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昭伟能“质疑”中国科研先驱潘建伟先生,却不让别人质疑他,你怎么看?

i铛了个铛g


曲某人,一看就是那种跟不上时代,还仍然以落后的物理学体系去看待量子力学的人。而且,认为自己对的时候还不容别人反驳。


说白了,曲反对潘建伟,是因为他压根就不相信存在量子纠缠。这就无解了,因为很多人,特别是老一辈的人,确实很难相信量子力学的一些东西。曲上学的时候,量子力学还没有怎么成熟,所以曲学习的基本上还是经典物理学。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很难让他去理解量子力学。他根据自己的知识,认定潘院士的成果是错误的,不对的。


就像是如果牛顿活在现在,他肯定不相信相对论,也不会相信时间会变慢,更无法理解量子力学。虽然牛顿知识渊博,但是如果真的让其学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牛顿是肯定接受不了的。即便是厉害如爱因斯坦,他当时都无法接受上帝掷骰子般的运行规律。所以说,作为一般人的曲,难以理解量子纠缠,难以理解潘院士的工作,也算情理之中。

另外,任何科学都是允许质疑的。但是,质疑必须要有足够的证据,最好是实验证明的。如果仅仅凭借一张嘴,那么质疑就显得有些无力。如果有数据作为支持,完全可以直接发论文质疑,这样效果绝对好。可是,曲就不这么干,估计他几十年来练SCI怎么写都不知道。顶着个教授头衔,如果按照现在的标准评职称,我相信他顶天是个副教授。


科学探秘频道


我们来对比一下潘建伟和曲昭伟,然后大家再看谁更像骗子。

我们先来看潘建伟:潘建伟的论文光明正大发表在世界上最顶尖的杂志《科学》和《自然》上,所有人都可以看到这篇论文里面到底写了什么。任何有不同意见的人,都可以向杂志的编辑提出质疑,如果这些质疑被证明是真的,那么就会被撤稿。

所有反对潘建伟的人都会说:“韩春雨不也在这些杂志上发表了论文了吗?最后不也被撤了,说明潘建伟就算在这些杂志上发表论文也不能说明他是对的。”表面上看,这些人好像说的有道理,但是仔细想一下,这句话其实反而狠狠打了反对者的脸。

韩春雨先发稿,后被撤稿,说明这些顶尖杂志都有完善的质疑体系,只要你能够拿的出来证据,那么无论是多高的名声、多大的官位,最后错误的论文都会被撤稿。

那么请问,曲昭伟大神口口声声说潘建伟从头顶错到脚趾头尖,那么在完善的质疑体系面前,为什么你不去《科学》、《自然》杂志要求撤稿、把你口中的“骗子潘建伟”打成“韩春雨第二”,反而要在头条上煽动群众呢?

你说《科学》、《自然》杂志会袒护潘建伟所以你不敢,那么韩春雨是怎么回事?如果你说你敢,为什么现在还没见到你发表的文章批驳潘建伟是错的?

所以潘建伟就是站在擂台上等着所有质疑他的人来挑战他(当然,要带着真真正正的证据),全世界的科学家都注视着他,想要找机会证明他是错的,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可以打到潘建伟。而至于说曲昭伟大神,别说上擂台了,连拳馆的门都没敢进,就在门外拉着路人说擂台上站着的那个是骗子,不如自己厉害。

而我们再回头来看看曲昭伟大神。

曲昭伟口口声声说潘建伟是骗子,但是除了在媒体上造势之外,没有一点儿拿得出手的东西。相比较之下,潘建伟是摆好了擂台随时等着人来挑战他,还请出来了《自然》、《科学》作为裁判,曲昭伟呢?你的擂台在哪儿?你的裁判在哪儿?你的裁判是不是他的那个“拉黑”按钮?

按理来说,你曲昭伟是教授,应该知道论文怎么写,那么你好歹写一篇论文证明潘建伟为什么是错的。你说你投稿了,杂志不肯发表,你好歹把你的投稿记录还有审稿意见和退稿意见拿出来,到时候懂的人自然能看懂,不懂的人看到裁判怎么判,心里面自然也有数。

所以,潘建伟上了擂台在等着人拿着证据来驳倒他,曲昭伟在大街上到处找不懂的人哭诉自己被迫害了,却始终不敢上擂台拿着证据打倒他口中的那个骗子。

你们说,谁像骗子?


SilentTurbine


曲昭伟算得上是网红了,他的教授身份助他获得了关注,也引得媒体对他进行了正了八经的采访。

曲昭伟在网络上攻击潘建伟,谩骂量子通信是骗局,这还算不上他的重大贡献。在他看来,量子力学、相对论都是错误的,真正的科学真理掌握在他手里。他会在网络上打受迫害无处发表论文的悲情牌,也会煽动民粹打爱国牌。可是他永远打不出学术牌。

曲昭伟注定了至多是一名网红,像郭英森那样的网红。郭英森是一位号称能够让人类的寿命无限延长的有多个诺贝尔奖成就的科学家,只不过郭英森这位大神找不到发表他大论的学术期刊,只能在街头、网络、电视媒体上卖弄他的大论。

曲昭伟也一样,他若是真的把量子力学、相对论推翻了,给他发20个诺贝尔奖也不为过。他的大论无处发表,就连他学校的学报也不给发表。曲昭伟也只能和其他民科一样,混迹网络,在网络上打倒量子力学、骂骂潘建伟,在网络虚无世界中获得一下世界伟大科学家的巨大满足。听说曲昭伟近期给中科院院长写信揭发潘建伟的骗局,喔,民科经常干这种给科学院院长写信的事。

曲昭伟是一位连光是电磁波都要否定的人,是一位连探测到月球上火柴发出的光都理解不了什么意思的人。这样的人去推翻量子力学、相对论,就已暴露出他是一位无知无畏的人。在他看来,世界的真理掌握在他手里,其他人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像他这样的民科其实需要心理呵护,他动不动就拉黑质疑他的人,这样的事不必和他计较。


刁博


如果说偏振光通信技术没用吧,那也不见得,通过卫星来分发秘钥还是有用的。至于说可以应用于光纤保密通信,那就是夸大了功效,毕竟存在中间人攻击的可能性。

曲有权质疑,至于他是否不接受别人的批评,那就是他自己事情,与我们何关。

下面说说为什么偏振光技术应用光纤传输存在中间人攻击的可能性。

理论上任何通信技术都可以被中间人攻击,除非面对面传输。理由是,收发方都无法确认对方就是合法的用户,除非使用密码技术。

首先说说什么是中间人攻击。

如图所示,当杰克与爱丽丝通话时,鲍勃在中间截取信息。杰克喊出“喂!爱丽丝”,鲍勃听到后就模仿杰克的声音向爱丽丝喊出“喂!爱丽丝”。爱丽丝听到声音后,以为时杰克同他通话,所有就回复“我是爱丽丝”。鲍勃听到“我是爱丽丝”后,就用爱丽丝的声音(他会模仿各种人的声音)向杰克喊话“我是爱丽丝”。杰克听到这个声音,就以为爱丽丝同他通话,于是双方就快乐地聊起了,完全不察觉他们的通话被监听。这就是中间人攻击。

下面说说量子通信。

量子通信也是一种通信的手段。在通信的线路上,如果有人在窃听,那么量子就会坍塌,数据就不会正常传输到对方。

如图所示,鲍勃仅仅时窃听他们对话。如果是传通的电缆或者光纤通信,那么鲍勃完全可以窃听他们的通话。但是如果量子通信,那么鲍勃的行为导致量子坍塌,杰克和爱丽丝立即可以发现被人窃听。

但是,如果鲍勃不是仅仅的窃听,而是充当中间人,那么即使量子发生坍塌,鲍勃可以复制一个新的量子传递到对方。因此,即使是量子通信,通信双方也无法察觉被窃听。所以说,不管何种通信,中间人攻击都可以生效,唯一的解决办法是使用对称或者非对称的加密手段,保证信息的安全。

潘认为光纤中间是不可以断开,然后接上中间人设备的。实际上,光纤都存在交接端口,可以随时断开重连的,可以接上中间人设备,进行数据转发。所以说,鼓所吹的光纤应用是安全的,是极度不负责任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对于面对面的通信,如卫星通信,中间是不会存在中间人的,那么偏振光通信技术还是可以应用的。




场子论


有一个基因检测(具体叫啥忘记了)也是被质疑,后来论文撤了,应该是假的。很多人都骂那个教授是骗子。对于这些专业,你让我质疑,我都没那个胆量,我不懂我也不装大尾巴狼。但我相信那个教授,他也不至于被人骂,被人黑,导致自己生不如死。可能是研究上有差错。创新的东西,或者说原创性的,谁也不知道是否正确。社会应该给予理解,但也要打击那些故意——沽名钓誉!一个学文科的去质疑学理科的,真她妈不是玩意!一个清华教授却去质疑小破球!你不知道你拿的是政府的钱吗?你的心思在哪里?对于这样不要脸的人,必须扇他耳光,对于那些真正研究的人,应该给予善心,哪怕错了,也没事。


海闊龍騰


1964年,贝尔结合爱因斯坦的epr佯谬以及德布罗意的波导,波姆的隐变量体系,推导出著名的贝尔不等式,发表题为《论epr佯谬论》成为20世纪物理史上名篇。贝尔不等式是判定宇宙最基本性质的试金石,如果世界是经典的因果的,那么在epr中贝尔不等式就必须得到满足,反之贝尔不等式则可以突破。

波尔还是爱因斯坦,这是个问题,物理学家们开始行动起来,以实践去检验这个不等式乃至这个世界的本质。

1969年,clauser等人改进epr模型,使之更容易实施,伯克利,哈佛,德州大学进行一系列实验,但除了一个实验外,其他实验均指向量子论预言结果。但当时光源往往只能产生弱信号,技术有所限制。

随着技术的进步,特别激光技术的进步,更为精密严密的实验有了可能。

1982年,阿来恩.阿斯派克特(法)领导的小组第一次在精确意义上对epr做出检验。

(钙原子作为光子对来源,成功使得两个光子飞出相隔约12米远)通过数据积累结果出来,爱因斯坦输了。与量子论的预言完全符合(也就是光子在观测方向变化情况下仍然表现出不可思议的相关性或者纠缠态而不是因果论的光子在飞出去的时候状态就确定的符合贝尔不等式)与爱因斯坦预测偏差5个标准方差。实验报告发表于1982年《物理评论快报》

新的实验手段不断出现,实验模型越来越接近爱因斯坦最原始epr设想。英国的malvern引导纠缠的两个光子使他们分离四公里以上,在日内瓦,这一距离达到数十公里,即使这样的距离,贝尔不等式仍然遭到无情突破。

1998年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大学科学家让光子飞出相距400米,因此他们有了1.3微秒的时间来完成偏振器的随机随机安排,结果与爱因斯坦预测偏差30个标准方差。

1990年,greenberger,和zeilinger等人了,用著名的ghz测试,(牵扯到三个或者更多光子纠缠)来展示量子力学和经典理论(定域的隐变量理论)的冲突

2000年,潘建伟,bouwmeester,daniell等人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他们的实验再次否定定域的存在,与爱因斯坦预测8个标准方差。……

要质疑量子论,先具备前辈们的实验探索精神,科学理论发展到今天,观测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科学手段。


seastar1999


最为重要的,那个所谓的曲教授选错地方了,在头条,你可以科普,但不适合进行严谨的科学讨论,如果对量子通信有质疑,甚至对相对论有质疑,你可以写论文驳斥。投到Nature或者Science都可以,如果你的理论是完美的,你就是超越爱因斯坦的存在了。他不这么做,也许有人那韩春雨的事说明这些期刊的问题,但是,恰恰是韩春雨的事件说明了这些顶级刊物的严谨,毕竟经过慎重严谨的调查,韩的论文被撤稿了!退一步讲,如果你不信任这些顶级刊物,认为他们有偏见,你完全可以把你的论文先挂在网络上,供其他学者研究你的观点。比如,佩雷尔曼证明了庞加莱猜想,就是通过在网络上发表的三篇文章,并且获得了菲尔茨奖。有这么多发表自己观点的途径,曲教授不去选择,反而在头条这个非常不恰当的地方,大肆宣扬他的理论。其目的让人生疑,莫非曲教授厌倦了皓首穷经的学术生活,想当网红了?


zz95005045


科学是在质疑中逼近真理的,通过不断质疑和修正才能达到真理的彼岸。没有质疑就没有科学的进步,科学就成了迷信。当年如果没有人质疑地球是宇宙核心,就没有人知道地球围绕太阳转。曲大侠有条有理质疑,你有理可以逐条批驳。他说过量子无法表达0和1,因此无法传输信号。这个疑问有错吗?现在潘大师研究的新型信号传输技术是不是采用量子力学理论,只有他自己知道并告诉大家的。局外人并不知道真相。联想起当年美国总统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成功让苏联上当,就知道兵不厌诈。潘大师是不是也是这个套路,释放假消息,让竞争对手进入误区,用现在流行的话说把对手带进沟里,目前还不得而知。


无藏南即九百五十一万


质疑是科学精神的一部分,我们对以往的实验和理论都可以质疑,但这里的质疑是对以往科学积累的完善,通过查缺补漏使其更加完善,所以质疑并不是怀疑。

另外,质疑要遵守科学共同体的规范,现在每个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每时每刻都是跟踪最新的科研动态,对最新的研究进展进行质疑和修正,搞科研本事就是在不断质疑中才能产生创新,一旦发现有错误的理论和报道,科学共同体是具有自净功能的,例如前期的韩春雨事件,就是生物学者们不断在期刊上发表质疑,导致其文章撤稿。

打开专业的期刊,每期都有大量的质疑文章,对已发表文章进行从实验到理论的剖析,而被质疑者在编辑部的要求下,都要给出合理的解释和反驳。所以根本不存在科学不允许质疑的说法,有想法有看法可以发表到对应的期刊去公开的质疑啊。

需要针对具体科学问题的细节展开自己的实验和理论,而不是针对已有的整体理论,例如拳打相对论,脚踢量子力学这样的,不是质疑,是捣乱。科学质疑不是辩论,更不是吵架和加上情怀等绑架。

质疑者要具有科学质疑的素质,爱因斯坦可以质疑玻尔对量子力学的完备性的解释,那是建立在他本身就是量子论三巨头的基础上。

搞交通的就好好搞交通,搞生物的就好好搞生物,如果一个路人去质疑林丹发球方式不正确,林丹要是多看他一眼,就算输了。


量子实验室


这就是典型的个人正确,只许他个人攻击别人,不允许别人去质疑他。

对于科学技术方面的质疑,本身并没有错。通过运用技术方法、技术手段来验证其他人的科研成果是否正确,并提出自己的建议和方法,甚至推翻其他人的结论,这在科研方面是很正常的现象。

而曲昭伟并没有发表他在量子通讯方面任何论文,来证明潘建伟的研究成果错了,错在什么地方?

中国科学院并不是潘建伟一个人说了算的单位,中国科学技大学那也是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的地方。如果说潘建伟是骗子,他能骗一个人,骗一个单位,还能把全世界都骗了吗?

一个人只会在大众媒体上刷存在感,发表一些不疼不痒攻击他人的小段子,这难道是一个大学教授该做的事。

不知道也不清楚曲昭伟凭的什么当了教授?是不是也是在量子通讯方面的独道见解?(2019/04/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