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律的格律是怎麼安排的?

原上草158999305


排律是近體詩(格律詩)的一種。

我們平時聊到遵守平仄的近體詩,一般就是說絕句、律詩,估計有些同學並不清楚排律。這是因為相對於古體詩和絕句、律詩來說,排律實在是有些難。因為難,所以寫的人少,寫得好的更少,到最後就沒什麼人寫了。

本來排律就是在平仄興起、推廣、興盛期間用來科舉考試的文體。

排律和絕句、律詩的區別就在於句子數量。每句的字數也是分“五言”、“七言”。但是絕句是四句,律詩是八句,而排律就是八句以上,也就是至少十句,多則沒有限制。

雖然篇幅很長,能裝下更多內容,但是並不好寫。

平仄

首先,排律是近體詩,那麼和絕句、律詩一樣是要遵守平仄關係的,要遵守“對”、“黏”的句子關係,絕句四句,都經常有人暈頭轉向的出律,何況排律那麼長的篇幅?要在篇幅超長的情況下保持平仄對應關係,這是第一點難處。

押韻

第二點,押韻。因為是近體詩,所以只能押平聲韻,並且一韻到底。那麼就必須對韻部中的字非常熟悉了,而且嚴格用韻,不能平仄同押,不能鄰韻通押,不能中途轉韻。所以我們平時看到的很長的詩,只要發生了韻腳的變化,那就是古體詩,不是排律。這是第二點難處。

對仗

第三點,對仗。這一點要求對普通詩歌愛好者來說,接近變態了。絕句不要求對仗,律詩要求頜聯、頸聯對仗,甚至放寬到只需要頸聯對仗,而排律除了首聯和尾聯,中間不論多長,都必須對仗!這就是排律佳作極少、創作蕭條的原因。

到了現在很多朋友連平仄格式都不大清楚,排律的創作基本上只有極少數人為了炫技而創作了。

平仄格律不是鐐銬,但是在排律中真的有鐐銬的味道。

當然,也有帶著鐐銬起舞的高手,比如杜甫。

《奉送嚴公入朝十韻》

鼎湖瞻望遠,象闕憲章新。

四海猶多難,中原憶舊臣。

與時安反側,自昔有經綸。

感激張天步,從容靜塞塵。

南圖回羽翮,北極捧星辰。

漏鼓還思晝,宮鶯罷囀春。

空留玉帳術,愁殺錦城人。

閣道通丹地,江潭隱白蘋。

此生那老蜀,不死會歸秦。

公若登臺輔,臨危莫愛身。

平仄嚴合,通篇一韻,除首尾聯全部對仗。

這就是排律的格律安排。

一家之言,歡迎指正評論。


梧桐樹邊羽


排律是近體律詩的一種,在全唐詩中有很多排律,它的特點是,比一般律詩更長。有五字的和七字的,一般律詩最多八句。它則十句十幾句,甚至上百句。 它除了句數不限以外,也嚴格要求平仄、押韻、對仗。而且一韻到底,不得換韻!我查閱了一些資料,先發出來大家看看,然後我說說自己的心得。
律詩的一種。就律詩定格加以鋪排延長,故名之“排律”。每首至少十句,多則有至百韻者。除首尾兩聯外,中間各聯都須對仗。亦可隔句相對,稱為扇對。   元 楊士宏編《唐音》始列“排律”一目,後世因之。明 徐師曾《文體明辨·排律詩》:“按排律原於 顏謝 諸人,梁 陳以還,儷句尤切, 唐興,始專此體,而有排律之名……大抵排律之體,不以鍛鍊為工,而以佈置有序、首尾通貫為尚。”《紅樓夢》第七六回:“咱們兩個都愛五言,就還是五言排律罷。”姚華《論文後編·目錄中》:“近體一篇,為句凡八,句必屬對,音必相間,其溢於八者為排律……排律之長者,韻可累百,是為長排。” 排律一般是五言,七言極少。五言排律由漢魏六朝五言古詩演化而來。劉宋時謝靈運的《湖中瞻眺》、梁代庚信的《奉和山池》,已具排律雛形,但體制較短,限於五韻十韻。杜甫以後,方告成熟,體制漸長,聲律愈工,中唐白居易的《代書詩寄微之》竟長達一百韻。韓愈、孟郊等更用聯句形式演為長篇(如《城南聯句》)。

  排律之中,還有一種試帖詩,大都為五言六韻或八韻,以古人詩句或成語為題,冠以“賦得”二字(所以也叫“賦得體”),並限定韻腳,為科舉考試所採用。 “排律”名稱的出現絕非偶然,由唐至元,雖然中間隔了宋金兩個朝代,但它是有伏脈的。明代詩人將“排律”名稱用於唐代詩體,對唐詩“排律”研究起了沿波討源的作用。韓國詩人接受並使用排律這個概念大約在明代時期,可見對唐代詩體的認同和摹習是比較迅速的,對明代的詩學觀念也是有所接受的,對排律名稱的確立也起了一定的作用。元明的唐詩選本、明代詩話中有關排律的論述及明代詩人自身的排律創作,終於使排律名稱在隔代確立了。

著名的作品不多,較著名的有:杜甫的《題鄭十八著作丈故居》(《杜詩詳註》卷六)、白居易的《泛太湖書事寄微之》(《後集》卷七)、杜牧《東兵長句十韻》(《樊川詩集》卷二)等。 排律的一聯叫做一韻,一共是多少韻沒有明確的規定。上了百韻的排律也有所見。

例如,唐排律“上韋左相二十韻

鳳歷軒轅紀,龍飛四十春。   

八荒開壽域,一氣轉洪釣。   

霖雨思賢佐,丹青憶老臣。   

應圖求駿馬,驚代得麒麟。   

沙汰江河濁,調和鼎鼐新。   

韋賢初相漢,範叔巳歸秦。   

盛業今如此,傳經固絕倫。   

豫章深出地,滄海闊無津。   

北斗司喉舌,東方領縉紳。   

持衡留藻鑑,聽履上星辰。   

獨步才超古,餘波德照鄰。   

聰明過管輅,尺牘倒陳遵。   

豈是池中物?由來席上珍。   

廟堂知至理,風俗盡還淳。   

才傑俱登用,愚蒙但隱淪。   

長卿多病久,子夏索居頻。   

回首驅流俗,生涯似眾人。   

巫咸不可問,鄒魯莫容身。   

感激時將晚,蒼茫興有神。

為公歌此曲,涕淚在衣巾。

我看了看其他的資料,它的平仄和對仗要求和普通律詩是一樣的,說穿了,除去頭尾的平仄其格律和五律相同,中間的都是兩句一聯,當然它的頷頸聯可就長多了,但兩句一聯的平仄和律詩是一樣的,就是週而復始,循環的。以上例詩為準,熟悉古韻的親們肯定一眼就能看出,通篇是一韻到底,而且全部平韻!這是近體詩的重要特徵,可見難度之大。全唐詩中有很多這樣的五字排律,很多親會把它誤認為是不按平仄的古體因為句數很多,這是不對的,全唐詩中大部分都是近體律詩。


詩說大同人文


按照律詩的排法接著寫,超過四聯,五聯以上就是排律。

舉個栗子,圖片這首詩是我前幾個月和朋友聚會寫的排律,供說明使用。

這首排律的格律如下: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可以看出:

1.除了首尾兩聯不對仗之外,中間所有聯皆對仗,這與律詩類似。

2.每一聯都要符合不能失粘、失替、失對的律詩準則。

3.不能換韻,一個韻部韻到底,孤雁出群格依然適用。

以上就是排律的要求,希望對你有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