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实现答组织执行类题时由不理想到理想的转变

考察组织执行题,其实就是提前考察你有没有具备成为一名公务人员的基本素质和能力。但从实际情况来看,考生在这种简单但又复杂的题型上得分情况并不理想。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考生没有实际工作经验。这一点可以说是绝大多数应届毕业生的共同难题,尤其是那些平常不热衷于高校社团活动的考生,面对这种问题时,更是手足无措。因为这类问题的一个基本要求就是:细节、细节、再细节。没有实际经验,细节从何谈起。

第二,有些考生有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答题思路,以致于在答题时思路不清、细节不明,整个就是一团“浆糊”,不得不说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

从备考的角度讲,要解决这两个问题,第一步是“有思路”,第二步是“有细节”,这就好比一位从来没有下过厨的人,要想做出一份美味的菜肴,必须先有菜谱,再有食料,而后就是美味的菜肴,否则,只能是一锅乱炖。

第一,想想做这件事情是为了什么,有没有必要做。尤其是作为一名公务员,公共资源是有限的,要将有限的资源发挥出无限的价值,做事情的目的意义必须明确,否则就是“师出无名”。一般来说,扣住题眼就可以看出活动的目的意义了,比如组织一次残疾人座谈会,那么座谈会的目的意义就是“重视残疾人的需求,了解残疾人的需求,满足残疾人的需求”。

第二,想想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尽量考虑周到。“世界上最怕认真两字”。事情详尽周到的准备是成功的前提。那么,从哪些角度去做准备工作呢?按照主体的思路,做一件事必定涉及这样几个要素:人、财、物、地、时。做这件事需要哪些人参与?预算几何?有哪些准备物资?地点在哪里?什么时候开始,活动的时间有多长,什么时候结束?这些都是一位筹划者需要考虑的。

第三,想想如何实现准备工作,也就是说如何用人、如何用物、如何用钱,这是几个主要的方面。如何用人?职能小组法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比如会议类的组织管理体,由于涉及的人非常多,可以分为接待组、后勤组、安保组,如果有现场直播的需要,可能还需要摄制组。

第四,想想做完事情后有哪些可以总结提高的地方。“吃一堑,长一智”,大多数活动即使在事前考虑得非常周到,但是仍然有可能会出现突发的状况,或者由于方案执行不力而出现的问题,所以这些是非常值得总结的,以避免以后再出现类似的问题。除了这个方面,还可以将这次活动取得的成绩做个小结,比如征集活动反馈、收集现场素材等内容,这些对于活动的组织者也是个激励。

最后,将组织管理题的思路做个小结:首先,根据题眼想一想做这件事情的目的意义在哪里。其次,从人、财、物、地、时的角度想一想如何考虑得更加周到,再次,从如何用人、如何用物、如何用钱的角度谈一谈如何实现准备工作,最后,从成绩和教训两个方面看看哪里有需要总结的地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