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這幾天杭州一位叫妞妞的童模被踢的視頻,引起了網友的熱議。今天一早被證實:踢人的是女童妞妞的媽媽。一個兩三歲的小女孩,在拍攝的時候因為放下手裡的籃子,被身後的這位女人一腳用力踹踢。小女孩做錯了什麼?

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這麼乖巧的一個小女孩,在被踢後沒有轉身,只是默默地捂著疼的地方。小女孩子在被打後,竟然沒有爭沒有鬧。小小無助的背影,讓人特別的心疼。

我想,這不是第一次被打。

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作為一名媽媽,每每看到這樣的視頻,心裡都特別地難受。作者不想在這裡評論這位媽媽的是與非,對與錯,畢竟每一位讀者心裡,其實都有了答案。

在這個被網友瘋傳的視頻裡,我留意到最後這位媽媽氣沖沖的一句話:

“我在拍的時候,你最好不要惹我!

這位媽媽不是在表達憤怒,而是在憤怒地表達。

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1


我曾經也向孩子憤怒地表達。

在孩子四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帶她去公園玩耍,路上因為生活上的瑣事和先生吵起來了。雖然最後告訴自己要冷靜而停止爭吵了,但自己還在在情緒中沒辦法出來,感覺自己委屈和沒有理解,心裡有深深地憤怒感。

到達公園之後,孩子開心地活蹦亂跳,然而我一會兒批評她到處亂跑,一會兒責備她太吵太鬧。

直到孩子吃雪糕把衣服弄得滿身都是,並且推開了我給她擦衣服的手時,我心中的那團火像一隻按不住的猛獸一樣,猛地蹦出來了,恨恨地給她痛罵了一頓。孩子被我罵得一動不敢動,呆呆地站在原地哭泣。

和先生吵架的情緒沒有表達,最後我把這個憤怒發洩在沒有反抗能力的孩子身上。

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前段時間,一位案主約了我做塔羅個案。

一見面,她就跟我說了她家孩子的各種不是,就是做哪哪不對,說哪哪都錯。她說:我把他恨恨地揍了一頓,扔了他玩遊戲的手機,簡直要把我氣死了。在整個親子塔羅個案中,她所看到的牌面幾乎都跟孩子沒有多大關係。我問她,你最近跟你先生怎樣了。她停了停不說話,哽咽地說:不好,一個星期不說話了。

我說:你的憤怒不是因為孩子惹怒了你,是在於你的伴侶關係出了問題沒有解決,你把所有的憤怒都撒在了孩子身上了。最後,她才慢慢地給我道出這段時間和先生之間的各種矛盾,說出自己的委屈和生氣。

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2


知名系統排列導師鄭立峰在講情緒管理時說到:

當我們有情緒,有憤怒時,會發現自己突然間會有一團火從內在升起來,整個身體會感覺緊繃、顫抖、握拳,這些都是憤怒的反應。這個時候,你可以覺察自己已經開始憤怒了。

當我們突然間有一股無名火湧上來的時候,想罵人想罵街,甚至想動手,這些都是情緒的反應。同時在腦海裡有一些念頭出來,這些念頭可能是:我要把你幹了、我要讓你屈服、我要打贏你。有這些意念出來的時候,其實也是一種憤怒。

所以,我們可以嘗試察覺自己的憤怒。

當身體會不會有發抖、緊繃、握拳、甚至是不是身體有火要上來,或者是情緒會不會突然間想莫名其妙地躁動,這些躁動被刺激到了等等。當有這麼信號給你的時候,其實憤怒已經來了。

基本上所有情緒,都是先於我們的意念而來的。

所以,它會先有身體反應,先有情緒反應,然後腦袋裡有意念,才能覺察到這些東西。

情緒很多是潛意識推動它出來的,所以很難去預防。當情緒來了,憤怒來了,那一刻可能會使0.1秒,甚至可能就是0.01秒。

原來我憤怒了,這份覺察才是最重要。

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3


當憤怒來了,我們應該學會的是要去表達憤怒,而不是憤怒地表達。

當你感覺憤怒來的時候,這個時候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憤怒,你可以說:

這一刻我很憤怒。

這一刻我很生氣。

這就叫做表達憤怒。當憤怒被看見被表達,反而沒有那麼大力量了。當憤怒沒有被表達,沒有被看見的時候,就很容易用肢體語言就表達了。可能就會像視頻中媽媽一樣,就會動手了。又或者是氣沖沖地給孩子罵一頓,但根本不是對事,而是在不停地發洩自己的情緒,成了憤怒地表達。

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在正面管教中提到一個知識點是“掌中大腦”。

將我們的手掌合起來,握成拳頭。拳頭代表著我們的大腦皮層,指尖接觸手掌的部分是前額葉皮層,是唯一進行人腦思考的部分,它掌管著我們的意識和認知。當我們有生氣憤怒時,我們的“大腦蓋子”是打開了,中腦部分露了出來,我們的行為就會變得不理智,情緒化,也可以說此時此刻我們不再受意識控制,行為更多的是潛意識在帶動著。

4


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我們可以做一位有自我覺察的媽媽。

比方說可以和孩子共同創造一個屬於孩子的“積極暫停角”。當然,我們自己也需要”。這個“積極暫定角”是自己喜歡的,安全的,舒適的,具有安撫情緒的作用,我們可以給它起一個自己喜歡的名字。

當覺察到自己有情緒有憤怒的時候,我們都需要一點時間讓自己冷靜下來,我們可以回到自己的積極暫停角。

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我和孩子把積極暫停角改名字為“冷靜空間”。圖片是我家孩子的冷靜空間,而我自己的冷靜空間比較簡單,就是自己的床。

當自己感覺有情緒的時候,可以跟孩子說:寶貝媽媽覺得很生氣(說出自己的情緒),但這跟你沒有關係,媽媽要到自己的冷靜空間冷靜一下,等我感覺好了,我會回來的。

後來有次,自己心情特別不好,就到房間了睡了一個下午。等我走出房間門的時候,孩子笑著說:媽媽,你剛剛是到了你的冷靜空間嗎?下次,你也可以試試我的冷靜空間。

蘭可琪:踢童模的妞妞媽媽,多少父母在用這種方式向孩子憤怒表達


當我們情緒來了的時候,當我們憤怒的時候,我們可以好好地表達自己的憤怒,也可以暫時回到自己的冷靜空間,也可以好好的關照自己。

比如放下手上的事情,一個人去看部電影、喝杯咖啡、睡個午覺、聽聽音樂、逛逛街,甚至可以給自己來一場小旅行。停下來,梳理好自己一直壓抑的情緒,憤怒就不會被包裹得越來越厚重,一觸即發。

因為,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自己好好照顧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