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导弹防御系统实战中会有效吗?

蜀中行讲武堂


1月17日,正与民主党激战正酣的特朗普,百忙之中跑到五角大楼视察了一通,并爆出了一个大料:美国将全面升级导弹防御系统。

当然,自打去年特朗普宣布退出《中导条约》,大家心里就明白,这哥们已经打起了重启太空军备竞赛的主意。而在当日,特朗普就他的“全面升级”也给出了自己理由——在他看来,美国目前面临的威胁日新月异,所以必须拥有可以防御世界、无可匹敌的能力。确保美国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摧毁任何针对美国的任何导弹。

与此同时,特朗普还公布了新版的《导弹防御评估报告》,表示将更新升级旧系统,发展太空部队。并大放厥词道:现在有些国家很不守规矩,我们守规矩,但如有必要,那我们坏起来将比谁都坏!

好吧,特朗普总算留了点面子,没直接点出这个“有些国家”的名字。不过媒体就犯不着这么讲究了,而全球媒体的分析十分一致,认定特朗普的这套新版“星球大战”,目标所指无非两家——俄罗斯和中国。

这个还真有些怕怕了。毕竟众所周知,上世纪80年代,美国就是用星球大战计划,将苏联逼入太空军备竞赛,最后凭借自己强大的综合实力,把苏联拖的油尽灯枯,并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重要直接诱因。

现在,美国故技重施,联想到当年苏联崩溃的惨状,咱们岂能不胆战心惊?

那么,这次特朗普悍然重启星球大战,会让咱们大中华,重蹈苏联的覆辙吗?

咋一看,确实不无可能——当年的苏联挟超级大国之势,又有华约加持,尚被美国拖了个山穷水尽,现在的中国虽然今非昔比,但毕竟还没到超级大国的份上,而面对美国的进逼,身边除了个外强中干,只能守着苏联老本混饭吃的俄罗斯,几乎没有帮手可言——而即便是俄罗斯,只要美国愿意改弦易辙,把俄罗斯从黑名单中暂且剔除,再抛出几根橄榄枝,那它纵然不会调转枪口为虎作伥,但也多半不会选择跟美国死挺到底。从这种态势来看,一旦美国针对中国启动军备竞赛,那中国确实面临极大的威胁。

不过,这只是表象罢了。虽然被美国军事针对确实不是好事,但如果能对冷战这段历史有充分的了解,我们就不难明白,今日的中国,跟当年的苏联其实是完全不同的两种国家,特朗普固然可以用星球大战1.0玩死苏联,但想故技重施对付中国,根本就不大可能。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中国和苏联的国情和家底不同。80年代的苏联,经济其实已经陷入困境。以里根总统抛出星球大战计划的1983来年为例,当时美国的GDP高达3.638万亿美元,而苏联GDP估算值仅仅只有0.993万亿——是美国的27%。考虑到苏联后期官僚系统已经严重僵化,加之与美国冷战对抗的需要,世界普遍认为,其在统计本国工农业产值时数据多有注水,所以折算下来,苏联的实际GDP要更低。

这是从经济实力来说的。而苏联因冷战缘故,军费开支本就长期居高不下,80年代又深陷阿富汗战争这个泥潭,这都对苏联的资源和财富形成了极大的消耗。而外贸方面,沙特美国合谋打压油价,使得国际油价在整个80年代持续低位徘徊,这导致苏联外贸支柱——油气出口收益严重受损,外汇储备严重不足,财政已徘徊在破产边缘。在这种绝境下,苏联跟美国玩太空军备竞赛,当然是自不量力,被拖死也是在所难免。

而今日之中国,跟当年的苏联完全不同。刚刚公布的2018年中国GDP为90.03万亿人民币,用18年平均汇率折合为13.6万亿美元,美国预估值则为20.51万亿美元——前者为后者的66%。再考虑到中美GDP统计口径存在差异,大量被美国计入GDP的财富标准,在中国并未被计入(比如虚拟房租,这一块通常占到美国GDP的10%,但中国统计局从不将虚拟房租纳入GDP,所以这块数字一直为0),从这个角度来看,中美真实GDP差距要比账面上的更小。

此外,中国虽然军费逐年递增,但其并没有组织类似华约之类的军事联盟,也没有发动什么对外战争,所以中国军费开支占GDP的比重一直不高——2017年不过是1.37%,而美国是4%,80年代中期的苏联则是近30%。外汇方面,众所周知,中国的储备则是3万亿美元。

从这个数值,就可以明白,中国的经济家底比当年的苏联要夯实的多。再加上中国军费占比一直较低,负担不重,这就决定了,美国想用当年拖垮苏联的星球大战来拖垮中国,这是根本就行不通的——虽然美国家底是比中国丰厚,但这种差距远没有到80年美苏那种悬殊的地步。再考虑到达中美经济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差异,要达到同等军事效果,美国所需承担的开支也比中国要昂贵的多,以及美国体制的抗压性天然不如中国,这就更加说明了星球大战2.0的不切实际。

这是从实力对比来说的。而从军事战略来说,中国的军事发展战略,也跟苏联完全不同。

星球大战计划的背景是冷战。而冷战背景下,苏联的军事发展战略,是以压倒美国——至少是与美国并驾齐驱为目标的。基于这种定位,苏联必须保持与美国同等量级、甚至更强大的军事能力,所以美国搞星球大战,苏联自然要咬着牙紧跟。

但中国不同,中国在军事层面,从来就没有打过跟美国分庭抗礼的主意。在当年中国孱弱时,它追求的仅仅是个核武器方面的不对称平衡——既有能力威胁到美国、苏联,并对它们国家造成重大伤害。通过这种程度的武力威慑,确保美国不敢轻易打击自己,这就ok了。中国从来就没想过像美国苏联那样,囤积足以毁灭地球的恐怖武力。

而这种不对称平衡思维,至今仍然保持。据西方智库推测,直到现在,中国的核弹头也不到500枚,而俄罗斯和美国则分别是6850和5500枚。之所以中国这么少,绝不是因为中国造不起或者技术不到家,而是因为中国一直秉持和平崛起战略,体现在军事上,依然维持不对称平衡理念,所以不想花钱去搞这些东西而已。就是在常规军事装备层面,虽然技术层面中国是咬牙猛追,砸钱毫不手软,但在规模方面,中国的海空军规模,也远不能跟美国相提并论——这也从侧面证明,中国至少到现阶段,依然没有将自己发展成全球性军事力量的想法,其军事投入的目的,也不过是用以维护自己设想中的区域内利益,而非将这种利益范围扩散到全球。

这就从另一个侧面,证明了星球大战2.0的不可行。苏联是一直憋着气,要跟美国全球争霸。正因为如此,美国抛出军备竞赛,苏联才能上套紧跟。中国从一开始,就没打算靠军事力量来跟美国在全球范围内平起平坐,它对于军事建设的自我定位,仅仅是达到能维护自己本土——最多也就是有限海外区域内的利益,就足够了。

这种定位的克制和有限性,决定了中国纵然不能对美国的扩充军备直接无视,但在面对所谓军备竞赛时,也犯不着用美国同等程度的劲头来紧跟——美国以压制中国为目标,投入十分资源,中国只需要以能够自保为目标,相应的投入两分、三分,能够确保部分性的突破美国布下的天罗地网,对它构成一定威胁,便足矣。这种不同的自我战略定位,决定了美国根本让中国像当年的苏联一样,傻呵呵的把自己给拖垮。

综上所述,无论是基于中美综合实力对比,还是二者军事战略定位的差异,特朗普的星球大战,都不可能把中国拉下水,让它步苏联的后尘。

既然如此,那特朗普为什么还要这么兴师动众,以至于把星球大战这个虽然牛哄哄,却已成为过去式的概念,套到自己的新版战略计划头上呢?

这其实更多的是一种现实需要。首先虽然中国并无与美国军事对抗的想法,也不会傻到像苏联那样去试图跟美国分庭抗礼,但毕竟中国的国力、军力增长是明摆着的,这种情况下,美国要想继续维持自己的军事优势,那么加强军事建设,全面升级导弹防御系统,这本来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此外,鉴于遏华已成美国朝野共识,特朗普无论是为维持自己支持率,还是坚定民众对于美帝国家信心,都需要摆足架势。而对星球大战2.0的热炒,既可以展现出自己的决心和立场,又可以渲染这次军备升级的规模和意义,甚至还将这次计划与当年拖垮苏联的“光荣历史”微妙关联——考虑到俄罗斯是苏联的衣钵传人,中国则是当代红色大国,在西方人眼中,二者都有当年的苏联有着极大的相似性,这种做法,既可以让民众信心大增,也可以在气势上给中俄(甚至朝鲜)予以巨大的心理冲击,这无论是对特朗普突破内部阻扰,成功推行军备升级,还是未来跟中俄多方面博弈时抢占先机,都是有好处的。

那么,面对美国的这种军事冲动,中国又该如何面对呢?在云石君看来,重视归重视,但没必要过分担忧。毕竟前文中已经说了,以中国现在的家底,只要不脑子进水,像当年苏联那样老想跟美国平起平坐,那这所谓的星球大战2.0,根本就不足以对中国构成实质性影响,更不足以将中国拖垮。

但是,具体的应对也是要有的。不管怎么说美国如果真的全面升级导弹防御系统,那势必打破现有的军事平衡,对此,中国也必须要有所反应。

那么,如何在不过分消耗国力的情况下,让中美军事层面的不对称平衡能够依然维持?关于这一点,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在公号中的下一节中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境)外风云系列1908章。解读大国博弈内幕,剖析政治深度逻辑,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云石,收看全部云石君国际时事分析系列文章


云石君


美国最早推出反导计划的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当时的里根抛出即“星球大战”计划。过后,因苏联的瓦解该计划就失去了意义。九十年代又被克林顿重拾该计划即后来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九一一事件发生后,小布什又追加了该计划的经费反复试验直到今日。按道理搞了怎么多年投入巨大,从历次的反导拦截试验上来看,应该是成功的。爱国者系列已经被多个国家和地区所采购包括日韩台湾,特别是萨德布署在韩国就已经引起了十分大的关注。至于近段时间川普声称要提升扩大导弹防御系统,也许正如他说的那样,美国存在着巨大的来自更多国家的导弹威胁。为此,增加投入并且拉拢更多的国家加入此计划,把世界又带进了军备竞赛之中。至于有用无用,美国就在准备把凯甲穿在身上,能不能穿透他建造的防御体系,只要打一场实战就晓得。


挂羊头卖狗肉628


54枚东风-41导弹需要3240个GBI拦截器,根本无法拦截

5月30日,美军首次洲际弹道导弹拦截测试获得成功,动能杀伤器在大气层外与靶弹直接碰撞,将其摧毁,这是美国反导系统自部署以来最接近于实战拦截洲际导弹的一次试验。美国的目的是明显,要应对中国十个分导弹头的东风-41洲际导弹,那么,按美国目前的拦截水平和GBI数量,美国真的有能力拦截吗?答案是NO,请看分析。

  • GBMD地面的拦截器发射。

一,目前的GBI拦截器成功率太低

许多人认为导弹防御是魔术棒,实际上不是,按美国人自己的统计,美国导弹防御系统的测试成功率为55%,18次拦截器测试中有8次失败。

按55%的成功率,这还是理想状态,拦截一枚弹头,至少需要2枚拦截弹。实战状态下拦截弹数还要增大,因此美国划在每个弹头上配置五个GBI拦截器。理论上,这应该足以确保百分之百的成功拦截。


二,无法拦截饱和攻击

此次试验只是两枚拦截弹去拦截一枚来袭导弹,实际上其他国家要攻击美国,不可能只发射一个单一的导弹,而是数百枚甚至上千枚导弹进行毁灭性饱和打击。目前单单 俄罗斯就有上千枚导弹,还不包括其他大国。


三,目前的GBI拦截器数量有限

美国的弹道导弹系统由GBMD系统提供。 该系统有37个地面拦截器,33个在阿拉斯加格里利堡,4个在加利福尼亚州范登堡空军基地。每个GBI的目的是击落通过太空的敌方弹头,这些弹头已经从导弹分离后还在飞行中途。


GBMD拦截器在行驶途中,2004年9月。。

但是GBMD系统不完美。 五角大楼认为每个GBI有50%的机会成功拦截弹头,因此它计划在每个弹头上配置五个GBI拦截器。 有了37个 GBI之后,美国希望能够击落多达7个核弹头。

第四,无法对付分导弹头

按美国的测试,只要分导弹头数达到5-10个,理论突破成功率为“1”,即百分百突防,无法拦截。目前中俄等国都有5-10个分导弹头的洲际导弹,今年最新测试的DF-5C达到了10个分导弹头,相信DF-41也是10-12个分导弹头。

美国认为,中国只有大约54枚远程洲际导弹。

美国GBMD系统的弱点是,它只有在弹头与导弹分离后才能打击弹头。 然而,分导弹头攻击使防御难度随时间迅速增加, 在前五分钟,你面对拦截一个导弹的问题。 之后,你有马上面临一个十二个分导弹头问题。 所以对于一个DF-41导弹,你突然需要60个拦截器才能完全确定击落所有的弹头。 五十四枚DF-41洲际中国导弹,每枚12枚分导弹头,那么必须有3240个地面拦截器才可以解决的问题。

而且每个DF-41可能携带所谓的“穿透辅助”假弹头,如果每个DF-41只能携带一个实际弹头和十一个假弹头,这会让对方的拦截器崩溃。

所以此次美国的单一测试,最多算纸上谈兵,离真正的实战还远着呢!


蜀中行讲武堂


每日点兵为您解答:

根据原第二炮兵指挥学院在2001年发表的《美国反导系统的发展历史和技术现状》,美国反导系统计划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就提上了日程,至今已有七个相关计划,他们分别为奈基-宙斯系统(1958-1963);奈基-X系统(1963-1967);哨兵系统(1967-1969);卫兵系统(1969-1976);战略防御计划(1983-1991);全球保护系统(1991-1993);和现在进行的弹道导弹防御计划。其中,哨兵计划是专门为中国弹道导弹量身打造的,但随着尼克松总统上台,该计划最后下马。而现在进行的弹道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则是把克林顿时期提出的“国家弹道导弹防御系统”(NMD)和“战区弹道导弹拦截系统”(TMD)合二为一的产物。

美帝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终极目标是,陆基、海基、空基、天基多维度拦截相结合,并且在弹道导弹各阶段飞行状态下实施分层次拦截杀伤。而这些系统所仰赖的“中枢神经”则是美国C2BMC系统。该系统主要由四大模块组成,分别为作战管理;通讯指挥;通信/杀伤效果评估以及再攻击/火力转移功能。该系统不光让美国各子模块能够协同作战,而且实现了美国“全球交战管理器”的功能。

末段防御系统主要由“双层”战区反导拦截网组成。他们分别为美国爱国者-3防御系统(PCA-3)和美国萨德防御系统(THAAD)。其中,爱国者-3主要负责“末端低层”防御(40km以下高度),而萨德防御系统主要是负责“末端高层”防御(150km-40km)。两者相互协作,互相支援。萨德系统之所以作战范围如此之大,主要是老美考虑到拦截失败后,可以在补上一发,让弹道导弹再次“怀孕”。并且,美国的萨德系统在拦截失手后,还可以指挥,引导美国爱国者-3导弹进行攻击。

说完末端防御系统,我们在说一下中段防御系统。该系统也和末段拦截系统一样,也分为两部分组成的,分别为地基中段防御系统(GMD)和海基“宙斯盾”防御系统(Aegis BMD)。其中地基中段防御系统主要针对美国本土的战略目标和大中型人口密集区发动的导弹袭击。该系统主要由各种探测器;地基拦截弹(GBI);以及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C2BMC)组成。其中,各种探测器包括了美国“国防支援计划”预警卫星(DSP);“天基红外”预警卫星系统(SB-IRS);X波段雷达(XBR)等。而天基红外系统目前是美国反导侦查卫星的主力。美国国防支援卫星和天基红外卫星主要任务是在X波段雷达无法跟踪的区域,对目标的弹头部分进行接力跟踪。而地基拦截弹主要是靠动能杀伤的方式来杀伤目标。至于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系统嘛,虽然我们也想知道,但这是美国反导系统机密中的机密,所以等什么时候“解密”了,小兵兵再跟大家好好说说。

宙斯盾拦截系统主要是由美帝海军的神盾舰来作为载体,该系统主要包括舰载AN/SPY -1相控阵雷达,宙斯盾作战系统(包括指挥控制与战术数据链通讯系统)、标准-3导弹(SM-3)组成。海基宙斯盾系统相对于地基中段防御系统来说,它最大的优势是灵活的部署能力,毕竟,在舰船为载体的反导系统总比在发射井为载体的反导系统“活分”的很多。而宙斯盾拦截系统并不是所有神盾舰想装备就装备的,要搭载拦截系统,最主要的就是对所搭载的宙斯盾系统进行升级,根据美国兰德公司的相关文献,宙斯盾拦截系统的版本为4.0.1,而普通的“宙斯盾”只是3.6.1这不光是数字大小的提升,更是宙斯盾系统纳入C2BMC系统的“标志”。


诸葛小兵兵


不一定有效,目前美军的导弹防御系统侧重对弹道导弹进行拦截,弹道导弹已经是上个世纪的威慑力量。本世纪已经朝高超音速导弹发展,目前中俄都在发展,美军的高超音速武器似乎有点落后,这方面中国必然要弯道超车。你等着看5月美国导弹防御能力的评估报告,这份报告的题目已经把“弹道”两个字删掉了,变成“导弹防御评估”。

川陀太空认为,这是一份旨在全面了解美国导弹防御状态的战略文件,预计在下个月的某个时候发布。这些文件始于去年12月份发布美国家安全战略文件,随后是1月份发布的国防战略,2月份的“核态势评估”。美军也意识到对弹道导弹的防御已经过时,高超音速才是未来的威慑目标。

值得注意的是,这次评估最初定位为“弹道导弹防御评估”,但特朗普已经放弃了弹道这个术语,来自美战略和国际研究中心的导弹防御专家汤姆卡拉科也指出,这是一个明智的选择选择,美军如果继续侧重弹道弹道,就将被中俄甩开。所以,美国的导弹防御系统在实战中是否有效果,一看就知道了。

实战肯定不是拿弹道导弹来对射的,而是高超音速武器的战场,而且大量的巡航导弹技术扩散,也是美军面临的困境。高超音速助推滑翔弹头、先进的短程弹道导弹都很难防,比如俄罗斯的伊斯卡德尔弹道导弹。美导弹防御局的FY19预算要求比以前的资金水平增加了20亿美元,这是美军导弹防御薄弱的地方,也意识到弹道导弹不是未来的主战武器。


川陀太空问答


迷彩虎军事为您回答。美国多年意图打造一张严密的反导网,透过在世界各地的盟国基地上建立设施,来确保美国绝对安全。整个大计划针对洲际导弹三个阶段都做出拦截机会,透过多层式拦截提高机率。相对俄制战略导弹防御则是以“地区”作为防御目标,主要的例子为A-135反弹道导弹系统,他只针对莫斯科地区做为防御,等于只有下降段防御能力。

本计划于研发阶段就将目标放在针对中型国家的简易洲际导弹做防御,因为研发结论认为核大国间的全面战争中数百千枚的导弹同时齐射,且都是有诱饵或干扰能力的高科技弹头,那种情境下任何防御系统都没有意义,也没有国家能负担那种系统,也因此该系统的有效性和一些目标前提假设是被受争论的,在克林顿执政时期陆续进行了一些测试但是并没有增加预算。克林顿曾于2000年9月5日公开支持本系统,他说:“该系统如果完美运作,可以让我们在复杂的全球维和行动中有额外的战略空间。”

进入21世纪后各种美国反导技术的部属更多带来一种心理效果和国际政治效果,在别国附近部属前推的反导装置或是贩卖给对方敌手一些反导武器,常作为外交筹码使用,同时纳入美国反导防御计划对于当地亲美政治人物有政治上的宣传效果,能给予亲美的民众一种信心与说词,即使该系统对于本国其实没有太多防御力主要是替美国本土做防御,但多数不理解军事科技细节的民众还是能产生心理效应。

多国对于美国反导系统的真实效能做过评估报告,2017年央视一专题节目中就评估道,认为美国现有系统有同时拦截20枚简易弹道导弹的理论能力,但只要同时发射超过这数量就能攻破系统,之后击坏系统本身或是用核武器攻击城市。而若有反制能力的高科技弹头突防效果会更强,可能一两枚也拦截不到。


迷彩虎军事


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国近年着重打造的全新武器体系,但是它直到今天,实战能力依然让人非常怀疑。

2017年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这个唯一的超级大国,过得相当不安稳。东北亚频繁出现的弹道导弹试验、核武器试爆,特别是火星14洲际弹道导弹的成功试射,证明了美国本土已经在这一世界最新洲际导弹的射程之内。

面对火星14的威胁,美军能用自己重金打造的导弹防御系统,打掉试射的火星14洲际导弹吗?

老美专家接受访谈时称:其实美军只能干看,目前没有什么好办法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军不是耗费巨资建设了反导弹系统吗?


近日《国防一号》网站发表专访报道,美国武器控制联会专家金斯顿里夫说:“我们没有击落试射的火星14或者火星12弹道导弹,就是因为我们没办法击落它们。”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军射程最远的导弹拦截系统GMD已经耗资400亿美元,各种各样的导弹防御系统一共已经耗资3200亿美元。

东北亚弹道导弹打击范围示意图

美国、日本、韩国的官员,都刻意避开这一尴尬的事实。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干脆说:“我们认为(火星导弹)不会对日本造成损害,所以没有拦截。”诚然,最新试射的火星12弹道导弹,为了试验目的而采用特殊的高弹道,飞越日本时已经达到了几百公里的高度,确实不会对日本地面人员财物造成威胁。但真相是,在今天,美日韩都无法拦截这些试射升空的火星系列弹道导弹。

可以机动发射的火星14洲际弹道导弹

美日韩部署的导弹防御系统,使用条件有突出的限制:它们不可能拦截试射时走高弹道、高度达到几百公里的火星弹道导弹。闹得沸沸扬扬的萨德导弹防御系统,部署在了非常靠近火星弹道导弹发射地的韩国境内。但是它也一样无法“够上”这些火星弹道导弹。日本自己还装备了爱国者3防空导弹,并多次在导弹危机中部署到闹市里面,装模作样的向公众显示日本“拦截弹道导弹”的能力。其实爱国者3的拦截最大高度更加低,根本不可能拦截试射的火星弹道导弹。

究其原因,这几种新闻焦点里的反导弹系统,都属于末端拦截导弹武器。顾名思义,它们是针对已经飞行到了全程末端的敌方弹道导弹。这时弹道导弹早已起飞进入大气层外的太空之中,开始转入再入大气层的阶段,最终命中地面目标。萨德也好,爱国者3也好,都是针对末端的拦截武器,大部分作战空间依然在大气层之内。在较为理想的情况下,这类导弹可以在大气层边缘击毁来袭导弹。

萨德、爱国者3在防御区域面积的指标上,甚至还不如美国海军防空战舰上的标准系列反导弹型号,能保护的地面面积要小一个数量级以上。

想要打掉试射升空的火星14(上图)、火星12弹道导弹,还有一个办法:在火星导弹起飞的时候,把它打掉。在飞行的初段,火星导弹还没有爬高到标准系列反导弹的射程之外,速度也比较慢,因此理论上可以将其击落 —— 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要求宙斯盾战舰非常的靠近海岸,这样的话战舰本身很容易被敌方攻击,风险实在不可承受。而且,即便很靠近海岸,如果火星导弹起飞地点稍微远一点,标准导弹在系统发现目标、处理目标信息数据、给拦截导弹装入各种指令、发射升空的一系列操作之后,已经无法追赶上高速飞行的对手,也就无法实现拦截。

近期,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关岛军事基地受到了对手口头的弹道导弹打击威胁。防守关岛稍微容易一些,因为关岛比较小,萨德系统可以保证覆盖整个关岛。但是,萨德直到目前也才拦截过一次从东北亚飞到关岛那样的射程的弹道导弹,也就是说萨德到底能否可靠的拦截这一类弹道导弹,没有人敢打包票。

此外,部署宙斯盾战舰来保护韩国、日本、关岛,也有一定的困难。能够发射标准反导弹拦截弹道导弹的宙斯盾战舰,数量还很有限,要求它们不断的在这些地方进行值勤,对系统、人员、维护维修、后勤补给的压力很大。基本上不可能保证无时无刻有宙斯盾战舰,处在能够立即拦截对方弹道导弹的值勤状态。

这一专访继续指出,前面提到的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都还没有进行过模拟真实条件下的“压力测试”,也就是长时间执勤,在突发敌方导弹来袭的情况下,迅速启动拦截流程,击落来袭弹道导弹。简单测试中能够拦截目标,与真实作战中拦截目标有根本的区别,例如假如系统因为必须的维护而停止工作,又没有可靠的后备拦截手段,那么这时就等于没有拦截能力。萨德系统的14次测试全部成功的佳绩,还不能和实战中有很高成功率划上等号。

真正能够对付火星14、火星12这类射程远、速度大的弹道导弹的美国武器,是GMD拦截系统。它是一种中段拦截系统,能把正在大气层外稳定飞行的弹道导弹击落,—— 当然这也是理论上可行的事情,真实中是这样的:

一、GMD的试射成功率比萨德糟糕很多,18次试验只有10次成功。GMD如果错失一个目标,很可能就等于全面失败了,因为一发漏网的核弹头就可以杀死无数美国人,这令决策者无法指望GMD的拦截能力。而且GMD的试射条件也和真实作战相去甚远。

二、对于试射的火星14洲际弹道导弹来说,GMD一点用处都没有,这是因为火星14试射时走高弹道,目的是缩短射程,不要离开东北亚半岛上的陆基监控系统探测范围。在这一前提下,火星14试射不会接近部署在阿拉斯加和加州的GMD导弹打击范围。

GMD目前的不可靠程度,让前任美国导弹防御局领导人奥伯林也很尴尬,他自己在访问中承认:目前GMD的成功率和猜硬币正反面落地的成功率,其实差不多。

美国政府、军方的说法也不很有底气,近期美国国防部管理测试的负责人的公开说法是:“GMD已经展示了有限的防御伊朗或者类似国家的简单中程、洲际弹道导弹袭击的能力。”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有限”二字。“有限”的真实含义是:按照GMD目前的试验成功率和部署的拦截弹数量,假如来袭的只有一枚火星14弹道导弹,没有使用多弹头技术,没有电磁辐射、也不抛洒干扰雷达的箔条,没有机动规避能力,那么GMD有一半的拦截成功率 —— 只有一半。

这里要说明一个简单的真相,至今美国各种导弹防御系统还没有针对前面提及的干扰手段进行过拦截试验。这里我们就不难看出来,如果遇到中国这样至少有两位数洲际弹道导弹、能够实施机动规避、带有干扰手段的多弹头打击的国家,GMD目前就是一个废物:它根本还没达到能对付这样的对手的规模和成熟程度。

总而言之,火星14洲际弹道导弹的试射活动如果继续进行(可以肯定会继续进行),美军即使下决心要去打掉它,实现的可能性也实在太低,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任务”。


加特林


一直以来在导弹这方面矛一般都是大于盾的。

鱼叉这类的导弹刚出现时当时所有的军舰都几乎无法拦截,于是美国设计出了密集阵系统而苏联设计出了ak630m。为了突破拦截,苏联走了高速突防的路线,设计出了第一代的超音速反舰导弹,这时候近防炮就不管用了,美国只能发展3T导弹,和使用战斗机拦截。而苏联很快就设计出了三代可以实现饱和攻击的p700导弹,3T导弹极少的火力通道根本无法拦截饱和攻击,这时候美国只好憋大招研制出划时代的宙斯盾系统,但是随着机动变轨的反舰弹道导弹的出现宙斯盾的作战效果依然存疑,未来的高超音速导弹更可能终结用导弹拦截的时代。用来攻击的导弹之矛的发展每次都要比盾要快上一步,这基本上都是常理。

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更是如此。美国现在试验的GBI拦截弹应该只能拦截单弹头的洲际弹道导弹,对付朝鲜的未来的洲际弹道导弹效果可能会很不错,但是面对五大国洲际弹道导弹标配的带诱饵的分导弹头性能就十分存疑了。况且俄罗斯的白杨m可能已经使用了变质心的机动分导弹头,突防能力应该远超过非机动弹头,美国的拦截弹基本上无法对其实现拦截。而且,这还不是最先进的弹头技术,中国美国俄罗斯都试验了高超声速飞行器,中国的wu14和美国的htv-2就可以充当弹道导弹的弹头。这几种机动弹头即使使用钱学森弹道机动能力都远超变质心弹头,更不要说使用在大气层内外反复进行机动的桑格尔弹道。使用导弹拦截这些目标基本上无法实现。其实相对于反舰导弹的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拦截技术落后于导弹技术比较远。除非有划时代的新的技术否则反导技术相对于导弹技术可能很难逆转劣势。

所以如果面对俄罗斯和中国的弹道导弹,美国的反导系统效果应该十分存疑,但是面对朝鲜未来可能发展的早期弹道导弹估计有一定的拦截效果。如果未来激光技术出现跨越式的发展才可能会使盾超过矛,但是到那时更可能的是矛也已经不是原来人们心中的那个矛了。


超视距天波雷达


肯定会有效,只能说拦截概率有多大的问题。美国人打这么多年仗,随时也会准备挨打,他们也不傻!花那么多钱研究出来的东西如果不管用要它干啥?买家也不傻,如果不管用人家也不会要,这种事儿能骗一个人,但骗不了一个国家。不要轻视对手,战争一旦来临,导弹不会跟任何人开玩笑。中国人能干的事儿,美国人不会差!别总幻想着中国如何用导弹打美国人,美国人从来都是先发制人政策,先想好我们如何对付美国人的导弹再说。红旗系列能不能防的住还是个未知。缅甸内战落在中国境内炸死伤老百姓,说明我们的防御并不是很完善,美朝如果开战,还有没有炸弹落到中国境内依然需要考给我们的部队,美国人当然会在合适的时候考验一下!低估或唱衰美国军除了过过嘴隐实际没什么好处~~


历史因为没有我


中国反对美国搞国家导弹

防御系统

因为这一系统不利于国际和平与安全的大局,并将损害中国的安全。中国不想就反导问题与美国发生对抗,也无意与美搞什么军备竞赛。我们反对国家导弹

防御系统

,并不是因为我们想用手里这点核武器去威胁美国的安全。我们只是希望中美之间业已存在的相互威慑的战略关系能够得以维持。众所周知,中国的核武库在5个核国家中是最小、最落后的,但中国却是五国中第一个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政策的国家。当然,中国不会允许自己的合法自卫手段遭到任何形式的削弱或被剥夺。这是中国国家安全的最重要方面之一。

从国际方面来看,美国实施国家导弹

防御系统

计划将对国际安全环境产生一系列深远的消极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美国实施这一计划将严重破坏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损害大国之间的相互信任与合作。

《反导条约》的意义在于,通过禁止美俄(前苏联)两个超级核大国建立保护全境的导弹防御系统,维护了美俄两国之间的战略平衡,客观上也维护了包括中小核国家在内的所有核国家之间的战略平衡。如果美国研发并最终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从根本上破坏大国之间业已存在的战略平衡关系,危及其他国家的安全利益。其结果必然是引发大国之间的相互猜疑和不信任,妨碍它们在国际安全事务中的协调与合作。

2、美国研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严重阻碍国际军控与裁军进程,甚至引发新一轮军备竞赛

作为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已经拥有当今世界上最大、最先进的核武库和常规武库,并奉行着以首先使用核武器为核心的核威慑政策。在这种情况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成为美国战略进攻力量的倍增器,而该计划实际上是美单方面的核扩军计划。美国此举显然孕育着引发更高水平上军备竞赛的危险。具体而言,一是可能将军备竞赛引入外空,二是可能将军备竞赛从进攻性武器扩大到

防御性

武器。

3、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将严重损害国际防扩散机制和努力。

美国声称,它研发反导系统是为了对付日趋严重的导弹扩散威胁。对此,我并不认同,大多数人也不认为美国面临这种威胁。实事求是地说,美国夸大了来自所谓“有关切国家”的导弹威胁。我认为,美国搞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无异于“饮鸩止渴”,非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动摇国际防扩散机制的根基,刺激导弹的进一步扩散。

5、美国实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将使国际关系中的军事因素上升,不利于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

从本质上讲,国际上围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的争论,是关于建立何种国际秩序的争论,是单极与多极之争。国际上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认识到,美国研发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真正动机在于谋求自身的绝对安全。一旦美国部署了这一系统,无论其是否真正有效,都会进一步助长美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单边主义及使用或威胁使用武力的倾向。其结果是,军事因素在国际关系中将起更大作用,本该用于经济发展的大量财力和物力将不得不用于发展军备。在这种情况下,国家没有真正的安全感,世界不能稳定。

5、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不利于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安全。

美国推进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计划,不仅将破坏全球战略平衡与稳定,也将对亚太地区的安全努力造成冲击。不仅如此,美国还打算在亚太地区部署战区导弹防御系统。研制和发展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本身也许并不违反《反导条约》,但关键问题是,美国准备在亚太地区部署的所谓战区导弹防御系统规模有多大,它的性质和作用是什么?如果这种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可以用作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部分,构成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在亚太地区的前沿部署,那么,它对亚太地区安全与稳定造成的冲击就不亚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

美方已经表示,愿就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与俄、中等国进行坦率的对话。中方表示欢迎。中方愿通过对话,进一步向美方表明自己的立场和关切。我们希望通过认真、坦率的对话,能增进相互了解,缩小分歧,以利于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大局。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会与任何国家结盟。在此前提下,中方会与有关各国就反导问题保持磋商和接触。

在谈到有关中国核武器现代化问题时,首先要看所谓核武器现代化的定义是什么。如果核武器现代化是指核武器质量改进,那么,众所周知,核武器试验是发展和改进核武器的必要手段。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已明文禁止一切核武器试验爆炸和其他核爆炸。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国与其他核国家都不可能进行核武器现代化,无核国家也无法寻求发展核武器。淘汰和更新旧有核武器和核武器现代化并非完全是一回事,这是所有核武器国家都在从事的事情。中国的核武器发展迄今已有近四十年了,对一些核武器进行淘汰和更新,以提高其安全性和可靠性,防止核武器的意外发射和事故,是很自然的。

中国发展核武器完全是为了自卫,中国将继续奉行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中国不会参加核军备竞赛,也不会坐视其有限核力量的有效性受到威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