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摄影遇见行为艺术

当摄影遇见行为艺术

Gaspard-FélixTournachon(Nadar)


三年前,泰特美术馆举办了一个名为Performing for the Camera的展览,是讨论摄影和行为艺术的展览。国内有一些媒体对此进行了浅尝辄止式的报道,将其翻译为“为相机表演”。 其实,这个翻译是不准确的。在中文语境中,表演所对应着的更准确的英文应该是acting而不是performing,这是因为“演”字本身的含义与行为艺术存在本质区别。我们知道“演”就是“假装”,当一个演员在表演的时候,他假装自己是汉武帝,假装自己是罗密欧,假装自己是哈利波特,假装自己是蜘蛛侠,这个是演,是表演。

而行为艺术是真的,当一个行为艺术家在自己身上划一刀,他没有假装划然后挤出点假血,那些是真的发生了的、无可辩驳、甚至不容置疑的事实。

笔者最初开始拍照片并学习摄影的时候就对拍摄人物充满兴趣,不论是传统的街头摄影还是比较当代一些的置景摄影,或者介于两者之间的,对捕捉的环境进行一定程度上的干预的新纪实,人,总是我镜头中的重要元素。

我认为这跟我后来开始接触行为艺术有紧密的联系。摄影的永恒主题是在探讨摄影者与被摄者(物)之间的权力关系,行为艺术则更多讨论我们身体与别人的身体或者环境之间的权力关系。这篇文章将会以三件不同类型的作品讨论摄影和行为艺术的结合,这三件作品既包括国内外艺术家,也包括已经过世的大师、在世知名艺术家和年轻艺术家。

01纪录行为艺术的摄影


摄影自发明之日起的固有属性,就是记录和证明。虽然不论从最初的暗房技术还是现在的photoshop技术,人类从来没有停止过给照片造假,就像我们不会停止说谎一样。但是,今天当我们看到一张照片时,除非它具有一看便知的蹩脚修图,否则我们在第一时间还是会认为这是一个真实发生过的景象。

一幅摄影图片,不论它被印在相纸上还是显示在ipad上,当我们给别人看时,我们潜意识中总是会说:“你看,现在你不会怀疑我说的话了吧?”

当摄影遇见行为艺术

与水对话,何云昌,1999


1999年,在艺术家的家乡,云南省梁河的水面上,何云昌被吊车吊起,历时90分钟,试图切开这条河。经过对水流的计算,何云昌为这条河留下了一道长达4.5公里的“伤疤”。

我们知道行为艺术的一个重要属性就是现场性,欣赏一件行为艺术作品最好的办法是亲临现场,这样的体验是任何影像无法替代的。同时,区别一件行为艺术作品和一场表演最好的方式,就是看艺术家是不是为自己做的,而不是单纯只是为了给别人看的作品。这两者在某些时候就形成了相互矛盾的状况,对于有些作品——比如上面这件作品——现场观看艺术家的作品难度较大,特别是在二十年前,艺术家很难大范围且迅速地发布关于自己作品的信息。在这个时候,对于更多的观众而言,观看影像和照片就成为了几乎唯一的选项。


02彼此合作的行为艺术和摄影


当摄影遇见行为艺术

Leap into the Void, Yves Klein, 1960


二战结束之后的二十年,人类的现代主义艺术发展接近尾声,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的过渡,催生了一大批名垂青史的艺术家,Yves Klein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作品集中反映了当时法国艺术对虚空、虚无的思潮。

这件著名的作品《坠入虚空》,是行为艺术和摄影史上极为重要的一部作品,也可以说是第一件著名的将二者相结合的作品。作为一张照片,我们可以预见他接下来将要承受的是什么,我们也会去思考这是真的照片?还是运用某种技术手段制作的假照片以保证艺术家的安全。

Klein夸张的动作和旁边骑车经过的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那位路人在看到这一幕时,到底为什么没有停下来?

正是因为摄影瞬间记录的属性将这件作品永远地定格在了它发展至高潮的那一时刻,将疑惑——那种对未知结果的好奇、恐惧留给观众。摄影师和他手中的相机完美地配合了Klein,Klein也配合了他们。


03为镜头而做的行为


今天,我们的世界大概由两个东西构成,一个显示器、一个镜头。当互联网时代特别是移动互联时代到来的时候,不论是文字讯息还是图片,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向前所未有的广袤时间。你随便在ins上发一张图片,一个阿根廷人在下一秒就给你点了一个赞,他并没有见过你,只是在某个瞬间,在一个和你毫无关联的地方看到了你人生的一个已经碎片化了时刻。

所有我们看到的这些时刻,所有我们想要展现给别人的那些时刻,又有多少是真实的呢?更进一步地说,真实,真的重要吗?

当摄影遇见行为艺术

Excellences and Perfections, Amalia Ulman,2014


Ulman在ins使用一个假身份,扮演了一个普通网红的生活。她因为失恋而搬到洛杉矶,和这个社会很多女孩一样,她渴望获得名利,渴望跻身上流社会。渐渐地,她有了越来越多的粉丝,大家也见证了她逐渐实现梦想,她开始变得富有、成功,她购买名包,出入高等消费的场所,她有一个金主男友,这个男友偶尔也会入镜。

但是在男朋友的操纵下,她逐渐迷失了自己,她去隆了胸,然后还开始吸毒,她的人生变得一团糟糕。她善良的粉丝们担心她的人生,纷纷来安慰她、鼓励她、开导她。她又再度走出阴霾,她练习瑜伽,学习茶道,重新过起了积极的人生,在粉丝们为她庆幸的同时,她宣布了这件作品的完成。

最后,她告诉自己的十几万粉丝,所有的这一切都是表演,世界上并没有这个女孩。Ulman以这样一件作品追问着社交媒体的真实性,并探讨了我们究竟如何通过观看照片去认识别人,认识世界。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我在开篇提到,行为艺术和演戏的区别是行为艺术都是真实发生的。似乎以此观点来看,这件作品不像是行为艺术。其实不然,Ulman之所以表演了一段生活,是为了以虚假的方式来扣问真实,“演戏”是这件行为艺术作品重要的一环,然而这件作品不是单纯的一场表演那么简单。

在创作这件作品的五个多月中,所有的行为都服务于她手机上那枚小小的镜头,都为了那个影像而被刻意地安排,刻意地存在。

通过讨论这三件作品,我们从不同的角度、时间、文化背景中讨论了行为艺术和摄影结合的可能。在当代艺术发展到的今天,跨界艺术正在成为一个必将持续一段时间的艺术门类,不同媒介的艺术组合将会带给我们新鲜的体验。


更多摄影专业知识,可微信关注康石石公众号:kang-shishi,后台留言咨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