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把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換成漢武帝劉徹的話,有沒有機會翻盤呢?東漢會不會繼續延續呢?

夏天荷薄夜


這個問題腦洞歷史菌來回答。

先說結論——不會。

與最高贊回答的觀點相反。高贊回答中提及漢武帝劉徹的理政氣勢,但我要說的是:人永遠無法對抗歷史。

這裡很想引用劉慈欣《三體》中的一段佳句:

孩子問,他們是烈士嗎?媽媽說,不是。他們是敵人嗎?不是。那他們是什麼?他們是歷史。

歷史的強大從不外露,它就是一隻沉默的、不停向前的滾滾車輪,永遠不會因為螳螂在前阻攔而停下。所以我要說,英雄史觀是錯誤的,歷史上從來沒有哪個大人物能憑一己之力扭轉乾坤(超級賽亞人除外)。

一個王朝走到末年,從政策到民生,從朝廷到社會基層,大大小小的角角落落,它一定是百弊叢生的。比如漢王朝崩潰的起點——黃巾之亂。這裡就要提出一個適用於任何一個封建王朝滅亡的規則:連續的戰亂、大量的土地兼併容易產生無家可歸的流民,流民沒有了生活的希望,他們就會賭上自己的一切去反抗命運的不公。大白話就是,他們會造反(詳情參考朱元璋的起家之路)。



這是社會環境,我們再來看政治環境:哪怕只讀過《三國演義》的歷史愛好者也知道,漢獻帝劉協,他就是一個傀儡皇帝。不管是奸賊董卓還是丞相曹操,他的頭上一直都壓著一個爸爸。傀儡之所以是傀儡,根本在於有著操縱傀儡的木偶師。所以說光把傀儡換掉是沒有用的,如果二桿子精神大發非要把劉協換成劉徹來挽救大漢,估計劉徹剛剛施展出一點雄才大略就被董卓給一刀殺了。

您這不是害他呢嗎!

漢武帝登基之時,漢朝剛剛經歷了著名的“文景之治”。百姓得以休養生息,國富民安。說句實在話,這時候只要不是位昏庸暴虐到極點的皇帝,基本都能夠安坐龍椅,平穩傳位。

所以說,歷史,那真不是一個人兩個人就能去改變的。真正能改變歷史的,是人民。

最後說句厚道話,雖然我傾向於劉徹也無法挽救弊端叢生的東漢。但人的潛力是無窮的,把一個人換成另一個人,來處理一件事,會發生什麼,實際上誰也不知道。換句話說,把劉徹和劉協互換,漢獻帝就不是漢獻帝了,漢武帝也不是漢武帝了。

所以說,把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換成漢武帝劉徹的話,有沒有機會翻盤呢?東漢會不會繼續延續呢?我真正想說的是:未可知。

這裡是腦洞歷史菌,謝謝各位閱讀!


腦洞歷史菌


那是絕對要翻盤的!劉徹理政是何等的氣勢!當年劉徹登基 ,也是勢單力薄,內外交困。內面,外戚把持朝政;外面,各親王不服。可他有富國強兵,掃除匈奴,一改往日一味靠向匈奴進獻美女求和的氣象的遠大志向。在這種志向的指導下,他廣泛吸納人才,親賢人、遠小人。很快就打開了局面。對內,消滅了以竇太后為首的竇家勢力,收回了兵權;對外,鎮壓了各反王的勢力。後來,他也實現了自己的願望,征服了匈奴。由此可見:世上有非常之人,然後有非常之事,有非常之事,然後成非常之功。


藍天802532


不好說,這個必須視情況而定,劉徹或許有翻盤的可能。解答問題前,有必要先回顧一下漢末大亂的背景:

東漢末年與其他朝代末年不同,社會矛盾並沒有達到臨界狀態,朝臣對漢室忠心耿耿,而百姓也沒有徹底對漢室失望。只不過,殺豬佬何進一招棋錯,邀請董卓入京誅殺宦官,導致董卓控制京師,才鬧得四分五裂的結果。

其實,何進邀請董卓入京,也不完全是招臭棋,如果何進能夠確保自身實力穩固,董卓入京後也不敢輕易造次,畢竟董卓當時的勢力並不是很強大,而他入京時所帶兵馬也只有五千人。

由此也可見,董卓入京的初衷,或許真只是想誅殺宦官,順便撈一筆好處,並未想過掌控朝政,否則也不至於只帶五千人馬。

只不過事發偶然,殺豬佬何進智短,董卓還未趕到京城,他就被宦官所殺。董卓入京後,見天子被宦官劫持,群臣流落在外,十分狼狽,自然產生輕視朝廷之心。再加上,何進死後,他這支部隊人數雖不多,但無疑已成為京城最強悍的武裝勢力,這時候,董卓自然野心勃勃起來。

董卓入主京師後,因討厭低能的少帝劉辯,改立機靈過人的陳留王劉協,是為漢獻帝。廢長立幼,董卓掌控朝政的野心暴露無遺;但廢昏立明,又足以說明,董卓只是想做個權臣,並沒有篡漢的野心。

連董卓這樣的梟雄也沒有想過篡漢,漢室其他朝臣更是可想而知。所以,後來被世人罵作“篡漢”奸臣的曹操,也拒絕與董卓合作,並起兵討伐董卓。響應曹操的,還有來自全國各地的十多路諸侯,漢室之得人心可見一斑。

既然如此,漢室江山為何又淪落到四分五裂的地步呢?原因有四點:

其一,漢獻帝劉協當時是個九歲的孩子,沒有多少威信可言,大臣們雖然忠於漢室,但讓他們為了一個九歲的娃娃拼命,積極性不會太高。

其二,漢獻帝劉協是董卓所立。劉協的威信本就不高,又是“漢賊”董卓所立,自然更難以得到天下人的認可。諸侯討伐董卓的一個重要原因,也是因為董卓廢黜謀害了少帝劉辯。

其三,董卓的實力強大。董卓入京時,雖然實力不足,但站穩腳跟後,迅速兼併京城各武裝勢力,比如引誘呂布殺害執金吾丁原,掌握京城兵權,實力大大增強。加上他挾天子以令諸侯,非常不易對付。

其四,諸侯軍內訌不斷。諸侯軍內訌的原因有多方面,比如對新皇帝的不認可,對董卓大軍的畏懼,缺乏一個有威信且英明的主心骨。

由於種種原因,討董事業以失敗告終。諸侯軍遭此一挫,再也沒興趣勤王。再加上,董卓之後,李傕郭汜繼續亂政,更甚於董卓,朝廷的威望日漸凌遲,天下諸侯對勤王就更沒興趣,反而更願意維持現狀,天下便因此四分五裂。

這個時候,別說漢武帝,即使漢高祖復生,也無能為力。因為天下諸侯都已經積累自己的私產,而且也習慣了沒有天下共主的局勢,更重要的是有的甚至想自己做皇帝,又怎麼可能再忠於皇帝?

即使皇帝足夠英明,清除了朝廷上的權臣,但不過掌握朝政,卻政不出京城,最多維持唐末的狀態,藩鎮林立,表面上認可朝廷,實際上各自為政。

但正如前文所說,當董卓剛入京時,漢室並沒有失去人心,如果董卓所立的皇帝不是年幼的漢獻帝劉協,而是成年的漢武帝劉徹,以劉徹的雄才大略,未必沒有阻止局勢惡化的可能。比如主動配合董卓,下令禁止諸侯出兵,親自討伐不聽詔令的諸侯,給人造成一個皇帝和董卓是合作者,而不是傀儡的假象,強化朝廷的威望。只要朝廷的威望尚在,那麼,翻盤就只剩下解決權臣的問題。如此,便要相對容易得多。


趙營平


如果把漢獻帝換成漢武帝,東漢的依舊歷史無法改寫,因為翻盤與否的機會並不是全靠能力,而且要考慮到年齡問題,而時間上就給不了漢武帝機會。當時漢獻帝繼位時候,還是個幾歲的孩子,如果等到親政的時候,歷史已經是另一番天地。

東漢的沒落有著深層的原因,外戚專權,權臣當道,皇帝換得如同走馬燈。所以既然無法擺脫歷史的桎梏,人心自然就會向背,而軍閥割據、各自為政的局面必然就會形成。所以到漢獻帝時候,東漢王朝已經名存實亡,英雄際會的時代悄然而至。

所以說,如果換成漢武帝劉徹,第一步要做的還是奪權,奪權就意味著除掉董卓。然而除掉董卓的方法不外乎曹操手持七星刀挺而走險,然後就是王允使用美人計。但是除掉董卓之後,西涼兵依然是攻入京城,劫持漢獻帝。因為王允除掉董卓後已經暈的找不到北,而天下諸侯只會坐壁上觀、伺機而動,漢獻帝的命運無法改變。最後,遭操還會扮演救火英雄,因為只有他能看出漢獻帝的利用價值。

那麼落入曹操之手的漢獻帝換成漢武帝呢?命運依然無法改觀,因為所謂的皇帝已經是曹操手中的玩物,留著是因為老操圖個好名聲,殺了世人也不能把曹操罵死。所以,無論換了誰在曹操的手裡都是一個命懸一線的傀儡。如果而天下諸侯為了漢獻帝和曹操拼命,就算是救出了漢獻帝,而他們的險惡用心也不會比曹操好到那裡去。何況沒有人會那麼做,雖然當時漢獻帝的皇叔劉備頓足捶胸、痛哭流涕,折騰半天還是有心無力,也說不準他是在表演節目。



而當天下大勢已定,劉備蜀中稱帝、曹丕繼承大魏政權、孫權坐穩江東,誰還記得漢獻帝的存在,誰還把這朵昨日黃花當做一盤菜來炒。也許到時候性格懦弱的漢獻帝還想著苟全性命於亂世,而剛愎果斷的漢武帝只能謝罪列祖列宗。所以歷史造就的現實,並不是憑一己之力就能改變,或是隨著某個人的意志去轉移,因而改朝換代就會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關於這個問題,我想先反問一下,漢武帝真的比劉協更好麼?

漢武帝絕對是我國彪炳史冊的人物,他北擊匈奴,南服百越,第一次將西域置於中華帝國的控制之下,他征服的腳步完全可以說達到了他那個時代古中國人所瞭解的所有地域。而且他開創性的設立內朝,從此君權繞過以丞相為代表的高級官僚制約力量,直達帝國版圖的任一郡縣,為後世帝王專權開創了全新模板。

漢獻帝則是亡國之君,一輩子活在權臣的陰影之下,先是董卓,後來被李榷,郭汜搶來搶去,好不容易逃出,發出勤王詔書,響應者了了,被曹操在洛陽找到的時候,連飯都吃不上,滿朝公卿和他一起變成了一堆餓殍。被曹孟德的一碗肉湯感動的稀里嘩啦。到了鄴都被曹操牢牢攥在手心裡,連自己懷了孕的愛妻伏皇后都救不了,最後娶了曹操的女兒當了他的的女婿。皇帝當到這個份上,用現在的話說,我也是無語了。

從成就上來看,漢武帝要比漢獻帝強無數倍,但是你要是真把他們對調,結果還真不好說。中國有句老話:一朝權在手,便把令來行。漢武帝,漢獻帝都是皇帝,但是他們一個有權,一個無權。

漢武帝的成就,不光靠的自己雄才大略,他也是碰著了好爹,好爺爺,爺爺漢文帝從藩王在動亂中繼承大統,內治權臣,外弱強藩,不光坐穩了位置,還實實在在的把握住了帝國的權利。父親漢景帝時期徹底打殘了敢和中央大聲說話的王爺們,在位期間經濟持續發展。位置到了漢武帝手裡,他最起碼可以算是富三代,你看看孝武本紀,老劉在位時,最重要的是做兩件事修仙和打匈奴。太史公對漢武帝的終極評價“孝武纂極,四海承平。志尚奢麗,尤敬神明。壇開八道,接通五城。朝親五利,夕拜文成。祭非祀典,巡乖卜征。登嵩勒岱,望景傳聲。迎年祀日,改歷定正。疲秏中土,事彼邊兵。日不暇給,人無聊生。俯觀嬴政,幾欲齊衡。”這其實算是惡評了。

簡單點來說,老劉在位時,四方無事,他喜歡奢靡,喜歡修仙求長生,各種折騰。白白耗損中國去打匈奴。最後折騰的民不聊生,自己差點做了秦始皇第二。

說到這,深受電視劇漢武大帝影響的憤青們肯定會罵我,漢奸,軟骨頭,苟且偷生。可是你真的沉下心來讀讀史記,你會發現,漢朝從來沒有嫁過真公主給匈奴,更別說漢武帝的姐姐,匈奴對這點也心知肚明,但是很少點破。所謂的匈奴對漢朝來說更像打家劫舍的土匪,從未真正威脅帝國的統治,當然平城之圍例外。史記裡說匈奴是“不羞遠遁”,就是一句話漢兵一來我就跑,而且跑得快。

知道怎麼雄才大略麼,你得有本錢

漢獻帝沒啥光輝歷史好講但是歷史上對他的評價其實非常正面,很少有人黑他。

我就舉個例子,我認為體現了當時人們對漢獻帝的看法。

范曄評價漢獻帝:傳稱鼎之為器,雖小而重,故神之所寶,不可奪移。至令負而趨者,此亦窮運之歸乎!天厭漢德久矣,山陽其何誅焉!獻生不辰,身播國屯。終我四百,永作虞賓。

簡單點解釋,漢朝氣數已盡,漢朝亡國怨不得漢獻帝。

因此,我認為,漢武帝代替漢獻帝漢朝也續不了命,時也,命也啊。


醉美木瀆


這雖然是一個假設,但我認為並不能翻盤

1,首先從人物本身來看,漢武帝劉徹雄才大略,但卻窮兵黷武;漢獻帝劉協年幼懦弱、無甚作為。單從人物性格來看,換成劉徹上,好像有那麼一絲的可能逆風翻盤

2,從東漢末年的歷史大背景來看,東漢亂於黃巾,滅於諸侯,兼之外戚宦官專權弄政。莫說獻帝只是一稚童,即便是漢武帝親臨面對末年這紛亂的局面亦無可奈何。

3,要想翻盤就得明白漢滅更深層次的原因,才能對症下藥,兩漢四百年被王莽的新朝從中分開,光武帝劉秀起於綠林,藉助大世家門閥勢力光復漢室,從此,劉家之天下就為士人共治,天下皆歸順於豪門世家所代表的士人階層,小地主小吏所代表的寒門成了世家手裡的籌碼,但起碼能活下去,而平頭百姓卻在皇權、世家、官宦、匪霸、異族的層層盤剝蹂躪中求生,東漢兩百年,土地兼併大到極致,百姓無以為繼之下才有黃巾之亂。後期的皇權也要仰世家鼻息,所以靈帝才會培養外戚宦官與之爭鬥,可無甚鳥用,還把好好的天下搞得分崩離析,自己弄了個身死道消。

4,歸根結底,東漢末年要想翻盤,唯一的路子就是把牢牢掌握在世家門閥手中的人才、經濟、土地、軍隊、糧食給通通拿回來,才有可能,不然的話別說只是簡單的獻帝換武帝,就是秦皇漢武唐宗宋祖一起上也不夠看


我們都是好奇寶寶


這就好比年底打牌,抓到的牌不好,換牌唄,試想換牌的事情可能發生嗎――不可能,因此,這東漢末年分三國時候的皇帝漢獻帝劉協,換成有雄才大略的漢武帝劉徹,這事挺玄乎的,要是誰能,那是騙人的,但要說不能,好像就寫不下去了!(歡迎關注我的頭條號:歷史三日談)


就按能來說,中國古語:“時勢造英雄”,也就是說英雄都是有其獨特的成事背景的,離開背景談英雄,本身就是不成立,也就是說像劉徹這般英雄式的人物,放在西漢末年那是中興的明主,放在東漢末年很可能就是昏聵的庸主。

作為國人必須相信“此一時彼一時”,必須瞭解“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時移世易,不能拿西漢末年豪強並起的年代去要求漢獻帝劉協,同時也不能夠拿東漢末年三國鼎立的年代去衡量漢武帝劉徹夠不夠英雄。


西漢末年劉姓宗族的凝聚力雖然經過八王之亂後大打折扣,但相對於東漢末年來說,至少還有大批的劉姓宗族子孫存在,從概率論上來說,出現一兩個能夠力挽狂瀾的強力人物可能性都不小,再一個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天下是從劉邦子孫後代的手裡糟踐的。

但無論如何劉姓仍然是天下第一豪強勢力,要說搞事情劉姓宗族應該是能力最強的一派,到了東漢末年漢獻帝時期,劉姓宗族已經日落西山,勢力不復當年了,即使出現了一個自稱是中山靖王后代的劉備。

但三國亂世,蜀漢建立已經十分不易了,而且能力只夠得上三國勢力中的一極,不但如此,根本就沒有問鼎中原的實力,甚至連攻下偏居一隅的東吳實力都沒有,漢獻帝劉協則是曹操手裡的一顆棋子,劉姓宗族勢力已經完全衰落了,換誰都白瞎!


歷史三日談


應該翻不了盤。

有一句蠻不錯的名言: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做正確的事。

時間、地點和人事物都必須正確是成功的要素。

漢獻帝和漢武帝對換,即便漢武帝再牛氣也扭轉不了乾坤,鬱鬱而終的可能性比較大。

漢武帝的時代,最大的壓制是竇太后,還有就是治國理念的衝突,一切還算太平,更是經過六十多年的休養生息,國家不僅安定,還能有節餘。

漢獻帝時代就悲催了,首先他這個皇帝是被換上的,也就是被董卓廢掉前頭比劉協還具有資格的少帝而另立。

很顯然,董卓並不是認為漢獻帝有多賢能,無非就是彰顯權力,展示掌控能耐。

更重要的區別,竇太后怎麼算都是漢武帝的家人,因此不少權力衝突都是以家事解決,而漢獻帝就不一樣了,董卓只是外臣,連外戚都算不上。

內外有別,董卓完全逾越禮法,更是對皇帝掌控是無所不用其極,漢武帝落到他手中也只能由雄獅變成綿羊。

最終歷史還是會沿著其軌跡發展,落魄的漢獻帝(漢武帝)想要有所作為,只能傳檄天下,奈何群雄鷹揚,袁紹肯定是不理會,只能看曹操。

曹操嘛,要是這位落難皇帝展示雄才偉略,那麼絕對會更加提防,所以漢獻帝(漢武帝)表現得越厲害,恐怕受到曹操的限制會更嚴厲,畢竟曹操要是想獨攬大權就得限制皇權,二者衝突,手握實權的曹操肯定是佔據上風。

歷史照其軌道發展。


鴻哥iouyh福小鋪


沒有機會,一點機會都沒有。

劉徹被封的是漢武帝,其實在封號中,武是一個偏貶義詞的封號。

漢武帝的英明神武,基礎是文景之治,沒有文景兩邊朝的修養生息,給他攢下來這麼厚的家底,他是不會有這麼高的成就的。

當時漢武帝上臺時,國庫充盈,穿錢的繩子都斷了。等到打完仗,國庫空虛,民生凋敝,還有哦農民暴動,所以最後下了罪己詔。

漢武帝最大的成就就在於軍事,北逐匈奴,一掃漢代初期時候的軍事疲弱,讓一個民族重新站起來,但是治國水平有限。我們知道,戰爭打的就是錢,大炮一響,黃金萬兩。而東漢末年,稅負高企,百姓流離失所,這個時候需要的是能治理天下的皇帝,輕徭薄賦,與民生產。而不是一個武皇帝,不然滅亡的更快。


Flying飛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