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British Museum)成立於1753年,1759年1月15日開始正式對公眾開放,位列世界最著名的四大博物館之一,擁有800多萬件藏品,鎮館之寶是羅塞塔石碑和帕特農神廟石雕。大英博物館的藏品部分來自英帝國鼎盛時期全世界的掠奪,部分來自私人捐贈,這裡收藏著上下幾千年全人類文明的精華。

大英博物館的館藏之豐富絕對令參觀者歎服,但它的館藏珍品來源,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讓世界各國的參觀者內心非常矛盾,因為它的藏品中有相當部分是殖民時代的戰利品,且拒絕歸還給各個受害國。但正如大英博物館亞洲展區負責人Sushma Jansari 解釋說:“有各種歷史故事,而他們只強調殖民主義的一面,導致一些人頗為憤怒。而我們想做些平衡。我們很多藏品不是殖民得來的;歐洲人拿回來的這些東西,不是每件都是搶來的。” 公道地說,大英博物館的藏品的確不是每件都是搶來的。

對於大英博物館藏品來源的爭議和聲討,網絡上已經有很多文章和聲音,這裡不再贅述。中國流失國外的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大英博物館是收藏中國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館,收藏的中國文物囊括了中國整個藝術類別,幾乎跨越了整個中國歷史,包括瓷器、陶器、青銅器、玉器、錢幣,刻本、書畫、飾品等等, 多達2萬3千多件,長期陳列的約有2000件,不到1%。

本篇分享給大家的照片攝自33號展廳,該展廳是中國及南亞館,裡面多數是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進入33號展廳,迎面就是一組由二十塊琺華彩釉面高浮雕明代陶磚構成的陳列品(1480 - 1580),琺華彩黃藍褐三色,蓮花精美,騰龍威猛,是堂主見過的最漂亮的琺華彩藏品,源自山西某一個建築。這樣的吉祥紋飾原意是保護建築免於火患,因為傳統中國文化裡面龍掌水界,是司雨水的。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陳列兩旁的一對景泰藍香爐來自乾隆的宮廷,仿商周的禮器三足爐,但用象徵長壽的仙鶴為足,突顯乾隆宮廷的奢華與品味。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離這一組蓮龍磚雕不遠處,一尊碩大的大肚彌勒佛端坐窗前。根據英文說明,彌勒佛款銘可能為“成化二十年(1484)中秋吉日製”,是由華人佛教信徒Dang Cheng和太太Mme Hui 捐贈。佛教中有縱,橫三世佛之分。橫三世佛:指中央釋迦牟尼佛,東方藥師佛(東方阿閦佛,不動佛),西方阿彌陀佛。縱三世佛:指過去佛燃燈佛,現在佛釋迦牟尼佛,未來佛即彌勒佛。 彌勒佛不拘小節,面對眾生袒胸露腹,笑口常開,彌勒佛俗稱笑佛。大英博物館的這尊彌勒佛為三彩陶塑坐像,笑容溫暖,親切慈祥,碩大的肚子裸露無釉彩,很有大肚能容天下事的氣概。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走過琺華彩蓮龍磚雕往右,展廳中間的過道里陳列著一些體積較大的文物。首先看到的是一隻乾隆年間的銅香爐(1736 - 95),它的形制尺寸和龍飾昭告世人它的皇家寺廟出身。它的銘牌上還寫著以下內容:“中國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今日的中國疆土面 積與歐洲一樣大,是世界四分之一人口的家園。中國有高度獨特的文明,有最早的工業規模生產的工藝製品。本展廳文物分不同時期展現中國7000年的歷史。”

過道中陳列著1臺佛教壇場模型擺件, 景泰藍鑲珊瑚配玉鈴和銀飾,源自乾隆承德避暑山莊,裡面曾經供奉著一尊菩薩,製作於公元1772年。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過道里面還有一組唐三彩鎮墓獸,是一個逝世於公元728年的身份尊崇的唐代武將的部分墓葬品。原本置於墓室入口處,有守衛墓室驅逐兇邪的功能。古代漢族文化裡面,陰間有野鬼邪靈,會危害死者的鬼魂,鎮墓獸的放置首重辟邪,護佑亡魂安寧,另加添祿來生,希望來世續享榮華富貴。

在33號展廳裡面,還陳列著1尊的琺華彩韋陀菩薩陶塑立像(公元1628)和1尊真人大小的宋/遼三彩羅漢陶塑坐像(公元907 - 1125)。韋陀菩薩立像置於陳列櫃中,關於韋陀,有一個悽美的傳說,堂主將在下一篇文章中另述。羅漢塑像源自河北的某個窖藏,為其中發現的16 - 18尊羅漢中,出土品相較好的羅漢之一。相比常見的骨骼清奇的羅漢塑像,這尊塑像面相比較年輕。其結禪定印的一雙手,衣料的質感和皺褶、身體的姿態都得到近乎完美的表達,尤其是面部表情和細節,非常有表現力和感染力,眼神中流露出俯瞰眾生的深邃氣質,寶相威儀磅礴,實在是不可多得的藝術珍品。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除了陳列在琺華彩蓮龍磚雕前的那對乾隆宮廷景泰藍三足爐,33號展廳裡面還陳列有其它一些精美的景泰藍器物。下面一組圖片裡的景泰藍葫蘆瓶和花卉紋方蓋瓶,大英博物館斷代為1736 - 95,均來自乾隆時期(1711 - 1799)。葫蘆瓶和幾件來自同一時期的小件物品一起,鑲嵌在一個多寶掛屏上。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類似上圖中的景泰藍方蓋瓶,在2018年9月紐約佳士得秋季大拍中拍賣過一對,如下圖示。佳士得斷代為十八世紀晚期或十九世紀,拍賣成交價(含佣金)7萬美金。

Christie's New York,13 - 14 September 2018

Lot 1218 A PAIR OF LARGE GILT-METAL-MOUNTED CLOISONNÉ ENAMEL FACETED VASES AND COVERS

LATE 18TH-19TH CENTURY,Price realised USD 70,000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在33號展室裡面還見到下面一組圖中的景泰藍藏品,雙魚瓶目測為清中器物,3足爐,水注和蓋盒為明朝器物,為宮廷所用,水注底部被乾隆皇帝改動過,圓蓋盒用於盛放香爐的香料。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在33號展廳,有一件馬未都先生曾經單腿下跪膜拜的明宣德景泰藍大蓋罐,如下圖示,它是大英博物館館藏景泰藍器物中最為著名的藏品,是亞洲館的鎮館之寶。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我單腿下跪,與之合影,了卻久遠的心願。”

------ 馬未都

大英博物館裡的中國文物

這隻景泰藍罐子尺寸碩大,不僅在年代久遠如宣德的同類藏品中尺寸巨大,即便和後世的景泰藍罐子相比也堪稱巨無霸。景泰藍是民間及口語俗稱,是金屬胎嵌搪瓷工藝在中國衍生出來的一個獨立品種,學名叫掐絲琺琅。製作景泰藍時,要先將掐製成所需形狀的金屬(通常為銅質)絲焊接在金屬(通常為銅質)胎上,在據此劃分而成的空格內填入各種顏色的琺琅漿,後經焙燒成型。其工藝技術早在元朝已引進中國,只是在景泰年間因景泰皇帝青睞而得名。大英博物館的這隻宣德大罐用彩強烈,不僅有罕用的黑彩,其紅彩也較一般紅色深沉,配上大面積黃彩,讓景泰藍的藍色基調不再成為主色。它不僅在口沿處有“大明宣德年制”和“御用監造”兩處內外重複款識,罐內又復鐫刻一遍,表明了此罐為宣德皇帝獨享。據說這隻大罐非常厚重,明代貨幣制作使用金屬銅,用如此之多的銅製作的這隻罐子,顯然就是錢堆出來的。

這隻景泰藍大罐出現在許多書籍中,大英博物館出版的一本專述書籍《Ming 50 years that changed China》也以此罐做封面。書中收錄了250件明早期的文物,涵蓋來自公元1400 - 1450年間的瓷器,金器,珠寶,玉器,漆器,傢俱,書畫,雕塑,玉器,錢幣和其它藝術品。用英文描述了早明中國卓越輝煌的歷史,涉及皇家宮廷,軍事和文化成就,錯綜複雜的信仰體系,和其它國家的外交和貿易往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