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塔:讓大漠變綠洲 向沙漠要效益

(通訊員 吳璐)

金塔縣地處河西走廊中端北部、巴丹吉林沙漠邊緣,屬典型的荒漠乾旱氣候區,三面環沙,風大沙多,土地總面積1.88萬平公里,其中荒漠化土地達1815萬畝,佔土地總面積的64%,自然生態環境十分脆弱。

為了抗擊風沙,保護家園,多年來,金塔縣廣泛動員全縣幹部群眾,大力開展義務植樹造林和壓沙活動,使全縣35%的移動沙丘得到基本控制,經過近半個多世紀的防沙治沙和造林綠化,讓荒漠穿上綠裝,戈壁樹木成林。

眼下,正值金塔縣進入了風沙季,這幾天,縣自然資源局的工作人員幾乎每天都穿梭於各個風沙口,對今年的植樹造林和防沙治沙工作現場進行謀劃和安排。“今年全縣的人工壓沙還是主要圍繞城西防護林帶進行,主要採取礫石壓沙,草方格壓沙,黏土壓沙這幾種方式,每年增長上一部分,這樣下去以後,通過逐年的努力,金塔的兩座水庫的進沙量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縣治沙站副站長趙清民說。

據統計,通過大規模的植樹造林和壓沙治沙,全縣範圍內危害最嚴重的18個風沙口得到了有效治理,徹底結束了全縣沙進人退的歷史。金塔縣沙漠森林公園在60年前,還是全縣最大的風沙口,但如今這裡的胡楊樹已經長得密密麻麻,胡楊種植面積達到了4萬畝,形成了一道防風固沙的生態屏障,同時也成了身負盛名的國家4A級旅遊景區。

回想起當年參加了義務植樹的場景,如今又義務當起護林員的陳元業老人,說起這一變化,無限感慨。“原來我還是個娃娃的時候,這就是個沙灘,真是沒想到能發展成現在的樣子,”金塔縣潮湖林場護林員陳元業說。通過多年來的努力,金塔縣已經成功探索出了一條生態建設產業化、產業發展生態化的思路,主動向沙漠要效益,逐步走出了一條“沙裡淘金、多業並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大漠農林生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作為全國投資最大的民間資本荒漠化治理項目,經過五年的努力,已順利完成了12萬畝梭梭林種植計劃,今年的種植任務也正在有條不紊進行。為了吸引資金支持,繼續擴大梭梭林帶建設,打造荒漠性的野生中藥材基地,大漠農林生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積極與中國綠化基金會對接,爭取了“螞蟻森林”公益造林項目。

“今年,我們和螞蟻森林合作種植了總共是450萬穴,大約是40540畝,到現在為止,我們已經完成種植是一萬畝過一點,完成了今年全年任務的20%左右,”大漠農林生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經理何長海說。

經過幾年的努力,大漠農林生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計劃投資11億元種植梭梭31萬畝的項目,已經完成了40%。項目完成後,將使金塔縣累計造林面積增加76%,可以讓處於沙漠邊緣的鼎新鎮造林面積擴大近5倍。

同樣,生態效益也帶動了經濟效益的日益凸顯。大漠農林生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嫁接的肉蓯蓉也快到了獲取收益的時候。“我們現在就是嫁接了一萬畝地的蓯蓉,按現在的市場行情每公斤大概30到50元左右,保守估計30元左右,一畝地最保守產量可以達到100公斤,一萬畝地就是100萬公斤,從明年開始賣的話,最保守的收入應該在3000萬左右,”大漠農林生態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副經理何長海說。

滿目荒涼成往昔,青山綠水今猶在。經過半個多世紀的艱苦奮鬥,目前金塔縣境內林地面積已達到143萬畝,人工和生物治沙62.7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3.92%,荒漠化和土地沙化面積連續20年實現了“雙縮減”,形成了防風林網交錯,經濟林果鑲嵌,綠色通道縱橫的生態格局,為全縣經濟社會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生態環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