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姓“嬴”嗎?為何沒有後代?現代姓氏是古代流傳下來的嗎?

Royal_往事隨風


首先肯定的是秦始皇姓“嬴”。

然而在先秦時代其實是分開的,到了漢朝時期才逐漸二合為一。

據《通志·氏族略》記載:“秦滅六國,子孫該為民庶,或以國為姓,或以姓為氏,或以氏為氏,姓氏之失,由此始……茲姓與氏渾為一者也。”自此以後,姓即氏,氏即姓,姓氏或氏姓成了姓或氏的一種書面用語。

起初“姓”和“氏”是有本質區別的:姓所以別婚姻

”,“氏所以別貴賤”,“貴者有氏<strong>賤者有名無氏

<strong>

現在一般都是說秦始皇嬴政,可見現在普遍認為“嬴”是秦朝的姓,但是作為貴族來說,秦國國君肯定稱自己為“趙氏”,秦始皇的名字就不應該是嬴政,秦始皇應該被稱作為趙政,不過一般在先秦時代以公子XX代替,可見說秦始皇年輕的時候是公子政,再就是太子政,再就是秦王政,最後是始皇帝政。

二、秦始皇的後代

秦始皇一統天下後,實行郡縣制,秦始皇的兒子們不能分封為諸侯,只能做個閒散的貴族公子,而且秦始皇的兒子們也籍籍無名。
秦始皇最有名的後代就是長子扶蘇和幼子胡亥了,其實秦始皇一共有23個兒子,有10個女兒,子嗣可謂是不少,但是留下姓名的卻極少,除了兩位最有名的外還有公子將閭和公子高 。
但是為何秦始皇的後代寥寥無幾呢?其實這要歸罪於胡亥,他一步步的幹掉了自己兄弟姐妹。
1.為了登上帝位殺死長兄扶蘇
秦始皇第五次巡遊時在沙丘病重,秦始皇命趙高寫遺詔給扶蘇,讓其歸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遺詔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去,秦始皇病死。趙高害怕扶蘇繼位會對自己不利,於是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順便賜死扶蘇。
賜給扶蘇的詔書為:“朕巡天下,禱祠名山諸神以延壽命。今扶蘇與將軍蒙恬將師數十萬以屯邊,十有餘年矣,不能進而前,士卒多秏,無尺寸之功,乃反數上書直言誹謗我所為,以不得罷歸為太子,日夜怨望。扶蘇為人子不孝,其賜劍以自裁!將軍蒙恬與扶蘇居外,不匡正,宜知其謀。為人臣不忠,其賜死,以兵屬裨將王離。”
扶蘇為人忠義仁孝,接到詔書之後對蒙恬說:“父而賜子死,尚安復請!”,然後就自殺了,蒙恬想去申訴,最後被殺死於獄中。
2.害死大部分兄弟姐妹
胡亥登上帝位之後,重用趙高,推行嚴刑峻法,另外秦二世亦覺得自己得位不正,根基不穩,於是趙高替他想出“誅大臣及諸公子”來立威。(語見《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趙)高曰:“……今陛下初立,此其屬意怏怏皆不服,恐為變。且蒙恬已死,蒙毅將兵居外,臣戰戰慄慄,唯恐不終。且陛下安得為此樂乎?”二世曰:“為之奈何?”趙高曰:“嚴法而刻刑,令有罪者相坐誅,至收族,滅大臣而遠骨肉;貧者富之,賤者貴之。盡除去先帝之故臣,更置陛下之所親信者近之。此則陰德歸陛下,害除而奸謀塞,群臣莫不被潤澤,蒙厚德,陛下則高枕肆志寵樂矣。計莫出於此。”)
於是秦二世用此法,殺害蒙毅等與趙高有隙之臣,還將秦始皇的十二兒子僇死咸陽市,十位公主在杜地(今陝西咸陽東)五馬分屍,(見《史記·李斯列傳第二十七》殺大臣蒙毅等,公子十二人僇死咸陽市,十公主矺死於杜)。後來秦二世和趙高再次屠戮一批功臣,另將秦始皇的六位兒子戮死於杜。(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而六公子戮死於杜。”)
3.逼死公子將閭三兄弟
雖說“欲加之罪何患無辭”,但是胡亥的另外公子將閭等三個兄弟,胡亥還真找不出什麼罪名來陷害,於是只能將他們關在宮內,防止發生變故。
秦始皇多數女兒被趙高和胡亥幹掉之後,趙高就派人去逼公子將閭三兄弟自盡,秦二世給出的理由是他們三人有“不臣”之心,公子將閭反駁說:“宮廷中的禮節,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定的禮制,我們也沒有違背,聽命應對,我們更沒有一點過失,為什麼說我們不是國家忠臣,卻要我們自裁?”
派來逼他們自盡的使者很無奈的說了“自己沒有參加定罪,只不過是奉命行事而已”,將閭知道自己必死無疑,於是大呼三聲:“老天,我實無罪呀!”兄弟三人流涕拔劍自殺。(事見《史記·卷六·秦始皇本紀第六》)
4.無奈殉葬秦始皇的公子高
秦始皇僅存的兒子只剩下公子高和秦二世了,公子高本想出逃的,但是害怕被滅族,於是只能無奈的上書選擇殉葬來保全家人,他上書說:“不忠者無名以立於世,臣請從死,願葬酈山之足。唯上幸哀憐之。”
胡亥正不知道以什麼名義殺死他,見他的上書如此說特別高興,於是和趙高商議後,立馬同意他殉葬,還賜給他十萬錢的喪葬費,他也算是死法最好的公子了。(事見《史記·卷八十七·李斯列傳第二十七》)
5.自食惡果的秦二世
秦二世殺光自己的兄弟和趙高的政敵後,他的政治使命算是完結了,此時趙高掌握實權,實行高壓和殘暴的統治,此時爆發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也乘機開始復國。
胡亥在位三年後,趙高又有了不臣之心,在內外交困的時候,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年僅二十四歲,秦朝滅亡的喪鐘也漸漸靠近了。

三.秦始皇的後裔去了日本

秦二世胡亥被趙高逼殺後,趙高立子嬰為秦王,子嬰後來又誅殺了趙高,劉邦入關後,秦王子嬰投降後又被項羽所殺,秦朝皇室自此絕跡。
秦王子嬰多數認為是扶蘇之子,但是也有認為其是始皇之弟、胡亥之兄、始皇之侄的說法。不管如何秦朝在子嬰時滅亡,秦朝的皇室成員或死或淪為庶民。秦王室很多人改以“秦”姓,也有變音為“銀”或“寅”姓,不過嬴姓還是存在的,正史中記載有西漢嬴公、東漢嬴諮、明朝嬴啟高等。
不過根據日本的史料《日本書紀》,在應神天皇14年(即公元283年)秦王朝的後裔弓月君(《新撰姓氏錄》作融通王)帶領貊(mò,即樂浪郡)地區二十七縣的人從朝鮮半島的百濟國來到日本,也有說在仲哀天皇(192—200年在位)時秦始皇四世孫功滿王來到了日本。
從日本史料可見秦始皇的後代來到了日本,到日本初期他們中一部分做出納工作,還有一部分給天皇養蠶織絹,於是他們被賜姓為“太秦公”。到九世紀時秦氏已分支成太秦公、秦長連、秦野、秦人、秦川、秦上、秦下、秦內、秦井、秦多、秦當、秦佐、秦冠、秦前、秦黨、秦原、秦部、秦許、秦常、秦勝、秦人部、秦川邊、秦大藏、秦小宅、秦井手、秦中家、秦田村、秦長田、秦物集、秦泉寺、秦高橋、秦達布、秦佐此佐等分支。
秦人在日本的權利逐漸增大,對鴨川一帶的開發有很大的貢獻,在平安時代部份人以惟宗氏為名,島津氏亦以秦氏先祖而自稱,四國的長宗我部氏和香宗我部氏也自稱是秦氏後裔。
另外根據前首相羽田孜就自稱是秦始皇后裔,其自述說:在1554年秦幸清戰敗秦氏被禁,秦人改姓羽田、波多。不過秦幸清不見於日本戰國大名中。其實很可能這些自稱是秦始皇后裔的日本人是為了抬高自己罷了。
歡迎關注【最愛肉丸子先生】,用輕鬆有趣的方法,為你解讀有趣有料的歷史!

最愛肉丸子先生


“嬴”姓,是上古八大姓之一,很明顯,這個姓當中還帶著“女”字,是在母系社會時期流傳下來的。在古代的時候,姓來源於母系,而氏來源於父系。秦始皇姓嬴氏趙,所有叫嬴政也可以,叫趙政也可以。

秦始皇沒有後代嗎?這個是不可能的,其實迄今為止,國內還是有嬴姓分佈的,但是數量很少,全國也就幾萬人吧,以江蘇境內分佈的居多,但是分佈的也比較的散。在秦朝滅亡後,六國遺民都非常的痛恨秦國,特別是秦始皇,所有秦朝的嬴姓族人都四散逃逸,還有很多人都隱姓埋名了,所以即使有後代也不清楚。

同時呢,司馬遷在《史記卷五·秦本紀》當中記載了,當代的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瞿等姓氏的漢族人,在最早的時期都是出自嬴姓,被稱之為是嬴姓十四氏。


悠然歲月



秦始皇原本是庶出別枝,為嬴姓趙氏。名為趙氏。後來異人認華陽夫人為嫡母后,成為嫡出的嬴政。

秦始皇沒有後代,他的兒孫大多數被胡亥所殺。少數倖存者被項羽所殺。

胡亥屠殺群公子時,原本公子高已經逃脫。但秦朝以法家思想治國——夷族連坐。公子高為了不受妻兒首株連。上書秦二世,稱如果能免除妻兒之罪。自己原因投案自首,併為先帝陪葬。

秦二世答應,並賞賜了公子高。公子高以自己的死,換取了妻兒的性命。但其妻兒與秦王子嬰等人一起,最後被項羽所殺。

假如秦朝不以法家思想治國,公子高就逃亡了。秦始皇就不會斷子絕孫了。

可以說,是法家思想,害的秦始皇斷子絕孫。


楊朱學派


首先秦國國君的姓是贏是沒有問題的!至於為何後世贏姓少一會再說。



大家好我是騷人與墨客(歷史原創領域),期待各位志同道合的朋友關注!近期多為回答喜歡的朋友可以來關注!



先來看看姓、氏是如何來的。

最早的社會是母系社會,女性權利比男權高。女生就字義來看女生合起來就是一個“姓”字,所以古代女子為姓,到了後期男權漸漸提高於是就有了氏,所以姓氏是不同的意思。而有了姓後自此子孫後代不論男女姓氏萬世不變(除了一些特殊情況)。



好了現在就來說說秦國的姓氏——贏是如何來的。



炎帝神農氏想必大家都知道,現在咱們大名鼎鼎的大秦就是炎帝神農氏的後代。神農氏依靠農耕發家,對天氣地理很是熟悉。在舜帝時期,舜帝派大禹治水,而身邊就有神農氏後裔,秦國的贏姓也是從那時候來的!



這個人就是伯益,所以這個伯益就是始皇帝的祖先(也就是贏姓的始祖)。



最後時代變遷,到了西周時期伯益的後代造父自己製作了一輛馬車送給了周穆王。周穆王很高興自然就要賞賜造父,於是將造父封於趙地,於是就有了造父後代的趙姓。

就這些來看贏姓和趙姓本是同宗,祖先都是伯益(也可以說是神農氏後裔)。



不過到了後期始皇帝一統天下,準備來個萬世基業,沒想到二世而亡,而且可笑的是自己小兒子胡亥篡位後將對自己帝位有威脅到兄弟姐妹全部殺死,這也算是秦國自斷後路。可是也不能說後世就沒有秦始皇的後代,因為胡亥殺的只能是自己同輩且是始皇帝親生的,秦國難道只有秦始皇一個人嗎?顯然不可能。



而且秦國滅亡,項羽劉邦一定不會放過秦朝子孫,所以會進行屠殺,但也不至於一個不留。或許贏姓子孫逃過一劫後,隱姓埋名改姓秦,也算是為了記住自己的根了。

所以是說秦始皇姓贏氏趙!

我是騷人墨客,專注歷史領域喜歡可以關注。如果回答有什麼不對歡迎指出!


騷史君


第一個問題:

秦始皇嬴政,也稱趙政。這是為什麼呢?古代的時候貴族都有姓和氏,贏就是秦始皇的姓,趙是他的氏,嬴姓趙氏。戰國時候的秦國和趙國其實是同宗同源,為什麼這麼說呢?

那時候的姓得自遠古的祖先,一直流傳,因此比較穩定。贏姓最早來自於皋陶,皋陶之長子為伯益,就是秦的先祖。相傳伯益善於畜牧、狩獵,且為人品德高尚,因此被舜選為繼承人,可其卻堅辭不受,躲進了深山裡。一直到西周時,他的子孫嬴非子因為善於養馬,而被周孝王封附庸,在秦地建城。後來一直到西周滅亡時,秦襄公贏開因為救駕有功,並且輔佐平王東遷,所以才被封為諸侯得以建國,而他被封的岐山以西的地,就是西周原來自己的直轄領土,因為被犬戎攻破鎬京,所以平王放棄而東遷,所以秦的領土可以說是襄公、文公以及後來的數代英主自己打回來的。

而氏的由來一般是貴族得為與自己血緣關係比較近的有名氣的先人。趙氏是來自於周朝的贏造父,他由於善於駕馭馬車而成了周穆王的司機,並且在周穆王平定徐國徐偃王造反時立了大功,所以被周穆王封賞趙城(今山西洪洞),造父於是就以趙為氏。因為當時造父算是最出名的親戚,所以秦的祖先也以趙為氏,所以秦國是趙氏。

第二個問題:

史載始皇帝有兒子23個,女兒10個。有名字記載的為四人:扶蘇(長子)、公子高、公子將閭、胡亥(第十八子,即秦二世)。其中扶蘇被趙高、李斯的假聖旨賜死,因而自殺,其餘子女均被趙高慫恿胡亥給殺死,其手段之殘忍,可說毫無人性可言。他先是在咸陽斬首十二個兄弟,然後又在杜郵碾死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對名聲比較好的公子將閭三人,由於實在羅織不出罪名,將他們賜劍逼死。

孫子一輩的只有子嬰一人留有名字。子嬰是扶蘇的嫡長子,也就是他發動政變剷除了趙高,成為秦三世。如此看來,胡亥應該沒有將兄弟姐妹的家族整個滅絕,不然也不會留著子嬰了。但是他們也最終沒有逃得了,項羽入關後,由於對秦的仇恨遂引兵屠戮咸陽,將包括已經投降的秦王子嬰在內的所有始皇族人一併殺死,至於是否有漏網之人史書沒有記載。

第三個問題:

由於當時項羽的屠戮,所有贏姓人均四散奔逃,以求活命。而且由於後代的史官、書籍多抹黑秦朝始皇,於是大部分人為了不受歧視而改做他姓,由此贏姓更是衰落,在明之前史料僅記載過兩個贏姓的人,西漢嬴公及東漢嬴諮。

一直到了明朝末年,武舉嬴啟高由於參與平定奢崇明、安邦彥、安孝良之亂而立功,嘉封驃騎將軍,後在阻擊張獻忠的戰鬥中,陣亡於綿州(今四川綿陽)沉香鋪。皇帝追念其功勳,封他的兒子嬴洲(字步海)錦衣千戶,後來這一支贏氏族人定居於川黔交際之地至今。


探尋歷史真理


據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記載,富商呂不韋娶了諸姬為妾,且諸姬有了身孕,在秦始皇的父親秦莊襄王看後很是喜歡諸姬,而富商呂不韋為了自己的前途著想,不惜將懷有身孕的諸姬贈送與秦王。秦莊襄王之前並不知道諸姬懷有身孕,在不久之後諸姬便生下了秦始皇嬴政,但從《史記》的這段記載來看,很多人就此認為秦始皇因當姓呂,而非姓贏,但事實是這樣的嗎?下面就一起跟隨小編來了解一下這段故事吧!



話說有一天,呂不韋在家裡設宴招待客人,這場宴會只有兩個人,一個為呂不韋,另一個為一個異國國君的公子。雖然只是兩個人的家宴,可是場面依舊的奢華繁榮,一開始就是眾多的舞女翩翩起舞,而趙姬就在其中。趙姬作為一個能歌善舞的奇女子,很快就把這位客人迷得神魂顛倒,像趙姬這種絕世美女,無論讓哪個男人看上一眼,都會深深的被她的美貌所折服。異人看了趙姬的舞姿和美貌之後,顧不得他秦國太子安國君嫡子的身份,端起酒杯就像呂不韋敬酒,祈求他把趙姬賞賜給自己。在這之前,呂不韋已經看出了異人對趙姬的喜愛,可萬萬沒想到異人會提出這樣的請求,這讓呂不韋很是生氣,因為趙姬不是一般的舞女,而是呂不韋最喜愛的小妾,沒有之一。



但是呂不韋想了想,自己為了異人不惜散盡家財來博得政治上的成就,最後強忍著怒火把趙姬獻給了秦國安國君嫡子,而這位公子呢?面對呂不韋的慷慨贈與,自然也絲毫不謙虛,酒也不喝了,飯也不吃了,抱著美人就那啥去了。所以按照史書記載來看,秦始皇不是秦莊襄王的生子,也不是呂不韋的兒子,而是安國君嫡子的私生子。



而在秦始皇駕崩之後,他的子孫卻因為皇位的爭奪而淪為為幾乎滅絕的地步,殺死他後代的並不是別人,而是他的第十八個兒子,秦二世胡亥!在奸臣趙高的支持和慫恿下,秦二世胡亥先後假傳聖旨逼公子胡蘇自殺,又擔心即位后皇位遭到威脅,先後殺死了自己的親姐妹和兄弟。不過在這之後,同樣的悲劇再次展現在人們眼前,奸臣趙高廢了秦二世胡亥,立子嬰為帝,史稱秦三世,後來在西楚霸王項羽打到咸陽,火燒咸陽宮,手刃了秦三世子嬰。自此之後,關於秦始皇紫順後代的去向成為了歷史上的一個謎團,或許想要知道真相,只能親自去問胡亥了。



按照史料來說:秦始皇的後代早已被公子胡亥殺死,又有了西楚霸王項羽的神補刀,但是至今仍有一批人以秦始皇后代的名號自稱,其中讓人們比較信任的有這麼幾個姓。



按照史料來說:秦始皇的後代早已被公子胡亥殺死,又有了西楚霸王項羽的神補刀,但是至今仍有一批人以秦始皇后代的名號自稱,其中讓人們比較信任的有這麼幾個姓。比如秦,秦姓在當今中國有很多,但並不是所有姓秦的都是秦始皇的後代,也有不少改成了“銀”和“寅”,不過這僅僅是在字音上的改變而已。不可否認在秦朝時期有不怕殺頭的貴族不改姓,所以綜合上述,如果你姓“銀”、“寅”、“贏”、“秦”,都有可能是秦始皇的後代。


3分文說


秦始皇姓嬴名政,也叫趙政(因出生於趙國,所以叫趙政),是炎帝神農氏後裔。

舜帝時,神農氏的後裔伯益因輔助大禹治水有功而賜嬴姓,伯益就是嬴氏開姓始祖。而當時的趙國人也是伯益的後裔,西周時,伯益的後裔造父造了一輛八匹馬的車獻給了周穆王,因有功而封於趙(地名),他的後裔便以趙為姓。

關於嬴政有沒有後裔這事,我的回答是肯定有,以前總聽說他的子孫被胡亥殺得乾乾淨淨,這是不現實的,贏政有二十多個兒子,還有很多孫子,無論心腸怎麼歹毒的人,總不至於把自己的親兄弟侄子們殺光吧!再說他們不會跑嗎?

是實上當胡亥對自己的兄弟痛下殺手時,有的看清了形勢便逃走了,後來秦始皇所剩下的子孫都改名換姓,以國名為姓氏改姓秦了。他們的後裔現分佈於國內很多地方,據說還有的輾轉去了日本,而且在日本人丁還比較興旺。

至於改姓,在古代是很常見的事情,其實最早的姓氏並不多,只有姜、姬、姒、姞、嬴、任、己、子等姓氏,後來由於諸多原因,很多人改以國名、地名、祖名、官名為姓氏,和因功被帝王賜姓以及避難而改姓等演變發展而來。


開拓的世界491


姓氏,血緣(家族)傳承的符號,以漢字統一標記姓氏,定型於秦、漢,主要由兩漢確立下來。也就是說,公元前220年之前的姓氏,一方面靠傳說,另一方面各地文字不同,比較雜亂,因此,姓什麼的說法都很牽強。現存先秦古籍,實際上都是兩漢書寫而成,雖然有流傳為依據,但書寫必定以兩漢用語用字為準,因此,兩漢以後的姓氏大致可以認定(少數變更除外),兩漢之前的姓氏,多為牽強附會,粉飾編造。


胡氏口語文


第一個問題:

秦始皇,贏姓,趙氏,名政。當然了,我國現行姓氏跟先秦的姓氏有一定區別。首先,姓本身緣於母系社會,也就是說上古時代的姓來源於母系,這就是為什麼姓是女字旁了。其次,氏來源於父系,隨著男權社會的穩定發展,姓氏逐漸固定下來,因為是男權社會,所以大部分人尊父氏,秦以後就很少人是什麼姓,什麼氏了,大部分人的姓氏其實就是先秦時的氏,當然也有部分人保留了原來的姓。也就是說換作現在嬴政有可能就叫趙政了。

第二個問題:

秦始皇肯定是有後代的,這個史書記載的很清楚。當然,改朝換代了,很多人為了保命,原來的姓都改了。另外,他們的家族已經退出了權力中心,無法對後世產生多少影響,所以也就沒有多少記載了。

第三個問題:

漢族是一個非常重視血統的民族,姓氏就是我們血統的符號,所以,很少有人會去刻意改變自己的姓氏。漢族現在的姓氏大部分是古時候留下來的,秦漢以後很少有增加姓氏,除非是少數民族漢化。姓氏的由來主要有君主賜姓(如秦趙兩國的共同祖先伯益就是舜帝賜姓贏氏,伯益的後人非子因為跟老祖宗一樣很擅長養馬就被周孝王復賜贏姓,非子就是秦國公族的祖先)、國號為姓(魏豹、衛鞅,申不害等等)、封地為姓(趙國公族等)等等。

下圖為秦趙兩國世系表,初讀史記,粗略不堪,歡迎指正!!



讀史正義


秦始皇是嬴姓趙氏,所以古籍上都記者是趙政。在先秦時代,姓氏是分開的,瞿、廉、徐、江、秦、趙、黃、梁、馬、葛、谷、繆、鍾、費這些都是嬴姓分出來的。秦始皇當然有後代,胡亥和扶蘇就是。現代的姓氏都是古代一個個流傳下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