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驗重慶應急救援體系“加速度”

通過建立統一響應支援的應急處置機制,充分發揮地方、企業、社會力量等各方作用,有效提高救援效率、形成合力,聽重慶市有關人員這樣說——

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進入“加速度”

■把分散各處的應急資源和力量整合起來,避免應急資源條塊分割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

■應急管理部採取的視頻連線會商方式、建立的部際聯合工作組機制,為現場應急救援提供了高級別的指揮協調,可以全面協調、統籌、調動各救援力量全力配合救撈工作。

■把分散體系變成集中體系,把低效資源變成高效資源,正是因為調度有方,各方救援力量得以高效整合。

■在全國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進入“加速度”的關鍵時期,我覺得建立健全全區應急聯動救援機制至關重要。

■我們把理順體制機制、構建應急管理體系放在今年各項工作的首位,全面推進風險防控體系建設,著力防範風險、化解風險。

記者再次見到重慶市萬州區藍天救援隊隊員時,是今年的3月21日,他們正在國家陸地搜尋與救護(重慶)基地摩拳擦掌,準備與來自重慶、湖北、四川、貴州和雲南5個省(直轄市)的26支社會救援隊伍一較高下,爭奪進入全國首屆社會救援力量技能競賽培訓考核的名額。

距離記者在重慶萬州區“10·28”公交車墜江事件現場首次見到這支隊伍,已過去5個月了。

加速度開展建設

5個月來,這支隊伍每天都在積極備戰全國首屆社會救援力量技能競賽。萬州區藍天救援隊參賽隊員熊偉鵬認為,這是應急管理部組建後舉辦的首屆競賽,標誌著社會救援力量被正式納入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對促進救援力量統一協調意義重大。

在重慶萬州區“10·28”公交車墜江事件應急救援中,第一支到達救援現場的國家應急救援隊——國家水上應急救援重慶長航隊,在這5個月裡也沒閒著。“我們正在加緊水上救援設備設施籌備工作,並已向有關部門申請,在大型起吊裝備、施救搶險裝備、水下搜尋和深潛裝備等方面加大投入,不斷提升長江上游應急裝備水平,適應水上應急救援需要。”重慶長航隊總經理羅小云說。

當時,正是羅小云全程指揮“長江救撈二號”吊索提升,將萬眾牽掛的墜江公交車成功打撈出水,完成了應急救援任務。

把分散各處的應急資源和力量整合起來,避免應急資源條塊分割和低水平重複建設,在應對突發事件時,形成統一高效的應急救援體系。在應急管理部組建一年後,無論是應急救援“國家隊”,還是社會救援力量,都有了這樣一個共識:國家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進入“加速度”。

机构改革这一年| 体验重庆应急救援体系“加速度”

高層級指揮協調

不是簡單的“物理相加”,而是要真正發生“化學反應”。在這次應急救援中,重慶市應急管理局局長冉進紅體會到了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帶來的巨大變化,這種變化首先體現在指揮協調的層級和效率上。

“事件發生後,應急管理部在應急救援指揮協調方面反應速度快、響應層級高,應急管理部黨組書記黃明牽頭組織視頻會商,應急管理部副部長孫華山率領部際工作組當天抵達萬州指導應急救援工作。”冉進紅說,高層級指揮協調確保了應急救援工作的統一指揮和高效運行。

“派出工作組、調集救援力量,以最快速度趕赴事件地點開展救援;應急管理部、公安部、交通運輸部會同市應急管理局、上海打撈局等單位在救撈船上設立前線指揮部,負責救撈期間現場指揮和各項救撈保障工作……”重慶市萬州區應急管理局救援協調和預案管理科科長樊恩華告訴記者,應急管理部採取的視頻連線會商方式、建立的部際聯合工作組機制,為現場應急救援提供了高級別的指揮協調,可以全面協調、統籌、調動各救援力量全力配合救撈工作。

據他回憶,事件發生後的第二天(2018年10月29日)早上6點鐘,便有70多艘救援船隻到達出事水域開展救援,“包括重慶長航隊、交通運輸部上海打撈局、公羊隊、藍天救援隊等在內的各方救援力量在出事水域待命,一下就滿足了救援需要”。

救援力量的充足,使得整個救撈工作得以在5天內完成。“這就是高層級指揮協調為應急救援帶來的‘加速度’。”冉進紅說。

高效率調度各方

“把分散體系變成集中體系,把低效資源變成高效資源,正是因為調度有方,各方救援力量得以高效整合。”樊恩華感慨不已。

“本次救援難度非常大:一是水面指揮和管控難度大;二是探測定位公交車難度大;三是救撈吊起難度大;四是水下情況複雜,探摸固定車輛難度大、風險高。”樊恩華說。

在應急管理部牽頭的部際聯合工作組

調度下,應急管理部門負責蒐集彙總救援數據資料、提出救援時間節點、牽頭擬定救援初步方案,按要求現場協調各方面救援力量等;交通部門負責調集應急隊伍和應急裝備,參與事件處置;公安部門負責開展現場維穩、交通管制、事件原因調查、善後處置等工作;海事部門負責組織船舶,參與現場搜救和水上交通管制,確保通航安全;衛生、民政、長江航運、武警、消防、港航、電力通信等單位和隊伍也各司其職,協助救援。

冉進紅告訴記者,在應急管理部合理調度各方救援力量的情況下,救援工作忙而不亂,有序有力推進。

“部際聯合工作組會同各方救援力量研究分析,根據現場環境、水文資料、救援力量不斷修改完善搜救方案,以最快速度制定了車輛探測方案、救撈搜救方案,確保了救援工作安全順利開展。”樊恩華說。

同時,在部際聯合工作組調度下,各方救援力量迅速集結整合,形成合力。“按照現場救援指揮部指令,所有救援力量由重慶長航隊統一調度指揮。”羅小云告訴記者,

救援力量整合後,上海打撈局負責完成主體救撈任務;長航中山艦救援隊、重慶展宏圖救援隊負責提供電力和起吊設備、點位船及其他裝備;藍天救援隊、公羊隊等社會救援力量負責開展輔助性工作。

補短板推進改革

“事件帶給我們的教訓是極其慘痛的,但也給我們應急管理體制機制和應急救援創新工作提供了啟示。”樊恩華說。

樊恩華認為,事件暴露出了萬州區應急救援力量不足的問題,加強應急救援能力建設勢在必行,包括救援隊伍建設、裝備建設、專家隊伍建設三個方面。目前,萬州區計劃根據產業佈局、危險源分佈和交通、地理條件,建成若干支專業應急救援隊伍,加強高危行業救援裝備建設,根據各行業實際培養選拔建立一支關鍵時刻起作用的專家隊伍等。

“在全國應急救援體系建設進入‘加速度’的關鍵時期,我覺得建立健全全區應急聯動救援機制至關重要。”樊恩華說,萬州區立足於建立一套政府統一指揮、社會共同參與、各部門協調運轉的應急救援體系,通過強化軍地之間、政企之間的協同配合,發揮應急救援“國家隊”和社會救援力量的作用。

冉進紅告訴記者,這次應急救援處置工作給重慶市應急管理、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救災工作帶來深刻啟示,為高效推進地方應急管理體制機制改革,重慶市應急管理工作正立足以防為主,邊防範、邊應急、邊建設。我們把理順體制機制、構建應急管理體系放在今年各項工作的首位,全面推進風險防控體系建設,著力防範風險、化解風險。”冉進紅說。

中國應急管理報 記者:左希斌 董 林 轉載請標明出處

中國應急管理報 新媒體中心 編輯:張曉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