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本来喜欢的事情,变得不喜欢了?也许是这个原因!

相信很多妈妈都遇到过这种情况:孩子本来很喜欢做的事情,他却突然不想做了。任凭你怎么“哄”或者“吓唬”,他就是不想去做。甚至会因此闹起脾气来,搞得你不知所措。

为什么孩子会这样呢?是他淘气么?

当然不是!如果孩子淘气,当妈妈用“哄”等方式进行诱惑时,他就已经不再坚持了!

丹尼尔.西格尔在《全脑教养法》中指出:大脑记得很多事情,当我们经历困难事情的时候,那些痛苦的时刻就会深深地植入我们的大脑,形成内隐记忆,对我们造成深远影响。所以,孩子才会对某些喜欢的事情改变了主意。

孩子本来喜欢的事情,变得不喜欢了?也许是这个原因!

轩轩一直很喜欢上美术课,可是这一天,又到了上美术课的时间了,轩轩却磨磨蹭蹭的。

妈妈催促了好几次,还是没有动。直到妈妈下了最后的命令:“必须在20分钟之内出发!”轩轩才哼唧着表示:“不想去上课了。”

轩轩妈妈以为小孩子偶而有厌学的想法也正常,就哄他说:“今天老师会教你最感兴趣的部分,你不是一直对画小动物感兴趣么?还有,你的好朋友昊昊也加入了这个美术班级,你不是一直很喜欢跟他在一起学习么?”

妈妈以为这样说,轩轩一定会提起兴趣,愉快地答应。谁知道轩轩却皱着眉头,不耐烦的说:“我不想去了!”

尽管妈妈一再“诱惑”他,他的态度很坚决,就是不想去!但是,轩轩妈妈并没有用恐吓或者吓唬孩子的方式,来解决问题。而是,探索某段记忆为孩子建立的某种心理模式。

“宝宝,你为什么不想去上课?”轩轩妈妈抚摸着轩轩的头问。

“不知道,妈妈。我就是对美术课不再感兴趣!”轩轩对妈妈说。

“发生了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了么?”妈妈关切地问轩轩。

“没有,但是我就是提不起兴趣,甚至觉得紧张!”

“紧张?是上课气氛让你紧张,还是和同学和老师的关系让你紧张?”妈妈接着追问!

“上课的气氛紧张,老师也让我感觉到紧张!”

经过了解得知,有次美术课,老师点评轩轩交的作业时,批评了他。由于轩轩在前一次课生病了,落下一节课,但是,他还是及时的交上了作业。但是,老师不但没有表扬轩轩带病坚持交作业,还批评他作业做的马虎!这让轩轩很受打击,从那以后,对美术课的兴趣一落千丈!甚至今天的课,他都想去了!

“老师,还是很在意你的。也许,他忘记你生病落下课这件事情了。”轩轩妈妈对他说。

“也许吧!”轩轩说。

“学会谅解老师,和这件不愉快的事情说拜拜!然后,在大脑里回忆一下,课堂气氛还紧张吗?老师还那么让人紧张吗?”轩轩妈妈接着说。

“好像没有了!”轩轩终于露出笑脸了,轩轩妈妈也松了一口气。

孩子本来喜欢的事情,变得不喜欢了?也许是这个原因!

轩轩莫名其妙的对上美术课非常抵制,一定是这个课的某些时刻,带给了他痛苦!轩轩妈妈用讲故事的方式,让儿子的内隐记忆外显化,从而让这些隐藏的力量不再影响他。这种从内隐记忆到外显记忆的转化,是真正能治愈孩子内心的力量。

内隐记忆是以过去的经验为基础,为我们建立起的某种特定心理模式。外显记忆指在意识层面回想起过去的经验。比如,我们第一次做饭的时候,饭的味道,做饭时各个环节,都会在我们的记忆中存在很多年,这就是外显记忆。但是,做饭做久了,各个步骤都已经乱熟于心,再也不会手忙脚乱,这是内隐记忆在起作用。

内隐记忆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消极的内隐记忆,能够制造恐惧、回避和悲伤和其他痛苦情绪和身体感觉。轩轩在美术课时,老师对他的批评,对他造成了痛苦的影响,这种情绪转化为内隐记忆。所以,当他的脑海中一说到美术课,便会紧张不安!

将内隐记忆转化为外显记忆,是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一次重新整合过程。大脑中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进行整合的部分叫海马。

没有经过整合的内隐记忆是一个个的碎片,散乱地、各自独立地分布在大脑中。分散的内隐记忆,会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经历,做出一些粗暴地,非理性的决定。

经过海马的整合,它将内隐记忆中的所有情绪、记忆和图片拼凑成一幅完整的图像,从而形成对过去的外显式理解。这样,孩子就会理解到自己的内心,从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

轩轩妈妈经过对孩子的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整合,让孩子回顾了这个过程,从而将消极的内隐记忆转化为外显记忆,消除上美术课这件事情对孩子内心的影响和干扰。

孩子本来喜欢的事情,变得不喜欢了?也许是这个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