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农村有出息的子女和没出息的子女,哪个对老人来说更幸福?

小仙鸽咪咪


我个人以为,对于这个话题,可以这么理解,对于老人来说,到底是物质条件重要?还是精神陪伴重要?

虽然笔者肯定会说物质条件和精神陪伴一样重要,但是如果真的要在两者之间做出一个对比的话,个人以为,还是要看这个老人所处的时机情况,看一看老人真正需要说明。如果老人并不缺钱,他们肯定更加在乎精神陪伴,当然反过来如果老人物质生活匮乏,再好的精神陪伴也不及改善一下他们的物质生活。

为什么我对这个话题有以上的看法,因为我身边的很多老人的处境能够很好的来回答这个话题。

比如说多年以来一直养尊处优的宋奶奶,一辈子没做过什么体力活,生活质量一直也很高,到了晚年,生活质量更是有了显著的提升,比着同龄的老太太幸福不少,对于她来说,物质上的安逸和享受已经不是主要的追求了,她想要更多精神上的陪伴,即便是条件差点也没关系。

如果是常年生活困苦的李婆婆,几十年来一直辛辛苦苦,身体状况也不好,在她晚年的时候能够有一个安逸的生活和较好的物质条件比什么都重要!有句话叫做“我自己有半个馒头,我肯定都要留给老娘吃。”那么笔者不禁要说了,为什么要让自己年迈的老娘在耄耋之年还要吃馒头?为什么不能让她吃的更好一些呢?

所以,老人缺少什么,就给他提供什么,这样才能让老人幸福。

但是,笔者认为,有一点可以确定,“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孝而亲不待”,尽孝一定要趁早!

望周知!让自己的亲属、朋友了解。

《粮油市场报》官方账号首发于在悟空问答!05.14


粮油市场报


在农村,有出息的子女住城里,没出息的子女在身边,哪个对老人来说更幸福?


对于这个问题,我说一个我身边发生的真实事例。


大姨今年八十五岁,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村老太太,她生育了两儿一女。


大表哥原先在县城工作,后来和别人合伙在省城经商,并在省城定居下来。


二表哥在家务农,和大姨住同村,而且相隔不远。表姐也没远嫁,在县城工作生活。


大表哥因离得远,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回家,表姐一周回来一次帮大姨洗洗涮涮,大多数时候都是二表哥在照顾二老。


后来大姨老两口年龄大了,大表哥就把老两口接到省城去享福。


可是二老只住了一个月,因文化差异和习惯不同,怎么也融不进城市生活,死活要回老家农村,无奈大表哥只好送老两口回家,由二表哥继续照顾。


二表哥不但在生活上照顾二老,在农闲时,他还抽时间陪着二老出去旅游,有时顺便走一圈亲戚。



大姨年轻时想着,这辈子能去天安门看一眼就知足了。她现在八十五岁了,不但圆了去天安门的梦,而且国内著名的旅游景点基本上去了。


照她的话讲,她也是个见过世面的老太太了(每次说这话她都一脸的幸福)。这让同村的老太太羡慕不已,夸二表哥孝顺,说大姨摊上好儿女有福气。


这是外人看到的表象,而二表哥给了我们正确的答案,他说这都是大表哥的功劳。


大表哥因为离大姨远,不能常在身边尽孝,他心里很愧疚,他把照顾二老的重担托负给了二表哥和表姐。



为了让他们更好地照顾二老,大表哥出钱改善二表哥和表姐的生活,让他们衣食无忧。


大表哥虽回不了家,但时常给大姨打电话或视频。他出钱让二表哥出力,趁着二老还能走动,多出去旅游散散心。


荒海拾书


我们这儿,有一家父母生了四个儿子,三个考上大学,在外面工作,老四在家中务农,父亲去世后留下母亲一人。老人家爱在人前夸前三个儿子,骂老四没出息,老四就让她到前三个有出息的儿子家中养老,一家一月。结果,刚三个月,就呆在老四家,那儿也不去了。老四一问原因,老人家说,三家都嫌她不卫生,不会说话,不会干活,还赚她抽烟。老人家在老四家里一住就几年,老四为了照顾老娘,无法出门打工,经济非常困难,就靠媳妇挣个生活费维持生计。

去年,老人家摔了一跤,髋骨骨折卧床不起,老四日夜接屎接尿不得休息,还要喂饭喂药找大夫。其他的几个儿子掏了个住院费就完事了,现在老人家自己能坐起,但是,老四每天出门,都要给老人家把喝的水,吃的食物放在床头。在地里还不放心老人家,干一会活,就耍要跑到家里看一下。古人说:“父母在不远游”,那些在外面为事业奔波的人能照料父母的衣食起居吗?最后,还是没出息的可靠。大家看看,那些敬老院的老人,除了五保户,其他都是子女有出息的老人。

这家三个有出息的儿子,一般很少给母亲给钱,他们说,给母亲给的钱,母亲就给老四花掉了。

子女有出息,只能给父母撑撑门面,其他都是镜花水月,可望而不可及。


顶天立地223212394


先说个事情。我有位同事,已退休,他有一儿一女,儿子学习好,上了清华,毕业后先在内蒙工作,后又到美国留学并定居工作,在我的周围来说,他这个儿子算是有出息的。他还有个女儿,没考上好的大学,在家乡工作,与他居住的很近。

儿子在国外工作,几年也见不上面。有一次儿子从美国回来,给他的父亲带回了不少的钱,可我的同事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老了,有退休金,够花了。你给我们这么多钱有什么用呢,面都见不着。”说着说着还留下了眼泪。他的女儿离他近,平时有病了或生活上遇到其它一些事情,都是女儿在照顾。

这个事例就说明,有出息的孩子往往走的远,忙于自己的事业,即便很想孝敬父母,但由于离的远,也只能将情丝付于明月了。反而不太有出息的孩子,长大后往往留在了父母身边,照顾父母就多了。

这样的情况,往往在农村体现的最普遍,因为农村不象城市,子女大学毕业了,城市的特别是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多,城市的子女可回到父母身边工作,而农村就不行了,为谋得好的前程,只能背井离乡去工作。

可怜天下父母心,既便是如此,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子女有出息,哪怕将来无法照顾自己,也义无反顾的省吃俭用,供子女上大学,让子女奔前程。



春日之虎


幸福是来源于关心,和有没有出息没有必然联系!

有出息可以理解成有钱人,没出息可以理解成一般人!对于一个老人来说,最怕的就是孤独和生病没人管!

我一个发小家就是这种情况,老大大学毕业后留在了城市,经过几年的奋斗努力,现在可以说是事业有成,老二正好相反,老二天生的性格有点愚钝,就是脑子稍微有点不好用,一直没结婚,但是为人诚恳实在,在村里生活水平很一般!

或许因为老二的特殊原因,父母一直和老二生活在一起,老大曾想让老二去他所在的城市工作,但是父母拒绝了,怕他受欺负!老二非常孝顺,父母年纪大了腿脚都不怎么好用,老二每天不忙的时候都会带老两口出来晒太阳,每天都是老二照顾老人的衣食住行!

老大因为工作原因离家也挺远,所以经常一两个月才能回一次家,老大每次回家都会给父母和弟弟带好多家用的东西,大米,小米,油,面等等还会给家里一些生活费,记得前几年他们父亲不小心摔了一下,胳膊骨折了,老大当时在外地出差,听到这个消息后,当时就订了飞机票就回来和老二一起照顾父母,所有医疗费都是老大给交的!

所以村里人都挺羡慕老两口的,小儿子每天照顾他们,等有大事情时老大也会毫不犹豫的尽到自己的责任,虽然不能每天陪伴父母,但是会抽时间回家看望父母!

所以老人的幸福真正来自于子女的关心和孝顺,养孩防老,老有所依就是这个道理!



鸭子生活笔记本




俗话说,为国尽忠就不能为家尽孝。常年在外不着家的人,怎么也不能让父母享受到应有的天伦之乐吧!而真正能给老人幸福的人,恰恰就是没有出息,守在家中的子女了。

我的一个同事的儿子,研究生毕业后,移居加拿大,因为回一趟家要花费四五万元,所以七八年了都没有回一趟家。每年过年时儿子都会打一个电话回来。爷爷奶奶想和孙子说说话,可是孙子自小在加拿大长到现在,对华语却是十分生疏了。说话互相听不懂,还真的是没法交流。

儿子每年倒是会寄个三五万元回来,可是老头子是老师,每个月五六千的工资拿着呢,那里用的着儿子的钱?只不过现在替人家保存着,到了百年之后,连本带息带自己的工资剩余还不是要全部交给人家?

我还有一个朋友,老大考的天津南开大学走了,老二学习也不错,父母怕他俩都离开老了自己受罪,就在高三时让他辍学回了家。后来父母有病,都是他管伺候,老大拿钱。老人的里里外外,前前后后都是他来照顾,还真的是沾了老二的光了。

在农村,老了以后,孩子有出息远走高飞是孩子享福,老人受罪;孩子没出息守在自己身边那是自己享福、孩子受罪。


石韮花开放的季节


农村有出息的子女,和没出息的子女哪个对老人说更幸福?对这个问题我就来说说我的观点,不管有出息的子女和没出息的子女,主要看他们对老人怎么样好不好,比如说吧,我邻居家有两位老人他有三个儿了一个女儿,如今两个老人都80多岁了,老大因为那时候穷没有把学上好,在农村找的老婆也成了家,在家里边务农,老二老三都考上了大学在外面城市有了工作,各自都有了自己的家庭,一个女儿出嫁了,女儿女婿都在外面打工,遇到逢年过节也回来看看两位老人,两位老人现在和他大儿子住没有多远,不到100米吧,老人平时生病发烧感冒什么的,都有老大去给他买药,有时候也送医院去看,老大家的日子过的一般,他自己也有子女虽然现在也成家了,老大的积蓄也给他自己
的子女花干了,也没有多少钱,老大平时虽然也没有给他的父母买什么好东西吃,也没有给他买好衣服穿,但是在两位老人生病关键的时候老大一直在他们身边照顾,老二老三偶尔也会来看一下,听说老人生病大部分钱都是老二和老三给的钱,老大只是出人出力,为老人也没有发到多少钱,我现在对这个问题也说不清楚哪个儿子更孝顺,哪个儿子对老人最重要,希望所有的朋友们都能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


家和兴旺\n


幸福,很难有个完美的标准。有人以为抓住了金钱就是幸福。有人以为吃好喝好就是幸福;有人以为儿孙满堂就是幸福;有人以为无病无灾就是幸福。对幸福的理解不同,就会有不同的感受。子女有无出息更是农村老人衡量幸福值的重要砝码。

听朋友讲起这样一件真实的故事。

老姐妹俩都在农村生活,离得不远。姐姐家的孩子上学有出息。都考上了大学,最后博士硕士的,出国定居在了新加坡。几年难得回来一次。钱、物倒是寄的不少。可惜老人在农村生活习惯了,无论孩子怎样动员,也不愿跟去。




妹妹家的孩子个个读到初中都不上了。最后,打工的,经商的,做农活的。各安其事,虽没有大富大贵,倒也安稳殷实。逢年过节一大家子其乐融融,好不热闹!老妹妹终日乐呵呵的。村里人都夸她是个有福气的。



老姐姐每到逢年过节的时候,就会坐在门前,望眼欲穿的看着村口,一年又一年,等来的大部分是失望。老妹妹就会过来安慰她,拉着她的手回自己家里,感受下家庭的温暖。每到这个时候,老姐姐就会叹口气说:“上学有啥用?还不如小家小户的乐呵呢!”听着很让人伤感。甚至,连村里人都有点可怜她的处境。




直到老姐姐的孙子长大后,也是娶了个外国人定居另一个国家。她的儿子媳妇才体会到老人孤苦无依的心,是如何悬在胸口一年又一年。决定双双回国。陪伴自己的老娘。



叙述这件事,就是想说一句,无论城市也好,农村也罢。儿女有无出息。能够懂得感恩,让父母感受亲情的温暖和陪伴,对他们来说,就是最大的幸福!



我是今夕月映。坚守一种信念,坚持一份纯真。欢迎共叙农业,农村,农民的话题。


今夕月映


我们小区有一对老人,有两个儿子。大儿子和他们住一个小区,本地工作。小儿子大学毕业留在了大城市,自己开公司,事业做的很成功。老人时常在外人面前夸小儿子出息孝顺,年年过年给他们一万快过年钱。可是小儿子由于忙事业顾不上回家看二老,几年也回不了一次家。平时的时候老人的所有事情全是大儿子在忙前忙后,包括他爸爸前几年的一次摔倒骨折,和她妈妈今年的阑尾手术,全是老大两口子忙前忙后的照顾着,小儿子忙的连面也没有见。

可是只是常听到老人家时常夸小儿子的好和出息。还时常和大儿子闹变扭。或许有的时候对于老人家来说幸福就是,我需要你正好有吧。


酸甜苦辣人生百味


用出息这个词还真不好回答。我们同学几个我考得最不好回家当一名中学教师,在我们这个海岛小城生活算宽裕。爸妈也陪我搬到县城(三层自建别墅),我妈身体不好,高血压药陪伴她一生,她逢人就说,都拖儿子福,要是儿子当时去大城市工作我早就死了。反观我很多同学上大学去城市打拼,爸爸妈妈偶尔去看看,他们春节也回家一趟,大家都有成就感。我想说,就幸福指数来说当然是我的爸妈咯。我吃什么他们也吃什么,夏天不怕酷暑想开空调每一间都有……人活着图什么呢?奋斗一生为子女,不就需要有一个温馨安逸的家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