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祖望:過敏鼻炎臨床驗案三則

鼻鼽,因稟質特異,臟腑虛損,兼感外邪,或感受花粉粉塵及不潔之氣所致;以突然或反覆的鼻癢,噴嚏頻頻,清涕如水,鼻塞等為主要表現的鼻病;與過敏性鼻炎類似,屬於變態反應性疾病。此收幹祖望醫案3則治療過敏性鼻炎,幹祖望常用仲景方,依據中醫對本病的認識“取重劑納氣”

案1

西醫診斷過敏性鼻炎,屬鼻鼽腎陽虧虛證某者,治以溫陽脫敏之法。

吳某,男,54歲。1995年4月9日就診。

過敏性鼻炎10年。

初診:患者患過敏性鼻炎10年,每年2~4月份均發作。刻下又應期而作,多清涕,察其鼻腔未見異常。此為夙疾按時而作,桂枝湯裁製。

處方:

桂枝3g,白芍藥6g,烏梅10g,乾地龍10g,蟬蛻3g,石榴皮10g,訶子肉10g,細辛3g,甘草3g。

2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1995年4月11日):過敏性鼻炎,刻下如期繼作,鼻癢狂嚏,清涕潮湧而溢。發軔於感冒之後,察其鼻黏膜充血,舌苔薄,中央有染黑苔,脈弦。感冒新邪,惹激夙恙,先清浮邪。

處方:

荊芥炭6g,茜草10g,紫草10g,墨旱蓮10g,蟬蛻3g,乾地龍10g,訶子肉10g,桑白皮10g。

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三診(1995年4月25日):服上藥後其病告失,鼻之癢、嚏、涕已少且無,察其鼻腔(-),舌苔薄,脈平。頑疾制服,力求鞏固。

處方:

黃芪10g,白朮6g,防風6g,太子參10g,茯苓10g,乾地龍10g,蟬蛻3g,訶子肉10g,石榴皮10g,甘草3g。

水煎服,每日1劑。

治療過敏性鼻炎,幹祖望常用仲景方。桂枝湯、小青龍湯之類都是有效方。

案2

鼻炎屬肺脾氣虛證者,治當補肺益氣、培土生金。

沈某,女,13歲,2002年10月5日就診。

鼻塞涕多4~5年。

初診:鼻病4~5年之久,症之一為塞堵難通,更以右側為重,一般冬重夏輕。涕較多,色白,質一般,時有逆吸。同時鼻癢即嚏,每作必數十個,每天不一定次數,但晨起之際必作,大多以涼氣為誘因。多汗,不畏寒。察其:鼻腔乾淨,鼻甲正常,中隔為反“C”字型彎曲,黏膜似乎有些瀰漫性充血。皮劃測(-),舌薄苔,脈平。

涕多清白不稠,鼻竇炎似可不論;鼻甲無症狀,慢性鼻炎亦難加冕;每天鼻癢作嚏,似過敏性鼻炎,但嚏作而不狂,亦不能斤斤於脫敏是求。

捕捉第一手資料以求證,則唯一以肺怯為唯一可能。多汗可衛氣不固,肺怯也。誘嚏為冷,則肺本金髒,畏寒畏燥,不足之氣則難以適應而然。證之夏輕冬重而益信,證之脈舌,亦無乖叛。治以補肺益氣,方以百合固金湯合玉屏風散化裁。

處方:

黃芪10g,白朮6g,百合10g,生地黃10g,熟地黃10g,玄參10g,乾地龍10g,蟬蛻3g,太子參10g,升麻3g。

7劑

患者主要症狀為鼻塞,鼻癢而嚏,從西醫的角度確實比較符合過敏性鼻炎的診斷。但幹祖望認為,臨床上不要拘於西醫的診斷,而應注重辨證與辨病相結合,即所謂異病同治之理。依據涕色白,汗多,鼻症多以涼氣為誘因,結合患者年齡較輕、病程較久,中醫辨證為肺脾氣虛。脾為後天之本,為宗氣之來源,肺怯也源於脾虛。治法仍為補肺益氣,意在“培土生金”。方選百合固金湯白朮散合玉屏風散。

案3

西醫診斷過敏性鼻炎,多屬肺脾腎虛,攝納無力,治宜益氣健脾補肺固腎,重鎮納氣兼涵之法。

程某,男,58歲,2003年8月24日就診。

鼻塞20年餘。

初診:患者20年前患過敏性鼻炎,朝朝狂嚏連綿。國內外多家大醫院求治無法抑止。每天必作4~5次,其他正常。鼻腔檢查正常,舌薄苔,脈平。中西攻補兼施,根本無一效。病則過敏頑症,證則無能捕捉。只能以理施之,試取重劑納氣。治而不致,亦無所傷。

處方:

黃芪10g,白朮6g,桑螵蛸10g,生牡蠣(先煎1小時)30g,沙苑蒺藜10g,五味子10g,百茶煎(如缺,五倍子代)6g,乾地龍10g,蟬蛻3g,百合10g。14劑,水煎服,每日1劑。

二診(2003年9月10日):藥進第10劑後,噴嚏減少,但仍無一日之寧。現在少則1次,多則不超過3次。舌薄苔,脈平。窮則思變,變亦盲求。幸而一中,不擬更張。原方繼進7劑。

三診(2003年9月18日):患者來信,自訴有時已一天不打嚏,但大多則仍然在打,不過僅1~2次而囑其再進原方至愈為止。

百四診(2004年4月):近來來信,自訴病已痊癒。

患者患過敏性鼻炎20餘年,各方治療均無效,可謂頑症中之頑症。而從患者的症狀看除了過敏性鼻炎的症狀之外沒有全身其他症狀,局部檢查“鼻腔正常”,舌脈診:“舌薄苔,脈平”,即“無證可辨”。

而幹祖望之“取重劑納氣”是依據中醫對過敏性鼻炎的認識,認為此證為肺脾腎虛,攝納無力,故“狂嚏連綿”,而取用益氣健脾補肺固腎,重鎮納氣兼滋涵之法。

方中以玉屏散之黃芪、白朮健脾益氣,桑螵蛸、沙苑蒺藜補腎固澀,五味子益氣收斂,百茶煎或五倍子均為收斂之品,乾地龍、蟬蛻脫敏,百合益金肅肺,生牡蠣重鎮收斂。

此方中,益氣健脾補肺固腎是治療過敏性鼻炎常用之法,但在此基礎上加用重鎮納氣則為此方之點睛之處。為何用桑螵蛸沙苑蒺藜,而不用杜仲、牛膝等補腎藥?此二者補腎而能固精收斂。全方合用具有強力納氣之功,從而達到收效止嚏的作用。

· 本文摘自《當代名老中醫典型醫案集·五官科分冊》,主編賀興東、翁維良、姚乃禮,人民衛生出版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