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麥拔節孕穗期怎樣防旱、防漬、防倒伏,後期怎樣防早衰?

婦產科陳開華大夫


拔節孕穗期,看天氣,乾旱就要澆水,此時可以追肥,因為小麥生長髮育處於重要階段,後期抽穗,清明前後一般天氣溼潤,清明時節雨紛紛,注意後期的防漬,白粉病,鏽病,赤黴病,田間溼度大發病嚴重,今年安徽,江蘇,河南等地大面積發生。要在抽穗期防治,齊穗時見花打藥,提前預防。藥劑推薦,三唑酮,戊唑醇,咪鮮胺,丙環唑等,有蚜蟲,紅蜘蛛等要配合殺蟲劑使用。預防後期乾熱風,提前噴施調節劑如三十烷醇,苄氨基嘌呤,蕓薹素等,配合葉面肥磷酸二氫鉀一起使用效果更好。



愛農業的農村人


小麥拔節孕穗期怎樣防旱、防漬、防倒伏,後期怎樣防早衰?

小麥是我國主要糧食作物,僅次於水稻居第二位,在全國糧食消費總額中佔20%左右,有十分之一的人口是以小麥為主食,小麥生產特別重要。小麥生長中、後期的田間管理非常重要,小麥拔節孕穗期怎樣防旱、防漬、防倒伏,後期怎樣防早衰?


一、小麥拔節孕穗期怎樣防旱、防漬、防倒伏?

1、防旱

小麥拔節孕穗期是小麥一生中消耗水量最多時期,小麥缺乏水分不但引起葉片早衰,而且影響幼穗分化,造成穗小粒少。實施合理灌溉是奪取小麥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小麥拔節到抽穗消耗水量佔總耗水量的35%左右。一般要維持田間最大持水量的70%左右比較好,所以在小麥地中田間持水量降低到60%以下時就要採取澆水等防旱措施。


2、防漬

在南方地區,部分小麥是種植在稻田,因為地下水位較高或者排水不良,土壤溼度過大,在氣溫逐漸回升時,土壤中氧氣減少,產生有毒物質危害根部,嚴重影響小麥生長。必須繼續做好清溝排漬工作,改善土壤通氣狀況,促使根系發育良好,以達根深葉茂。

3、防倒伏

在高產栽培中,一般肥水充足,群體繁茂,在風雨等的影響下,容易倒伏,影響產量和品質。倒伏可以分莖倒和根倒兩類,莖倒是莖稈發生不同角度的傾斜,在一定條件下可以恢復。倒根是大角度的倒伏,甚至平鋪在地面,而且不能恢復直立,影響最大。

引起倒伏的原因很多。內因方面,主要是品種植株過高,根系發育差,抗逆性弱,葉片過大,株形披垂、鬆散等。外因方面,主要是播種量過大,群體發展過頭。氮肥偏多,磷、鉀肥不足。或者肥水管理不當,植株發生徒長,或者土層淺薄,結構不良,整地粗放,影響根系發育等。在種植上要採取綜合防倒措施,選擇高產抗倒品種,精細整地,合理安排基本苗數,提高播種質量,合理進行前期肥、水管理,防止旺長。對有旺長趨勢的小麥苗,在苗期進行深中耕、鎮壓培土等措施。施用生長調節劑,也有一定效果。在拔節前十天,用濃度為0.1—0.25%的矮壯素,每畝噴灑75—100公斤,如果小麥苗過旺,可以噴灑兩次,中間間隔7天。在三葉到五葉期,用15%多效唑粉劑每畝33—50克對水50公斤噴施,在倒四葉到倒五葉伸出時每畝用67—100克拌細泥土25公斤撒施。或者在三葉期每畝用40克硫酸銅對水噴施,都可以抑制基部節間伸長,降低株高,提高葉綠素含量,增強光合效率,增強莖稈硬度,防止倒伏。

二、後期怎樣防早衰?

早衰就是“未老先衰”,是小麥生育後期根系、莖、葉代謝機能過早衰退而造成的一種生理障礙。一般在灌漿期開始表現出來。由於小麥籽粒中積累的幹物質,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依靠抽穗開花後,葉片進行光合作用製造的光合產物供給,因此,早衰也就減少了功能葉和光合量,籽粒中幹物質積累的主要來源大大減少,造成秕粒,降低粒重,對產量影響很大。


1、引起衰老的原因

①品種抗逆性差,遇到不良環境,根、葉代謝機能就會受到障礙,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導致小麥株脫力,葉內氮素水平下降,葉綠蛋白迅速解體,葉片變黃而早衰。一般生育期短,葉片比較薄,根系不發達,根系活力差,莖稈纖細的品種,容易發生早衰。


②栽培管理不當,在栽培過程中,缺肥、缺水、營養不良都會引起葉片和根系早衰。中期施肥過多,特別是偏施氮肥,植株徒長,造成廕庇,使下層葉片的光合能力逐漸減弱,光合效率大大降低,以致呼吸基質糖類缺乏,從而不得不動用蛋白質以獲取生理活動的能量,導致蛋白質分解和破壞,最終葉片因為缺乏有機質而提前枯死。地下部的根系生長,也因為地上部生長過旺,獲得的同化物相應減少而受到抑制。下層葉枯死後,光合產物更少,同化物劇減供應,阻礙根系的生長。根系活力及吸收力降低,反過來又加快地上部缺乏營養而衰亡。


③澇漬或者乾旱,小麥生長後期(抽穗到成熟期),如果降雨量超過小麥後期的需水量,種植在稻田或者低窪處的小麥,因為水分過多,土壤氧氣不足,引起根系早衰,進而導致地上部葉片早衰,降低粒重。另外,田間溼度過大,還會加重病蟲害的發生,影響產量。如果小麥抽穗到成熟期間的降雨量偏少,大多不能充分滿足小麥在這個階段的需水要求,而且氣溫回升快,小麥葉片蒸騰量大,根系吸收作用受阻,葉片提前衰老黃萎,造成早衰。

2、防止早衰的措施

①選用抗逆性強,根系發達,不容易早衰的小麥品種種植。


②加強中後期田間肥水管理,避免在前、中期氮肥施用過多,以免造成廕庇。抽穗期發現缺肥現象,及時進行葉面噴施肥料,延長葉片壽命,防止早衰。降雨量少的地方,當乾旱出現時,必須及時澆水,保持土壤水分為田間持水量的70—75%為好,達到以水養根,保葉增重。


③對於低窪小麥地,注意開溝排水防漬。


④對於旱坡地小麥田,根本辦法及時營造梯田、梯土,防止因為後期降雨強度過大,土壤受到侵蝕,小麥根系外露發生根倒,造成葉片早衰。


總結,小麥種植要重視小麥拔節孕穗期的防旱、防漬、防倒伏,後期怎樣防早衰工作,俗話說“麥倒一包糠,谷倒壓斷倉”,小麥倒伏後基本是秕殼。“有收無收在於水,收多收少在於肥,水是維持植物生命的基本條件,肥是形成產量的物質基礎。要科學進行水肥管理,才能防小麥倒伏和早衰,才能提高小麥的產量。


老周說三農


小麥已經進入拔節孕穗期,這一時期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同時進行,是決定小麥成穗率和結實率、爭取壯稈大穗的關鍵時期,能否做好肥、水和病蟲草害防治以及抗旱防漬防倒春寒等管理措施決定著最終的產量和收益,需要種植者對此有充分認識和掌握。

一、因地因苗追施拔節肥,澆灌拔節水

小麥拔節期後進入了生育期內的第二個需肥高峰,這個階段一般需肥量佔總需肥量的一半左右, 同時由於氣候上升較快,田間蒸騰大,水分損耗大,加上麥苗的活動性強,抽發新櫱、莖節、根系等,需要足夠的水分促進作物的吸收並參與麥苗體內的運轉,這時如果肥飽水足,可促進穗大粒多、粒飽,提高粒重。

拔節期水肥管理原則:先弱苗再壯苗,旺長麥田移到拔節後期進行。

對於地力水平較高、播種基礎紮實、冬前澆過越冬水、墒情適宜、群體充足、個體健壯的地塊要以“控”為主,肥水管理可以推遲到拔節中後期(3月中下旬)進行,結合澆水追施尿素或瀚斯撒成寶,避免春季分櫱過多消耗營養,防止群體過大造成田間鬱蔽而導致病蟲害加重,促使小麥根系往下扎,增強抗旱抗倒能力,後期延緩早衰。

對於地力水平一般或較差的沙薄地,播種較晚、未澆越冬水、墒情不好、群體不足、個體分櫱少或者播量過大長成單根獨苗的田塊,要以“促”為主 ,及時追肥澆水,促進春季分櫱,轉化苗情。結合澆水追施尿素或瀚斯撒成寶。拔節末期進行第二次追肥,提高分櫱成穗率。

對於墒情較好、苗情正常的地塊,應以“保”、“穩”為主,可推遲至拔節初期以後再施肥澆水,促進兩極分化,避免發育過快過旺而受到低溫危害,實現趨利避害。

二、病蟲草害早發現、早防治

受輕簡化栽培模式、雜草抗藥性增強等多種因素影響,麥田雜草為害重、防除難、成本高,要根據雜草發生為害特點,以農業防治為基礎、化學防除為重點、人工防除為補充,科學安全,綜合防控。

但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小麥進入拔節期後不能再噴施化學除草劑,因為拔節到孕穗期是小麥生殖生長和營養生長共同發育的時期,這個時期也是小麥最脆弱、最敏感的時期,不僅抗旱、抗澇、抗寒、耐鹽鹼能力大幅減弱,對除草劑也非常敏感,使用後極易產生藥害,不僅會抑制小麥的生長,還會讓小麥的分櫱死亡,使麥穗產生畸形,導致小麥的生長緩慢,嚴重的導致小麥不抽穗或不接粒,對最終的產量造成不可控的影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