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在給高考孩子鼓勵“雞湯”?請關注一下這部分“異類”的學生

在知乎上看到了一些高中生的留言:

都在給高考孩子鼓勵“雞湯”?請關注一下這部分“異類”的學生

都在給高考孩子鼓勵“雞湯”?請關注一下這部分“異類”的學生

都在給高考孩子鼓勵“雞湯”?請關注一下這部分“異類”的學生

你有接觸過抑鬱嗎

你可能不知道,在學習成長過程中,你是眾星捧月的尖子,或是在中游斡旋的平行生。都難免與抑鬱情節有過交集,但或許是你,也或許是你身邊的人,只是你當時沒有留意。

都在給高考孩子鼓勵“雞湯”?請關注一下這部分“異類”的學生

只有當跨過了高考,邁向人生的進階旅程多年後,在工作和學習中驀然回首,才能從客觀的角度看清楚------當年自己與身邊的人原來是這麼一回事。

都在給高考孩子鼓勵“雞湯”?請關注一下這部分“異類”的學生

當時抑鬱情緒就在你身體內搗亂,而你苦苦煎熬,或者在你周圍的人身上發生卻視而不見,每個人都在繃緊著同一根弦,大家都不約而同地掩飾著內心的焦慮與不安。而來自父母的希冀、老師的期許,使孩子們沒有了傾訴內心的真實消極情緒的勇氣與空間。

不得不承認,但實事就是如此,在每年這個時候,貼吧、知乎等相關話題中總聚集了一群“蓄勢待發”的高中孩子們,此刻的他們完全不是誓師大會上那個激情澎湃,意氣風發的自己。狂歡過後脫下故作的堅強,悄然回到自己堆滿書籍資料的房間,打開了電腦。

相比於在家人和學校之間,他們更願意在上網尋找出口,找到一些同樣旅途的人,互相傾吐一些埋藏至深的,自己無法控制卻又無法逃避的心事。

有個患抑鬱症的孩子說:“只有經歷過抑鬱症的人才會理解我說的話,大多數人都會把我規分成“另類”,或者把我所說的當作“不好笑的玩笑”。她所經受那些不可告知的痛苦與掙扎,又豈是我們這些旁觀者所能體會呢。

主婦發現,大多數有抑鬱情緒的孩子們,選擇在這個節點上網傾訴的目,並不是要尋求某種安慰,也不是想和其他人攜手共築防禦之牆。他們需要的僅僅是一個可以正常抒發內心的出口,能偶在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時獲得理解與同情。而不是來自家長同學的不屑、嘲笑甚至謾罵。

都在給高考孩子鼓勵“雞湯”?請關注一下這部分“異類”的學生

想起我初中時候,班上有一個男生很自閉,從來默不作聲遠離人群,經常受到我們幾個的合夥欺負,捆綁、扇耳光、跑腿什麼都幹過,也許是太融入了作惡者的氛圍,事後總有一股“為民除害”的“正義感”。

現在想來一個原本抑鬱的人,在最需要身邊朋友關心和理解的時刻,遭盡了同學朋友的排擠,冷落是一種怎樣的絕望。

多年以後,每次想起總能清楚地看到自己罪孽深重的痕跡。

高中的時候由於學習壓力,我竟也出現了抑鬱情緒,整晚地睡不著覺,我很清楚自己並非緊張和焦慮,現在理解為對眼前所做一切和對未來的不可控性無休止的懷疑。懷疑自己所做的一切對於自己是否真的有價值,我這麼拼命的努力是否真是自己內心所需,還是一種被動的盲從……類似的問題一直陪伴我度過了漫長的三年。

都在給高考孩子鼓勵“雞湯”?請關注一下這部分“異類”的學生

從一個“加害者”到一個“受害者”的經歷,我深諳高考關鍵期這些孩子們傾吐心事,真正想要的僅僅是理解與關心。慶幸的是,當奶奶父母對我的傾訴表示了理解,他們雖沒有什麼文化,也正因此他們不會以“想當然”的大人思維來回應我,而願意相信我,跟我統一陣營。父母的態度對我的鼓勵很大,一直到大學二年級,父母每次打電話來結束後都會再三加囑:“不要想多,多吃點,把身體照顧好就行。”

都在給高考孩子鼓勵“雞湯”?請關注一下這部分“異類”的學生

教育孩子,您還可以借鑑這位 。

快過端午節了,您還可以送給親朋這一根 。

買對東西好好過,跟主婦一起追尋好的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