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企业家张志刚:落地生根,让我在【一带一路】大显身手

4月初,“高原水乡”乌干达正当雨季,空气湿润,温度宜人,是一年中最舒适的季节。在乌干达东部姆巴莱市,唐山企业家张志刚一手创办的姆巴莱工业园也渐入佳境,7家入园企业即将投产,15家知名企业与工业园签署了合作协议,陆续进入园区。

不久前,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视察了张志刚创办的另外一家工业园——天唐工业园,鼓励他和华人朋友放心大胆投资,让张志刚信心倍增。

从2000年踏上非洲大陆,到办起自己的工业园,张志刚一路摸爬滚打、披荆斩棘,从一个小商贩成为了乌干达有名的企业家。他认为,只要脚踏实地、顺应时势,实施本土化战略,小商贩也可以在“一带一路”找到自己的位置,成为这场大戏的主角。

今年 47岁的张志刚,原本是我市一名国企的普通职工,因为不满足四平八稳的生活,1997年,从单位辞职做起了箱包生意。几年以后,有了一些积蓄,张志刚的胆儿也大起来。


唐山企业家张志刚:落地生根,让我在【一带一路】大显身手

姆巴莱工业园大门效果图

上世纪90年代,中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逐步深化,中非各种形式的互利合作广泛开展起来,这让当时在中国的张志刚把目光投向了非洲。2000年,28岁的他来到坦桑尼亚,做的仍然是箱包生意。

刚开始,语言不通,他就拿着计算器比划,这就样一点一点打开了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生意渐有起色,也站稳了脚跟。但坦桑尼亚的市场有限,张志刚就选择来到了华人企业较少、充满发展机遇的乌干达。

由于有在坦桑尼亚经商的经验,张志刚在乌干达很快打开了局面。鼎盛时期,他的箱包产品占据了当地70%的市场,他还创立了自己的品牌,被当地人称为“箱包大王”。

箱包贸易为张志刚搭建了纵身一跃的平台,也积累了资金。但是,他很快意识到,要想在非洲长期发展,就必须融入非洲,扎根当地社会,实施本土化战略,在当地投资办企业。2009年,张志刚着手建设天唐工业园,把中国生产与发展的经验带到乌干达。

距离首都坎帕拉20公里的天唐工业园,原本荒无人烟、杂草丛生、蛇虫遍地,经过张志刚和团队的打拼,设备设施达到了当时整个乌干达最先进的水平。几年以后,已经有钢铁、海绵、板材等4家企业入园投产,直接解决当地就业2000余人,间接拉动就业10000人以上。

天唐工业园还形成了磁铁效应,吸引了众多企业家,鞋厂、卫生纸厂、轮胎厂等雨后春笋般建成投产。原本荒凉萧条的旷野,变成了生机勃勃的小镇,当地基础设施以及居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唐集团的巨大成就令乌干达社会各界刮目相看,乌干达总统、副总统、贸工部长、投资部长、水利部长等一大批政府要员多次前来参观,大力支持工业园建设。2014年,乌干达政府决定由张志刚的公司主导开发一个占地3700多亩的国家级工业园,为当地创造更多就业岗位,推进乌干达工业化。

不到两年时间,占地面积2.51平方公里的姆巴莱工业园区建成运营。园区以农产品及食品加工、玻璃制造、汽车组装、电力电子等乌干达亟待发展产业为主导,利用乌干达当地丰富的资源和出口免税政策,面向2亿人口的东非共同体市场,输出中国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打造集加工、制造、进出口、海外仓、投资服务及管理、商务咨询于一体的综合性、国际化新型工业园。园区计划吸引入驻企业30家,总投资6亿美元,可为乌干达创造12000个就业岗位。

张志刚告诉记者,乌干达人民热情诚实,国家经济自由化程度较高,对外国投资几乎没有行业、投资比例等限制。同时,乌干达投资政策延续性良好,资本进出自由,货币自由兑换。

自2013年我国“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参与到国际合作中来。国外的市场需求,推动了我国钢铁、水泥、玻璃等重工业的国际化发展。我省明确提出鼓励钢铁、水泥、玻璃、光伏等产能具有比较优势的企业,到境外建设一批生产基地,带动装备、技术、资本及劳务输出,为企业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提供了新机遇。

近年来,我市不断完善国际产能合作保障机制,助力优势产能转移,化解过剩产能,“龙头企业+产业园区”的发展模式逐渐兴起。

乌干达工业基础薄弱,工业化是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2014年,该国政府提出“BUBU”(采购于乌干达,建设乌干达)政策,旨在保护当地企业、促进工业发展。张志刚说,唐山钢铁、水泥、陶瓷等产业技术成熟、实力雄厚,而这些都是乌干达国内薄弱的工业,非常适合在乌干达投资发展,但必须顺应政府政策要求。

“我市需要压减的过剩产能主要是基础材料类,恰恰是非洲国家所稀缺的。借力‘一带一路’走出去,已成为很多企业的期盼。”张志刚说,把我市资金、技术、市场、人才等相对优势,同非洲丰富的自然资源、巨大的人口红利和市场潜力结合起来,必将创造出新的发展奇迹。


唐山企业家张志刚:落地生根,让我在【一带一路】大显身手

中乌姆巴莱工业园奠基仪式现场

走出国门,就必须融入当地。张志刚告诉记者,在大使馆的组织下,乌干达已经举办了两届龙舟赛,各大中国企业商会以及乌干达本地的社区组织纷纷组队、踊跃参加,让乌干达人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认识。

此外,中国企业积极回馈社会,为社区尽责,得到了当地社会的的赞誉。2018年10月,乌干达东部Bududa地区发生泥石流灾情,天唐集团在第一时间为灾区捐赠了大批物资,增加了当地政府和居民对中国企业的好感,也促进了中国企业在乌干达扎根和发展。

回首走过的沟沟坎坎,张志刚认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尤其是走进非洲,还存在着一些坎儿。他希望政府帮助企业家们深入了解东道国的法律法规、经商规则等投资环境,推进产能合作,为企业在非投资提供规划、咨询、对接政府等方面融智支持。


唐山企业家张志刚:落地生根,让我在【一带一路】大显身手

姆巴莱工业园内景


唐山企业家张志刚:落地生根,让我在【一带一路】大显身手

正在流水线上工作的员工

张志刚还特别希望政府帮助“走出去”的民营企业融资,解决资金难题。2009年,他在建设天唐工业园时,在首都黄金位置的办公楼也同时开工,就在两个项目如火如荼建设中,乌干达受到全球金融危机影响,经济下滑,银行贷款额度受限,公司资金链出现断裂。为解决突如其来的资金危机,张志刚不得不回国忍痛变卖多年积累下来的资产,倾尽全力才保证了两个项目的正常运行。

张志刚说,政府和先期“走出去”的企业,要当好“导师”和“保姆”,做好服务,让后来的企业少走当初自己走过的弯路,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问题,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路会更加顺畅。


唐山企业家张志刚:落地生根,让我在【一带一路】大显身手

姆巴莱工业园俯瞰效果图

“一带一路”倡议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2013年秋天,我国提出共建“一带一路” 倡议以来,引起越来越多国家热烈响应,共建“一带一路”正在成为我国参与全球开放合作、改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促进全球共同发展繁荣、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近年来,我市把握经济发展新趋势和对外开放新要求,主动契合国家共建“一带一路”的倡议,致力于完善 “走出去”的保障机制,更好地发挥了国际产能合作对我市结构调整、转移化解过剩产能、优化出口结构的积极作用。

为了促进国际产能合作,河北省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境外投资工作的实施意见》《河北省钢铁水泥玻璃等优势产业过剩产能境外转移工作推进方案》和《关于加强与中东欧国家投资合作的支持意见》等。在积极为企业争取省、部专项资金基础上, 我市近两年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安排2000万元财政资金建立唐山市外经贸发展专项资金。从贷款贴息、前期费用、资源回运、劳务人员培训等方面对企业进行资金支持,形成了政策的纵向联动。

针对当前企业“走出去”的薄弱环节,我市重点做好以下服务保障:建立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集中发布对外投资政策和信息,方便企业获取准确对称的信息,解决企业信息匮乏、不畅的难题。加强对企业人才队伍的培训,尤其是熟悉国际惯例和规则、熟悉海外法律、熟悉项目和资本运作的高端复合型人才。我市根据企业不同层次的需求,分门别类聘请专业人士组织培训,为企业融入“一带一路”进程中人才队伍的建设和培养提供保障。

唐山市将钢铁、水泥、装备制造业等制造能力强、技术水平成熟、国际市场有需求的产业作为国际产能合作的重点行业加以引导,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了广泛合作:上文中提到的乌干达姆巴莱工业园,规划面积2.51平方公里,计划吸引入驻企业不低于30家,建设总投资不低于6亿美元,目前我市已有多家企业签署投资入园协议;华通线缆集团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喀麦隆等多个国家投资新建项目,开展电力设备及电缆的生产、销售和国际贸易等业务,在参与国际产能合作中成为行业排头兵。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加强中非合作的大背景下,我市的对外投资区域也日益多元化。企业在优选香港、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开展投资之外,对中东欧和非洲地区日渐青睐。唐山坤达科技投资加纳1000万美元的海外仓项目,成为我市与非洲经贸合作的一个新亮点。

记者 常云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