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修水县急待改革的丧葬习俗

家乡修水县位于赣西北,九江市西部。地处幕阜山与九岭山脉之间,是三省九县的交界处,也是南昌、武汉、长沙三省会的中心点,文化底蕴厚重,有与苏轼齐名的诗书双杰黄庭坚和近代的陈氏一门五杰。中国古代社会,以儒家思想为正统,而儒家思想又推崇以“孝”治天下,“百善孝为先”,孝文化遂成为社会伦理的核心,“孝”主要包含“生养、死葬”两个方面,故葬礼的隆重程度遂成为考验子孙是否孝顺的一项重要标记。

新中国成立后,破除封建迷信,推崇新式丧葬,传统的葬礼已大大简化、追悼会式葬礼成普及之势,随着岁月更新,国家改革开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今天的家乡修水民间葬礼上,到处可见古代葬礼的遗风遗俗。

江西省修水县急待改革的丧葬习俗

在家乡修水,葬礼不但要礼节周到,规格还要高,隆重,亲戚朋友都要去祭奠,请来帮忙的人也很多,有看地方选日子的地仙,有超度亡魂的道士,有吹锁呐待香灯的,近年又增加了鼓乐队,有厨师,还要有一大帮招待服务人员,采购供水烧火掌盘洗碗迎接客人等,用事人员超百人,丧礼的程序非常复杂繁琐。总之,一场丧事下来,视家庭实力而定,高者耗资十多万元,最低也要三万以上,这一攀比,显摆之风压得一般家庭不堪重负,倒有人戏言说:当下话着倒不难,可却死不起了,厚葬簿养之怪现象到处可见。

家乡修水经济在突飞猛进,人们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城市建设蒸蒸日上,这些成果是有目共睹的。但发展无止境,我们比大城市还差一段距离,修水人应努力拚搏,大干快上实现全民小康,但是勤劳敢为人先的修水人好像消费观念非常超前,铺张浪费己不是让人可耻之事,这与励精图治,奋发向上背道而驰,倒是以享乐、显摆、奢靡为荣。

看看丧事礼仪中的浪费吧,人死后,本应入土为安,可当下得要在家摆上几日,做道场,请乐队,有些还要请地仙看日子,若生庚八字不宜下葬,倒还要租来冰棺冷藏起来,百多来人的吃喝要开支吧,用事人员每人一包香烟,箅算得多少钱?人员多,场面大,管理都难到位,计算用餐人员很定不准确,那一盘盘的菜肴,那一桶桶的米饭倒掉,可惜吗?谁会在意浪费是最大的犯罪呢?明明死了亲人是最悲痛的事,请来道士为死者超度倒是传统丧事文化的传承和风俗,情有可原,却又要请个乐队吹吹打打,不经意间倒还会听到在播放(今天是个好日子)的歌曲,你说合适吗?君不见,后人多且有头脸者,尽管耗资多,有亲友吊奠礼金倒不愁经济问题,那些独子独女之家恐怕是愁上眉头两悲催的。

江西省修水县急待改革的丧葬习俗

还有甚者,老人在生孤陋寡闻,生活苦涩,老人向下辈伸手要钱,推三推四告尽艰难,有些甚至虐待,但死后子女们要尽面子,大办丧事却屡见不鲜,你认为这样合适吗?为啥不将丧事铺张的钱平时给老人们改善生活,享受晚辈孝敬呢?古言道:在生不把娘看重,死后何须哭灵魂。

有些老人,勤俭持家,舍不得吃,舍不得穿,终日无闲,积攒下来的资金却用在修建生茔上,几万甚至十几万,石碑亭阁好不壮观,试问?对死者有何益呢,你能享受到什么?到时还不是灰飞烟灭化成泥的,为啥不存下方寸地,留与子孙耕。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乃是自然之规律,生曰来,死曰去,有什么要大操大办,劳民伤财的。将尸体火化既卫生又时髦,找一公墓,立一墓碑,安息于丛林之中,便于保护和祭祀又有众多邻居作伴,纵有阴阳之说,也是最佳选择,何乐而不为的。

江西省修水县急待改革的丧葬习俗

在此,我提议我们的老人,那些肩负着养老人的子孙们,适应时代发展,薄葬厚养你的老人吧!那些垂暮之年的老人们,弃掉那些传统的丧葬观念,敦促子女从新从简操办后事。

丧葬改革,势在必行,读者的您,认同我的提议吗?真诚的希望修水的父老乡亲共同携手为我县的丧葬改革身先力行,为实现文明,环保,节约的新风俗而努力……。

(文章来源:文学与化学,作者:陈奠华,江西修水人,初中辍学,热爱文学,闲时喜欢写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