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资2亿修复的安徽明代府衙 获建筑界最高奖 被誉“徽州故宫”!


坐落在安徽歙县徽城镇的徽州古城,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古徽州府治所在地,城内文物古迹星罗棋布,旅游资源非常丰富,素有“东南邹鲁”的美誉。建于元末明初的徽州府衙,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群气势雄伟、规模庞大,堪称徽州文化精华最集中的展示地。

徽州府衙数百年来历经多次扩建,在明代中期达到最为完整恢宏的历史时期,被建筑、史学界誉为“徽州故宫”。然而随着岁月流逝,府衙老建筑绝大部分已不复存在,2009年,当地投资2亿元,采用“原工艺、原材料、原规制”的模式对徽州府衙进行了原址修复。

修复后的府衙南谯楼、仪门、正堂、二堂等主体建筑,全部依据史料按明清府衙建筑格局而建,再现了明代府衙“规模宏敞,面势雄正”的旧貌。正堂庭院中间的戒石碑上刻有“尔俸尔禄,民脂民膏。下民可虐,上天难欺”十六个字。


左右两侧的吏、户、礼、兵、刑、工等东西六房,檐柱整齐粗壮,配以独特的斗拱,显得格外气派与威严。在庭院里还有两座供办事官吏与百姓等待召见的“息民亭”,古时候为避免原告和被告在上堂前打起来,就先把他们分别安置在左右两边的息民亭里。

气势恢宏的大堂前有两幅楹联,其中一幅是:“为政戒贪,贪利贪,贪名亦贪,勿骛声华忘政事;养廉惟俭,俭己俭,俭人非俭,还从宽大保廉隅。”意思是说,官员要律己从严、待人宽容,戒除贪婪的念头,贪求财利是贪,贪图名声、沽名钓誉也是贪。

大堂是知府发号施令、决讼案件的法堂,也是开读诏旨和举行重大庆典的地方。案台上的木盒里装着知府大印,大堂上方的“明镜高悬”匾额,寓意官员判案公正廉明,执法严格。背景木雕“海水朝日图”象征官员“清如海水 明似朝日”的风骨。


大堂后面的二堂,是清同治年间的建筑遗存。这里是知府初审案件、商议判决意见和处理不宜公开审理的案件之所。背景墙上的地图是“徽州一府六县舆图”。古徽州的六县:歙县、黟县、祁门、休宁、绩溪、婺源。

府衙的最北端有一座环境清幽的后花园,园内小桥流水、亭台楼阁错落有致。值得一提的是,徽州府衙的修复工程几乎没有使用现代的建筑材料,并于2014年获得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假如有机会的话,您也不妨来这里走走转转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