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靜:《憶在湘西過年》丨新春名家誦讀

刘静:《忆在湘西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爆竹聲中辭舊歲,

誦讀聲中迎新年!

刘静:《忆在湘西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大年初一至初六

一天一位總檯名嘴

一天一篇經典美文

用聲音陪您過年

今日誦讀嘉賓

中央廣播電視總檯央廣主持人劉靜

刘静:《忆在湘西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刘静:《忆在湘西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聽眾朋友,大家好,我是劉靜,給您拜年了!祝大家新春快樂、吉祥如意!中國傳統民俗中,一年中最熱鬧的日子,大致就是端午、中秋和過年。今天我們就來聽聽沈從文先生的《憶在湘西過年》,聽一聽翠翠的邊城,過年是怎樣的熱鬧情形。

《憶在湘西過年》節選

我生長的家鄉是湘西邊上一個居民不到一萬戶口的小縣城,但是獅子、龍燈、焰火,半世紀前在湘西各縣卻極著名。

逢年過節,各街坊多有自己的燈。由初一到十二叫“送燈”,只是全城敲鑼打鼓各處玩去。

白天多大鑼大鼓在橋頭上表演戲水,或在八九張方桌上盤旋上下。晚上則在燈火下玩蚌殼精,用細樂伴奏。

十三到十五叫“燒燈”,主要比賽轉到另一方面,看誰家焰火出眾超群。

刘静:《忆在湘西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我照例憑頑童資格,和百十個大小頑童,追隨隊伍城廂內外各處走去,和大夥在炮仗焰火中消磨。

玩燈的不僅要憑氣力,還得要勇敢。為表示英雄無畏,每當場坪中焰火上升時,白光直瀉數丈,有的還大吼如雷,這些人卻不管是“震天雷”還是“猛虎下山”,照例得赤膊上陣,迎面奮勇而前。

我們年紀小,還無資格參與這種劇烈活動,只能趁熱鬧在旁吶喊助威。有時自告奮勇幫忙,許可拿個松明火炬或者背背鼓,已算是運氣不壞。

因為始終能跟隨隊伍走,馬不離群,直到天快發白,大家都燒得個焦頭爛額,精疲力盡。

隊伍中附隨著老漁翁和蚌殼精的,蚌殼精向例多選十二三歲面目俊秀姣好男孩子充當,老漁翁白鬚白髮也做得儼然,這時節都現了原形,狼狽可笑。樂隊鼓笛也常有氣無力板眼散亂的隨意敲打著。

有時為振作大夥精神,樂隊中忽然又悠悠揚揚吹起“踹八板”來,獅子耳朵只那麼搖動幾下,老漁翁和蚌殼精即或得應著鼓笛節奏,當街隨意兜兩個圈子,不到終曲照例就癱下來,惹得大家好笑!

刘静:《忆在湘西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最後集中到個會館前點驗傢伙散場時,正街上江西人開的南貨店、布店,福建人開的煙鋪,已經放鞭炮燒開門紙迎財神。

家住對河的年輕苗族女人,也挑著豆豉蘿蔔絲擔子上街叫賣了。有了這個玩燈燒燈經驗底子,長大後讀宋代詠燈節事的詩詞,便覺得相當面熟,體會也比較深刻。

刘静:《忆在湘西过年》丨新春名家诵读

《企業家夜讀》

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一檔

專注於企業家群體的閱讀朗讀節目

每週日晚九點準時播出

喜馬拉雅FM、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時呈現

往期精彩

王樹彤《未選擇的路》

任匯川《青春》

管清友《早晨從中午開始》

勵行根《科學的價值》

徐和誼《相信未來》

陳忠偉《熱愛生命》

謝偉山《孫子兵法》

劉自鴻《必然》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時代》

程虹《我感到了陽光》

夏華《生如夏花》

張躍《九三年》

劉棠枝《平凡的世界》

譚文清《財富的福音》

曾強《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劉昕《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梁建章《給我未來的孩子》

苗鴻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餘鋼《門前》

俞敏洪《給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信》

尹燁《大醫精誠》

陳榮華《只有一個人生》

劉積仁《遠方》

宋志平《再別康橋》

閱讀的價值

讀書,獲得更多的生命經驗

慢下腳步,感受寧靜和自由

詩歌就像給靈魂洗澡

心靈深處有風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