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质量屡上黑榜 6年亏9708万 晨光文具面临暴死

在过去30年间,晨光文具在陪伴80后、90后慢慢长大的同时,也创造了文具界的业绩"神话"。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伴随制笔行业利润大幅下降以及同行竞争激烈的大背景,晨光文具开始入局互联网创意产品,寻求新的销售渠道。但是,目前来看,晨光文具新开两种新业态的零售大店——晨光生活馆、九木杂物社仍面临盈利困境。到目前已经六个多年头,仍在亏损,累计亏损高达9707.64万元。

产品质量屡上黑榜 6年亏9708万 晨光文具面临暴死

此外,记者还发现,报告期内显示,2018年全年,晨光文具接受到相关的政府补贴金额逾3300万元。在天眼查软件中,记者看到,晨光文具还涉及百余条开庭公告与法律诉讼,在天眼风险一栏,周边风险提示高达6000条。

运营状况如何?

晨光文具的文创店铺运营状况如何?记者来到位于武昌区的一家九木杂物社店进行探访,店内摆放着各式各样的书写文具,色彩斑斓引人注目,除了书写文具外,一些比较具有创新和格调的工艺礼品以及生活用品也不在少数,包括蓝牙音箱、兔子移动电源、毛绒公仔等。

产品质量屡上黑榜 6年亏9708万 晨光文具面临暴死

但记者发现,下午5时左右,光顾店铺的消费者寥寥无几,而真正为文创产品买单的消费者更是少数,有一些学生模样的年轻女孩进来选购产品,在对各种文具饰品挑挑选选后就匆匆离开,记者过去采访了解道,部分消费者表示,并没有很强烈的购买欲望,"这里的商场像这种创意店挺多的,很多东西都很类似,别的店有的会更便宜。"

多家子公司仍处亏损状态

根据晨光文具2017年年度报告显示,报告期内,上海晨光真美文具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晨光真美文具")净利润-366.99万元,晨光生活馆(包括九木杂物社)净利润为-4114.99万元,而2018年半年报显示,晨光文具上述子公司仍在亏损,其中晨光珍美文具净利润为-321.04万元,晨光生活馆(包括九木杂物社)净利润为-796.35万元。这也就意味着,一年半的时间里,晨光文具文创产品净亏4914万元。

产品质量屡上黑榜 6年亏9708万 晨光文具面临暴死

数据显示,亏损有明显收窄,长江商报对此,晨光文具董秘办工作人员也对记者表示,"九木杂物社是零售新模式店面,今年在加快市场拓展,从江浙沪向全国拓展,并逐步开放加盟,尚处在快速开店期,所以整体还未盈利。"此外,晨光文具在在2018年10月机构调研中也透露,"九木整体的发展趋势是正面的,但是主要还是在调节产品结构,打造爆款方面存在困难,未来的盈利预期与开店速度有关系,公司更在意商业模式的可复制性及发展速度是否匹配。"

行业增长放缓

应收账款周转率则是另外一个需要关注的点。从同行业对比看,近三年晨光文具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分别为35.38次、20.03次和11.11次。数据虽好于广博股份和齐心集团,但呈现下滑趋势。

产品质量屡上黑榜 6年亏9708万 晨光文具面临暴死

按照正常情况,当一家公司出现应收账款周转率下降表明该公司对下游议价能力弱。晨光文具、广博股份和齐心集团为什么出现共同的现象呢?根据制笔协会统计显示,从2017年至2018年,制笔行业利润持续震荡下滑,亏损企业数量增多。整个文具行业发展面临压力,这也对相关公司经营情况造成较大冲击。

面对文具行业增长放缓,晨光文具是否采取相关措施?当然有。几年前,晨光文具就入局了互联网创意产品,晨光生活馆、九木杂物社就是该公司实施转型战略的一步。可惜的是,这些新生意并未带来盈利,反而累计亏损超9000万元。

面临转型困境

截至2018年上半年,晨光文具基于消费产品与场景升级的零售大店已在全国开设了约200家。界面新闻搜索大众点评发现,上海有22家"九木杂物社"门店,主要开设在来福士、环球港、大悦城等购物中心商业体中。除了经营文创产品,这些门店还销售包括智能产品、箱包配件、家居小物等商品。

产品质量屡上黑榜 6年亏9708万 晨光文具面临暴死

尝试这些新零售模式,是晨光文具应对消费升级、文化市场转型的举措。"随着社会转型和消费升级,文具市场呈现结构性发展机会,如果公司不能及时把握市场发展动向,在产品更新升级、质量管理、销售策略等方面不能及时适应市场变化,公司将面临一定的市场竞争风险。"晨光文具在今年半年报中称。但新模式前期投入成本过高,加上同类业态竞争激烈,令晨光文具面临诸多挑战。

"晨光生活馆的投入成本都非常高,但文具的利润并不高,所以通过各种场景带来利润是难以兑现的。"而且在新兴购物商圈内,主打年轻人生活方式的文创集合店品牌正在涌现,这些门店在品牌运营、多元定位和丰富业态上颇具竞争力。如以西西弗书店、言几又、钟书阁为代表的是"书店+文创"业态,以POP MART泡泡玛特、Wonderful life为代表的文创空间等,都吸引了大批年轻人的追捧。这意味着,在竞争激烈的文创市场环境下,包括九木杂物社在内的晨光文具新业态仍需不断革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