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孩子大了不听话了,父母的话没有威严了怎么办?

很多父母,在孩子进入青春期后,家庭教育矛盾重重,发现以前的教育方式有些力不从心,比如,

不写作业、逃学,沉迷网络,早恋,不服管教,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等等。为什么以前听话的孩子变得陌生了,那个言听计从的乖宝宝不见了?妈妈说的话什么时候开始不管用了?

为什么孩子大了不听话了,父母的话没有威严了怎么办?

一位教育专家讲得好,“父母对孩子说教需要心理资本,这个资本是今后爱他、教育他、约束他的一个重要力量”。想当一个好妈妈,那就不要在孩子面前当领导。当一个好爸爸,那就一定要协调家庭关系。

有句俗话“不聋不瞎,不配当妈,不闻不问,不配当爸”,孩子有点小毛病,偷着看漫画,玩会儿小游戏,妈妈知道吗?当然知道,不知道的话那一定是后妈。

有位母亲感慨“看见孩子就想唠叨一会,看不顺眼就想批评几句,小时候还管用,到青春期了,现在感觉说的越多,在孩子面前越没有威严,孩子不但烦,还顶嘴,都不爱回家”。

为什么孩子大了不听话了,父母的话没有威严了怎么办?

妈妈的角色

但是一个好妈妈是怎么做的呢?好妈妈能够掌控孩子学习发展全局,不是眉毛胡子一把抓,事无巨细的去掌控孩子的鸡毛蒜皮。

孩子有时候就像一个小偷儿,把不讨妈妈喜欢的爱好和秘密藏起来,而且分门别类做上记号,藏在心里,妈妈越严厉禁止,孩子藏得越紧,既担心害怕,又紧张刺激,搞得家里像谍战一样。我曾经翻遍了孩子的电脑,最后在一个匿名隐藏的文件夹的找到过好几个压缩包存档的漫画。

为什么孩子大了不听话了,父母的话没有威严了怎么办?

爸爸的角色

爸爸去哪儿了?爸爸的价值是不可替代的。妈妈不好说的话,他全给说了,妈妈下不来的台阶,他给下了,日常中的爸爸是妈妈的好捧哏,对孩子的掌控中,爸爸要负责给妈妈量活儿。 妈妈批评孩子的时候,有时候语气难免激动一些,用词难免过激一些,动作难免粗暴一些,那么爸爸需要掌控这个节奏和氛围,

过来人这样说

每一位望子成龙的父母眼里没有完美的孩子,只有听话的孩子,换位思考一下,在孩子眼里,父母是不是完美的呢?肯定不是,被孩子崇拜的五体投地的父母我还没见过。所以不必事事都要求孩子完美,有瑕疵的美玉,精心雕琢更具价值!

为什么孩子大了不听话了,父母的话没有威严了怎么办?

有时候,想得到更好的孩子,就要容忍孩子的短处,包容短处然后努力争取长处,给孩子一点后退的空间,缓解一下日常的压力,不要把孩子绷得像弹簧那么紧,

咄咄逼人不是从来不会达到说教目的。唠唠叨叨压根不是最好的选择,与孩子情感沟通需要言语情商的强大,而不是东风压倒西风的强硬。独断专行是不会培养出孩子的独立自主。

啥是心理资本

有人说教育孩子需要父母积累心理资本,良好的沟通、良好的反馈,良好的自我认识是教育心理资本能够得到支撑的三个心理状态,这个状态可以让孩子以积极的心理接受父母的说教。那么这种心理资本从何而来?他的持续性有多长?

为什么孩子大了不听话了,父母的话没有威严了怎么办?

家庭的生活质量、家人的生理健康、家人的人际关系、父母的主观幸福感,这是早期建立教育心理资本的四个方面,每个都缺一不可,孩子只有在这样健康的家庭长大,才会对生活充满信心,才会对父母产生依赖,才会从内心深处产生幸福感,如果父母能给孩子一个这样的家庭成长环境,那么父母的话一定是有力量的,有威严的,这就是父母的教育心理资本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