修改,最后由学生自己拍板决定。

1、遵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原则来填报。

举两个例子吧。

例一。我06级的一名女学生,填报志愿的时候,因为忙着学车,竟然让好朋友给选了选就填上了。等到录取通知书下来了,才发现根本不是自己喜欢的城市,学校和专业也不理想,最后选择了复读。应该说,她对自己的人生大事太草率了,这种重要的事情是绝不可以让人代为办理的,即使是好朋友好闺蜜也无法完全理解自己。顺便说一句,这个好朋友也做的欠妥,这种大事怎么能够大包大揽呢,由此给别人带来的伤害是终生无法弥补的,道歉和友谊在人生走向的选择面前都是无力的,甚至是自取其辱。


例二。11年填志愿期间,学校里有个女生,高考一完事就开始走亲访友在外面疯,填志愿这件事完全丢给父母。成绩出来还不错,是个能上好点二本的分数。结果志愿填报那天,父母由于单位太忙给忘了,等到想起来已经是下午三点多了,离着提交志愿还有不到两个小时。打电话给孩子让她填报,这个女生还睡午觉睡得昏天黑地呢。醒过来看了看表,接着又睡。父母回来,问她报的啥。她竟然说:今天时间太晚了,明天再报也不迟,反正填报志愿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呢!我的天,这是我听过的最不可思议的回答,她竟然以为填志愿可以填一个多月,估计以为9月1号之前都可以填。结果,只能等到补录的时候填了一个很差的学校去上学。哎!

由此可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连自己都不上心,还怎么要求别人认真为你负责。所以,填报志愿,只有自己亲自办理,他人无论亲疏远近均不可代替。

2、遵循“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的原则”来报。

考生要遵循这个原则,只有自己最了解自己。老师和家长都是通过你平时的表现来评价你,还是隔着一层的,况且由于信息不足等因素,还有许多的误判。所以,自己内心里最喜欢什么,自己的职业理想是什么,自己的优缺点是什么只有自己知道,第一次人生的重大选择当然要交由自己做主,其他人只能是辅助。

例三。有个男孩子去年考了609分,应当说还不错。他父母让我给他参谋着报志愿。我先给他进行了霍兰德兴趣测试以及专业性格测试,结论是他偏内向。他母亲认为他偏外向。让他自己判断,他在自己屋子里憋了一天,最后说,我还是偏内向些。他母亲很惊讶,但在事实面前也无话可说。最后,这孩子去了东北大学秦皇岛校区,无论专业还是学校都非常满意。这说明,即使父母也未必真正了解自己的孩子,何况别人。

例四。一名女生,东南大学化工专业研究生毕业,但在就业时去了一所重点高中当化学老师,而且是无怨无悔。这说明她的学习能力能够适应这个专业,但是兴趣和人生观都更偏向于当老师。如果高考时填报师范专业,我想对她的专业成长会更好些。无论当时是她自己的选择还是父母老师的意见,都说明她当时对自己的了解受到了外界的影响,没有真正反思自己。所以有时候了解一些性格兴趣测试的基本方法还是很重要的。我们的学校非常欠缺这方面的课程。

3、父母和老师的意见都是重要参考,但不是决定因素。

填报志愿是匹配自己与专业的一个过程。自己明确自己的性格兴趣所在,学校和专业还是多了解一下,信息越多,判断越准确。父母往往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和阅历来提供建议,往往对大学了解甚少。这方面一是可以通过网络了解,二是请教正在上学或已经参加工作的学哥学姐,三是听老师的分析,四是参加一些讲座或说明会,五是购买填报志愿的专业服务。要记住,父母、朋友、亲戚、老师甚至专家的意见都只能是参考,没有谁能够百分之百为你量身打造,千万要自己多学多看多听多问,自己做决定,万万不可迷信任何人。凡是打着无所不能大包大揽的幌子的都是骗子。


农村的家长,谈到男生的专业选择往往就是学建筑。

女生选专业,家长往往提出来的就是医生和老师。

这样的情况比比皆是。

即使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也只能对自己的领域提出意见和建议。

说了算的,只能是自己。

在人生第一次重大选择面前,还是自己说了算吧,一旦选择,就不要怨天尤人,哭着也要走下去。我们就是在这一次次艰难的选择之中逐渐长大、成熟的。

祝愿每个考生都能在6月里考出好成绩,上自己喜欢的大学!


晓行致良知


时间过得真快,还有55天就要高考了。

又到每年高考季,家家户户都关注。高考完成,出分数,出省排名,接下来就是填报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志愿谁做主?有人说父母,有人说学生,有人说老师。我说真正做主的考出来的分数,是最终的全省的排名。

因为大家都想上一个好的大学,父母想,学生想,老师也想。但是如果没有骄人的成绩做前提,谁也没有用。

要想考一个好的分数,首先内因是学生,外因是父母,老师和环境。只有内因积极主动去学习,在外因的帮助下,才能取得好成绩。

所以,在最后的这不足两个月的时间里,全身心的投入到学习中,把成绩提上去,高考发挥出色,才能最终取得满意的成绩,才能填报一个好的大学,才能真正给自己填报志愿有一个比较大空间和选择。

加油,2019级考生,我看好你们!


睿妈教育在线


无论是孩子、父母还是老师,都首先应该尊重孩子的职业兴趣或爱好来选择填报志愿。

请看看我们身边的人,有多少人是学自己所喜欢的,做自己喜欢的工作。我们再从人的本性出发,一个人只有做自己喜欢的才有可能发挥自己的潜能,将事情做到极致。

因此,填报志愿时,作为父母我们应该清楚了解孩子的职业兴趣,和孩子一起探讨未来职业发展的规划,帮助孩子选择一条属于他自己未来要走的职业道路。

如果父母、孩子对未来职场的发展不清楚,可以借助外部专业机构进行了解,这里所说的专业机构并非唯一指的是志愿填报的服务机构。他也可以是某个行业的长辈、朋友。

老师,虽然对孩子有一定的了解,但他们对社会职称的了解也不一定全面,我们认为做好孩子志愿选择的参谋就好。

把志愿选择留给孩子,因为未来的路需要孩子独立去面对,我们父母做好他们的参谋和陪伴他们一路成长就好。



昊天嘉华学业生涯


1、高考志愿谁做主,这个问题很纠结。归根结底,应该是谁上学,谁做主。我选择,我喜欢。

2、考生要结合自己实际填报,结合自己兴趣爱好填报,结合自己人生规划和人生梦想,切不可将这些事一股脑儿交给家长和老师。

3要知道,考试只是一半程序,更重要的事,莫过于填报志愿,志愿填不好,后悔一辈子。一旦确定,将无法弥补。有时候,考的好不如报的好。

4,当然,家长和老师作为旁观者,应提供客观看法,提供参考意见,毕竟旁观者清,当事者迷。

5、当然,实在不行,还可以家长带着考生咨询高考志愿填报专家,哪怕是花费一点,是非常必要的事情。





咸阳资讯网


随着时间的飞速流逝。又快要一年一度的高考时节了。总感觉自己高考生活似乎就在刚刚过去一样,也让我十分的怀念。关于这个高考志愿填报改谁做主的问题。我个人觉得每一个因素都至关重要的。无论是父母,老师,个人。或者其他人。都会考生的高考志愿起到至关紧要的作用。

就老师而言,身为一个从事多年教学工作者的人生经验。他也希望自己教的每一个孩子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他也会根据的工作经验和以往高考的经验来去指导你。找到你最适合的道路。

就父母而言,你是他们的心肝。他们是最希望你要过的很好的人。他们知道这是你所要面对的人生第一个重要的选择关卡。他们想让你比较轻松的度过去。所以,也希望你在报考志愿的时候。去听听父母给你的意见。也许他们的意见会和你的有很大的冲突,但是那是宝贝意见。他们是最希望你要好好生活的人。

就自己而言。在于高考报考志愿的时候。自己的意见是最重要的。它很大的程度的会影响你的人生道路方向。但是你也不要太过于听从自己的内心意见。是的,虽然,你的兴趣是你最大的学习导师。选择自己一个喜欢的专业会让自己比较好入手学习它。但是,社会的对专业需求同样也是要考虑到的问题。你入世未深。做什么事情不能光凭着一腔热血的去做。那是会吃亏的。所以在一些人生重要选择的地方多多长辈们和过往者们的经验之谈。

我是喬喬奥特曼,一个为你排忧解难的知心朋友哟!关注我吧!


喬喬奥特曼


时光荏苒,如梭似箭,转眼间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有要来临了。每当这个时候好多的考生们都会纠结,老师的建议,家长的观点,不一定符合自己的志愿,但是确也很有道理,究竟怎么办,自己一时又拿不定主意。其实解决这个问题并不难,下面把我的一点见解分享给大家,希望能够帮助到高考填报志愿的学子们。

首先同学们要明确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什么。因为无论是谁,自己的兴趣爱好是促进学习知识,取得较好成绩的根本动力。比如我了解过的同学中,有这么一个同学,两年前报考志愿时,他的父母说能让他报考上军校,既能省学费,毕业后就业也有保障,老师和同学们都很羡慕他,然而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同学说不喜欢上军校,最后填报志愿去了一所大学,学习电子专业,如今学习成绩优异,而且有一项发明申请了专利。现在他觉得在学校的学习生活很充实,因为他每天都在他喜欢的,有兴趣爱好的电子专业中学习。

当然自己不感兴趣的专业,不一定是不好,老师和家长们所希望你填报的志愿,报考的专业也许在很多人看来是相当不错的,但是关键是要自己得对此有兴趣,否则将会使你,凭一时的听话顺从,耽误自己一生的心愿。

同时老师和家长的阅历、经验肯定比自己要丰富的多,对于他们的建议和观点,也一定要耐心地倾听,把自己喜欢,觉得感兴趣的专业讲出来,供老师和家长参考,以便更好的为自己出谋划策,使你的报考志愿达到尽善尽美。









换位思考215707707


志愿为学生的意愿,它是学生一生中要从事的职业的反映。故志愿填报必须以学生为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选择了自已喜欢的专业,终生为之奋斗,那就是一种幸福!如果是自已的选拔,即使过后不满意,那也无怨无悔!如果是别人强加给自已的可能会有一生的报怨!

做为孩子一生的选择,家长有义务为之出谋划策,帮助其选择,但最好不要越俎代庖。你向往的不一定是孩子喜欢的!毕竟它是孩子一生要干的事,如果不喜欢可能会很痛苦。

做为老师,只能根据自已的经验,理解,在学生有需要时帮其出出主意,不要干不在自已工作范围内的事!.





西部神雕


今儿周末,正好与一位朋友聊起这个话题,她正是高一学生的家长。每年高考都几家欢喜几家愁的特殊时期,这没考吧,急娃儿是不是考场能发挥正常;这考过了嘛,急这志愿怎么填,呵呵,家长都是操心的,这也正常。本人也是刚经历这酸苦的人,呵呵,有体会啊!

这体会最深的啊,就是志愿要填好不是哪一方面可以做主的问题,家长,学生,老师,单方面说了都不能算,而是重在沟通,调研,分析,方为良策!

我的孩子是去年高考的,我们在高三上期就开始紧密关注孩子每一次单科测试和综合测评的成绩,他们的老师也很细心,也专门做了成绩变动曲线图,这样就可以基本掌握孩子平时的分数情况,在临近高考前的三个月,我们开始根据孩子相对稳定的分数,登录百度查找对比相对应分数段的学校官网,注意,一定要查前面三年的,不能只看一年的;同时,这三个月要委婉的,有技巧地和孩子聊天,沟通,打听孩子的专业爱好和兴趣,以及意向中的学校有哪些?当然,这中间啊,必须要加强和孩子班主任老师的联系,掌握该校前几年各分数段录取比例,一起分析孩子最可能录取的分数等级,重本,二本,三本,专科,心里先有个数。等孩子分数出来了,就可以和孩子先商量,列出最有可能的学校和专业,至少得列出十个学校,三十个专业,再同时征求孩子老师的意见,再次进行筛选!

沟通,是志愿填好的最基本,不然常会出现家长不满意,学生不满意,或是高分低填,等等遗憾。这也是所有家长和老师、学生最不愿意见到的情况,所以,请大家一定要注意填报志愿不仅要充分调研,仔细分析,更要用心沟通,才可能达到最大的满足!


雨中情缘8


高考志愿,说起来是学生做主,其实呢是家长做主

对学生而言,都是埋头读书,对专业的事情大部分是一无所知,学生仅仅是知道自己喜欢文科或者理科,可是文理科又包含几十个专业,别说高中生了,家长也不一定了解多少。

对大部分家长而言,也就是比孩子多了解一些知识,但绝没有到了很丰富的程度。更多是看周边的人学的什么专业,发展现状怎么样?看别人家小孩选的什么专业,就业如何?

在学生与家长之间,父母很自然会把握志愿填报的主动权,以为自己了解的比孩子多。老师很少会出主意,除非比较熟悉的家长。如果主意出错了,不要被学生和家长痛恨了!

高考志愿填报中往往出现考生不参与的情况,考生觉得自己不太懂,或者说我想学文,家长认为文不好,考生一听我的意见不起作用啊,于是就懒得搭理志愿了,让父母去报。快要开学了,然后就开始说这个专业我不喜欢啊,我不要去啊,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