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作者:Moscm李晉,手機攝影一日一圖主編。

用一年時間拍攝一條街,為一座城市留下隻言片語。同時也為老街建立檔案,截取每一個值得回憶的空間片段,這是我的初衷。老街檔案拍攝進行到第四年,我將一如既往拍下去。歡迎方家指正並提出建議,謝謝!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1.06 黑龍橋橋南,竹籃裡分段售賣的鯉魚。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1.18 中丞街65號,楊炳勳老宅(原中共地下黨雲南省委滇西聯絡站小院)。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1.18 龍尾街一戶居民家的門。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1.28 黑龍橋上的行人。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1.28 龍尾街集市。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1.30 西洱河邊水岸華府項目工地。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2.03 西大街海鷗相館主人楊林。

2005年開海鷗相館至今。用Fujifilm s7000給客戶拍照。他說:那時候洱海邊到處是沙灘,從團山走到黑龍橋一路走一路唱歌。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2.03 龍尾關盤念珠的老人逆風而行。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2.03 黑龍橋上的行人。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2.03 西大街海鷗相館。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2.03 龍尾街一隻黑貓和我的影子。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2.09 龍尾街33號,段子華家的儲物間。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2.09 黑龍橋橋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2.11 楊發貴的女兒(已逝世)。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2.11 黑龍橋橋南爆竹售賣攤點。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02 龍尾關,在子河菜場售完蔬菜,準備回家的菜農。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02 黑龍橋上。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02 黑龍橋上。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07 中丞街35號,九尺巷,清翰林馬恩溥故居。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07 中丞街一戶居民家的門。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08 龍尾關,晨跑的男子。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08 水電十四局家屬樓旁的訃告。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08 斜陽峰、黑龍橋和西洱河,天寶戰役古戰場。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12 黑龍橋上售賣草莓的彝族老人。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13 振興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13 西洱河邊的水岸華府項目工地。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25 正在開門的楊發貴與民警。

楊發貴女兒逝世3天后,街坊發現並報警。這是我當天寫的短文:那女孩兒終於解脫了,她40多年的悲催生命,今天被畫上句號。街坊紛紛對她父親鄙視和痛罵,她也全然不知了,這些憤怒恰如其分的,掩蓋了她衣衫襤褸的身影。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27 黑龍橋橋南的商販。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3.30 從大井取水,經過黑龍橋回家的男子。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06 正陽商場舊址。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06 黑龍橋橋南,移動水果攤。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06 黑龍橋上,騎摩托出工的男人。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06 龍尾關,春天發芽的古槐樹和集市。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06 龍尾關,嘟嘟車上的小乘客。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06 黑龍橋橋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06 黑龍橋下,城市排汙工程施工期間,在露出水面的河床上釣魚的男子。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17 龍尾關,醬油廠對面。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1 黑龍橋橋南,西門巷居民進城採購。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1 水電十四局家屬樓旁讀訃告的老先生。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2 天寶街,基督教堂。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2 西大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2 西大街一號院內。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2 西大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2 西大街海絲髮廊和髮廊主人。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2 西大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2 文明巷,老式縫紉機。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2 人民街,售賣櫻桃的彝族老人。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3 天寶街,從法院小區看基督教堂。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3 黑龍橋上,10路公交車。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3 從黑龍橋上看濱河北路,天寶戰爭牆畫。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3 黑龍橋橋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3 黑龍橋西側。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3 黑龍橋橋北,10路公交車站臺。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3 龍尾關。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3 黑龍橋上。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3 黑龍橋橋南,售賣鴿子的男子。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5 子河菜場,晉削王麵館開業。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4.26 振興街,中了彩票的獎金。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1 龍尾關,水果售賣攤。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黑龍橋橋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黑龍橋上的行人。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黑龍橋上的行人。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龍尾關路口的商販。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龍尾街包子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租住在大井巷的彝族婦女。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西門巷民宅。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西門巷麻將室內的環境肖像。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龍尾關,穿校服的小學生。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龍尾關,一盞忽明忽暗的路燈。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龍尾關,醬油廠宿舍外。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龍尾關。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3 黑龍橋上。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5 鴛浦街,回族菜館。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09 黑龍橋橋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15 龍尾關居民段子華在振興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16 振興街30號。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17 黑龍橋上。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19 建設路,一座很突兀的老樓。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19 文明巷,沙家大院。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19 文明巷,清真寺。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19 建設路,皮革廠院內。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19 文明巷,沙家大院門口。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2 濱河北路。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2 龍尾關,提著垃圾桶的張志中先生。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2 龍尾街,恆建商貿的員工。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2 龍尾街,送大米給客戶的商戶。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2 龍尾關,提著垃圾桶的張志中先生。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2 濱河北路。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2 濱河北路。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鴛浦街,回族菜館裡讀經書的菜館老闆。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龍尾關。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龍尾街滷肉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龍尾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龍尾街,王利瑞裁縫和街坊。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龍尾街,一個鏽跡斑駁的水龍頭盒子。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龍尾關城樓,原名:壽康樓。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中丞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中丞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中丞街。

關於大理人的鄉愁,全在這裡了(309幅手機攝影作品第一輯)

2018.05.24 中丞街。

以下是2018年關於老街檔案的隨筆短文和俳句

說,武鬥時,機槍是架到壽康樓上掃射的,這是要有多大的仇恨?那個癲瘋年代,養豬不讓養母豬……命和人權如螻蟻任由宰割。

時間在劇烈的感情裡總是不夠用,於故鄉的情感,現在看起來其實就是一場初戀。

沐著陽光走完一段路,看見粗燥樹幹上現出新芽,我就為之歡喜了一整。

清早,接友人電,說落腳德州,謀事未成欲返。於是清冷街頭上,再多了一位揹負行囊的壯士。

兵荒馬亂的一天終於落下帷幕,所產生的憤怒與不耐煩,均源由意識和內在的匱乏。斜陽西下後,澆花拾家品茶聽音樂,再為心上人備好一份早餐。待陽光透過窗戶,美好的事物就要悄然來臨了。

今天終於有空去龍尾關走了一圈,以家為單位的彝族同胞們,已經在黑龍橋下安營紮寨。他們帶來巨大的和小一點的火把,有目測高度±6m的,也有1m多長的火把,售賣價格從¥16.00元到數百元的都有。看得出來我圖中粉色的小女孩很快樂,她不停地喊著“爸爸”說:要吃卷粉啊,然後,還沒等她父親回話就蹦跳著離開了。我喜歡現在眼前看見的,生活的樣子。

我相信,街坊們的一部分情感是被建築固化了的。

這是許多個美好的早晨,陽光曬到每一位行人的臉上,曬到紅磚牆和電線杆,也曬進包子鋪青年人健碩的肌肉上。洱海邊世居的人家門口,老阿媽已早早燃起手工製造的清香,蒼山被一層薄暮罩起來,這是玉帶雲要出來巡遊的前奏。

細雨濛濛的夜,她們在人民公園跳舞,我多次路過,卻從沒停下來好好看看,作為一個照相的,這就是錯誤。

人民公園往北,是一片被拆出來的廢墟,往南就是沙河梗,沙河梗是一條穿城而過的小河,許多當地人從未踏足的地方。再往西走,經過幸福路就到西大街了,我常常在這幾個地方照相。

當你凝視遠方,遠方也會凝視你。

黑龍橋上兩位老街坊正在聊天;保安大叔中午下班準備去吃午餐;彝族老奶奶在橋頭售賣土雞和土雞蛋;老巷道里玩躲貓貓的少年;楊發貴蹣跚著瘸腿過橋。

如果不是獨處,怎會想起你最初的模樣。這條河,從莽荒中緩緩走來,它淌過1959年的饑荒,此後陸續遷徙過來的人們,逐水而居,於是河就越來越瘦了。河日日載著閃閃晨光走進夜幕,河日日沉默寡言。

今夜之後,風不再冷。月清涼,適緩步行走。思念長,與長夜共長。

龍尾關始建於唐,距今已有1278年曆史。城南有黑龍橋橫跨西洱河南北兩岸,這座橋不僅連接了下關與槐城(龍尾關別名)的交通,同時也連接了一座城市的兩種生活方式。 我常常走進槐城,與世代久居的、臨時租住的還有移民過來的人們聊天,他們和我一樣深愛這座城。觸摸槐城穿越千年的夯土牆,在城樓上瞭望遠方重山,看西洱河水緩緩流淌,彷彿置身於遠古的生活。據關迤社區統計,龍尾關內居住有20個民族15613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2447人,佔社區人口總數的15.6%。他們與老城命運緊密相依,龍尾關經過幾次拆遷改造未果,我們很榮幸的看到老城日漸煥發的生機與多種多樣的生活方式被完整的保留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